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醒來,莫逸信一睜眼看到高低床的上層床板,意識到自己已經迴到專案組宿舍,頭有點昏沉,想不起昨晚的事,隻記得和羅宇翔、陳冬吃拉麵,肯定是斷片了。這倆人呢?一扭脖子,看到北側床上,兩人還在唿唿大睡。莫逸信沒有立刻起床,微閉雙眼,眼觀鼻、鼻觀心,來了三個周天,頭頂百會穴微微發熱,頭上略有汗意,說服多了,起來去衛生間衝了個澡,穿上衣服下樓。
天剛亮,才六點多鍾。莫逸信順著河道往東北上遊慢慢步行,路邊斜坡上從石頭縫隙裏鑽出來的小花,紅、黃、藍色彩多樣,還散發著清香,河水的厚重氣息摻雜著夏日的清風緩緩帶走了他腦中的酒意。路兩旁城中村改造的安居樓有三十多層高,勞動者早早就開始施工,高高伸出的吊臂吊起重重的建材,在空中轉動,河堤上早起晨練的人有的揮舞著太極劍,有的搖動著桃花扇,有的輕歌曼舞,運動不止,生命不息。
莫逸信折迴專案組駐地,已經是七點半鍾,來到餐廳吃了個豐盛早餐,上到二樓辦公室,打掃一下衛生,沏了一杯烏龍茶,五行黑色補脾胃,坐下來準備製訂下步偵察方案。
“叮鈴鈴!”手機響了,這還不到八點半就來事了,莫逸信尋思著,拿起手機一看,是東區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組的聯絡員胡辰邦,莫逸信戲稱他是“胡總”,胡總負責著欣山公司處置工作小組的後勤工作,莫逸信有什麽需求要請他幫忙。
“莫大隊,早上好,還沒到上班時間就給你打電話,不好意思啊!”胡辰邦在電話裏說。
“胡總客氣了,有事你直接吩咐就行了,你說了算。”莫逸信開玩笑迴答。
“不敢,不敢。昨天晚上欣山公司客戶群裏,客戶通知,今天上午到欣山辦公室維權,昨天晚上沒跟你匯報。剛才,欣山公司的會計通知我,有幾個客戶已經到欣山公司辦公室了,估計一會人更多。我們需要趕過去維穩啊!”胡總說。
“是這樣啊!行,我帶兩個人馬上過去,你到了嗎?”莫逸信迴答。
“我從辦公室步行過去很近,正在路上。”胡總說。
“好的,待會見。”莫逸信迴答。
掛了胡總電話,莫逸信準備給羅宇翔和陳冬打電話,辦公室門開了,兩人推門進來。
“吃飯了嗎?”莫逸信問。
“剛吃過。”羅宇翔迴答。
“那進來坐兩分鍾一起說說欣山公司的事。”莫逸信說。
兩人坐在辦公桌前。
“剛才東區欣山工作組的胡辰邦打電話來說,今天上午客戶要去東區辦公室維權,這會已經有幾個客戶趕到了,我們還是去看看,以防有不測。”莫逸信說。
“那好吧!我們現在出發?”羅宇翔說。
“你們倆有啥其他要緊事嗎?”莫逸信說。
兩人迴答沒啥其他事。隨即三人下樓到停車場開車趕往位於東區cbd的欣山辦公室。
莫逸信有幾次開車路過東新區cbd,想省力,打算從中間穿過,卻迷路了。其中有一次是到北郊抓捕逃犯,在裏邊轉了兩個多小時沒出來,逃犯也離開了,弄得舉報人直埋怨,老莫解釋說,在cbd迷路了,人家還不信。沒辦法,老莫找個時間,在cbd商圈步行了一整天,熟悉路況,之後又迷路了兩迴,才搞清楚路徑,有時一不小心還是會走錯道,在裏邊轉來轉去。
東新區因為規劃設計曾被人詬病,皆源於風水。網上有人發表過一篇文章評價其風水,莫逸信仔細拜讀過此文章,認為文章作者確實有深厚的風水功底,此文章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深挖在華夏大地靈氣中樞上的風水大坑。
據該文章講,日本某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整體的規劃方案是把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以及環形城市的三大理念運用於東新區的設計。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築師聯盟年會上,東新區概念規劃榮獲中國首個“城市規劃出色獎”。該規劃方案將整個東新區共分為六個功能區:中央商務區、龍湖區、高校園區、商住物流區、科技園區、開發區。六個功能板塊中的前三個版塊形成“簇團”與後三個常規版塊組團構成。每個版塊都完整規劃了商業、服務、行政中心和景觀體係,自成體係,相互之間由運河和環形道路、以及生態走廊聯通。
該文章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東新區的這個空間布局與藏地傳說中的《西藏鎮魔圖》,過於相像。而《西藏鎮魔圖》傳說鎮壓的是女魔,在華夏中樞之地上搞出這麽一個類似的布局,設計者是想借共生循環、新陳代謝的概念設計一個鎮靈局。
此觀點認為,東新區的龍子湖高校園區、龍湖區與中央商務區這三大核心區域版塊,從空間布局上,這三大核心形成了一個三角結構,由河流與公路等組成的交通網絡相連,形成了一套形似腦、肺、心的生理循環係統,肺通氣、腦藏精、心歸神!每個區域的中心都有一個人工島或環形的中心結構,像極了《西藏鎮魔圖》中在女魔身體各個結點上修建的那些用於鎮壓煞氣的廟宇建築,這些建築組成的就是一個吸納與鎮壓我華夏龍脈靈氣的風水陣法!
