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升職外交大臣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者:艾蒂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位於凡爾賽宮的拿破侖三世發現繼續生啃大明好像並不能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而且明皇死都不投降,拿破侖三世靈機一動,直接把英國佬給賣了。
早些時候,拿破侖三世下令要求法軍在南邊打一個大勝利,然後跟主動跟大明和談,當然自己肯定不能虧,所以得先打一個大勝利,法軍的編製和武器在整個歐洲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批,武器也不是沒有先進的,隻是覺得那麽早暴露自己的實力不好。
俗稱藏東西,況且拿破侖三世本身就是來撈好處的,給英國人站站場子就已經很不錯了,比起去生啃大明,不如去打幾個非洲土著,或者趁著美國內戰,去中美洲撈點好處,豈不美哉。
最終拿破侖三世選擇的是開封府,這裏是大明的重鎮,隻要能拿下這裏,就可以直接威脅到大明的後方,法軍集結了一波優勢兵力強衝了開封,遇到的抵抗也十分頑強,法軍沒有帶大型的攻城器械,光靠大炮也能打到大明的炮樓,但是就是這個城牆很厚,給法軍帶來了一點點麻煩。
不過花了一周的時間,法軍把攻城用的器械拿過來之後,明軍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了,為了減小傷亡,明軍決定朝著鄭州撤退,看一下能不能重新集結,然後把鄭州搶迴來。
而就在開封淪陷的第二天,法軍就跟大明政府聯係,法國決定與大明停戰,大明政府疲於兩邊的戰爭,如果法國有意停戰,如果條件大明可以接受,倒也不是不可以。
法國要求的是五百萬兩白銀的賠款,還得把南部的一個港口割讓給法國,不僅如此還得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的所有權。
大明將其稱為最恥辱的條約,就沒有這麽丟臉過,從來隻有大明讓別人簽條約,沒想到這幾年,被自己視作西方蠻夷的歐洲人按著簽了兩份合約,還都是割地賠款的。
不過條約也是有積極作用的,法國退出了戰爭,中原腹地的威脅瞬間解除了,大明從而可以將所有兵力集中對抗英國。
而英國國內則是一片嘩然,尼瑪的法國佬你坑我?臥槽從來隻有我英國到處生事當攪屎棍負責在隊友情況不對時給它找個好價錢,什麽時候你法國佬還把我給賣了?
拿破侖三世則表示法國無力再戰,斯坦利表示你tm放屁,你明明一直在擺爛,你以為我沒發現?法軍就是來吃補給的,偶爾開個兩槍表示病情有所好轉,實際上還是個擺子。
兩相對比,普魯士都顯得那麽有人情味,雖然英國雖然還可以繼續推進,但是已經感覺到力不從心了。
和談的聲音從議會到了民間,各個階級又開始吵架了。
消息傳迴國內,英國瞬間就爆炸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家都在罵執政黨太撈的,一開始說要打仗,買了那麽多戰爭債券,結果一分錢都沒撈迴來,老子買的戰爭債券還打水漂了。
為了還錢英國第一想到的是印度,但是竭澤而漁也不是這麽個壓榨法呀,那麽多錢,就算是帝國掌上的明珠也榨不出油水了。
莉莉安倒是成為了英國人的英雄,她在軍營裏算是徹底的打出了名聲,高效率的連續三天不斷的搶救讓所有的士兵對她讚歎有佳,她本身的威望來源於她的爺爺喬治四世,雖然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讓她的身份有些撲朔迷離。
但在之前莉莉安就備受保守黨的注意,保守黨人看中了她擁有的財富以及她的姓氏,曾經一度邀請她進入內閣,隻是她似乎有別的想法,直到兩年前她自己建立了一個黨派,名字叫做“大不列顛國家社會主義民族黨”,名字挺長的,隻能說她這個成份就挺黑的,一般也被稱為英國社民黨,有許多人加入了,到去年年底整個黨擁有六千的黨員,這個基數在英國已經算是還可以的二流黨了。
她認為如果英國想一直成為一個大國,就必須得到大量的領土,而不隻是單純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會獨立的,她曾經甚至說過社民黨的目標就是埋葬英國殖民主義。
不過老實說許多人對她說的東西不是很懂,現在這樣不也挺好的嗎?挺賺錢的啊,為什麽要去給殖民地修基建,搞什麽民族認同感啊?大英帝國可以永遠的偉大,所謂的民族認同感都是無所謂的。
但是莉莉安不這麽認為,所以在聽說政府將馬來亞賣給普魯士的時候她才這麽生氣,因為那可是帝國的領土。
不過賣了就得賣出價值,不過單看條約可以說是有點虧了,因為英國本來是想讓普魯士開放市場跟英國競爭,可是普魯士的市場卻該死的很穩定,而且壟斷巨頭把握經濟,國家控製壟斷巨頭,英國的民營企業沒有形成壟斷階級根本就打不過這些壟斷企業,最後隻能撈一些邊角料。
而英國的前任外交部長已經退休了,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而斯坦利得到消息,在莉莉安與其他人的交流中就提到了她想要成為外交大臣,為了能夠讓保守黨多幹一段時間,斯坦利決定讓她來當這個外交大臣。
如果她幹不好也無所謂,反正自己作為首相也可以處理這些事情,拉她入夥自然也不是相信她的能力,而隻是單純的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一個不會被媒體攻擊的人而已。
斯坦利下令讓莉莉安先迴國接受外交大臣的職務,但是很出人意料的,莉莉安拒絕了,她在戰場上還有工作。
她迴答道,“我是醫生,我不能離開我的士兵,隻要戰爭還在繼續,士兵就會受傷並且失去生命,而我的任務就是從死神手中將他們搶迴來。”
莉莉安也知道現在迴去接手外交大臣是個什麽意思,不就是想讓自己跟大明和談然後背鍋嗎?
