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6年,火星改造計劃啟動。蓋亞政府分兩步進行,第一步一部分人移民木衛二,並將木衛二作為氣體資源中轉基地,第二步則是利用小行星帶豐富的資源改造火星。
火星改造計劃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讚同,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這些人大多數為神聖母星教會的教徒。最終在大多數人的支持下,火星計劃正式啟動,而那些不讚成計劃的人有些則脫離了政府,帶領一部分人往宇宙深處探索,希望找到適合居住的星球。
在長達1100多年的火星改造中,人類先是在火星上建立了36個巨大強化重力阱裝置,通過重力場將火星表麵重力提升到地球重力,然後在火星表麵建立了數萬個大型溫室核能電站來提升火星溫室氣體濃度給火星升溫。火星溫室大氣層改造完畢後,人類在火星上灑下初級苔蘚類種子,並在大氣層中不斷注入氮元素,一場巨大的火星暴雨預示了新生,植物從苔蘚類慢慢開始發展,逐漸形成火星森林。
4010年,火星改造成功,在太空漂泊了近1200多年僅存的8億人類進駐火星,經曆了長期艱難的太空生存和文明休眠期後,人類在火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通過雙手在火星上再次建立了文明,火星文明開始。
4123年,反物質製造與存儲技術得到重大突破;核能技術愈發先進。
4128年,一次反物質試驗失敗使得空間折疊扭曲,科學家卻意外得發現了超空間的存在,並利用反物質發明了超空間發生裝置,使得空間折躍成為可能。
4141年,量子糾纏編碼通訊機的發明成功使得在超遠距離實現瞬間通訊成為現實。
4157年,人類利用超空間技術開始宇宙探索,並先後在距離地球42光年、63光年處發現2顆可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這兩顆行星比火星大,但是比地球略小,重力分別為0.9g和0.85g,無需進行重力改造就能直接移民。行星上擁有大量的液態水和原始植被,星球上的原住民隻是一些低等生物,於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開始了。這兩顆行星先後被稱為蓋亞和泛亞,蓋亞政府則搬遷至蓋亞星,重新命名為蓋亞人類殖民星聯邦政府,蓋亞星為首都星,每個殖民星均設立星政府實行自治,規定地球計時為星際通用計時,中文為星際通用語言,同時議會通過《神聖母星法案》將地球敬稱為神聖母星,並派兵駐守,任何破壞、毀滅地球的行為將受到聯邦政府的阻止與懲罰。
截止到4252年,人類已經累計在45個類地行星上實現殖民,人口總數達到300億,殖民最遠範圍距地球達1000光年。殖民行星大多分布在銀河係獵戶臂,少量分布在人馬臂。
在殖民過程中,蓋亞政府於4177年在獵戶臂的遠端距離地球80光年處發現了曾經脫離蓋亞政府獨自探索的人類,他們居住在一顆被稱為重生星的類地行星上,並成立了重生星政府。蓋亞政府的到來令重生星人大感意外,蓋亞政府要求重生星加入聯邦,接受聯邦統治。重生星政府提出拒絕,並動用戰艦驅趕蓋亞聯邦政府飛船,蓋亞政府以人類統一為名利用科技優勢一舉攻占重生星,重生星政府流亡。
4179年,火星政府探測船在獵戶臂,距離地球12光年的一顆擁有高能礦物的行星上發現文明遺留物,經檢測,遺留物為礦物挖掘設備,該設備與人類2000年前使用的設備高度相似。
同年,多處高能礦物行星均發現有同類礦物挖掘設備,發現點在空間中呈直線排列,並在一顆不知名星球上發現一架已經高度鏽蝕的機器人,經過對該機器人的芯片數據解析,發現竟然是2000多年前那批逃脫的地球叛亂機器人所遺留,遺留時間為250年前。這項發現使得人類再次陷入機器人恐慌。