該文作者的主要思路,認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分為三階階梯。每年從東南方海洋上空匯升的水氣受東、南方向季風的影響,會自東南方被吹向西北內陸,由此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個鳳凰形的水氣運輸通道,都認為我們中國的地形版圖像一隻雄雞,其實不是雄雞,而是翱翔的鳳凰,這個形似雄雞的地形版圖其實是由這隻鳳凰靈脈催化而成的陸地地貌。這個鳳凰靈脈從天空將水氣從東南沿海輸送向西北內陸,水氣受三階地勢階梯的層層阻擋,逐漸凝聚形成雨雪甘露潤灑我華夏大地。水氣匯聚形成江河湖泊順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通過以長江、黃河為主的兩大橫向水係網絡,將水氣自西向東返運迴大海。這樣在我們中華大地的上空,就形成了一個自東南向西北方向輸送水氣的鳳凰靈脈;在中華大地上,以長江、黃河水係為主導的水係網絡,形成了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橫向運送水氣的神龍靈脈。
要理解上述觀點,首先要理解“神龍靈脈”,也就是中華龍脈。
《撼龍經》統論寥寥數句話把中華大地的龍脈描述很詳盡。
須獼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
如人背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兀。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東為四派。
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韓為杳冥。
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
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
我們首先來了解第一句“須彌山是中天骨”中的龍脈之源“須彌山”。
須彌山其實是個音譯詞,中文叫作妙高山,它最早出自佛教中的梵文《長阿含經》。它是屬於四維或者多維空間,隻有按照佛的方法才能看見,藏佛大師索達吉堪布說:在多數人的麵前顯現為地球,但在業力更為清淨的人麵前,卻會真實地顯現為南贍部洲以及須彌山等。由此可見,一切現量絕非真實存在,因為一切緣起皆是空性,而以空性又可顯現一切的緣故,根據眾生不同的業力,即有地球或者須彌山等的不同顯現。
《撼龍經》的著者楊筠鬆楊公也許屬於極少數業力更為清淨的人中的一員。
彌山一詞雖然常在佛經中出現,但卻不是佛教創造的詞匯,而是源於古天竺的傳說,婆羅門教也有使用,後來被佛教所吸納采用。
須彌山,也譯作蘇迷盧山,意為妙高山,由金、銀、琉璃等七寶構成,高八萬四千由旬(由旬為古天竺長度單位,有相當於四十裏、六十裏、八十裏等不同說法),在諸山之中最為高廣,乃眾山之王,故在《金剛經》中稱其為須彌山王。在佛法中,須彌山絕不僅僅是一座高山而已,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依據佛教的宇宙觀,十方三世有無量大千世界,也有無量諸佛,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區域。構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單位叫作小世界。須彌山正位於小世界的中央,周圍分布著四大部洲,還有八山八海圍繞,有一日月遍照其內,如此範圍稱作一個小世界,大致相當於太陽係,也有說法稱其相當於銀河係的。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也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此看來,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十億個小世界,而每個小世界中央都各有一座須彌山。佛教將凡夫眾生居住的範圍劃分為三界,從低到高依次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共有六天,從低到高依次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其中第一天四天王天和第二天忉利天都位於須彌山。《起世因本經》記載:“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諸比丘,須彌山上,有三十三諸天宮殿,帝釋所住。”由此可知,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三十三天也就是忉利天位於須彌山頂,是帝釋天所居之處。此二天稱作地居天,其餘四天位於須彌山上方虛空之中,稱作空居天。小世界中,分布在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其中的南贍部洲也稱南閻浮提,是人類世界所在之處。人類世界所在的大千世界叫作娑婆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關於須彌山在哪裏這一問題,自古以來在佛教內部也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有的說法認為須彌山就是指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為地球上的最高山脈,從這一點來看確實符合眾山之王的身份,但其相狀特征與周圍環境卻與佛經中的描述不相一致。
