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不像好人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者:艾蒂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倫敦會議召開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至於這個會議開了又開,各國的政要這兩年已經柏林倫敦巴黎三座大城跑來跑去,一有消息就得跑過去,然後談個十天半個月,最後啥也沒談成。
至於這會的倫敦會議,其實最開始大夥也都覺得又是一個橡皮圖章,在英國政府搬出王室這個標誌之後他們才同意到倫敦陪這幫神棍簽隨地大小便時用的那玩意。
但事實跟想象的還是有些差距的,他們能看到莉莉安也不遠萬裏的跑迴了倫敦,被忽悠迴來的,要是搬出王室還解決不了問題的話,那可不僅是丟了麵子,還失了裏子,以後大夥會說英國王室閑話的。
甚至維多利亞也親自站出來敦促政府解決問題,不然她就要解決政府,自由聯盟的人秉持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優良傳統,也選擇這個時候站出來給社民黨添點堵,不能讓他們日子過的太舒坦。
遠在中東前線督戰的莉莉安得知消息後也隻能跑迴來了,她必須看看到底是個什麽事,就那幫政府的文官集團,她並不是說不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以英國目前配置好的內閣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但是凡是都有萬一,那要是出點什麽事呢?
英國現在內閣中的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莉莉安本人甚至都不是最小的,他們的確是才華橫溢,但是經驗太少了,他們的內功還沒練到家,很多人就是愣頭青,倫道夫這個人就是個重災區,人是不錯的,就是可惜長了一張嘴,他真心熱愛著英國的軍隊,在陸軍的改革方麵,他做的可以說是很不錯的。
英國原本一個滿編的陸軍師隻有不到一萬人,在他改革後,一個師的編製直接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同時代的法軍同樣也是一萬五千人,德軍一個師的編製大概是一萬八千人,但並不是說一個師的人數越多戰鬥力就越強,還得看裝備。
英軍裝備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材料製造而成的,編製十分完善,工兵連、偵察連、炮兵營、甚至還有戰地醫院,總的來說他的改革是很成功的,不僅成功的把英國陸軍的紙麵實力拉到了一流的水平,還成功的幹碎了明年政府的醫保卡。
這一套流程那是又費錢又費力,但倫道夫還就是談下來了,他甚至可以被譽為這個世界的英國陸軍之父,但跟德國的造劍達人羅恩比起來,就差點意思了,英軍的編製說到底還是服務於搶灘作戰或者野戰的,所以炮兵普遍攜帶的是十八磅的野戰炮以及四點五英寸的榴彈炮,跟德軍這種主打開闊平原塹壕作戰的編製有很大的差距。
他們一般不攜帶像克虜伯那樣的大炮,英國不是造不出來,是他們的軍工複合體認為這沒必要,英國不是靠這個吃飯的,意大利人就喜歡袖珍榴彈炮,太大的炮在意大利這種大部分都是山地的地方根本就跑不動。
每個國家的陸軍傳統都會影響其武器的性能,德國國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方都是平原地形,因此德軍更加擅長平原作戰,所以如果到城市中打巷戰,或者到山地作戰,德軍就不太行了。
對比起來,英國軍隊的編製小了一點,也沒有火力特別兇猛的重武器,但是人家灘頭作戰就是很猛,而且還有蘇格蘭山地師以及更加強大的澳新軍團,這些軍隊在很多地方上可以對英國的軍隊形成互補,彌補英軍在陸軍傳統上的問題。
倫道夫的想法可以說是很好的,但是他的人緣不好,黨內沒多少人喜歡他,能力是有的,就是嘴太欠了,對市民階級的那是一個看不起,跟同僚可能挺和氣的,但對敵對黨那是百般刁難,而且還有點黑曆史,家族裏的那些破事也拉低了倫道夫的風評。