4181年,人類以機器人遺留物為導向,向機器人逃離方位發送大量探測船,終於在銀河中心方向的人馬臂編號為rm號恆星係統,距離地球220光年的一個高能礦物行星上與機器人遭遇,通過俘獲的機器人數據得知,機器人逃離地球後,一直往銀河係中心飛行,通過在沿途挖掘高能礦物行星來維持能源供應同時複製機器人不斷壯大,經過1200年的漂泊,終於在一顆和地球無比相似的藍色行星上定居,機器人將這顆行星命名為墨星,但是機器人的科技水平仍然處在2000年前的樣子。
同年,蓋亞聯邦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通過了必須對機器人采取手段,必要時摧毀全部機器人的決議。
4182年,戰爭開始。
起初機器人由於科技落後,在人類高性能戰艦的攻擊下一潰千裏,丟失了數十個資源行星。但機器人在戰爭中俘獲部分人類戰艦和數據,並通過逆向工程技術複製了人類的科技,並對這些科技進行演化重組。起初科技占優勢的人類在進攻過程中順風順水,但是在機器人複製人類科技並擁有數量優勢後戰爭逐漸陷入僵局。人類將核心科技包括超空間跳躍技術以及反物質引擎技術等牢牢掌握在手中,而機器人將核能技術發揮到極致。機器人在戰艦的製造工藝上要高於人類,這使得機器人戰艦機動性能要普遍優於人類戰艦。機器人複製了人類戰艦的熱能武器技術,配合自己的動能武器組成的混合型艦隊居然能抵得住人類的攻擊。同時,機器人將力場裝置改造成艦載超空間抑製阱,在超空間抑製阱作用範圍內的人類戰艦無法進行空間跳躍。
4219年,人類籌齊10萬艘戰艦壓境,準備一舉消滅機器人,在強大武力的攻擊下,墨星被攻占,機器人退守後方。
4229年,機器人經過10年的籌劃,集齊25萬艘戰艦潛伏在距墨星800萬千米的隕石帶,前線部隊通過擊落百合號艦載機引出人類艦隊主力,隨後潛伏的25萬戰艦將人類主力的10萬戰艦團團圍住。“百合凋零”戰役以人類慘敗而告終,大量優秀軍官和士兵戰死,機器人乘勢一舉奪取墨星及數十個被人類占領的資源星。人類自那次戰役後一蹶不振,退守距離地球180光年的rm號恆星係統,並一直處於防守狀態。
火星改造計劃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讚同,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這些人大多數為神聖母星教會的教徒。最終在大多數人的支持下,火星計劃正式啟動,而那些不讚成計劃的人有些則脫離了政府,帶領一部分人往宇宙深處探索,希望找到適合居住的星球。
在長達1100多年的火星改造中,人類先是在火星上建立了36個巨大強化重力阱裝置,通過重力場將火星表麵重力提升到地球重力,然後在火星表麵建立了數萬個大型溫室核能電站來提升火星溫室氣體濃度給火星升溫。火星溫室大氣層改造完畢後,人類在火星上灑下初級苔蘚類種子,並在大氣層中不斷注入氮元素,一場巨大的火星暴雨預示了新生,植物從苔蘚類慢慢開始發展,逐漸形成火星森林。
4010年,火星改造成功,在太空漂泊了近1200多年僅存的8億人類進駐火星,經曆了長期艱難的太空生存和文明休眠期後,人類在火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通過雙手在火星上再次建立了文明,火星文明開始。
4123年,反物質製造與存儲技術得到重大突破;核能技術愈發先進。
4128年,一次反物質試驗失敗使得空間折疊扭曲,科學家卻意外得發現了超空間的存在,並利用反物質發明了超空間發生裝置,使得空間折躍成為可能。
4141年,量子糾纏編碼通訊機的發明成功使得在超遠距離實現瞬間通訊成為現實。