寧夏固原有一名叫須彌山,此須彌山漢代稱逢義山,北魏、隋、唐稱石門山。此須彌山海拔隻有2003米,竟被命名為“須彌山”,這名字起的未免過於龐大。
楊筠鬆楊公在《撼龍經》所提到的中天骨須彌山大有可能就是昆侖山。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係,也是中國西部山係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往西北方向沿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穿過鹹海與烏拉爾山脈相連,再由烏拉爾山脈分出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往北沿著吉爾吉斯斯坦,北接天山山脈,經過新疆烏魯木齊,再與阿爾泰山脈相連,其龍脈盡入中西伯利亞高原;西沿著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國家,穿過裏海和黑海進入歐洲大陸;其西南沿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穿過紅海進入非洲大陸;本來印度也屬於西南龍脈的,但是由於地殼運動,印度板塊一直在往東移東,所以心啊在的印度應該才是正南。
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韓為杳冥。
崆峒是意思是山高峻貌。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水聲幽咽,山勢崆峒。”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李子別上國,南山崆峒春。”不是指現在的崆峒山。
“三韓”指的就是古代朝鮮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族,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當時朝鮮半島北部為漢四郡(衛滿朝鮮被漢朝所滅,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史稱漢四郡)。馬韓被扶餘人吞並,辰韓和弁韓合並為新羅。百濟在公元660年被中國唐朝所滅,王室成員向中國唐朝稱臣,唐朝將百濟從前的領土設置為熊津都督府,其存在時期後來被稱作\\\"前三國時代\\\",百濟、新羅屬不同民族。大韓民國之韓即來自於朝鮮王國的末代國號大韓帝國,而大韓帝國的國號便來自於古代的三韓聯盟。
昆侖山往東分出祁連山,沿著黃河以北的陰山、經燕山、長白山到達三韓地區,謂之東龍。
杳冥。極高或極遠以致看不清的地方翱翔於杳冥之上。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鳳凰上擊九千裏,絶雲霓,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魏樸《和皮日休悼鶴》:“直欲裁詩問杳冥,豈教靈化亦浮生。”清卓爾堪 《雪竇》詩:“拾級淩千仞,身疑入杳冥。”
昆侖山脈出八方,坎乾二龍入俄羅斯,其水向北流,兌坤二龍入西洋,水向西流,離龍入印度,水向南流,艮震巽三龍入中國,水向東流。
綜上所述,楊公《撼龍經》中提到的中天骨“須彌山”應該就是昆侖山。
了解了昆侖山就是“須彌山”,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中華龍脈的總體情況。
東晉時期學者郭璞所著《葬經》曰:“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經曰土形氣行。”意為:“土是氣之載體,氣的運動需要有土的存在,氣是水之母體,水的流動需要有氣的引導。”那麽就可以理解為“水隨氣走,氣行地中。”所以我們看昆侖艮震巽三龍進入中國,就要看水勢,看中國境內的三條龍,就要看黃河、長江。
再迴到《撼龍經》:“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黃河九曲形成了龍脈的大腸經,長江屈轉迴還形成了龍脈的膀胱經,這又涉及中醫經絡知識,不得不感歎楊公的知識淵博。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黃河全長約5464公裏,其流域總麵積79.5萬平方公裏。
