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琦走後,元瑜陷入了興奮焦躁交織的情緒中。


    江氏為她奉茶:“殿下若是擔憂,不妨問問四姐和父君?若是其中沒有什麽利害,殿下便可以順應心意,應了三殿下。”


    元瑜還是眉頭緊鎖,這其中怎麽可能沒有什麽利害。即使書是經她手編纂而成,功績也著實要算在元琦的頭上。


    但是,如元琦所說,元瑜身在皇家,不求名利,也不肖想皇位,如果能收集整理資料,編纂成書,也算是一種成就了。誰又願一生碌碌無為呢?


    “新柔,讓人替我備車,我要進宮一趟。”


    雲瑤宮凝霞殿裏暖意融融,元瑾正陪著良君閑話。宮侍進門稟報,九殿下來了。


    良君笑著說:“今天是怎麽了,你們姐妹倆不約而同進宮來。”


    元瑜脫了大氅,上前行了禮:“兒臣和四姐一父同胞,自然是有默契。”


    姐妹二人陪著良君說話,都閉口不提今日的來意。最後還是良君打破了和樂的表象:“好了,你們陪本宮說話,本宮很高興了,現在說說正事吧。要本宮迴避嗎?”


    元瑾笑道:“我們有什麽事需要瞞著父君?”


    良君分別握住兩個人的手:“那就當著本宮的麵說吧。”


    本來二人進宮說這事,就是希望萬一產生了分歧,良君能居中調停。


    “那我先說吧。九妹,三姐是不是帶著長女登門,希望你能給元寧開蒙?”


    元瑜握著良君的手看向元瑾:“四姐既然知道了這個,也應該知道,三姐找我,並不單單為了開蒙一事。”


    “那你是願意的了?”


    “我無心朝政,著書立說是我作為翰林院學士最大的功成名就了。”


    元瑾歎了口氣:“九妹,你即便不關心朝政,這半年來三姐在桃州做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母皇因此對她多了三分另眼相待,你還要為她錦上添花嗎?”


    “四姐,此書著成,恐怕要終我一生之力,三姐所求的也不是短期的利益。至於史書如何評判,那是後人的事了。”


    “你若是一心要著書,刑部韓尚書打算為《景成律》做注,修訂完善法條,我可以代你向韓尚書推薦。”


    元瑜想了想:“四姐,我對法條涉獵不深,也沒有在刑部任職的經驗,為《景成律》做注,四姐比我更合適。”


    元瑾又道:“我聽翰林院掌院梁學士提過,要做一本四書五經的注解,供給天下考生應試之用,這你總是有興趣的吧。”


    若是放在以前,元瑜必然是有興趣的。可是現在有了為海事著書做對比,編纂四書五經的集注變的乏味又沒有挑戰性。


    元瑾看她的神色便知她又要拒絕,一心要為元琦著書,不由有些惱怒:“老三給你下了什麽迷魂湯,讓你心心念念都要為她做事。”


    元瑜也滿腹委屈:“我為了避四姐的勢頭,已經遠離朝政了。我是你的妹妹,不是你的下屬你的附庸。也許我這一生都編不完這本書,對你又有什麽影響?難道非要我像十二妹那樣當個富貴閑人四姐才滿意嗎?”


    十二皇女元珂,是賢君梁氏的女兒,翰林院掌院學士梁玉是她的姑姑。元珂將景成帝的風雅盡數繼承了去,喜好作畫,收藏古籍古玩,身無一官半職,卻很得景成帝喜愛,允她四處遊山玩水。


    元珂不理政事,一麵是受到素來淡泊的賢君影響,另一方麵自己心性如此,不似元瑜這般心有不甘。


    眼見著兩個女兒起了爭執,良君用力握了握兩人的手,製止了她們的話頭:“都聽本宮說兩句。現在是琦兒要找瑜兒替她著書,瑜兒自己也願意,但是瑾兒擔心這是為琦兒添功績。”


    元瑾點頭:“三姐原先跟在太女身後,在工部做事。現在借著船廠督造的名義,在桃州辦學堂、造船、訓練水軍,得了母皇的青眼。現在若是再著書,便足以威脅到我。六妹對我窮追猛打,再加上三姐,我的處境會很難。九妹,我知道你放棄了很多,但是著書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瑜兒你怎麽說?”


    “父君,我真的不肖想皇位,但我也真的不甘心一輩子就在翰林院寫這些歌功頌德的文章。這次著書的機會,需要查閱大量的古籍、碑刻,還有民間的傳說、諺語、故事,全翰林院的人一起參與,也得要個十年八年,三姐的擔心根本沒必要。”


    “母皇春秋正盛,十年八年之後誰知曉是什麽局勢,到時候這麽大的籌碼加進去,足矣把局麵攪得天翻地覆,我拿什麽和三姐抗衡?”


    “十年八年你都攢不出等價的籌碼,又怎麽和三姐六姐爭?”


    “成王敗寇,我若是落敗你能得到什麽好處?”


    眼見著二人再起爭執,良君微微提高聲音:“都住口!看看你們兩個像什麽樣子,鄉野村夫才似這般爭吵。瑜兒,你姐姐的處境你知道的,說一句進退維艱不為過。父君知道你為了你姐姐放棄了很多,我和你姐姐都記著你的好。你跟著梁學士編四書集注,我讓你姐姐為你謀一個考官的位置,你也算是有門生的人了。”


    元瑜抿唇不語。編四書集注,做考官收門生,還都是在為元瑾壯大勢力。


    “九妹,今年的科舉趕不上了,景成三十一年的科舉,我保證讓你坐上考官的位置,如何?其她考官也是你翰林院的同僚,不會為難你。”


    元瑜垂眸。父君和親姐姐都要求她顧全大局,她也做不出反抗之舉。


    “多謝四姐。”


    良君和元瑾都鬆了一口氣。


    論起做學問,除了崔家便是趙家。崔家清貴,對海事這樣的雜學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參與到皇女的爭鬥裏來,趙家的態度更不用說。元琦想要找到合適的著書之人,難上加難。


    元瑜迴到府上,江氏看她的臉色便知宮中發生的事:“殿下和父君和四姐畢竟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三殿下撇開關係,也是好事。”


    元瑜握緊手中的杯子,沒有說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昭帝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容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容瀲並收藏昭帝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