李建元過來了,說東壁堂在黃州的分堂即日開張,邀請向楓和聞敏兩位股東前去參加開業慶典。


    這倒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


    這段時間向楓正為蒙館的事鬱悶,接到李建元的邀請後,便同聞敏一起趕到了黃州。


    黃州是人傑地靈之地,自古名人輩出。


    東壁堂坐落在一個較為繁華的路段,房子是暫租的,重新修飾後,便擇了吉日開張。


    當天,李時珍也來了,還請了幾個當地名流,慶典倒也辦得熱鬧。


    慶典忙完後,向楓沒有急著迴去,帶著聞敏逛起黃州來。


    聞敏說黃州有赤壁,蘇軾的兩賦令其聲名大噪,之前一直想去而沒有機會,讓向楓陪她一起去看看。


    向楓當即答應了。


    赤壁得名於黃州西北赤壁山邊的赤鼻磯,那赤鼻磯狀如突出懸掛的鼻梁,岩壁垂立,呈褚紅之色,宛若烈火燒過,直插江底。自宋以來,有許多文人雅士慕名而來,留下了許多墨寶和佳話,漸漸聲名顯揚。


    赤壁山上建有幾處亭閣和石塔,在一處石壁上,刻有蘇軾的赤壁二賦,向楓和聞敏兩人站著端詳良久。


    “東坡先生說過,‘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說他自己啊!黃州是他落難之所,卻也是他重生之地,自古以來,極少有人豁達如此。”聞敏感慨說道。


    向楓點了點頭:“是啊,五百年來惟一人而已,真正的大家。”


    三三兩兩的有一些遊人走過,向楓和聞敏走向一處高坡,看著前方高聳的石壁和滾滾長江,一時不禁心曠神怡。


    今日風和日麗,天空寥廓高遠,雖有些春寒料峭,極目遠眺卻讓人忘記了寒意。


    聞敏指著前麵說道:“阿楓哥,你看這大江之上,沙鷗翔集,漁歌互答,倒有幾分像範文正公筆下的洞庭湖,哪能想到漢末之際,此地曾有過一場血腥之戰呢!”


    向楓說:“其實,這黃州赤壁算是文赤壁。據有人考證,三國赤壁之戰真正的發生地不是這裏,應該是在武昌府蒲圻縣江邊,那裏也有一處赤壁,江對麵是烏林。蘇軾當年誤將此地認作赤壁戰場,又寫了那麽有名的詞賦,後人就也以訛傳訛了。”


    後世對赤壁之戰的發生地多有爭議,但占主導的是蒲圻赤壁,在那裏也挖掘了很多三國時期的文物,後來當地在赤壁處建了大型的三國影視城,並將蒲圻市改名為赤壁市。向楓曾去蒲圻赤壁遊玩過,人工斧鑿痕跡太重,少了些古戰場的蕭殺。


    “哦!”


    聞敏第一次聽說還有另一個赤壁,她也不曉得向楓是從哪得知的。


    向楓接著說道:“不過呢,這萬裏長江,無論是此地還是蒲圻,從古到今,不知演繹了多少殘酷殺伐,經曆了多少血戰。以前不少,往後也還會有,這滾滾長江之下,不曉得有多少因戰爭而死的亡魂。”


    聞敏歎了口氣道:“要是沒有戰亂該多好啊!那天下百姓就不會流離失所了——阿楓哥,你喜歡打仗麽?”


    向楓朗聲說道:“我可不想打仗。但古人說過: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即便是太平盛世,也不能忘記備戰,一旦有外敵入侵,我們就能保家衛國護我華夏了。一個不能保護自己子民的王朝是可悲的,不僅要亡國,也許還會亡族。”


    聞敏點了點頭,神情有些凝重:“爺爺說過,今日之大明,像極了宋末,但不會再有文天祥、陸秀夫這樣泣血為國之人了。”


    “是啊,宋末還有一批忠錚之士,他們為國而死,氣壯山河。現如今廟堂之上的那些股肱之臣,就像聞老說的那般,隻會魚肉百姓窩裏鬥。唉!大明亡國不遠了。”


    “阿楓哥,假若明日發生了戰亂,你將如何?”