黃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位於青海省中部偏南。舊稱巴顏喀喇山,蒙古語意為“富饒的青色的山”。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鬆”,即祖山的意思。它位於黃河源頭與通天河之間,屬於昆侖山脈中支東端。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它是龐大的昆侖山脈南支的一部分,走向為西北----東南,向西為可可西裏山脈,向東與四川的岷山、邛崍山相望。
長江發源於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東流,幹流先後流經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最後注入東海。流域麵積18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麵積的1\/5,年入海水量9513億立方米,占全國河流總入海水量的1\/3以上。流經中國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遊平原,流域絕大部分處於濕潤地區。
唐古拉山是屬於昆侖山的山係支脈,它與阿爾金山,甘青河西走廊地區交接祁連山以及可可西裏的昆侖山組成了龐大的具有“中華龍脈”之稱昆侖山脈。
通過黃河和長江兩條河流,即可看出昆龍山龍脈的走向。
大多數人的觀點認為,中華是三條龍脈,就是艮龍發脈:是走黃河以北廣大地區。震龍發脈:是走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巽龍發脈: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而楊公把黃河比作龍脈的大腸經,把長江比作龍脈的膀胱經是很形象的,而有人把“川江屈曲為膀胱”中的“川江”比作江河蓄水之處,有失本意,黃河、長江所過之處,是龍脈經過的地方,把整個中華大地比作“龍的身體”。
《撼龍經》又雲:“兩水夾處是真龍。”黃河與長江中間的區域為正龍身。中華龍脈其實就是“唯有南龍入中國”中的南龍,僅此一龍,人們常把中華龍脈分做三龍,其實並非如此,黃河大腸經、長江膀胱經把中華龍脈分成了三個部分,不應根據二十四山再分做艮龍、震龍、巽龍。“分支辟脈縱橫去,氣血勾連逢水住”幹龍支龍主次分明。
莫逸信認為中華龍脈是一條主幹龍脈,有很多分支,主龍脈就在黃河、長江之間,這跟“鳳凰靈脈”的認知基本一致。
第三個問題就是要解決東區cbd在中華龍買上所處的位置。
東區cbd就處在黃河中遊。黃河自河口鎮至河南鄭州市的桃花峪為中遊。東區cbd到黃河源頭1800多公裏,到黃河入海口近700百公裏,距離黃河南岸直線距離不到十公裏,距離長江北岸距離600公裏左右。如果以入海口為龍頭,則東區cbd所在位置大致就是龍上腹位,近似人體的心髒部位,五行屬火。如果以昆侖山為龍頭,則東區cbd所處位置在龍下腹脾髒的位置,五行屬土。中原大地五行也屬土,所以應以昆侖山為龍頭,東區cbd處在中華龍脈下腹脾髒位置。
最後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東區cbd這個設計規劃,是不是日本新陳代謝派的設計大師部下的風水局呢?
熟知風水基礎知識的人,看到東新區總體規劃示意圖後,就會明白,這六大功能區的建設是依據後天八卦圖建設的,北邊坎位屬水,龍湖區水資源豐富;東北艮位土、水、木三元素,龍子湖高校園區;東方震位屬木,商住物流區;東南巽位,土、火、木三元素,科技園區;南方離位屬火,經濟開發區;西南坤位、西方兌位、西北乾位為老城區。中心位置是中央商務區。各板塊屬性與所處位置屬性相當,謂之“均停”。從局部來看,東區cbd的風水設計沒什麽瑕疵。
《撼龍經》雲:“高水一寸便是山,低土一寸水迴環。”這總體布局各板塊各得其位,沒有悖逆。但卻平平無奇,無形無勢,四方無靠。《黃帝宅經》雲:“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上吉。”這新陳代謝派風格的設計雖實用,卻少了風水中的形勢,形與勢為身體,沒有形勢,血肉、毛發、衣帽無所依附,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後來有高人在cbd中間空位,也就是八卦九宮之中宮位置上設計建設了玉米樓,形成了中間高、八方低的形與勢,其實就是風水樓。這個號稱“中原第一高樓”的大玉米樓高280米,矗立在東新區cbd中央,夜色中,遠望賓館,通體黃色,外形宛如一根“大玉米”,“大玉米”的名字也被當地人叫開了。“中原第一高樓”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嵩嶽寺塔”,主樓曲線與“嵩嶽寺塔”吻合。
《撼龍經》雲:“貪狼自有十二樣,尖圓平直小為上。”莫逸信認為,“大玉米”樓形狀尖、圓並非偶合九星之貪狼星。“平地卓然起遁筍,此是貪尖本來性。園無欹斜四麵同,平若臥蠶在高嶺。”“大玉米”不就是圓而無斜四麵皆相同嗎?
垣局篇雲:“請從垣外識九星,北鬥星宮係幾分。貪巨武曲並輔弼,祿文廉破地中行。”貪狼星是九星第一吉星。那藝術中心難道不是臥蠶嗎?