但這都不重要,莉莉安不在乎這些,但其他人就不好說了。
莉莉安迴到倫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問塞西爾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他作為首相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想好巴爾幹戰爭該怎麽處理。
塞西爾很難受啊,“巴爾幹戰爭的問題的複雜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而且最近我們在處理德國的問題,沒空管巴爾幹地區。”
“德國?你們又跟俾斯麥吵起來了嗎?我已經說過了,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把爛攤子全部處理好,別去找不痛快。”
“好吧,陛下,如果您是這麽想的,那您就更應該迴來主持這次的倫敦會議了,所有各界的領導人都會來,英國在世界的話語權舉足輕重,我們希望這件事情可以盡快的解決,以免後麵遇上麻煩。”
“我知道,所以我迴來了不是嗎?不過其實我待在中東也起不了什麽作用,還不如迴來呢,倫道夫那小子倒是選了不少厲害的將軍出來,我也不用擔心將軍亂玩導致局勢崩盤的事情了,也總歸是件好事。”
倫敦會議正常召開,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法國百戰老將麥克馬洪,俄國外長戈爾恰科夫,英國首相塞西爾,希臘首相庫蒙杜羅斯,保加利亞首相斯塔姆博洛夫,意大利的首相馬爾科,塞爾維亞首相斯特維卡,羅馬尼亞首相布拉蒂亞努,這幫世界上最精明的人也在這場會議的隊列中。
這裏唯一的將軍首相就是麥克馬洪了,他之前是個軍人,由於國內沒什麽可用的人,再加上拿破侖四世改革之後,麥克馬洪這個拿破侖三世最看重的將軍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帝國的首相。
但他的能力在這方麵的確有點欠缺,作為一個軍人,他要完美的多,循規蹈矩,從不出錯,所以他害怕失誤,而且是在首相這個職位上,他沒有多餘的試錯空間,法國現在的情況也沒有多少空間給他,萬一失誤,再被打一頓,那帝國政府肯定就被演化掉了。
跟他差不多的還有斯特維卡,這一位之前在政界也沒有太多新聞,塞爾維亞這段時間首相天天換,順位都輪到這個家夥了,也不知道他能幹多久,姑且邀請了一下,能幹夠一年就算成功好吧。
眾人來到了威斯敏斯特宮內,俾斯麥發現英國佬這家夥搞事情啊,英國作為東道主坐c位,巴爾幹諸國並排坐在最後,則坐在兩側,互相麵對麵的都是死對頭,坐在旁邊的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巴爾幹諸國的這幫人全都在互相盯著對麵,那是一百個不爽,但也沒辦法,他們不能掀桌子,還得繼續用嘴巴掰扯,盡量爭取到更多的領土以及勢力範圍。
至於這會的倫敦會議,其實最開始大夥也都覺得又是一個橡皮圖章,在英國政府搬出王室這個標誌之後他們才同意到倫敦陪這幫神棍簽隨地大小便時用的那玩意。
但事實跟想象的還是有些差距的,他們能看到莉莉安也不遠萬裏的跑迴了倫敦,被忽悠迴來的,要是搬出王室還解決不了問題的話,那可不僅是丟了麵子,還失了裏子,以後大夥會說英國王室閑話的。
甚至維多利亞也親自站出來敦促政府解決問題,不然她就要解決政府,自由聯盟的人秉持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優良傳統,也選擇這個時候站出來給社民黨添點堵,不能讓他們日子過的太舒坦。
遠在中東前線督戰的莉莉安得知消息後也隻能跑迴來了,她必須看看到底是個什麽事,就那幫政府的文官集團,她並不是說不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以英國目前配置好的內閣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但是凡是都有萬一,那要是出點什麽事呢?
