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不列顛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者:艾蒂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克菲勒是普魯士最早找到的投資人,並且給了他大量的融資以及情報,所以洛克菲勒的起步就跟飛一樣,靠石油生產、提煉、運輸與營銷賺錢,現在才剛起步,標準石油的股價也還沒有到暴漲的時候,普魯士基金會作為一個大型的投資機構,在標準石油第一輪的一萬股中直接搶下了一大半,總共五千三百多股,普魯士銀行占兩千股,剩下的分給其他資本家。
洛克菲勒本人占股也就兩千三百多股而已,他的合夥人不多,其他的合夥人就隻能分小頭了,所以許多人都沒跟他一起幹,但是沒關係,有錢不怕招不到員工。
共和黨內閣的人認為洛克菲勒作為美國最大石油公司的老板,應該能夠談成更好的交易,不過說實話他們對洛克菲勒也不是很信任,大概率就是拿他當炮灰,能談就談,談不了就甩鍋讓他當背鍋俠。
洛克菲勒也不傻,一眼就看出美國政府心裏的那點小九九,但是沒關係,洛克菲勒立刻就與普魯士當局取得聯係,在交易的時候能夠達成這個問題上,洛克菲勒與曼陀菲爾擱這唱雙簧,兩人早就預謀好了,最後曼陀菲爾決定石油肯定是要買的,價格可以給美國政府定。
把這個鍋丟給美國政府,林肯又搞不懂石油該怎麽賣,他對這方麵了解不多,還是隻能找洛克菲勒定奪,而忙當然不是白幫的,洛克菲勒就趁機跟林肯搭話,給他說點聽不懂的東西,看上去很高深莫測,大概意思就是人家是主顧,你抬價別抬的太離譜了,再跟林肯談天說地,扯點有的沒的。
洛克菲勒可是知道人脈的重要性,這會林肯找自己幫忙是因為自己能夠搞定這件事,林肯是值得幫的,洛克菲勒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肯定不會要求給什麽報酬,總統的賞識其實比什麽報酬都要好。
洛克菲勒將具體情況告訴了曼陀菲爾,現在情況有變,本來普魯士是沒有想到林肯會去找洛克菲勒的,還是他在共和黨內閣裏有認識的人,不然林肯其實犯不著去找個資本家來整這件事,這幾招打的就是個人情世故。
奧古斯特得到消息後也沒辦法,看來是自己這陣仗太大了,給林肯嚇的夠嗆,而且林肯好像有點明白石油的價值了,他知道這玩意肯定有大用,但是目前自己不知道該怎麽用,那要不我就賣貴一點,要不我就自己留著,從他找洛克菲勒這個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他的想法,他目前已經不可能再當個朋友,友情價賣給普魯士了。
奧古斯特給莉莉安寫信說明了情況,莉莉安吐槽道,“你真會投資,給我們找了這麽一個大麻煩……”
奧古斯特也沒想到啊,這麽剛好,隻能說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了,一切的巧合達成了必然的結局,當年奧古斯特投資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今天會遇上這種事情。
但是無論如何反正雖然沒有多賺,但要說虧那也不至於,隻能說是收益小於預期,奧古斯特收購了大量的石油,然後開始召集大量的化學研究者去對其進行提煉,科學家們使用比較老套的方法,能夠從石油中提純出汽油,但是效率極低,這種古法提純隻能從石油中提純出百分之二十的汽油。
而提取出來的汽油已經可以用於代替一般的煤氣了,現在主流的內燃機都是以煤氣作為燃料,汽油這種方便的燃料完全可以替代煤氣,但是還沒弄出原型機,莉莉安和奧古斯特都打算先一步搞出來,兩個國家將中心完全放在了發展工業上。
普魯士作為後起之秀,他們已經擁有了效率更高的發電機,也開始研究能夠在未來改變戰爭局勢的內燃機,各種新型武器也提上了進程,比起普魯士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英國的情況則沒辦法用全力發展工業。
資本家們都不認為改變是件好事,作為目前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希望改變,但是莉莉安自己都上了,怎麽可能讓資本家歇著呢?她將利潤分給資本家就是為了讓資本家工作,去創造更多的工業財富,肯定是不會容許你擱這修生養息的。
莉莉安剛剛掌權沒多久,許多法案剛提上日程,她在資本家眼裏是一個極其難對付的政客,她主張一黨專政,試圖修改憲法,保守黨和自由黨都反對,但是沒什麽屁用,莉莉安想搞一黨製僅靠這幫家夥是肯定阻止不了的。
整個英國都支持莉莉安的想法,畢竟英國人民也不傻,剛從經濟危機中緩過來,他們可是看到了在他們危難的時候英國政府到底在幹什麽,每天議會除了吵架就是吵架,從上午吵到下午,這是議會共和製的弊端,他們的政府並沒有那麽強,所以改革十分保守,就是為了不出錯。
