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慕白和元琦通過氣,借著永平公主製造的機會,在元瑾跟前刷了幾次臉熟。
現在元琮一提到駙馬,元瑾立即就想起了宋慕白。雖然她和趙家的關係有些遠,趙家對她也沒什麽照拂,但這並不阻礙元瑾借此向她示好。
殊不知這個默默無聞的駙馬,早就和元琦達成了合作。
明麵上宋慕白還是和元瑾陣營的人有關係,元琦不能直接舉薦,會引起懷疑,隻能用這個迂迴的辦法。元瑾要和元琮爭,隻要元琮提起楊書忱,自然就能聯想到年節裏剛剛見過的宋慕白,推她出去和楊書忱爭一爭。
永平公主雖然是棠皇貴君的親子,但一直沉默寡言,並不受寵。宋慕白雖然有野心,卻並無門路,元琮也幾乎忘了還有這麽個弟妹。不過被元瑾提起,宋慕白似乎的確比楊書忱更合適。
當然還有一些不能說出口的原因。
永泰公主是皇長子,和太女隻差了半歲,感情深厚,總比永平公主的分量要重一些。金洲遙遠,路途艱辛,景成帝那一絲絲的顧慮,也是這方麵。
景成帝對元瑾的推薦不置一詞,而是轉而提起別的話題。宋慕白摸不清皇帝的心思,不免有些惴惴。
元琦方才分明看出皇帝的意動,不順勢定下這個人選,反而擱置一旁,也有些不解,隻能給了宋慕白一個安撫的眼神。
大朝會結束,元琮叫住元琦:“三妹,留步。”
元琦隨著她朝東宮走去,隻聽她問:“今天的事,你怎麽看?”
元琮問的是宋慕白的事情,元琦卻說起了另一件事:“自東靖候得了爵位,七妹自覺有了底氣,動作間未免落了下乘。四妹看似溫潤端方,骨子裏最是驕傲,少不得要給七妹點教訓。太女姐姐要多提防著些,以免被殃及。”
元琮歎氣:“趙家數十年積累,還有和母皇的師生情分,不是曲家一朝一夕能抗衡的。四妹若是手段太過,我少不得也要保著七妹些。”
元琦張嘴想勸,元瑾和元珩都盯著太女之位,不借著元瑾的手讓元珩不得翻身便罷了,還想著要保她。
話到了嘴邊又咽了迴去,若是學會了落井下石,元琮就不再是那個高潔的長姐了。
話題又說迴到宋慕白身上。
“若是論見識廣博,還是書忱。但書忱是文人,縱使會些武藝,也遠不及宋慕白,她壓不住隨行的武將。若是宋慕白,便沒有這樣的顧慮。但她是四妹那邊的……”
元琮搖頭:“利國利民的事,不拘她是哪邊的人。”
元琦自詡做不到元琮這樣,像是生活在陰暗裏的人,對於光的景仰和珍惜,元琦隻能在心中歎息,將來我若是得了那個位置,一定護姐姐周全。
有了元琮的支持,聖旨最終封了宋慕白為征東將軍,率船隊再次出海。
第二次出海的時間定在景成二十八年夏天。這一年多的時間,大周需要訓練一支能適應海上作戰的水軍,船隊的人也需要受訓,彼此磨合。
曲亦瑤由戶部商部司郎中,升為正三品戶部侍郎,由元珩接任商部司郎中一職。曲亦瑤再次散盡家財,為船廠造船,訓練軍士。
不多時,元珩受封郡王,賜號“饒”,越過了元琅,成為皇女中第三位郡王。
元琦得知了消息,琢磨了一下,笑著對衛念秋道:“我怎麽覺得,母皇這是故意在激怒四妹呢?”
“也不算是故意吧,‘饒’這個封號,不是在昭告天下,七妹的郡王爵位是曲家用錢換來的嗎?四妹要是不鑽了牛角尖,自然就明白了。不過母皇這樣打磨四妹,對殿下來說,並不是好事。”
的確,景成帝用元珩作為磨刀石,刺激元瑾,更深的含義不就是看好元瑾作為繼承人嗎?