英國現在內閣中的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莉莉安本人甚至都不是最小的,他們的確是才華橫溢,但是經驗太少了,他們的內功還沒練到家,很多人就是愣頭青,倫道夫這個人就是個重災區,人是不錯的,就是可惜長了一張嘴,他真心熱愛著英國的軍隊,在陸軍的改革方麵,他做的可以說是很不錯的。
英國原本一個滿編的陸軍師隻有不到一萬人,在他改革後,一個師的編製直接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同時代的法軍同樣也是一萬五千人,德軍一個師的編製大概是一萬八千人,但並不是說一個師的人數越多戰鬥力就越強,還得看裝備。
英軍裝備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材料製造而成的,編製十分完善,工兵連、偵察連、炮兵營、甚至還有戰地醫院,總的來說他的改革是很成功的,不僅成功的把英國陸軍的紙麵實力拉到了一流的水平,還成功的幹碎了明年政府的醫保卡。
這一套流程那是又費錢又費力,但倫道夫還就是談下來了,他甚至可以被譽為這個世界的英國陸軍之父,但跟德國的造劍達人羅恩比起來,就差點意思了,英軍的編製說到底還是服務於搶灘作戰或者野戰的,所以炮兵普遍攜帶的是十八磅的野戰炮以及四點五英寸的榴彈炮,跟德軍這種主打開闊平原塹壕作戰的編製有很大的差距。
他們一般不攜帶像克虜伯那樣的大炮,英國不是造不出來,是他們的軍工複合體認為這沒必要,英國不是靠這個吃飯的,意大利人就喜歡袖珍榴彈炮,太大的炮在意大利這種大部分都是山地的地方根本就跑不動。
每個國家的陸軍傳統都會影響其武器的性能,德國國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方都是平原地形,因此德軍更加擅長平原作戰,所以如果到城市中打巷戰,或者到山地作戰,德軍就不太行了。
對比起來,英國軍隊的編製小了一點,也沒有火力特別兇猛的重武器,但是人家灘頭作戰就是很猛,而且還有蘇格蘭山地師以及更加強大的澳新軍團,這些軍隊在很多地方上可以對英國的軍隊形成互補,彌補英軍在陸軍傳統上的問題。
倫道夫的想法可以說是很好的,但是他的人緣不好,黨內沒多少人喜歡他,能力是有的,就是嘴太欠了,對市民階級的那是一個看不起,跟同僚可能挺和氣的,但對敵對黨那是百般刁難,而且還有點黑曆史,家族裏的那些破事也拉低了倫道夫的風評。
但這都不重要,莉莉安不在乎這些,但其他人就不好說了。
莉莉安迴到倫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問塞西爾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他作為首相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想好巴爾幹戰爭該怎麽處理。
塞西爾很難受啊,“巴爾幹戰爭的問題的複雜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而且最近我們在處理德國的問題,沒空管巴爾幹地區。”
“德國?你們又跟俾斯麥吵起來了嗎?我已經說過了,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把爛攤子全部處理好,別去找不痛快。”
“好吧,陛下,如果您是這麽想的,那您就更應該迴來主持這次的倫敦會議了,所有各界的領導人都會來,英國在世界的話語權舉足輕重,我們希望這件事情可以盡快的解決,以免後麵遇上麻煩。”
“我知道,所以我迴來了不是嗎?不過其實我待在中東也起不了什麽作用,還不如迴來呢,倫道夫那小子倒是選了不少厲害的將軍出來,我也不用擔心將軍亂玩導致局勢崩盤的事情了,也總歸是件好事。”
倫敦會議正常召開,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法國百戰老將麥克馬洪,俄國外長戈爾恰科夫,英國首相塞西爾,希臘首相庫蒙杜羅斯,保加利亞首相斯塔姆博洛夫,意大利的首相馬爾科,塞爾維亞首相斯特維卡,羅馬尼亞首相布拉蒂亞努,這幫世界上最精明的人也在這場會議的隊列中。
這裏唯一的將軍首相就是麥克馬洪了,他之前是個軍人,由於國內沒什麽可用的人,再加上拿破侖四世改革之後,麥克馬洪這個拿破侖三世最看重的將軍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帝國的首相。
但他的能力在這方麵的確有點欠缺,作為一個軍人,他要完美的多,循規蹈矩,從不出錯,所以他害怕失誤,而且是在首相這個職位上,他沒有多餘的試錯空間,法國現在的情況也沒有多少空間給他,萬一失誤,再被打一頓,那帝國政府肯定就被演化掉了。
跟他差不多的還有斯特維卡,這一位之前在政界也沒有太多新聞,塞爾維亞這段時間首相天天換,順位都輪到這個家夥了,也不知道他能幹多久,姑且邀請了一下,能幹夠一年就算成功好吧。
眾人來到了威斯敏斯特宮內,俾斯麥發現英國佬這家夥搞事情啊,英國作為東道主坐c位,巴爾幹諸國並排坐在最後,則坐在兩側,互相麵對麵的都是死對頭,坐在旁邊的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巴爾幹諸國的這幫人全都在互相盯著對麵,那是一百個不爽,但也沒辦法,他們不能掀桌子,還得繼續用嘴巴掰扯,盡量爭取到更多的領土以及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