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儀坐在高處,將一切盡收眼底。出頭者的臉色微赤,左手不住地抓著官服的腰帶,陳首輔神情不寧,中立派以李修張和澤為代表,兩耳不聽高高掛起。唯獨紀首輔,躬身立在朝臣前方,臉色溫和,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她略微瞥了那出頭人一眼,想起是陳首輔派係,隱約記得是刑部的一個老資歷,隻能算無功無大過。第一個出頭的大半是試探的棄子,這棄子也無甚水平。
她還未出聲,外頭的幼帝倒先忿忿不平地說:「阿姊與朕一母同胞,是朕要阿姊幫忙的,卿反到要攀咬阿姊了」
「劉卿,本宮為先皇長女,前朝也有太後臨朝,如今陛下年幼,本宮不過幫襯著些,在你嘴裏怎就是不臣之心了」
她笑得輕蔑,聲音也逐漸變得冷冽,仿佛於平地起驚雷:「不知劉卿在刑部這些年,大寧律可還熟悉,汙衊皇親是在何條律例裏記的,應該沒忘吧?」
隨著女子帶著冷笑的聲音傳出,那人有些麵紅耳赤,依舊不肯罷休。
「長公主雖為陛下長姐,但如今陛下尚年幼,為臣子的自然該明辨忠奸,以昭陛下聖明。」說到這,他一拱手,將諍臣的姿態學了個十成十,「方不負先帝所託。」
「至於大寧律法,自然熟讀於心,還不勞長公主掛心。」
顧儀心下覺得有些不對,這人分明色厲內茬,麵色赤紅手不住地抖動,言辭依舊縝密無錯。看來這棄子是哪方丟出來的問路石,大體已經可以確定了。
她露出微微的笑意,站起身來,素手掀開珠簾。琉璃碰撞出清脆的響聲,麗人從簾內走出,惹了滿殿的光落在她身上,恍然如神仙妃子。
「劉卿,你若沒有直臣的風骨,便不必訕君賣直,免得本宮下朝後還要洗耳。」
顧儀轉過頭,立於第一節 白玉石階上,麵向眾臣。
「本宮無意與諸位為難,眼下大寧邊患不斷,屢有災荒,望諸位齊心助陛下度此難關。若有心思叵測之徒,本宮也不介意用些其他的方式解決。」
她盯著那位劉姓官員的臉,緩緩開口「劉卿,你說呢」
那人被她的眼神鎮住,原本還在摳著腰帶的手也不敢亂動。他有預感,這位長公主完全不按朝堂默認的規矩,絲毫不在意營造一個好名聲,方才威脅的話恐怕不是說說而已。
他奉了命令,要在今日朝儀提出異議,最好是能讓這位沒見過風波沒受過斥責的長公主迴到宮裏,但這情況,還是保命為上。
第一次朝儀在暗流湧動中落下帷幕,昭和長公主以強大的姿態立於朝堂之上。不少人心思暗動,如今內閣之爭還沒有結果,說不定投靠長公主更能得些實在的好處。
顧儀倒是穩坐釣魚台,上鉤的來者不拒,隻要品行無大差錯,都好言安定著。在朝堂上也看著聲勢浩大,隱隱有裂分出第三派的形式。
不論這形式如何變幻莫測,眼下京城最矚目的大事,還是將近的殿試。
桃樹長出第一片新年的嫩葉,天上微微有一絲熹光,清晨甦醒的吆喝聲,伴著考生陸陸續續地來到太和殿門口。
殿試歷來都為皇帝本人和兩位首輔共同決斷。可幼帝又鬧著脾氣不願去,他也看不懂策問,索性吩咐司禮監的公公當即便下了聖旨,把殿試推給了顧儀。
考生們近來也對昭和長公主其人有所耳聞,女子之身上朝堂,又有長公主正一品的封號,還是個名滿京城的美人。