元琦並不著急:“四妹的毛病,你知我知母皇也知,她要是輕易能改,母皇就不會弄出這一堆事情來了。就算她能醒悟,我和六妹也不是吃白飯的。”
“殿下行事還是當謹慎些,惹了母皇不喜得不償失。”
如元琦所料,消息傳到循郡王府,元瑾頓時臉色鐵青。
正君趙氏勸諫道:“殿下何必氣惱,母皇賜下‘饒’之一字是何意,殿下想必是明白的,何苦為了一個上不得台麵的封號生氣?”
“上不得台麵的封號”何止元珩的“饒”字,自己的“循”字也是一樣。在皇帝眼中自己與元珩竟是一般,這讓元瑾如何能平心靜氣?
連番勸說下,元瑾沒見什麽動作。
景成帝放下心來:“老四是傲了些,能聽進去勸便是好的。”
元琦私下裏也奇道:“四妹竟然能忍下來,究竟是誰勸說的話這麽有分量?”
話說歸說,終究也沒敢做什麽小動作,畢竟景成帝盯著呢。
孰料過了春耕,京城的糧價居然開始暴漲。先前十一二文一鬥的糧食,漲到了二十文,過幾日便是五十文,待事情傳到皇帝耳中,京城的糧價已經漲到了一百二十文一鬥。
這麽高的糧價,在武帝泰初年間,戰亂不休的時候才出現過。自景成帝登基以來,糧價最高也不過六七十文,這些年更是降到了十文,突然漲了十倍,說沒有人操縱,誰也不信。
景成帝看著禦史台送來的折子,麵沉似水:“傳老七進宮。”
元珩甫一上任便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如何處理,又接到了宮中覲見的旨意,有些慌神。
“殿下先進宮去,臣去商會打聽一番。”曲亦瑤安撫她。
元珩沉了沉心神,跟著傳旨的宮侍進了宮。
剛行過禮,一份奏折“啪”地砸在她麵前:“你給朕說說,你這個商部司郎中是怎麽當的?”
元珩翻開,快速瀏覽。
上麵說的正是近期京城糧價上漲的情況。糧價波動很正常,朝廷很快出麵平抑糧價。可朝廷插手後,糧價飆升得越來越快,到最後幾乎一天一個價,一百二十文的價格,還在繼續上漲。
元珩叩首:“是兒臣失職,兒臣這就去召見京城商會的人,解決糧價的問題。”
現在元琮一提到駙馬,元瑾立即就想起了宋慕白。雖然她和趙家的關係有些遠,趙家對她也沒什麽照拂,但這並不阻礙元瑾借此向她示好。
殊不知這個默默無聞的駙馬,早就和元琦達成了合作。
明麵上宋慕白還是和元瑾陣營的人有關係,元琦不能直接舉薦,會引起懷疑,隻能用這個迂迴的辦法。元瑾要和元琮爭,隻要元琮提起楊書忱,自然就能聯想到年節裏剛剛見過的宋慕白,推她出去和楊書忱爭一爭。
永平公主雖然是棠皇貴君的親子,但一直沉默寡言,並不受寵。宋慕白雖然有野心,卻並無門路,元琮也幾乎忘了還有這麽個弟妹。不過被元瑾提起,宋慕白似乎的確比楊書忱更合適。
當然還有一些不能說出口的原因。
永泰公主是皇長子,和太女隻差了半歲,感情深厚,總比永平公主的分量要重一些。金洲遙遠,路途艱辛,景成帝那一絲絲的顧慮,也是這方麵。
景成帝對元瑾的推薦不置一詞,而是轉而提起別的話題。宋慕白摸不清皇帝的心思,不免有些惴惴。
元琦方才分明看出皇帝的意動,不順勢定下這個人選,反而擱置一旁,也有些不解,隻能給了宋慕白一個安撫的眼神。
大朝會結束,元琮叫住元琦:“三妹,留步。”
元琦隨著她朝東宮走去,隻聽她問:“今天的事,你怎麽看?”