跟美國的總統共和製相比,首相的權力小了很多,主要是議會的權力更大,總統共和製下總統的權力更大,所以能夠獨自領導政治走向,也不會動不動就換政府,但這樣很容易操作不好就翻車,然後大家一起跟著玩完,總統共和製就是去賭總統的個人能力能不能操縱局勢,但由於總統權力很大,他們通常可以否定前總統的改革方案,這樣會導致政策上的朝令夕改。
議會共和製的好處就是它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而且政策出錯的可能性會比較低,但是政府的反應速度太慢了,如果突然出現危機,它很難立刻做出反應,因為黨派的政見不合,很多事情就隻能一拖再拖,拖著拖著十幾年就過去了,早就錯失最佳時機了。
莉莉安的一黨製政策得到了英國民眾的支持,而保守黨的媒體則將這件事情稱為專製主義的死灰複燃,自由黨將莉莉安稱作獨裁者,是不列顛的新國王。
而自由黨的報社第二天就被莉莉安的擁護者燒掉了,保守黨的報社則是被憤怒的人群砸了,畢竟你關鍵的時候掉鏈子了,最開始競選的時候大家都參加了,你選擇遵循遊戲規則,那願賭就要服輸。
現在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還是取決於民眾的選擇,還沒有搞成那種強迫性的政治正確,隻要民眾認為可行,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者不那麽壞的選擇,那其實就可以了,所以莉莉安的一黨專政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
在十月份的時候,新的憲法得到了議會百分之七十的支持,維多利亞對什麽黨不黨派的不感興趣,反正黨派鬥爭跟她關係又不大,而莉莉安磨了她一個多月,終於是讓維多利亞同意了這份新憲法。
英國的國號正式從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改名成大不列顛帝國,英國的社民黨成為了英國唯一的執政黨,當然這個執政黨的壓力是很大的,因為是民選的,所以整個大英帝國都對社民黨的期望很高,如果它操作好了,這個執政黨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如果一時沒有操作好,那馬上就會爆炸。
莉莉安在賭自己的能力足夠帶動整個帝國,還是那句話,既然決定要玩這種危險的東西,那從一開始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既然願賭,那就要服輸。
洛克菲勒本人占股也就兩千三百多股而已,他的合夥人不多,其他的合夥人就隻能分小頭了,所以許多人都沒跟他一起幹,但是沒關係,有錢不怕招不到員工。
共和黨內閣的人認為洛克菲勒作為美國最大石油公司的老板,應該能夠談成更好的交易,不過說實話他們對洛克菲勒也不是很信任,大概率就是拿他當炮灰,能談就談,談不了就甩鍋讓他當背鍋俠。
洛克菲勒也不傻,一眼就看出美國政府心裏的那點小九九,但是沒關係,洛克菲勒立刻就與普魯士當局取得聯係,在交易的時候能夠達成這個問題上,洛克菲勒與曼陀菲爾擱這唱雙簧,兩人早就預謀好了,最後曼陀菲爾決定石油肯定是要買的,價格可以給美國政府定。
把這個鍋丟給美國政府,林肯又搞不懂石油該怎麽賣,他對這方麵了解不多,還是隻能找洛克菲勒定奪,而忙當然不是白幫的,洛克菲勒就趁機跟林肯搭話,給他說點聽不懂的東西,看上去很高深莫測,大概意思就是人家是主顧,你抬價別抬的太離譜了,再跟林肯談天說地,扯點有的沒的。
洛克菲勒可是知道人脈的重要性,這會林肯找自己幫忙是因為自己能夠搞定這件事,林肯是值得幫的,洛克菲勒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肯定不會要求給什麽報酬,總統的賞識其實比什麽報酬都要好。
洛克菲勒將具體情況告訴了曼陀菲爾,現在情況有變,本來普魯士是沒有想到林肯會去找洛克菲勒的,還是他在共和黨內閣裏有認識的人,不然林肯其實犯不著去找個資本家來整這件事,這幾招打的就是個人情世故。
奧古斯特得到消息後也沒辦法,看來是自己這陣仗太大了,給林肯嚇的夠嗆,而且林肯好像有點明白石油的價值了,他知道這玩意肯定有大用,但是目前自己不知道該怎麽用,那要不我就賣貴一點,要不我就自己留著,從他找洛克菲勒這個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他的想法,他目前已經不可能再當個朋友,友情價賣給普魯士了。
奧古斯特給莉莉安寫信說明了情況,莉莉安吐槽道,“你真會投資,給我們找了這麽一個大麻煩……”
