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八個打六個還被反殺?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者:艾蒂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會議談崩了的消息傳到前線,前線的德意誌軍人總會有些失望,他們盼望著戰爭早點結束,而那些沒怎麽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則是希望自己能夠上前線。
但是事已至此也就隻能繼續打了,普魯士軍隊打算繼續往上攻占奧胡斯,而奧地利則主張往東邊打,直接打到哥本哈根,活捉丹麥國王。
夢想當然很美好就是,就是有一個問題,普魯士的海軍打不過丹麥海軍,奧地利根本就沒有像樣的海軍,除非去請英國人來幫忙,但是英國人又怎麽會平白無故的幫德意誌人呢?
三月末,隨著戰線不斷推進,丹麥軍隊在數個月的鏖戰之下身心俱疲,但卻還是挺堅挺的,每占領一座城市普魯士就會多付出許多的傷亡,開戰至今普魯士已經死亡超過三萬人,奧地利的數據則更加恐怖,差不多有八萬人左右的傷亡。
而丹麥的傷亡可能已經超過十萬人,而且還都是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青壯年,丹麥人口本來就不多,這場戰爭已經讓丹麥這個國家陷入了癱瘓,後勤一塌糊塗,將領與政府也產生了極大的不協調。
在新一輪的丹麥議會選舉中,原本支持率隻有百分之二十多的主和派丹麥民族黨的支持率飆升到了百分之八十,如果現在開啟新一輪的議會選舉,民族黨完全可以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丹麥的執政黨。
而此時普魯士也開始與丹麥國內的民族黨人展開了會談,普魯士給丹麥民族黨提供可能需要的幫助,而民族黨將推翻國王的統治,建立一個以民族黨為核心的政府,而普魯士不會刁難這個新建立的民主丹麥。
丹麥民族黨同意了,他們也拒絕繼續這場毀滅民族的戰爭,他們打出旗號“為何要為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施坦因而死?”
得到了一眾丹麥民眾的認可,他們都不想打了,因為這是場絕無可能打贏的戰爭,住在哥本哈根的人口隻有七十多萬,而這已經是丹麥人口最多的城市了。
而在戰場上死了十多萬丹麥的士兵,放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相當於直接失去了百分之三十的青壯年,而換來的是什麽呢?
丹麥不僅丟了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施坦因,還丟了森納堡和科靈,接下來要是奧胡斯再打沒了,估計就可以舉國搬遷到萊茵蘭了。
戰爭局勢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丹麥國王還在吆喝著繼續作戰,擊退德意誌侵略者,這種言辭立刻引起了丹麥民眾的不滿。
人民已經對這個好戰無能的政府感到厭煩了,而民族黨成員加劇了這種厭煩感,並且表示為了國家能夠繼續存在,我們應該與德意誌簽訂停戰協議。
而普魯士的首相俾斯麥也喊話丹麥當局,放棄抵抗,接受和約,這樣就可以令丹麥免於戰火。
丹麥議會還在猶豫不決,他們在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阻止失敗,他們手上隻剩下一個王牌了,就是丹麥的艦隊。
丹麥本來擁有一支實力強勁的艦隊,但是在拿破侖戰爭時期,麵對法蘭西帝國強大的軍隊,丹麥選擇了以禮來降。
而這就給英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丹麥的海軍不弱,相反還很強,在當時的歐洲能排進前三,英國見丹麥投降了,立刻派出艦隊偷襲丹麥的艦隊。
從而斷絕了拿破侖得到這支艦隊的可能性。
而在半個世紀之後,丹麥的艦隊實力還沒恢複到曾經的模樣,但至少在波羅的海還是沒什麽對手的。
普魯士在之前的海戰失利後又重新策劃了一次海上戰鬥,普魯士的海軍參謀部甚至宣稱這一戰將徹底粉碎丹麥的海軍。
雙方的艦隊在黑爾戈蘭島以南的海域打了一波決戰,丹麥拿出了大部分的海軍戰艦跟普魯士打海軍決戰。
這一戰幾乎決定了丹麥的命運,如果失去了這支艦隊,丹麥將無法抵擋普魯士的海軍,哥本哈根隨時都會遭受到進攻。
而最終普魯士的戰績卻讓所有德意誌人與丹麥人瞠目結舌。
普魯士這次出動了海軍的全部能夠使用的八艘戰艦,跟丹麥的六艘戰艦打決戰,這會打過了嗎?沒有,反而是遭到了慘敗。
對麵打出了尼米茲的戰績,極限一換四,丹麥以一艘戰艦被擊沉的代價擊沉了普魯士四艘主力艦。
這一戰直接把大夥都幹沉默了,知道你海軍菜,沒想到你這麽菜啊?