元琮問的是宋慕白的事情,元琦卻說起了另一件事:“自東靖候得了爵位,七妹自覺有了底氣,動作間未免落了下乘。四妹看似溫潤端方,骨子裏最是驕傲,少不得要給七妹點教訓。太女姐姐要多提防著些,以免被殃及。”
元琮歎氣:“趙家數十年積累,還有和母皇的師生情分,不是曲家一朝一夕能抗衡的。四妹若是手段太過,我少不得也要保著七妹些。”
元琦張嘴想勸,元瑾和元珩都盯著太女之位,不借著元瑾的手讓元珩不得翻身便罷了,還想著要保她。
話到了嘴邊又咽了迴去,若是學會了落井下石,元琮就不再是那個高潔的長姐了。
話題又說迴到宋慕白身上。
“若是論見識廣博,還是書忱。但書忱是文人,縱使會些武藝,也遠不及宋慕白,她壓不住隨行的武將。若是宋慕白,便沒有這樣的顧慮。但她是四妹那邊的……”
元琮搖頭:“利國利民的事,不拘她是哪邊的人。”
元琦自詡做不到元琮這樣,像是生活在陰暗裏的人,對於光的景仰和珍惜,元琦隻能在心中歎息,將來我若是得了那個位置,一定護姐姐周全。
有了元琮的支持,聖旨最終封了宋慕白為征東將軍,率船隊再次出海。
第二次出海的時間定在景成二十八年夏天。這一年多的時間,大周需要訓練一支能適應海上作戰的水軍,船隊的人也需要受訓,彼此磨合。
曲亦瑤由戶部商部司郎中,升為正三品戶部侍郎,由元珩接任商部司郎中一職。曲亦瑤再次散盡家財,為船廠造船,訓練軍士。
不多時,元珩受封郡王,賜號“饒”,越過了元琅,成為皇女中第三位郡王。
元琦得知了消息,琢磨了一下,笑著對衛念秋道:“我怎麽覺得,母皇這是故意在激怒四妹呢?”
“也不算是故意吧,‘饒’這個封號,不是在昭告天下,七妹的郡王爵位是曲家用錢換來的嗎?四妹要是不鑽了牛角尖,自然就明白了。不過母皇這樣打磨四妹,對殿下來說,並不是好事。”
的確,景成帝用元珩作為磨刀石,刺激元瑾,更深的含義不就是看好元瑾作為繼承人嗎?
元琦並不著急:“四妹的毛病,你知我知母皇也知,她要是輕易能改,母皇就不會弄出這一堆事情來了。就算她能醒悟,我和六妹也不是吃白飯的。”
“殿下行事還是當謹慎些,惹了母皇不喜得不償失。”
如元琦所料,消息傳到循郡王府,元瑾頓時臉色鐵青。
正君趙氏勸諫道:“殿下何必氣惱,母皇賜下‘饒’之一字是何意,殿下想必是明白的,何苦為了一個上不得台麵的封號生氣?”
“上不得台麵的封號”何止元珩的“饒”字,自己的“循”字也是一樣。在皇帝眼中自己與元珩竟是一般,這讓元瑾如何能平心靜氣?
連番勸說下,元瑾沒見什麽動作。
景成帝放下心來:“老四是傲了些,能聽進去勸便是好的。”
元琦私下裏也奇道:“四妹竟然能忍下來,究竟是誰勸說的話這麽有分量?”
話說歸說,終究也沒敢做什麽小動作,畢竟景成帝盯著呢。
孰料過了春耕,京城的糧價居然開始暴漲。先前十一二文一鬥的糧食,漲到了二十文,過幾日便是五十文,待事情傳到皇帝耳中,京城的糧價已經漲到了一百二十文一鬥。
這麽高的糧價,在武帝泰初年間,戰亂不休的時候才出現過。自景成帝登基以來,糧價最高也不過六七十文,這些年更是降到了十文,突然漲了十倍,說沒有人操縱,誰也不信。
景成帝看著禦史台送來的折子,麵沉似水:“傳老七進宮。”
元珩甫一上任便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如何處理,又接到了宮中覲見的旨意,有些慌神。
“殿下先進宮去,臣去商會打聽一番。”曲亦瑤安撫她。
元珩沉了沉心神,跟著傳旨的宮侍進了宮。
剛行過禮,一份奏折“啪”地砸在她麵前:“你給朕說說,你這個商部司郎中是怎麽當的?”
元珩翻開,快速瀏覽。
上麵說的正是近期京城糧價上漲的情況。糧價波動很正常,朝廷很快出麵平抑糧價。可朝廷插手後,糧價飆升得越來越快,到最後幾乎一天一個價,一百二十文的價格,還在繼續上漲。
元珩叩首:“是兒臣失職,兒臣這就去召見京城商會的人,解決糧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