奧古斯特也沒想到啊,這麽剛好,隻能說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了,一切的巧合達成了必然的結局,當年奧古斯特投資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今天會遇上這種事情。
但是無論如何反正雖然沒有多賺,但要說虧那也不至於,隻能說是收益小於預期,奧古斯特收購了大量的石油,然後開始召集大量的化學研究者去對其進行提煉,科學家們使用比較老套的方法,能夠從石油中提純出汽油,但是效率極低,這種古法提純隻能從石油中提純出百分之二十的汽油。
而提取出來的汽油已經可以用於代替一般的煤氣了,現在主流的內燃機都是以煤氣作為燃料,汽油這種方便的燃料完全可以替代煤氣,但是還沒弄出原型機,莉莉安和奧古斯特都打算先一步搞出來,兩個國家將中心完全放在了發展工業上。
普魯士作為後起之秀,他們已經擁有了效率更高的發電機,也開始研究能夠在未來改變戰爭局勢的內燃機,各種新型武器也提上了進程,比起普魯士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英國的情況則沒辦法用全力發展工業。
資本家們都不認為改變是件好事,作為目前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希望改變,但是莉莉安自己都上了,怎麽可能讓資本家歇著呢?她將利潤分給資本家就是為了讓資本家工作,去創造更多的工業財富,肯定是不會容許你擱這修生養息的。
莉莉安剛剛掌權沒多久,許多法案剛提上日程,她在資本家眼裏是一個極其難對付的政客,她主張一黨專政,試圖修改憲法,保守黨和自由黨都反對,但是沒什麽屁用,莉莉安想搞一黨製僅靠這幫家夥是肯定阻止不了的。
整個英國都支持莉莉安的想法,畢竟英國人民也不傻,剛從經濟危機中緩過來,他們可是看到了在他們危難的時候英國政府到底在幹什麽,每天議會除了吵架就是吵架,從上午吵到下午,這是議會共和製的弊端,他們的政府並沒有那麽強,所以改革十分保守,就是為了不出錯。
跟美國的總統共和製相比,首相的權力小了很多,主要是議會的權力更大,總統共和製下總統的權力更大,所以能夠獨自領導政治走向,也不會動不動就換政府,但這樣很容易操作不好就翻車,然後大家一起跟著玩完,總統共和製就是去賭總統的個人能力能不能操縱局勢,但由於總統權力很大,他們通常可以否定前總統的改革方案,這樣會導致政策上的朝令夕改。
議會共和製的好處就是它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而且政策出錯的可能性會比較低,但是政府的反應速度太慢了,如果突然出現危機,它很難立刻做出反應,因為黨派的政見不合,很多事情就隻能一拖再拖,拖著拖著十幾年就過去了,早就錯失最佳時機了。
莉莉安的一黨製政策得到了英國民眾的支持,而保守黨的媒體則將這件事情稱為專製主義的死灰複燃,自由黨將莉莉安稱作獨裁者,是不列顛的新國王。
而自由黨的報社第二天就被莉莉安的擁護者燒掉了,保守黨的報社則是被憤怒的人群砸了,畢竟你關鍵的時候掉鏈子了,最開始競選的時候大家都參加了,你選擇遵循遊戲規則,那願賭就要服輸。
現在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還是取決於民眾的選擇,還沒有搞成那種強迫性的政治正確,隻要民眾認為可行,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者不那麽壞的選擇,那其實就可以了,所以莉莉安的一黨專政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
在十月份的時候,新的憲法得到了議會百分之七十的支持,維多利亞對什麽黨不黨派的不感興趣,反正黨派鬥爭跟她關係又不大,而莉莉安磨了她一個多月,終於是讓維多利亞同意了這份新憲法。
英國的國號正式從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改名成大不列顛帝國,英國的社民黨成為了英國唯一的執政黨,當然這個執政黨的壓力是很大的,因為是民選的,所以整個大英帝國都對社民黨的期望很高,如果它操作好了,這個執政黨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如果一時沒有操作好,那馬上就會爆炸。
莉莉安在賭自己的能力足夠帶動整個帝國,還是那句話,既然決定要玩這種危險的東西,那從一開始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既然願賭,那就要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