“大玉米,貪狼形。坐中宮,四麵同。如意湖,腳下生。”貪狼屬木對應生氣,腳下就是如意湖,木得水生,生機勃勃。
貪狼吉星坐中宮,西北方巨門,西方坐祿存,東北方文曲,正南方廉貞,正北方武曲,西南方破軍,正東方左輔,東南方右弼。
再說迴“鳳凰靈脈”的觀點,東區cbd這點小格局,在中華龍脈上處在脾髒位置,脾髒在人體是造血,存血和濾血及免疫的功能,比擬成人類社會,無非就是完美的輔助板塊。這小局部的形與勢不足以影響中華龍脈的整體氣運。所以說,那位風水高手前輩有點危言聳聽,不過他確實是真才實學,對中華龍脈的研究有深厚功底。
天剛亮,才六點多鍾。莫逸信順著河道往東北上遊慢慢步行,路邊斜坡上從石頭縫隙裏鑽出來的小花,紅、黃、藍色彩多樣,還散發著清香,河水的厚重氣息摻雜著夏日的清風緩緩帶走了他腦中的酒意。路兩旁城中村改造的安居樓有三十多層高,勞動者早早就開始施工,高高伸出的吊臂吊起重重的建材,在空中轉動,河堤上早起晨練的人有的揮舞著太極劍,有的搖動著桃花扇,有的輕歌曼舞,運動不止,生命不息。
莫逸信折迴專案組駐地,已經是七點半鍾,來到餐廳吃了個豐盛早餐,上到二樓辦公室,打掃一下衛生,沏了一杯烏龍茶,五行黑色補脾胃,坐下來準備製訂下步偵察方案。
“叮鈴鈴!”手機響了,這還不到八點半就來事了,莫逸信尋思著,拿起手機一看,是東區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組的聯絡員胡辰邦,莫逸信戲稱他是“胡總”,胡總負責著欣山公司處置工作小組的後勤工作,莫逸信有什麽需求要請他幫忙。
“莫大隊,早上好,還沒到上班時間就給你打電話,不好意思啊!”胡辰邦在電話裏說。
“胡總客氣了,有事你直接吩咐就行了,你說了算。”莫逸信開玩笑迴答。
“不敢,不敢。昨天晚上欣山公司客戶群裏,客戶通知,今天上午到欣山辦公室維權,昨天晚上沒跟你匯報。剛才,欣山公司的會計通知我,有幾個客戶已經到欣山公司辦公室了,估計一會人更多。我們需要趕過去維穩啊!”胡總說。
“是這樣啊!行,我帶兩個人馬上過去,你到了嗎?”莫逸信迴答。
“我從辦公室步行過去很近,正在路上。”胡總說。
“好的,待會見。”莫逸信迴答。
掛了胡總電話,莫逸信準備給羅宇翔和陳冬打電話,辦公室門開了,兩人推門進來。
“吃飯了嗎?”莫逸信問。
“剛吃過。”羅宇翔迴答。
“那進來坐兩分鍾一起說說欣山公司的事。”莫逸信說。
兩人坐在辦公桌前。
“剛才東區欣山工作組的胡辰邦打電話來說,今天上午客戶要去東區辦公室維權,這會已經有幾個客戶趕到了,我們還是去看看,以防有不測。”莫逸信說。
“那好吧!我們現在出發?”羅宇翔說。
“你們倆有啥其他要緊事嗎?”莫逸信說。
兩人迴答沒啥其他事。隨即三人下樓到停車場開車趕往位於東區cbd的欣山辦公室。
莫逸信有幾次開車路過東新區cbd,想省力,打算從中間穿過,卻迷路了。其中有一次是到北郊抓捕逃犯,在裏邊轉了兩個多小時沒出來,逃犯也離開了,弄得舉報人直埋怨,老莫解釋說,在cbd迷路了,人家還不信。沒辦法,老莫找個時間,在cbd商圈步行了一整天,熟悉路況,之後又迷路了兩迴,才搞清楚路徑,有時一不小心還是會走錯道,在裏邊轉來轉去。
東新區因為規劃設計曾被人詬病,皆源於風水。網上有人發表過一篇文章評價其風水,莫逸信仔細拜讀過此文章,認為文章作者確實有深厚的風水功底,此文章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深挖在華夏大地靈氣中樞上的風水大坑。
據該文章講,日本某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整體的規劃方案是把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以及環形城市的三大理念運用於東新區的設計。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築師聯盟年會上,東新區概念規劃榮獲中國首個“城市規劃出色獎”。該規劃方案將整個東新區共分為六個功能區:中央商務區、龍湖區、高校園區、商住物流區、科技園區、開發區。六個功能板塊中的前三個版塊形成“簇團”與後三個常規版塊組團構成。每個版塊都完整規劃了商業、服務、行政中心和景觀體係,自成體係,相互之間由運河和環形道路、以及生態走廊聯通。
該文章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東新區的這個空間布局與藏地傳說中的《西藏鎮魔圖》,過於相像。而《西藏鎮魔圖》傳說鎮壓的是女魔,在華夏中樞之地上搞出這麽一個類似的布局,設計者是想借共生循環、新陳代謝的概念設計一個鎮靈局。
此觀點認為,東新區的龍子湖高校園區、龍湖區與中央商務區這三大核心區域版塊,從空間布局上,這三大核心形成了一個三角結構,由河流與公路等組成的交通網絡相連,形成了一套形似腦、肺、心的生理循環係統,肺通氣、腦藏精、心歸神!每個區域的中心都有一個人工島或環形的中心結構,像極了《西藏鎮魔圖》中在女魔身體各個結點上修建的那些用於鎮壓煞氣的廟宇建築,這些建築組成的就是一個吸納與鎮壓我華夏龍脈靈氣的風水陣法!