當情報送到國會,奧古斯特都蚌埠住了,她也沒想到啊,本來以為能夠打過,結果不僅沒打過,剩餘的戰艦還被迫跑到了英國的港口避難。
屬實是丟臉丟出國了,而英國人也蚌埠住了,小普啊,你怎麽這麽菜啊,要不皇家艦隊幫你打個兩局。
英國海軍大臣嘲諷道,“普魯士的海軍絕對是所有擁有海軍的國家中,最菜的那個。”
莉莉安也很無奈的給奧古斯特寫了一封信,她現在就怕萬一奧古斯特拿不下丹麥那就慘了。
奧古斯特讓她別擔心,雖然普魯士的海軍可能確實很菜,但是普魯士的陸軍可還沒輸過,所以不要緊。
但是普魯士的國內可就沒這麽和諧了,柏林的報紙抨擊了海軍參謀部,是不是有貪官啊?怎麽海軍建設的這麽垃圾?
是不是財務造假啊?搞出一大堆垃圾戰艦讓我們的水手去送死?
搞得海軍參謀部的人都不好意思出門了,但老實說他們作為製定作戰計劃的人,一般先發病的肯定也不是他們。
他們隻能解釋說應該是艦船操作訓練的問題,應該去衝一下海軍訓練營那邊的人。
但老實說大家都有鍋,戰爭還沒結束,國內就開始清算海軍的人了。
奧古斯特也好奇啊,什麽毛病,這麽大優勢還能打輸,普魯士還能不能好了?給我查!
結果還真查出幾個財務造假的崽種,奧古斯特直接送他們一套非洲旅遊套餐,不用迴來了。
後麵奧古斯特在親自出來澄清一下,最後才平息了這次事件。
但是事已至此也就隻能繼續打了,普魯士軍隊打算繼續往上攻占奧胡斯,而奧地利則主張往東邊打,直接打到哥本哈根,活捉丹麥國王。
夢想當然很美好就是,就是有一個問題,普魯士的海軍打不過丹麥海軍,奧地利根本就沒有像樣的海軍,除非去請英國人來幫忙,但是英國人又怎麽會平白無故的幫德意誌人呢?
三月末,隨著戰線不斷推進,丹麥軍隊在數個月的鏖戰之下身心俱疲,但卻還是挺堅挺的,每占領一座城市普魯士就會多付出許多的傷亡,開戰至今普魯士已經死亡超過三萬人,奧地利的數據則更加恐怖,差不多有八萬人左右的傷亡。
而丹麥的傷亡可能已經超過十萬人,而且還都是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青壯年,丹麥人口本來就不多,這場戰爭已經讓丹麥這個國家陷入了癱瘓,後勤一塌糊塗,將領與政府也產生了極大的不協調。
在新一輪的丹麥議會選舉中,原本支持率隻有百分之二十多的主和派丹麥民族黨的支持率飆升到了百分之八十,如果現在開啟新一輪的議會選舉,民族黨完全可以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丹麥的執政黨。
而此時普魯士也開始與丹麥國內的民族黨人展開了會談,普魯士給丹麥民族黨提供可能需要的幫助,而民族黨將推翻國王的統治,建立一個以民族黨為核心的政府,而普魯士不會刁難這個新建立的民主丹麥。
丹麥民族黨同意了,他們也拒絕繼續這場毀滅民族的戰爭,他們打出旗號“為何要為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施坦因而死?”
得到了一眾丹麥民眾的認可,他們都不想打了,因為這是場絕無可能打贏的戰爭,住在哥本哈根的人口隻有七十多萬,而這已經是丹麥人口最多的城市了。
而在戰場上死了十多萬丹麥的士兵,放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相當於直接失去了百分之三十的青壯年,而換來的是什麽呢?
