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二次革命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者:艾蒂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莫斯科來說,從1887年參戰開始,這裏的日子就沒好過,好不容易堅持到了二月革命,結果上台的臨時政府又是個畜生,政局左右搖擺,時間來到1889年俄曆七月,此時德軍兵臨聖彼得堡城下,莫斯科也岌岌可危。
德軍的進軍速度很明顯慢了下來,他們既沒有立刻圍攻聖彼得堡,也沒有用他們的機械化部隊直接把莫斯科給推了,他們很明顯在等俄國不攻自潰的那一刻。
莫斯科的工人數量不比聖彼得堡少多少,而且這裏更加的貧窮,嚴酷的環境將誕生更加極端的革命者,而來自莫斯科工人的選票幾乎全部都流向了布爾什維克,這還是布爾什維克第一次獲得這麽多的支持,而且民眾隻有一個願望。
土地改革以及和平,這些布爾什維克都給得起,他們一無所有,所以無所畏懼,他們什麽都不怕,哪怕是資產階級的槍彈又能怎麽樣呢?如果不去做的話明天也會死,如果成功了那他們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光明的未來,最終布爾什維克的高層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徹底革命,武裝奪取政權。
但是布爾什維克高層其實也並不是統一的,一些比較理智的人覺得,目前的局勢並不適合武裝奪權,激進派則認為,現在已經是時候了,如果在最危險的時候不跟人民站在一起,那他們還有什麽臉麵稱自己是多數派。
很可惜,這套說辭說服不了孟什維克,他們對於武裝奪取政權還是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沒辦法承擔內戰的責任,以現在社會革命黨的實力,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做好準備迎接內戰。
但是布爾什維克將孟什維克的意見無視了,他們最終會議敲定計劃,立刻武裝奪取政權,推翻臨時政府。
布爾什維克發出起義的信號,他們動員了三十萬工人武裝,突襲了莫斯科火車站,隨後切斷了一切與外界連通的通訊設備,最後突擊臨時政府的總部克裏姆林宮。
人們也對這個政府失去了信心,對於這一次布爾什維克的武裝起義,他們是雙手讚成的,所有去阻攔赤衛隊的衛戍部隊基本上都倒戈到了布爾什維克這邊,他們幫著布爾什維克進攻克裏姆林宮,隻花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徹底將那些帝國主義的殘黨全部抹除了。
在八月份爆發的革命,布爾什維克順理成章的被推上了領導者的位置,布爾什維克的領導在第二天的演講中說道,“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談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了。”
出乎意料的是,這場會議隻有布爾什維克的主要代表參加了,整個會場隻有不到七十個人,這就是俄國無產階級左派的全部力量了,其中也包括列寧,但當列寧看到這個場麵的時候,他也顯得沒那麽淡定了。
布爾什維克,這個名字象征著大多數,但是他們在社會革命黨的二百八十個代表中隻占七十個位置,孟什維克占著剩下的二百多個席位,列寧此時的想法是十分失望的,因為俄國革命跟他想象的實在是太多了,作為一個革命者,這個年紀的列寧還剛從大學走出來,他還沒有那麽深的內功。
他當然是充滿理想主義的,對於革命的看法,它應該是充滿熱血的,應該是一唿百應的,列寧對自己的道路深信不疑,他想著隻要布爾什維克振臂一揮,俄國的數百萬工人就會同他們的無產階級兄弟站在一起,大家一起著手建設社會主義,一起邁入新的世紀,在下一個世紀,一定是赤旗插滿世界的世紀,階級鬥爭永不停歇,直到世界上最後一個資本主義也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那個馬克思與恩格斯構想的世界,一個屬於勞動者與無產者的世界就在眼前,這種宏大的夢想正是列寧想親眼看到的,畢竟他還不到三十歲,還很年輕,他相信自己能夠看到。
但現實是冰冷的,它隻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布爾什維克沒能得到大多數的選票,更多人其實更支持孟什維克,雖然勞動人民革命了,但他們並不打算將政權交給布爾什維克,這就是現狀。
他們太想當然了,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布爾什維克的黨章,他們才剛剛起步,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宣傳,也沒有時間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且由於革命是倉促進行的,人民隻知道推翻臨時政府,但是權利要交給誰這還不好說。