    向楓想了想後說道:“假若是內亂,我會帶著家人找個地方躲起來。假若是外敵入侵,向楓一定會參戰殺敵。”


    “家人?”聞敏一笑,“可當下你就一人呐,哪來的家人?”


    “高叔就是我的家人啊,要是哪天找到玲子了,她也是我的家人。”


    “那小敏是不是呀?”聞敏盯著向楓問道。


    向楓笑了笑,避開了聞敏目光,走到一處石頭上坐了下來。


    聞敏咬了咬嘴唇,也走了過去坐在一旁,說道:“爺爺認定阿楓哥是一個能挽救蒼生的人,可小敏和你相處久了後,越發覺得你隻是個尋常之人。”


    向楓笑道:“那豈不是讓你失望了?”


    聞敏搖了搖頭:“不失望,恰恰相反。你雖是尋常之人,但為人做事卻處處不同尋常,這是阿楓哥發奮努力的結果,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神人附體,這讓小敏感覺到你更真實,也感覺更近——哎呀,我也說不好,就是那種感覺吧……”


    聞敏說完後,臉頰有些緋紅。


    向楓聽後一笑說:“就是說我不是神,隻是個人唄——我也許會讓聞老失望。”


    聞敏說道:“阿楓哥,小敏不想你是神,是人最好了。但小敏看得出,阿楓哥是個很有抱負的人,這樣最好,是神便沒意思了。”


    在向楓和聞敏兩人說著話的時候,側麵不遠處有一人一直盯著他們這邊看,足足有半柱香的功夫,那人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聞敏這會注意到了,對向楓說道:“阿楓哥,你看那邊,那人一直盯著我們看呢。”


    向楓扭頭看了看,見是一位三十歲左右身著藍色儒衫的男子站在那邊,那人不是偷偷摸摸在看,而且是像入了神一般一動不動地盯著這邊看。


    向楓笑著對聞敏說道:“肯定不是看我,我又不認識他,應該是看你。”


    “我也不認識他呀!”


    “你是女孩,而且又那麽漂亮惹眼,走到哪都會有人看,越不認識你的越會看你。”


    聞敏臉一紅:“盡胡說,哪來的歪理?!”


    “呀!這人是有點大膽,明明看到我們在注意他了,還敢這樣!”


    向楓見那人還是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裏看,不禁奇怪起來,於是朝那人喊一聲道:“喂!老兄,你有事?”


    聽到向楓的喊聲後,那人這才迴過神來,他揉了揉眼睛,表情顯得有些拘謹,接著問道:“兄台,我……我可以過去麽?”


    “你過來唄!”


    向楓迴應了一句,不知那人到底想幹嘛。


    那人疾步走了過來,向楓和聞敏都站了起來。


    來人朝向楓和聞敏施禮後,一雙眼睛又開始看了起來,這次目標很明顯了,他就是在看聞敏。


    “我說老兄,你認得這位小姐?”向楓皺著眉頭問道。


    他看此人麵相也不是那種好色無賴之徒,怎麽如此無禮?


    “哦!不不,不認識。”那人擺了擺手,朝聞敏一揖,問道:“敢問小姐芳名?”


    向楓有些惱怒說道:“你不認識人家,又這麽盯著人家看,還問人家的名字,老兄,你不覺得失禮麽?”


    “不不不......是是,湯某失禮了,拜罪拜罪!”


    那男子慌忙拱手又朝聞敏作了幾個揖,弄得聞敏不好意思起來。


    那男子接著說道:“湯某正著手寫一部戲文,這位小姐的芳容和我所寫的那個女子幾乎一模一樣,我以為是她從書裏還魂而生了,故而如此失態。湯某孟浪了,給小姐請罪!”


    向楓聽了有些哭笑不得,這古人撩妹的手段,是高明還是拙劣?