丹麥不僅丟了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施坦因,還丟了森納堡和科靈,接下來要是奧胡斯再打沒了,估計就可以舉國搬遷到萊茵蘭了。
戰爭局勢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丹麥國王還在吆喝著繼續作戰,擊退德意誌侵略者,這種言辭立刻引起了丹麥民眾的不滿。
人民已經對這個好戰無能的政府感到厭煩了,而民族黨成員加劇了這種厭煩感,並且表示為了國家能夠繼續存在,我們應該與德意誌簽訂停戰協議。
而普魯士的首相俾斯麥也喊話丹麥當局,放棄抵抗,接受和約,這樣就可以令丹麥免於戰火。
丹麥議會還在猶豫不決,他們在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阻止失敗,他們手上隻剩下一個王牌了,就是丹麥的艦隊。
丹麥本來擁有一支實力強勁的艦隊,但是在拿破侖戰爭時期,麵對法蘭西帝國強大的軍隊,丹麥選擇了以禮來降。
而這就給英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丹麥的海軍不弱,相反還很強,在當時的歐洲能排進前三,英國見丹麥投降了,立刻派出艦隊偷襲丹麥的艦隊。
從而斷絕了拿破侖得到這支艦隊的可能性。
而在半個世紀之後,丹麥的艦隊實力還沒恢複到曾經的模樣,但至少在波羅的海還是沒什麽對手的。
普魯士在之前的海戰失利後又重新策劃了一次海上戰鬥,普魯士的海軍參謀部甚至宣稱這一戰將徹底粉碎丹麥的海軍。
雙方的艦隊在黑爾戈蘭島以南的海域打了一波決戰,丹麥拿出了大部分的海軍戰艦跟普魯士打海軍決戰。
這一戰幾乎決定了丹麥的命運,如果失去了這支艦隊,丹麥將無法抵擋普魯士的海軍,哥本哈根隨時都會遭受到進攻。
而最終普魯士的戰績卻讓所有德意誌人與丹麥人瞠目結舌。
普魯士這次出動了海軍的全部能夠使用的八艘戰艦,跟丹麥的六艘戰艦打決戰,這會打過了嗎?沒有,反而是遭到了慘敗。
對麵打出了尼米茲的戰績,極限一換四,丹麥以一艘戰艦被擊沉的代價擊沉了普魯士四艘主力艦。
這一戰直接把大夥都幹沉默了,知道你海軍菜,沒想到你這麽菜啊?
當情報送到國會,奧古斯特都蚌埠住了,她也沒想到啊,本來以為能夠打過,結果不僅沒打過,剩餘的戰艦還被迫跑到了英國的港口避難。
屬實是丟臉丟出國了,而英國人也蚌埠住了,小普啊,你怎麽這麽菜啊,要不皇家艦隊幫你打個兩局。
英國海軍大臣嘲諷道,“普魯士的海軍絕對是所有擁有海軍的國家中,最菜的那個。”
莉莉安也很無奈的給奧古斯特寫了一封信,她現在就怕萬一奧古斯特拿不下丹麥那就慘了。
奧古斯特讓她別擔心,雖然普魯士的海軍可能確實很菜,但是普魯士的陸軍可還沒輸過,所以不要緊。
但是普魯士的國內可就沒這麽和諧了,柏林的報紙抨擊了海軍參謀部,是不是有貪官啊?怎麽海軍建設的這麽垃圾?
是不是財務造假啊?搞出一大堆垃圾戰艦讓我們的水手去送死?
搞得海軍參謀部的人都不好意思出門了,但老實說他們作為製定作戰計劃的人,一般先發病的肯定也不是他們。
他們隻能解釋說應該是艦船操作訓練的問題,應該去衝一下海軍訓練營那邊的人。
但老實說大家都有鍋,戰爭還沒結束,國內就開始清算海軍的人了。
奧古斯特也好奇啊,什麽毛病,這麽大優勢還能打輸,普魯士還能不能好了?給我查!
結果還真查出幾個財務造假的崽種,奧古斯特直接送他們一套非洲旅遊套餐,不用迴來了。
後麵奧古斯特在親自出來澄清一下,最後才平息了這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