斯坦利知道自己的小把戲沒有逃過莉莉安的眼睛,而且這封信的內容好巧不巧還流出去了。
英國的各個報紙都開始炒作這件事情,聲稱他們對保守黨已經失去耐心了,民眾也對戰爭的未來失去期待了,他們現在隻想早點結束這場無意義的戰爭。
但是沒錢啊,打了仗啥都沒拿到約等於沒有打,法國提前收手保住了晚節,那英國怎麽幹?也學法國撈一筆就跑?那怎麽可能,大明的體量擺在那裏,單獨衝的話肯定得投入更大,英國不想在這種地方花錢,所以軍費一開始就不多,然後就變成了現在這樣,要打不打的,像是踩了狗屎。
自由黨在保守黨陷入僵局的時候果斷選擇落井下石,而斯坦利也察覺到輿論正在一邊倒,沒辦法,隻能用一個比較爛的方法來解決了。
在議會演講中,斯坦利說道,“莉莉安小姐已經決定接任外交大臣的職位了,隻是因為戰爭原因沒能迴來吧複命而已。”
斯坦利直接把莉莉安拖下水了,自由黨也不是誰都敢招惹的,如果莉莉安真的確定站在保守黨這邊,那麽這個不信任投票還真不好投,可能會被維多利亞問責,他們隻能多沉默一會了。
而斯坦利這個操作也是有點黑的,消息傳到莉莉安那邊,她隻覺得腦闊疼,不過她也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不過她也料到了事情會這麽發展,倒是沒太驚訝,畢竟她的盟友近在眼前。
早些時候,拿破侖三世下令要求法軍在南邊打一個大勝利,然後跟主動跟大明和談,當然自己肯定不能虧,所以得先打一個大勝利,法軍的編製和武器在整個歐洲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批,武器也不是沒有先進的,隻是覺得那麽早暴露自己的實力不好。
俗稱藏東西,況且拿破侖三世本身就是來撈好處的,給英國人站站場子就已經很不錯了,比起去生啃大明,不如去打幾個非洲土著,或者趁著美國內戰,去中美洲撈點好處,豈不美哉。
最終拿破侖三世選擇的是開封府,這裏是大明的重鎮,隻要能拿下這裏,就可以直接威脅到大明的後方,法軍集結了一波優勢兵力強衝了開封,遇到的抵抗也十分頑強,法軍沒有帶大型的攻城器械,光靠大炮也能打到大明的炮樓,但是就是這個城牆很厚,給法軍帶來了一點點麻煩。
不過花了一周的時間,法軍把攻城用的器械拿過來之後,明軍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了,為了減小傷亡,明軍決定朝著鄭州撤退,看一下能不能重新集結,然後把鄭州搶迴來。
而就在開封淪陷的第二天,法軍就跟大明政府聯係,法國決定與大明停戰,大明政府疲於兩邊的戰爭,如果法國有意停戰,如果條件大明可以接受,倒也不是不可以。
法國要求的是五百萬兩白銀的賠款,還得把南部的一個港口割讓給法國,不僅如此還得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的所有權。
大明將其稱為最恥辱的條約,就沒有這麽丟臉過,從來隻有大明讓別人簽條約,沒想到這幾年,被自己視作西方蠻夷的歐洲人按著簽了兩份合約,還都是割地賠款的。
不過條約也是有積極作用的,法國退出了戰爭,中原腹地的威脅瞬間解除了,大明從而可以將所有兵力集中對抗英國。
而英國國內則是一片嘩然,尼瑪的法國佬你坑我?臥槽從來隻有我英國到處生事當攪屎棍負責在隊友情況不對時給它找個好價錢,什麽時候你法國佬還把我給賣了?
