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降低關稅的消息立刻傳遍了整個歐洲,這是一件大好事,對於歐洲來說,他們在這幾年裏的經濟發展速度十分緩慢,因為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樹立起貿易壁壘導致全球加息,第二主顧的美國又常年保持高關稅,當歐盟內部的市場逐漸飽和,他們就隻能往殖民地傾銷商品,但是歐盟中最大的殖民國家法國卻不想跟歐盟其他成員國分享自己的殖民地。


    法國在世界上統治著超過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部非洲,這裏有著豐富的資源以及大量的人口,而法國是從經濟文化政治方麵對非洲進行控製,所以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要大於英國。


    英國政府對中部非洲投入的精力很有限,莉莉安更需要的是埃及、印度、加拿大、新西蘭以及澳大利亞,還有英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海外領土英屬馬來亞,英國靠著貿易壁壘以及大蕭條成功的將那些已經取得自治或者想要取得自治的地區重新握在手中。


    對於英國來說,這麽多領土難以消化,本身又沒有什麽購買力,還會浪費英國本就不多的人力,長久以來甚至會變成帝國裏的腫瘤,它會不斷擴散,隨著第一個國家開始獨立,獨立的浪潮將會席卷整個帝國,最終導致帝國的覆滅,莉莉安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一點,所以對於經濟相對落後的非洲殖民地,她采取引導政策,與非洲的土著創建合作政府,並用英國的政治體製加以引導,最後由非洲人民決定今後是與英國各自獨立還是繼續留在帝國聯邦中。


    這些殖民地中固然有大量的資源,但都掌控在帝國聯邦投資部手中,即使他們獨立出去了,他們也必須通過正規程序將其贖買迴來,但他們的國家都沒幾個錢,就更別說是其他什麽人了,所以英國人並不擔心他們獨立之後會導致英國國力的削弱。


    但法國人肯定不會這麽覺得,他們付出了這麽多時間和耐心,當然是希望非洲能夠徹底成為法國的領土,既然是法國的領土,法國當然有主宰他們的權力,自然他們也不會同意跟歐盟其他國家分享。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法國在與德國的市場競爭中落入了下風,法國的企業普遍比德國創立時間更久,也更有經驗,但他們卻沒有德國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好吧,其實就是不夠帥,德國是最早擁有設計學校的國家,在德國的魏瑪市,奧古斯特用了一些手段從薩克森公爵手上收購了大公爵薩克森美術學校,並找了一群藝術生將其丟進裏麵,主要是做設計。


    為了搞好設計行業的事情,德國政府派遣了內閣顧問親自前往了比利時去請威爾德來魏瑪當校長,這個人是比利時的建築大師,還是個畫家,在比利時也是先鋒派設計運動中的一員,雖然很年輕隻有二三十歲,但是卻擁有極高的眼界。


    但太過年輕也不是件好事,雖然能力過關,但卻有些自負,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你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去理解什麽是內功還是有點太難為他了,不過無所謂,他還是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校長,並開始向各行各業輸送優秀的設計人才,這也是德國產品能在市場上占據優勢的原因之一。


    法國的工業產值雖然不如德國,但在科技方麵,兩國的差距不算太大,在設計方麵,德國的眼界領先法國一個世紀,就導致了法國的市場一直都在被德國擠壓,法國政府隻能盡力保住殖民地市場仍然還在法國手上。


    所以美國開放市場這件事情對於歐洲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當美國的資本家興致勃勃的來到海外的是時候,他們發現這歐洲人打的什麽高端局,在歐洲聯盟這邊,法國跟德國的貿易戰都整上才藝了,美國的本土企業人都傻了。


    他們不是不知道歐洲人牛逼,沒想到歐洲人開掛了啊,長期的競爭中,法國跟德國的商品無論是在質量還是設計上都對美國本土貨進行降維打擊,單個拎出來美國企業說不定還能用愛國之類的口號吸引一下美國人民的注意力,但是你架不住它們又帥又好用啊!


    就功能上可以稍微差一點,反正一些功能壓根就用不到,但是顏值上,老美被薄紗太多了,既然你質量沒有歐洲貨好,顏值更是低的不行,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我為什麽不選法國和德國的貨?


    一瞬間美國各大企業開始諷刺政府的政策,資本家的喉舌也紛紛下場指責政府的不作為,不過美國民眾對此的態度卻很好,他們的確花更少的錢買到了更好的東西。


    不過民眾的態度並不是政府的態度,克利夫蘭在國會遭受到了很大的質疑,許多參議院都對總統目前的決定持反對態度,就連民主黨內都湧現出反對克利夫蘭的情況,克利夫蘭錯誤的判斷了形式。


    短短兩個月內,歐洲的商品就從原本的百分之十幾的市場占有額直接飆升到了百分之四十,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跟大蕭條有關係,政府與人民互相不信任,昨天他們去取錢都被軍隊鳴槍警告,今天你又要讓人民聽你的話。


    人家又不是傻子,你又不跟人民解釋情況,又要讓他們聽話,哪有這麽好的事情,不過有人虧了就有人賺了,低關稅可以吸引更多歐洲人到美國來做生意,而這其中會產生許多費用,作為世界債主的摩根就可以趁這個機會給這些商人借貸,想要創業,沒問題,我借你錢。


    那群站在資本巔峰的人們可以去投資這些外來企業,從而賺到源源不斷的收益,因為他們不需要去跟那幫人內卷,他們的企業也不靠市場競爭賺錢,他們賺的都是壟斷的錢,美國又沒有反壟斷法,托拉斯在美國那就是無敵的。


    克利夫蘭邀請這幫壟斷資產階級進入內閣,還助長了托拉斯的氣焰,這幫華爾街的金融寡頭慢慢的在政治和經濟方麵取得了主要地位。


    雖然內外壓力如此之大,但是美國的經濟的確是稍微好起來了,但是代價呢?美國債台高築,1885年的貸款總額超過國家全年預算,按這個規模的利率,美國政府根本就沒有能力靠內部消化這麽龐大的債務,內部許多小型企業在國內外資本的重壓之下不堪重負,大量的企業倒閉工廠裁員。


    這又促進了壟斷資產階級的進一步強大,克利夫蘭也知道目前美國國內的情況,但是他已經不能停下來了,經濟危機隻是被緩解了,但並不是被解決了,美國在這幾年之內失去了大量的國民財富,美國根本不可能用任何方法補救迴來。


    因為民眾根本不相信政府,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


    克利夫蘭將一切的希望賭在了下一場戰爭上,他要至少打垮兩個世界強國的產能,才能使美國的貿易在世界占到主導地位,他將目光投向了德國。


    德國幫助美國打贏了南北戰爭,在美西戰爭中德國也是進攻西班牙的主力,在美國人民的眼中,德國的形象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很不錯的,雖然德國是一個君主製國家,但奧古斯特還算親民,美國前總統林肯在生前也盛讚她是偉大領袖。


    而這一次,美國決定再發動一次美英戰爭,從英國手上徹底奪取整個美洲,而對於德國,美國可以許諾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克利夫蘭無比相信德國人一定會站在他們這邊。


    國務卿理查德信心滿滿的踏上了那艘前往德國的輪船,但他不會想到,這一次德國不打算跟他們站在一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蒂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蒂爾並收藏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