孟什維克對布爾什維克在社會革命黨代表大會中嚴厲的斥責到,“你們應當立即停止現在正在進行的革命,這個政府應該由一個公開的民主政府來做出決定,你們無權為俄國的無產階級做出判斷。”
這場大會過後,布爾什維克對孟什維克徹底失去了信心,社會革命黨的左派幾乎全部離開了這個政黨,而這其中也有列寧,他也對孟什維克與社會革命黨失去了希望,他離開了政黨決定單幹,他帶上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同誌,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政黨,社會民主工黨這個政黨有一個其他的名字,俄國康米黨,在未來它將會帶著布爾什維克的名字重新歸來,並建立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
布爾什維克靠武裝奪權暫時控製了莫斯科,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現在無論在東邊還是西邊,他們都隻剩下敵人了。
俄國內戰將會爆發,國內外的局勢都十分嚴峻,現在布爾什維克必須做出決斷了,他們決心與德國談和。
這一次,俄國的代表又一次來到了布列斯特,這一次的俄國代表不再是一身勳章的俄國軍官了,而是穿著一身黑色大衣的俄國布爾什維克代表。
德國代表還有些驚訝,“看你的樣子不像是軍官。”
“沙皇已經不存在了,對於接下來的談判,我方提出一些要求,我們向全部交戰國人民和交戰國發出建議,締結一套公正的,民主的和平條約,當然這並非是最後通牒,我們也願意考慮其他的和平條件。”
布爾什維克代表如此說道,德國的軍官們點了點頭,“如果這是俄國政府的需求,那我們可以稍微做出部分妥協。”
早在第二次會談開始之前,俾斯麥就往前線發送了一份通告,就是原布列斯特合約的確是有點太魔怔了,她跟奧古斯特研究了一段時間,德國肯定是需要利益的,而且需要將能占的好處都占滿。
但與此同時,還不能剝削的太厲害,因為德國的目的是東西對抗,是跟俄國打冷戰,如果未來的蘇聯沒能強大到需要整個西方團結起來,那麽其實對於德國來說也是不利的。
因為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好,它位於歐洲中心,東西方的交界處,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德國需要一個與蘇維埃隔絕開來的屏障,德國跟蘇聯不能接壤,中間必須有一個緩衝區。
又不能太狠,又要讓德國將在西邊損失掉的一口氣全賺迴來,這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德軍不能再進攻了,俄國實在是太大了,當奧古斯特做出了進攻莫斯科的決定之後,她就越能感覺到當年拿破侖到底有多艱辛。
德軍的進軍速度很明顯慢了下來,他們既沒有立刻圍攻聖彼得堡,也沒有用他們的機械化部隊直接把莫斯科給推了,他們很明顯在等俄國不攻自潰的那一刻。
莫斯科的工人數量不比聖彼得堡少多少,而且這裏更加的貧窮,嚴酷的環境將誕生更加極端的革命者,而來自莫斯科工人的選票幾乎全部都流向了布爾什維克,這還是布爾什維克第一次獲得這麽多的支持,而且民眾隻有一個願望。
土地改革以及和平,這些布爾什維克都給得起,他們一無所有,所以無所畏懼,他們什麽都不怕,哪怕是資產階級的槍彈又能怎麽樣呢?如果不去做的話明天也會死,如果成功了那他們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光明的未來,最終布爾什維克的高層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徹底革命,武裝奪取政權。
但是布爾什維克高層其實也並不是統一的,一些比較理智的人覺得,目前的局勢並不適合武裝奪權,激進派則認為,現在已經是時候了,如果在最危險的時候不跟人民站在一起,那他們還有什麽臉麵稱自己是多數派。
很可惜,這套說辭說服不了孟什維克,他們對於武裝奪取政權還是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沒辦法承擔內戰的責任,以現在社會革命黨的實力,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做好準備迎接內戰。
但是布爾什維克將孟什維克的意見無視了,他們最終會議敲定計劃,立刻武裝奪取政權,推翻臨時政府。
布爾什維克發出起義的信號,他們動員了三十萬工人武裝,突襲了莫斯科火車站,隨後切斷了一切與外界連通的通訊設備,最後突擊臨時政府的總部克裏姆林宮。
人們也對這個政府失去了信心,對於這一次布爾什維克的武裝起義,他們是雙手讚成的,所有去阻攔赤衛隊的衛戍部隊基本上都倒戈到了布爾什維克這邊,他們幫著布爾什維克進攻克裏姆林宮,隻花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徹底將那些帝國主義的殘黨全部抹除了。