該文作者的主要思路,認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分為三階階梯。每年從東南方海洋上空匯升的水氣受東、南方向季風的影響,會自東南方被吹向西北內陸,由此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個鳳凰形的水氣運輸通道,都認為我們中國的地形版圖像一隻雄雞,其實不是雄雞,而是翱翔的鳳凰,這個形似雄雞的地形版圖其實是由這隻鳳凰靈脈催化而成的陸地地貌。這個鳳凰靈脈從天空將水氣從東南沿海輸送向西北內陸,水氣受三階地勢階梯的層層阻擋,逐漸凝聚形成雨雪甘露潤灑我華夏大地。水氣匯聚形成江河湖泊順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通過以長江、黃河為主的兩大橫向水係網絡,將水氣自西向東返運迴大海。這樣在我們中華大地的上空,就形成了一個自東南向西北方向輸送水氣的鳳凰靈脈;在中華大地上,以長江、黃河水係為主導的水係網絡,形成了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橫向運送水氣的神龍靈脈。
要理解上述觀點,首先要理解“神龍靈脈”,也就是中華龍脈。
《撼龍經》統論寥寥數句話把中華大地的龍脈描述很詳盡。
須獼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
如人背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兀。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東為四派。
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韓為杳冥。
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
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
我們首先來了解第一句“須彌山是中天骨”中的龍脈之源“須彌山”。
須彌山其實是個音譯詞,中文叫作妙高山,它最早出自佛教中的梵文《長阿含經》。它是屬於四維或者多維空間,隻有按照佛的方法才能看見,藏佛大師索達吉堪布說:在多數人的麵前顯現為地球,但在業力更為清淨的人麵前,卻會真實地顯現為南贍部洲以及須彌山等。由此可見,一切現量絕非真實存在,因為一切緣起皆是空性,而以空性又可顯現一切的緣故,根據眾生不同的業力,即有地球或者須彌山等的不同顯現。
《撼龍經》的著者楊筠鬆楊公也許屬於極少數業力更為清淨的人中的一員。
彌山一詞雖然常在佛經中出現,但卻不是佛教創造的詞匯,而是源於古天竺的傳說,婆羅門教也有使用,後來被佛教所吸納采用。
須彌山,也譯作蘇迷盧山,意為妙高山,由金、銀、琉璃等七寶構成,高八萬四千由旬(由旬為古天竺長度單位,有相當於四十裏、六十裏、八十裏等不同說法),在諸山之中最為高廣,乃眾山之王,故在《金剛經》中稱其為須彌山王。在佛法中,須彌山絕不僅僅是一座高山而已,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依據佛教的宇宙觀,十方三世有無量大千世界,也有無量諸佛,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區域。構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單位叫作小世界。須彌山正位於小世界的中央,周圍分布著四大部洲,還有八山八海圍繞,有一日月遍照其內,如此範圍稱作一個小世界,大致相當於太陽係,也有說法稱其相當於銀河係的。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也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此看來,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十億個小世界,而每個小世界中央都各有一座須彌山。佛教將凡夫眾生居住的範圍劃分為三界,從低到高依次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共有六天,從低到高依次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其中第一天四天王天和第二天忉利天都位於須彌山。《起世因本經》記載:“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諸比丘,須彌山上,有三十三諸天宮殿,帝釋所住。”由此可知,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三十三天也就是忉利天位於須彌山頂,是帝釋天所居之處。此二天稱作地居天,其餘四天位於須彌山上方虛空之中,稱作空居天。小世界中,分布在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其中的南贍部洲也稱南閻浮提,是人類世界所在之處。人類世界所在的大千世界叫作娑婆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關於須彌山在哪裏這一問題,自古以來在佛教內部也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有的說法認為須彌山就是指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為地球上的最高山脈,從這一點來看確實符合眾山之王的身份,但其相狀特征與周圍環境卻與佛經中的描述不相一致。
