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州暑熱遠勝京城。雖然已近中秋,熾烈的陽光像是要將路上的石板都融化了去。清寧縣的一間學堂外,擠了許多人,看打扮大多是貧苦人家的孩子。
“大人,這學堂真的是管吃的住的還給錢?”
門前守著布告的小吏,一天要被問上許多迴,天氣酷熱,已是十分不耐。
奈何身後的門房裏坐著京城來的親王,隻能耐著性子答道:“我們這個海事學堂,是陛下首肯,船廠督造襄親王創辦的,不論出身都可以來讀書。學堂一日供兩頓饅頭,管飽。旬考月考出色的,還有銀錢獎賞。待到學成,若是能被船隊選上,出海一趟所得足夠尋常人家多起一間屋了。沒被選上的,也能在船廠做些雜事。”
這條件是江桓定下的。
尋常百姓家的孩子,自小便要分擔家裏的活計,待到年長一些,更是要耕種或做工換取銀錢。家境殷實些的,更願意送孩子去讀四書五經,將來參加科舉。讓孩子來學海事這樣的“旁門左道”,不給些看得見的好處,恐怕沒什麽人願意孩子來學習。
果然,聽到不僅有饅頭管飽,有銀錢拿,將來還能“多起一間屋”這樣的出息,圍觀的人明顯意動起來。
“大人,你看我家丫頭行嗎?”
旁邊的文書問了年紀姓名籍貫,做了記錄,就讓人帶著小姑娘進了學堂,從一邊的竹筐裏摸了十個銅錢給帶孩子的母親:“剛入學堂的孩子都有十文錢,日後學得好,還有獎賞。”
母親拿著銅錢歡天喜地走了。
有了這個例子,接下來送孩子進學堂的人就多了。一日下來,陸續收了十多個孩子,年歲在五六歲至十一二歲不等。
元琦有些頭疼:“你那個會管學堂的管事,到底什麽時候能到?”
江桓笑道:“殿下放心,約莫就這兩日了。倒是殿下說的那些通曉數算水文的人,進度如何了?”
景成帝重視造船,近十幾年造船的革新飛快,距千石的河船造出來不過二十年,海船就已經可以遠渡重洋了。但工匠們都是各自收徒,口口相傳。
這次要辦學堂,原意是要教出來一些能跟船出海的水手舵手,防止被曲家江家所挾。江桓自然也知道元琦的防備,於是提議幹脆將造船的手藝,也一並納入學堂的教學。
“太學中有數算科,這倒是好找,水部司也多得是懂得水文的人。我已經向母皇請旨,過不了多少日子就能到桃州。這些孩子快的話,不出幾個月就能跟船出海了。江家不是有船往來古裏國?”
“她們恐怕搭不上江家這趟船了。殿下這邊學堂、著書、改進工藝,樁樁件件都是銀子。江家家底還沒厚到同時供養的起這麽多燒錢的人。”
元琦知道她說的道理。
學堂尚且隻有清寧縣一家,一年耗費也隻有幾千兩。而造船著書都是大開支,且迴報遙遙無期。
“你有什麽新點子?”
江桓傾倒了些茶水出來,在桌麵上劃了幾下:“古裏國的西邊,穿過大食再向西,有個海西國,大食人壟斷了那邊的商路。聽說咱們這兒茶葉瓷器絲綢,在那邊都是搶手貨。”
“你想繞過大食,直接去西邊?”元琦沉思,“波斯王女已經離世,隻留下幾個女兒,全無複國之誌。何況母皇這幾年,並無再起戰事的念頭。”
“大食人對陸路嚴防死守,陸上商隊肯定過不去,那就走水路啊。我查了許多古籍,前朝新立時,海西曾經遣使來訪,後又數次貿易,直到戰亂四起,這才斷了聯係。記載說,海西使團先是西渡一萬裏,複行四萬餘裏,曆時三年餘,方才到達。船行比陸路快得多,縱使繞了些路,比金洲來迴一趟去之不遠。”
元琦隱約聽說過,大食人將中原的瓷器茶葉運到海西,轉手就是十幾倍的價格。若是能開辟一條海路,繞開大食,直接將中原的貨品販賣到海西,的確是暴利。
“這趟船就去?什麽時候出發?”