「長公主金枝玉葉,偏要摻和到朝堂事上,隻可惜卿本佳人嘍。」這是惋惜。
「早就耳聞長公主艷冠京城,可謂是牡丹不濯塵,又裁紅雲身」這是期盼。
「女子如何評判試卷優劣,簡直為牝雞司晨,荒謬之至!」這是怨懟。
顧儀收到外頭的傳信,看見考生口中的話語,隻是坐觀眾生相,未發一言。她在決定走那條常人不解的路時,就不再理會外人所言,何況這些考生言辭也不激烈,還沒那姓劉的罵得不堪入耳。
宮人在殿中央放上一架屏風,紫檀邊座,上嵌鬆石,木質繪鏤空竹紋。顧儀又吩咐侍女搬了長樂殿的玫瑰椅,悠悠閑閑地坐好,等著殿試開始。
侍禮太監高聲唱名,一個個考生次第而入,待散卷、贊拜、行禮後,按次序坐好開始答題。
顧儀在屏風後看人。
在滿殿舉子中,她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岑觀言。
他眉目如畫,是長樂殿裏先朝名家潑墨畫出的山水清秀,有鳴泉潺潺而出,高山險峻之貌,偏偏還要再點上幾筆修竹,增其超然風采。
顧儀第一次見到他,隻覺得他比畫卷上還要清瘦,唯有背脊筆直不屈,眼眸裏有野心和抱負。——和大多初入朝堂的少年一樣,心和血都是熱的。
「終於見到你了,岑觀言」
顧儀默念了幾聲他的名字,那三個字在心上來迴打轉,掀起一點波瀾。
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不少考生暗暗抬頭,企圖通過屏風的鏤空蘭紋間窺見些什麽,但隻能隱隱約約瞥見端坐在椅上的朱紅色身影。
而被注視的岑觀言在奮筆疾書,完全沒分心。
此次殿試分三道策問,分別是「教化」「屯兵」「慎法」,共有兩千多字,還需用台閣體端正書寫,不能有謬誤塗改。
每隔半個時辰都會有宮人敲鈸提醒,六聲鈸響後,殿試便會結束。
她略微瞥了那出頭人一眼,想起是陳首輔派係,隱約記得是刑部的一個老資歷,隻能算無功無大過。第一個出頭的大半是試探的棄子,這棄子也無甚水平。
她還未出聲,外頭的幼帝倒先忿忿不平地說:「阿姊與朕一母同胞,是朕要阿姊幫忙的,卿反到要攀咬阿姊了」
「劉卿,本宮為先皇長女,前朝也有太後臨朝,如今陛下年幼,本宮不過幫襯著些,在你嘴裏怎就是不臣之心了」
她笑得輕蔑,聲音也逐漸變得冷冽,仿佛於平地起驚雷:「不知劉卿在刑部這些年,大寧律可還熟悉,汙衊皇親是在何條律例裏記的,應該沒忘吧?」
隨著女子帶著冷笑的聲音傳出,那人有些麵紅耳赤,依舊不肯罷休。
「長公主雖為陛下長姐,但如今陛下尚年幼,為臣子的自然該明辨忠奸,以昭陛下聖明。」說到這,他一拱手,將諍臣的姿態學了個十成十,「方不負先帝所託。」
「至於大寧律法,自然熟讀於心,還不勞長公主掛心。」
顧儀心下覺得有些不對,這人分明色厲內茬,麵色赤紅手不住地抖動,言辭依舊縝密無錯。看來這棄子是哪方丟出來的問路石,大體已經可以確定了。
她露出微微的笑意,站起身來,素手掀開珠簾。琉璃碰撞出清脆的響聲,麗人從簾內走出,惹了滿殿的光落在她身上,恍然如神仙妃子。
「劉卿,你若沒有直臣的風骨,便不必訕君賣直,免得本宮下朝後還要洗耳。」
顧儀轉過頭,立於第一節 白玉石階上,麵向眾臣。