寧夏固原有一名叫須彌山,此須彌山漢代稱逢義山,北魏、隋、唐稱石門山。此須彌山海拔隻有2003米,竟被命名為“須彌山”,這名字起的未免過於龐大。
楊筠鬆楊公在《撼龍經》所提到的中天骨須彌山大有可能就是昆侖山。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係,也是中國西部山係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往西北方向沿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穿過鹹海與烏拉爾山脈相連,再由烏拉爾山脈分出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往北沿著吉爾吉斯斯坦,北接天山山脈,經過新疆烏魯木齊,再與阿爾泰山脈相連,其龍脈盡入中西伯利亞高原;西沿著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國家,穿過裏海和黑海進入歐洲大陸;其西南沿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穿過紅海進入非洲大陸;本來印度也屬於西南龍脈的,但是由於地殼運動,印度板塊一直在往東移東,所以心啊在的印度應該才是正南。
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韓為杳冥。
崆峒是意思是山高峻貌。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水聲幽咽,山勢崆峒。”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李子別上國,南山崆峒春。”不是指現在的崆峒山。
“三韓”指的就是古代朝鮮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族,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當時朝鮮半島北部為漢四郡(衛滿朝鮮被漢朝所滅,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史稱漢四郡)。馬韓被扶餘人吞並,辰韓和弁韓合並為新羅。百濟在公元660年被中國唐朝所滅,王室成員向中國唐朝稱臣,唐朝將百濟從前的領土設置為熊津都督府,其存在時期後來被稱作\\\"前三國時代\\\",百濟、新羅屬不同民族。大韓民國之韓即來自於朝鮮王國的末代國號大韓帝國,而大韓帝國的國號便來自於古代的三韓聯盟。
昆侖山往東分出祁連山,沿著黃河以北的陰山、經燕山、長白山到達三韓地區,謂之東龍。
杳冥。極高或極遠以致看不清的地方翱翔於杳冥之上。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鳳凰上擊九千裏,絶雲霓,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魏樸《和皮日休悼鶴》:“直欲裁詩問杳冥,豈教靈化亦浮生。”清卓爾堪 《雪竇》詩:“拾級淩千仞,身疑入杳冥。”
昆侖山脈出八方,坎乾二龍入俄羅斯,其水向北流,兌坤二龍入西洋,水向西流,離龍入印度,水向南流,艮震巽三龍入中國,水向東流。
綜上所述,楊公《撼龍經》中提到的中天骨“須彌山”應該就是昆侖山。
了解了昆侖山就是“須彌山”,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中華龍脈的總體情況。
東晉時期學者郭璞所著《葬經》曰:“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經曰土形氣行。”意為:“土是氣之載體,氣的運動需要有土的存在,氣是水之母體,水的流動需要有氣的引導。”那麽就可以理解為“水隨氣走,氣行地中。”所以我們看昆侖艮震巽三龍進入中國,就要看水勢,看中國境內的三條龍,就要看黃河、長江。
再迴到《撼龍經》:“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黃河九曲形成了龍脈的大腸經,長江屈轉迴還形成了龍脈的膀胱經,這又涉及中醫經絡知識,不得不感歎楊公的知識淵博。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黃河全長約5464公裏,其流域總麵積79.5萬平方公裏。
黃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位於青海省中部偏南。舊稱巴顏喀喇山,蒙古語意為“富饒的青色的山”。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鬆”,即祖山的意思。它位於黃河源頭與通天河之間,屬於昆侖山脈中支東端。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它是龐大的昆侖山脈南支的一部分,走向為西北----東南,向西為可可西裏山脈,向東與四川的岷山、邛崍山相望。