拿破侖三世則表示法國無力再戰,斯坦利表示你tm放屁,你明明一直在擺爛,你以為我沒發現?法軍就是來吃補給的,偶爾開個兩槍表示病情有所好轉,實際上還是個擺子。
兩相對比,普魯士都顯得那麽有人情味,雖然英國雖然還可以繼續推進,但是已經感覺到力不從心了。
和談的聲音從議會到了民間,各個階級又開始吵架了。
消息傳迴國內,英國瞬間就爆炸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家都在罵執政黨太撈的,一開始說要打仗,買了那麽多戰爭債券,結果一分錢都沒撈迴來,老子買的戰爭債券還打水漂了。
為了還錢英國第一想到的是印度,但是竭澤而漁也不是這麽個壓榨法呀,那麽多錢,就算是帝國掌上的明珠也榨不出油水了。
莉莉安倒是成為了英國人的英雄,她在軍營裏算是徹底的打出了名聲,高效率的連續三天不斷的搶救讓所有的士兵對她讚歎有佳,她本身的威望來源於她的爺爺喬治四世,雖然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讓她的身份有些撲朔迷離。
但在之前莉莉安就備受保守黨的注意,保守黨人看中了她擁有的財富以及她的姓氏,曾經一度邀請她進入內閣,隻是她似乎有別的想法,直到兩年前她自己建立了一個黨派,名字叫做“大不列顛國家社會主義民族黨”,名字挺長的,隻能說她這個成份就挺黑的,一般也被稱為英國社民黨,有許多人加入了,到去年年底整個黨擁有六千的黨員,這個基數在英國已經算是還可以的二流黨了。
她認為如果英國想一直成為一個大國,就必須得到大量的領土,而不隻是單純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會獨立的,她曾經甚至說過社民黨的目標就是埋葬英國殖民主義。
不過老實說許多人對她說的東西不是很懂,現在這樣不也挺好的嗎?挺賺錢的啊,為什麽要去給殖民地修基建,搞什麽民族認同感啊?大英帝國可以永遠的偉大,所謂的民族認同感都是無所謂的。
但是莉莉安不這麽認為,所以在聽說政府將馬來亞賣給普魯士的時候她才這麽生氣,因為那可是帝國的領土。
不過賣了就得賣出價值,不過單看條約可以說是有點虧了,因為英國本來是想讓普魯士開放市場跟英國競爭,可是普魯士的市場卻該死的很穩定,而且壟斷巨頭把握經濟,國家控製壟斷巨頭,英國的民營企業沒有形成壟斷階級根本就打不過這些壟斷企業,最後隻能撈一些邊角料。
而英國的前任外交部長已經退休了,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而斯坦利得到消息,在莉莉安與其他人的交流中就提到了她想要成為外交大臣,為了能夠讓保守黨多幹一段時間,斯坦利決定讓她來當這個外交大臣。
如果她幹不好也無所謂,反正自己作為首相也可以處理這些事情,拉她入夥自然也不是相信她的能力,而隻是單純的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一個不會被媒體攻擊的人而已。
斯坦利下令讓莉莉安先迴國接受外交大臣的職務,但是很出人意料的,莉莉安拒絕了,她在戰場上還有工作。
她迴答道,“我是醫生,我不能離開我的士兵,隻要戰爭還在繼續,士兵就會受傷並且失去生命,而我的任務就是從死神手中將他們搶迴來。”
莉莉安也知道現在迴去接手外交大臣是個什麽意思,不就是想讓自己跟大明和談然後背鍋嗎?
斯坦利知道自己的小把戲沒有逃過莉莉安的眼睛,而且這封信的內容好巧不巧還流出去了。
英國的各個報紙都開始炒作這件事情,聲稱他們對保守黨已經失去耐心了,民眾也對戰爭的未來失去期待了,他們現在隻想早點結束這場無意義的戰爭。
但是沒錢啊,打了仗啥都沒拿到約等於沒有打,法國提前收手保住了晚節,那英國怎麽幹?也學法國撈一筆就跑?那怎麽可能,大明的體量擺在那裏,單獨衝的話肯定得投入更大,英國不想在這種地方花錢,所以軍費一開始就不多,然後就變成了現在這樣,要打不打的,像是踩了狗屎。
自由黨在保守黨陷入僵局的時候果斷選擇落井下石,而斯坦利也察覺到輿論正在一邊倒,沒辦法,隻能用一個比較爛的方法來解決了。
在議會演講中,斯坦利說道,“莉莉安小姐已經決定接任外交大臣的職位了,隻是因為戰爭原因沒能迴來吧複命而已。”
斯坦利直接把莉莉安拖下水了,自由黨也不是誰都敢招惹的,如果莉莉安真的確定站在保守黨這邊,那麽這個不信任投票還真不好投,可能會被維多利亞問責,他們隻能多沉默一會了。
而斯坦利這個操作也是有點黑的,消息傳到莉莉安那邊,她隻覺得腦闊疼,不過她也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不過她也料到了事情會這麽發展,倒是沒太驚訝,畢竟她的盟友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