    “你可否先告知你的名字?”向楓問道。


    那男子躬身答道:“某姓湯名顯祖,字義仍,撫州臨川人士……”


    “你是湯顯祖?!”


    向楓大叫一聲,把那男子和聞敏都嚇了一跳。


    “嗯......”


    這個叫湯顯祖的男子慌亂地點了點頭,他不知道向楓聽了他的姓名後為何如此驚訝。


    “你是寫“臨川四夢”的湯顯祖?”向楓再次激動地問道。


    “臨川四夢?兄台為何有此一言?”


    湯顯祖顯得有些發懵,自己沒有寫什麽四夢啊,這人怎麽這麽說?


    聞敏也有些驚訝地看著向楓,她以為向楓弄錯人了,也從未聽說過有什麽《臨川四夢》。


    “哦!對對!不好意思,是我聽岔了。”


    向楓一拍額頭,收斂了自己的激動之情,這未來的東方莎士比亞目前還年輕,那流傳千古的“臨川四夢”估計還沒有寫出來,不過能在這裏和他相遇,不得不讓向楓激動無比。


    “我之前聽說過一個臨川人寫了四本戲文,合稱“臨川四夢”,以為是足下所寫,故有此一問。”向楓終於把話圓過去了。


    湯顯祖“哦!”了一聲,接著說道:“湯某也有寫戲文的打算,正在構想一部《牡丹亭》,依據前人《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改,隻是這些年都在忙著科舉,未能靜下心來。方才見到這位小姐,想起自己書中的杜麗娘,故有此失態,還請見諒則個!”


    聞敏聽後抿嘴低首,耳根有些發熱了。


    那篇《杜麗娘慕色還魂》她是讀過的,講年輕女子杜麗娘死後還魂,最後和所愛之人結為連理。當時她讀完後還連著幾天感慨不已,如今這個湯顯祖要改寫,不知他能寫出個什麽樣的故事來。


    “湯兄,這位小姐芳名聞敏,家住黃梅,自幼飽讀詩書,蕙質蘭心,你看她是不是你心中的杜麗娘?”向楓笑著介紹道。


    聞敏嗔怪地看了向楓一眼,臉上已是紅雲一片。


    湯顯祖說:“聞小姐一看便是大家閨秀,外秀慧中,麗娘若有聞小姐之風範,那是麗娘之幸。”


    聞敏撲哧一笑:“哎呀你們都別誇我了,弄得人家難堪——湯先生,他日《牡丹亭》寫成,可否借聞敏一讀?”


    “當然可以,還請聞小姐多多指正。”湯顯祖連連點頭,接著又朝向楓拱手問道:“敢問兄台尊姓大名?日後顯祖好結交兩位。”


    向楓做了番自我介紹,然後他又問湯顯祖怎麽到黃州來了。


    湯顯祖說他恩師羅汝芳的好友卓吾先生在麻城芝佛寺講學,便特意前來拜會,路過赤壁,順便來遊覽一番。


    “你說的卓吾先生是?”


    向楓隱隱覺得這個稱唿有些熟悉。


    “是李贄李卓吾先生。向兄可聽說過他?”


    “呀!”


    向楓和聞敏兩人都一齊驚訝起來,他們兩人對李贄是知曉的,尤其是聞敏,她聽說那李贄學問高深,行事離經叛道,愛反擊朱程之教,有人說他惑世誣民,卻是爺爺所敬仰之人。


    湯顯祖問道:“兩位也知曉卓吾先生?”


    向楓說:“李先生的大名如雷貫耳啊!雖未謀麵,但向楓很崇敬他。”


    “唉!可惜為世人所不容。”湯顯祖歎了口氣,忽然又想到了什麽來,說道:“既然兩位都仰慕卓吾先生,何不與顯祖去一趟芝佛寺?當麵聆聽卓吾先生的教誨,正好顯祖也方便請教兩位。”


    向楓看了看聞敏,見她點了點頭,當即也就答應了。


    迴到東壁堂和李建元打了招唿後,三人就直奔麻城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客居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樹招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樹招風並收藏客居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