“沒幾天了。冬季風大,得盡快走。曲家的船隊領路,從桃州出發,過安南、高棉、柔佛到古裏國,修整一番。冬季雨水少,順流能到大食,再向西去。”
元琦沉吟:“你繞過大食往海西去,這是動了大食的利益。到時候遠離中原,朝廷鞭長莫及,又是在茫茫大海上,讓船隊消失,連個理由都不用。你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母皇這幾年不願再起戰事,你謹慎著些,不要讓人做了筏子。”
江桓頷首:“草民省得。”
門房悶熱,元琦蓋上茶蓋,站起身來向外走去,又像是想起什麽:“陶家?”
江桓眉開眼笑:“殿下放心,陶家的產業大半落入草民手中。船廠裏的寶船,再來五十艘都沒問題。”
年前糧價一事中,元瑾犯了忌諱被發配去剿匪,這大半年的時間,倒還真有些功績。前幾日元琦收到京中來信,元瑾已經迴京,剿匪有功得了嘉賞,晉了親王。
為了彌補前事,元瑾和陶家劃清了界限。沒有了元瑾的護持,又開罪了皇帝,陶家自然就迅速落敗了。
瑞蓮和金陵不遠,數江家得利最多。江家和元琦在一條船上,她也暗中出力不少。
“給你的你便收著,本王從不虧待身邊的人。”
江桓又謝過恩。
元琦穿過學堂,後門處一輛不起眼的馬車。明馨為元琦打起簾子,低聲問:“殿下,去船廠?”
車簾裏傳來低低的一聲“嗯”。
船廠碼頭上,整整齊齊停著數十艘戰船,俱是首尖尾寬兩頭上翹的樣式。
“船都齊了?”
“迴殿下的話,碼頭上一共四十艘戰船,海灣裏二十一艘,一共六十一艘船,全部完工。”
“去告知於刺史和蕭將軍,可以來提船了。”
不多時,六十一艘嶄新的戰船,有序離開船廠碼頭。
桃州刺史於翔和折衝府大將軍蕭複同元琦見了禮,鄭重道:“請殿下放心,下官定不負所望。”
“大人,這學堂真的是管吃的住的還給錢?”
門前守著布告的小吏,一天要被問上許多迴,天氣酷熱,已是十分不耐。
奈何身後的門房裏坐著京城來的親王,隻能耐著性子答道:“我們這個海事學堂,是陛下首肯,船廠督造襄親王創辦的,不論出身都可以來讀書。學堂一日供兩頓饅頭,管飽。旬考月考出色的,還有銀錢獎賞。待到學成,若是能被船隊選上,出海一趟所得足夠尋常人家多起一間屋了。沒被選上的,也能在船廠做些雜事。”
這條件是江桓定下的。
尋常百姓家的孩子,自小便要分擔家裏的活計,待到年長一些,更是要耕種或做工換取銀錢。家境殷實些的,更願意送孩子去讀四書五經,將來參加科舉。讓孩子來學海事這樣的“旁門左道”,不給些看得見的好處,恐怕沒什麽人願意孩子來學習。
果然,聽到不僅有饅頭管飽,有銀錢拿,將來還能“多起一間屋”這樣的出息,圍觀的人明顯意動起來。
“大人,你看我家丫頭行嗎?”
旁邊的文書問了年紀姓名籍貫,做了記錄,就讓人帶著小姑娘進了學堂,從一邊的竹筐裏摸了十個銅錢給帶孩子的母親:“剛入學堂的孩子都有十文錢,日後學得好,還有獎賞。”
母親拿著銅錢歡天喜地走了。
有了這個例子,接下來送孩子進學堂的人就多了。一日下來,陸續收了十多個孩子,年歲在五六歲至十一二歲不等。
元琦有些頭疼:“你那個會管學堂的管事,到底什麽時候能到?”
江桓笑道:“殿下放心,約莫就這兩日了。倒是殿下說的那些通曉數算水文的人,進度如何了?”