在八月份爆發的革命,布爾什維克順理成章的被推上了領導者的位置,布爾什維克的領導在第二天的演講中說道,“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談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了。”
出乎意料的是,這場會議隻有布爾什維克的主要代表參加了,整個會場隻有不到七十個人,這就是俄國無產階級左派的全部力量了,其中也包括列寧,但當列寧看到這個場麵的時候,他也顯得沒那麽淡定了。
布爾什維克,這個名字象征著大多數,但是他們在社會革命黨的二百八十個代表中隻占七十個位置,孟什維克占著剩下的二百多個席位,列寧此時的想法是十分失望的,因為俄國革命跟他想象的實在是太多了,作為一個革命者,這個年紀的列寧還剛從大學走出來,他還沒有那麽深的內功。
他當然是充滿理想主義的,對於革命的看法,它應該是充滿熱血的,應該是一唿百應的,列寧對自己的道路深信不疑,他想著隻要布爾什維克振臂一揮,俄國的數百萬工人就會同他們的無產階級兄弟站在一起,大家一起著手建設社會主義,一起邁入新的世紀,在下一個世紀,一定是赤旗插滿世界的世紀,階級鬥爭永不停歇,直到世界上最後一個資本主義也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那個馬克思與恩格斯構想的世界,一個屬於勞動者與無產者的世界就在眼前,這種宏大的夢想正是列寧想親眼看到的,畢竟他還不到三十歲,還很年輕,他相信自己能夠看到。
但現實是冰冷的,它隻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布爾什維克沒能得到大多數的選票,更多人其實更支持孟什維克,雖然勞動人民革命了,但他們並不打算將政權交給布爾什維克,這就是現狀。
他們太想當然了,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布爾什維克的黨章,他們才剛剛起步,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宣傳,也沒有時間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且由於革命是倉促進行的,人民隻知道推翻臨時政府,但是權利要交給誰這還不好說。
孟什維克對布爾什維克在社會革命黨代表大會中嚴厲的斥責到,“你們應當立即停止現在正在進行的革命,這個政府應該由一個公開的民主政府來做出決定,你們無權為俄國的無產階級做出判斷。”
這場大會過後,布爾什維克對孟什維克徹底失去了信心,社會革命黨的左派幾乎全部離開了這個政黨,而這其中也有列寧,他也對孟什維克與社會革命黨失去了希望,他離開了政黨決定單幹,他帶上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同誌,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政黨,社會民主工黨這個政黨有一個其他的名字,俄國康米黨,在未來它將會帶著布爾什維克的名字重新歸來,並建立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
布爾什維克靠武裝奪權暫時控製了莫斯科,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現在無論在東邊還是西邊,他們都隻剩下敵人了。
俄國內戰將會爆發,國內外的局勢都十分嚴峻,現在布爾什維克必須做出決斷了,他們決心與德國談和。
這一次,俄國的代表又一次來到了布列斯特,這一次的俄國代表不再是一身勳章的俄國軍官了,而是穿著一身黑色大衣的俄國布爾什維克代表。
德國代表還有些驚訝,“看你的樣子不像是軍官。”
“沙皇已經不存在了,對於接下來的談判,我方提出一些要求,我們向全部交戰國人民和交戰國發出建議,締結一套公正的,民主的和平條約,當然這並非是最後通牒,我們也願意考慮其他的和平條件。”
布爾什維克代表如此說道,德國的軍官們點了點頭,“如果這是俄國政府的需求,那我們可以稍微做出部分妥協。”
早在第二次會談開始之前,俾斯麥就往前線發送了一份通告,就是原布列斯特合約的確是有點太魔怔了,她跟奧古斯特研究了一段時間,德國肯定是需要利益的,而且需要將能占的好處都占滿。
但與此同時,還不能剝削的太厲害,因為德國的目的是東西對抗,是跟俄國打冷戰,如果未來的蘇聯沒能強大到需要整個西方團結起來,那麽其實對於德國來說也是不利的。
因為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好,它位於歐洲中心,東西方的交界處,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德國需要一個與蘇維埃隔絕開來的屏障,德國跟蘇聯不能接壤,中間必須有一個緩衝區。
又不能太狠,又要讓德國將在西邊損失掉的一口氣全賺迴來,這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德軍不能再進攻了,俄國實在是太大了,當奧古斯特做出了進攻莫斯科的決定之後,她就越能感覺到當年拿破侖到底有多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