長江發源於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東流,幹流先後流經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最後注入東海。流域麵積18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麵積的1\/5,年入海水量9513億立方米,占全國河流總入海水量的1\/3以上。流經中國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遊平原,流域絕大部分處於濕潤地區。
唐古拉山是屬於昆侖山的山係支脈,它與阿爾金山,甘青河西走廊地區交接祁連山以及可可西裏的昆侖山組成了龐大的具有“中華龍脈”之稱昆侖山脈。
通過黃河和長江兩條河流,即可看出昆龍山龍脈的走向。
大多數人的觀點認為,中華是三條龍脈,就是艮龍發脈:是走黃河以北廣大地區。震龍發脈:是走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巽龍發脈: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而楊公把黃河比作龍脈的大腸經,把長江比作龍脈的膀胱經是很形象的,而有人把“川江屈曲為膀胱”中的“川江”比作江河蓄水之處,有失本意,黃河、長江所過之處,是龍脈經過的地方,把整個中華大地比作“龍的身體”。
《撼龍經》又雲:“兩水夾處是真龍。”黃河與長江中間的區域為正龍身。中華龍脈其實就是“唯有南龍入中國”中的南龍,僅此一龍,人們常把中華龍脈分做三龍,其實並非如此,黃河大腸經、長江膀胱經把中華龍脈分成了三個部分,不應根據二十四山再分做艮龍、震龍、巽龍。“分支辟脈縱橫去,氣血勾連逢水住”幹龍支龍主次分明。
莫逸信認為中華龍脈是一條主幹龍脈,有很多分支,主龍脈就在黃河、長江之間,這跟“鳳凰靈脈”的認知基本一致。
第三個問題就是要解決東區cbd在中華龍買上所處的位置。
東區cbd就處在黃河中遊。黃河自河口鎮至河南鄭州市的桃花峪為中遊。東區cbd到黃河源頭1800多公裏,到黃河入海口近700百公裏,距離黃河南岸直線距離不到十公裏,距離長江北岸距離600公裏左右。如果以入海口為龍頭,則東區cbd所在位置大致就是龍上腹位,近似人體的心髒部位,五行屬火。如果以昆侖山為龍頭,則東區cbd所處位置在龍下腹脾髒的位置,五行屬土。中原大地五行也屬土,所以應以昆侖山為龍頭,東區cbd處在中華龍脈下腹脾髒位置。
最後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東區cbd這個設計規劃,是不是日本新陳代謝派的設計大師部下的風水局呢?
熟知風水基礎知識的人,看到東新區總體規劃示意圖後,就會明白,這六大功能區的建設是依據後天八卦圖建設的,北邊坎位屬水,龍湖區水資源豐富;東北艮位土、水、木三元素,龍子湖高校園區;東方震位屬木,商住物流區;東南巽位,土、火、木三元素,科技園區;南方離位屬火,經濟開發區;西南坤位、西方兌位、西北乾位為老城區。中心位置是中央商務區。各板塊屬性與所處位置屬性相當,謂之“均停”。從局部來看,東區cbd的風水設計沒什麽瑕疵。
《撼龍經》雲:“高水一寸便是山,低土一寸水迴環。”這總體布局各板塊各得其位,沒有悖逆。但卻平平無奇,無形無勢,四方無靠。《黃帝宅經》雲:“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上吉。”這新陳代謝派風格的設計雖實用,卻少了風水中的形勢,形與勢為身體,沒有形勢,血肉、毛發、衣帽無所依附,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後來有高人在cbd中間空位,也就是八卦九宮之中宮位置上設計建設了玉米樓,形成了中間高、八方低的形與勢,其實就是風水樓。這個號稱“中原第一高樓”的大玉米樓高280米,矗立在東新區cbd中央,夜色中,遠望賓館,通體黃色,外形宛如一根“大玉米”,“大玉米”的名字也被當地人叫開了。“中原第一高樓”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嵩嶽寺塔”,主樓曲線與“嵩嶽寺塔”吻合。
《撼龍經》雲:“貪狼自有十二樣,尖圓平直小為上。”莫逸信認為,“大玉米”樓形狀尖、圓並非偶合九星之貪狼星。“平地卓然起遁筍,此是貪尖本來性。園無欹斜四麵同,平若臥蠶在高嶺。”“大玉米”不就是圓而無斜四麵皆相同嗎?
垣局篇雲:“請從垣外識九星,北鬥星宮係幾分。貪巨武曲並輔弼,祿文廉破地中行。”貪狼星是九星第一吉星。那藝術中心難道不是臥蠶嗎?
“大玉米,貪狼形。坐中宮,四麵同。如意湖,腳下生。”貪狼屬木對應生氣,腳下就是如意湖,木得水生,生機勃勃。
貪狼吉星坐中宮,西北方巨門,西方坐祿存,東北方文曲,正南方廉貞,正北方武曲,西南方破軍,正東方左輔,東南方右弼。
再說迴“鳳凰靈脈”的觀點,東區cbd這點小格局,在中華龍脈上處在脾髒位置,脾髒在人體是造血,存血和濾血及免疫的功能,比擬成人類社會,無非就是完美的輔助板塊。這小局部的形與勢不足以影響中華龍脈的整體氣運。所以說,那位風水高手前輩有點危言聳聽,不過他確實是真才實學,對中華龍脈的研究有深厚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