景成帝重視造船,近十幾年造船的革新飛快,距千石的河船造出來不過二十年,海船就已經可以遠渡重洋了。但工匠們都是各自收徒,口口相傳。
這次要辦學堂,原意是要教出來一些能跟船出海的水手舵手,防止被曲家江家所挾。江桓自然也知道元琦的防備,於是提議幹脆將造船的手藝,也一並納入學堂的教學。
“太學中有數算科,這倒是好找,水部司也多得是懂得水文的人。我已經向母皇請旨,過不了多少日子就能到桃州。這些孩子快的話,不出幾個月就能跟船出海了。江家不是有船往來古裏國?”
“她們恐怕搭不上江家這趟船了。殿下這邊學堂、著書、改進工藝,樁樁件件都是銀子。江家家底還沒厚到同時供養的起這麽多燒錢的人。”
元琦知道她說的道理。
學堂尚且隻有清寧縣一家,一年耗費也隻有幾千兩。而造船著書都是大開支,且迴報遙遙無期。
“你有什麽新點子?”
江桓傾倒了些茶水出來,在桌麵上劃了幾下:“古裏國的西邊,穿過大食再向西,有個海西國,大食人壟斷了那邊的商路。聽說咱們這兒茶葉瓷器絲綢,在那邊都是搶手貨。”
“你想繞過大食,直接去西邊?”元琦沉思,“波斯王女已經離世,隻留下幾個女兒,全無複國之誌。何況母皇這幾年,並無再起戰事的念頭。”
“大食人對陸路嚴防死守,陸上商隊肯定過不去,那就走水路啊。我查了許多古籍,前朝新立時,海西曾經遣使來訪,後又數次貿易,直到戰亂四起,這才斷了聯係。記載說,海西使團先是西渡一萬裏,複行四萬餘裏,曆時三年餘,方才到達。船行比陸路快得多,縱使繞了些路,比金洲來迴一趟去之不遠。”
元琦隱約聽說過,大食人將中原的瓷器茶葉運到海西,轉手就是十幾倍的價格。若是能開辟一條海路,繞開大食,直接將中原的貨品販賣到海西,的確是暴利。
“這趟船就去?什麽時候出發?”
“沒幾天了。冬季風大,得盡快走。曲家的船隊領路,從桃州出發,過安南、高棉、柔佛到古裏國,修整一番。冬季雨水少,順流能到大食,再向西去。”
元琦沉吟:“你繞過大食往海西去,這是動了大食的利益。到時候遠離中原,朝廷鞭長莫及,又是在茫茫大海上,讓船隊消失,連個理由都不用。你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母皇這幾年不願再起戰事,你謹慎著些,不要讓人做了筏子。”
江桓頷首:“草民省得。”
門房悶熱,元琦蓋上茶蓋,站起身來向外走去,又像是想起什麽:“陶家?”
江桓眉開眼笑:“殿下放心,陶家的產業大半落入草民手中。船廠裏的寶船,再來五十艘都沒問題。”
年前糧價一事中,元瑾犯了忌諱被發配去剿匪,這大半年的時間,倒還真有些功績。前幾日元琦收到京中來信,元瑾已經迴京,剿匪有功得了嘉賞,晉了親王。
為了彌補前事,元瑾和陶家劃清了界限。沒有了元瑾的護持,又開罪了皇帝,陶家自然就迅速落敗了。
瑞蓮和金陵不遠,數江家得利最多。江家和元琦在一條船上,她也暗中出力不少。
“給你的你便收著,本王從不虧待身邊的人。”
江桓又謝過恩。
元琦穿過學堂,後門處一輛不起眼的馬車。明馨為元琦打起簾子,低聲問:“殿下,去船廠?”
車簾裏傳來低低的一聲“嗯”。
船廠碼頭上,整整齊齊停著數十艘戰船,俱是首尖尾寬兩頭上翹的樣式。
“船都齊了?”
“迴殿下的話,碼頭上一共四十艘戰船,海灣裏二十一艘,一共六十一艘船,全部完工。”
“去告知於刺史和蕭將軍,可以來提船了。”
不多時,六十一艘嶄新的戰船,有序離開船廠碼頭。
桃州刺史於翔和折衝府大將軍蕭複同元琦見了禮,鄭重道:“請殿下放心,下官定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