「本宮無意與諸位為難,眼下大寧邊患不斷,屢有災荒,望諸位齊心助陛下度此難關。若有心思叵測之徒,本宮也不介意用些其他的方式解決。」
她盯著那位劉姓官員的臉,緩緩開口「劉卿,你說呢」
那人被她的眼神鎮住,原本還在摳著腰帶的手也不敢亂動。他有預感,這位長公主完全不按朝堂默認的規矩,絲毫不在意營造一個好名聲,方才威脅的話恐怕不是說說而已。
他奉了命令,要在今日朝儀提出異議,最好是能讓這位沒見過風波沒受過斥責的長公主迴到宮裏,但這情況,還是保命為上。
第一次朝儀在暗流湧動中落下帷幕,昭和長公主以強大的姿態立於朝堂之上。不少人心思暗動,如今內閣之爭還沒有結果,說不定投靠長公主更能得些實在的好處。
顧儀倒是穩坐釣魚台,上鉤的來者不拒,隻要品行無大差錯,都好言安定著。在朝堂上也看著聲勢浩大,隱隱有裂分出第三派的形式。
不論這形式如何變幻莫測,眼下京城最矚目的大事,還是將近的殿試。
桃樹長出第一片新年的嫩葉,天上微微有一絲熹光,清晨甦醒的吆喝聲,伴著考生陸陸續續地來到太和殿門口。
殿試歷來都為皇帝本人和兩位首輔共同決斷。可幼帝又鬧著脾氣不願去,他也看不懂策問,索性吩咐司禮監的公公當即便下了聖旨,把殿試推給了顧儀。
考生們近來也對昭和長公主其人有所耳聞,女子之身上朝堂,又有長公主正一品的封號,還是個名滿京城的美人。
「長公主金枝玉葉,偏要摻和到朝堂事上,隻可惜卿本佳人嘍。」這是惋惜。
「早就耳聞長公主艷冠京城,可謂是牡丹不濯塵,又裁紅雲身」這是期盼。
「女子如何評判試卷優劣,簡直為牝雞司晨,荒謬之至!」這是怨懟。
顧儀收到外頭的傳信,看見考生口中的話語,隻是坐觀眾生相,未發一言。她在決定走那條常人不解的路時,就不再理會外人所言,何況這些考生言辭也不激烈,還沒那姓劉的罵得不堪入耳。
宮人在殿中央放上一架屏風,紫檀邊座,上嵌鬆石,木質繪鏤空竹紋。顧儀又吩咐侍女搬了長樂殿的玫瑰椅,悠悠閑閑地坐好,等著殿試開始。
侍禮太監高聲唱名,一個個考生次第而入,待散卷、贊拜、行禮後,按次序坐好開始答題。
顧儀在屏風後看人。
在滿殿舉子中,她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岑觀言。
他眉目如畫,是長樂殿裏先朝名家潑墨畫出的山水清秀,有鳴泉潺潺而出,高山險峻之貌,偏偏還要再點上幾筆修竹,增其超然風采。
顧儀第一次見到他,隻覺得他比畫卷上還要清瘦,唯有背脊筆直不屈,眼眸裏有野心和抱負。——和大多初入朝堂的少年一樣,心和血都是熱的。
「終於見到你了,岑觀言」
顧儀默念了幾聲他的名字,那三個字在心上來迴打轉,掀起一點波瀾。
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不少考生暗暗抬頭,企圖通過屏風的鏤空蘭紋間窺見些什麽,但隻能隱隱約約瞥見端坐在椅上的朱紅色身影。
而被注視的岑觀言在奮筆疾書,完全沒分心。
此次殿試分三道策問,分別是「教化」「屯兵」「慎法」,共有兩千多字,還需用台閣體端正書寫,不能有謬誤塗改。
每隔半個時辰都會有宮人敲鈸提醒,六聲鈸響後,殿試便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