4157年,人類利用超空間技術開始宇宙探索,並先後在距離地球42光年、63光年處發現2顆可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這兩顆行星比火星大,但是比地球略小,重力分別為0.9g和0.85g,無需進行重力改造就能直接移民。行星上擁有大量的液態水和原始植被,星球上的原住民隻是一些低等生物,於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開始了。這兩顆行星先後被稱為蓋亞和泛亞,蓋亞政府則搬遷至蓋亞星,重新命名為蓋亞人類殖民星聯邦政府,蓋亞星為首都星,每個殖民星均設立星政府實行自治,規定地球計時為星際通用計時,中文為星際通用語言,同時議會通過《神聖母星法案》將地球敬稱為神聖母星,並派兵駐守,任何破壞、毀滅地球的行為將受到聯邦政府的阻止與懲罰。
截止到4252年,人類已經累計在45個類地行星上實現殖民,人口總數達到300億,殖民最遠範圍距地球達1000光年。殖民行星大多分布在銀河係獵戶臂,少量分布在人馬臂。
在殖民過程中,蓋亞政府於4177年在獵戶臂的遠端距離地球80光年處發現了曾經脫離蓋亞政府獨自探索的人類,他們居住在一顆被稱為重生星的類地行星上,並成立了重生星政府。蓋亞政府的到來令重生星人大感意外,蓋亞政府要求重生星加入聯邦,接受聯邦統治。重生星政府提出拒絕,並動用戰艦驅趕蓋亞聯邦政府飛船,蓋亞政府以人類統一為名利用科技優勢一舉攻占重生星,重生星政府流亡。
4179年,火星政府探測船在獵戶臂,距離地球12光年的一顆擁有高能礦物的行星上發現文明遺留物,經檢測,遺留物為礦物挖掘設備,該設備與人類2000年前使用的設備高度相似。
同年,多處高能礦物行星均發現有同類礦物挖掘設備,發現點在空間中呈直線排列,並在一顆不知名星球上發現一架已經高度鏽蝕的機器人,經過對該機器人的芯片數據解析,發現竟然是2000多年前那批逃脫的地球叛亂機器人所遺留,遺留時間為250年前。這項發現使得人類再次陷入機器人恐慌。
4181年,人類以機器人遺留物為導向,向機器人逃離方位發送大量探測船,終於在銀河中心方向的人馬臂編號為rm號恆星係統,距離地球220光年的一個高能礦物行星上與機器人遭遇,通過俘獲的機器人數據得知,機器人逃離地球後,一直往銀河係中心飛行,通過在沿途挖掘高能礦物行星來維持能源供應同時複製機器人不斷壯大,經過1200年的漂泊,終於在一顆和地球無比相似的藍色行星上定居,機器人將這顆行星命名為墨星,但是機器人的科技水平仍然處在2000年前的樣子。
同年,蓋亞聯邦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通過了必須對機器人采取手段,必要時摧毀全部機器人的決議。
4182年,戰爭開始。
起初機器人由於科技落後,在人類高性能戰艦的攻擊下一潰千裏,丟失了數十個資源行星。但機器人在戰爭中俘獲部分人類戰艦和數據,並通過逆向工程技術複製了人類的科技,並對這些科技進行演化重組。起初科技占優勢的人類在進攻過程中順風順水,但是在機器人複製人類科技並擁有數量優勢後戰爭逐漸陷入僵局。人類將核心科技包括超空間跳躍技術以及反物質引擎技術等牢牢掌握在手中,而機器人將核能技術發揮到極致。機器人在戰艦的製造工藝上要高於人類,這使得機器人戰艦機動性能要普遍優於人類戰艦。機器人複製了人類戰艦的熱能武器技術,配合自己的動能武器組成的混合型艦隊居然能抵得住人類的攻擊。同時,機器人將力場裝置改造成艦載超空間抑製阱,在超空間抑製阱作用範圍內的人類戰艦無法進行空間跳躍。
4219年,人類籌齊10萬艘戰艦壓境,準備一舉消滅機器人,在強大武力的攻擊下,墨星被攻占,機器人退守後方。
4229年,機器人經過10年的籌劃,集齊25萬艘戰艦潛伏在距墨星800萬千米的隕石帶,前線部隊通過擊落百合號艦載機引出人類艦隊主力,隨後潛伏的25萬戰艦將人類主力的10萬戰艦團團圍住。“百合凋零”戰役以人類慘敗而告終,大量優秀軍官和士兵戰死,機器人乘勢一舉奪取墨星及數十個被人類占領的資源星。人類自那次戰役後一蹶不振,退守距離地球180光年的rm號恆星係統,並一直處於防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