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漫長的等待,終於到了盡頭。
她終於可以,去見他了。
第92章 通透
劉十走後,蘇修遠和謝淮安一直沒再說話,像是陷入了沉思。
待到外麵樹停風靜,蘇修遠才沉吟著開了口:「怎麽會去燕西呢?那燕西王自劃封地,儼然是自立為國的架勢,怎會讓他入燕西地界,這豈不是明晃晃得在和我們作對?」
謝淮安長指摩挲著手套腕上的一捧青蓮,慢慢道:「那燕西王是趙氏一脈,和趙長宴有些血緣關係。」
「嘖嘖,」蘇修遠搖頭,「我聽聞那燕西王古怪得很,且燕西地界向來避世,他若藏匿在燕西,當真是讓人意料不到。如果我們現在去燕西要人,你覺得勝算幾何?」
謝淮安雙眸眯了眯。
「數十年前,燕西王曾握著半個大寧的兵權。」
蘇修遠亦知此事,如今看來,事情比想像中還要複雜。
「聽聞燕西王當年帶兵在燕西紮下根,即便數十年過去,內裏勢力恐怕也不容小覷,我們若真要攻進去」
謝淮安卻緩緩搖了搖頭。
「趙長宴隻是藏匿燕西,那燕西王不喜幹戈,並不一定會幫他。但有一事透著古怪,」他頓了頓,才道,「趙長宴的蹤跡,出自劉十口中。」
蘇修遠眉頭擰起來。
劉十是隴右軍將首,據說從前是趙長宴的左膀右臂。他今日這番找來,忽然說出趙長宴的蹤跡,隻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為了討好謝淮安,再者是趙長宴指使的。
若是前者,那算是好事,至少謝淮安可以對隴右軍放下防備。
可若是後者,是趙長宴指使他那麽做的那事情,就看不透了。
謝淮安從最初籌謀開始,就步步謹慎,步步多疑,他這番考量,不無道理。
蘇修遠嘆道:「近一年之久了,終於得到他的消息,隻是怎會出自劉十口中呢?」
出自劉十口中,事情就變得撲朔迷離,逼得人不得不三思而行。
謝淮安垂眸看了眼腕上的青蓮,慢慢低聲道:「近一年了他既出現了,也該了斷了。」
燕西地勢高,山脈起伏,連綿不絕。
半山腰在年前辟成一處偌大校場,在初春寒冷的風下,立著一排排整齊的、訓練有素的士兵。
燕西王站在高處隱蔽的一塊大石上,看到下方許多眼熟的年輕麵孔,一張臉沉下來。
「怎麽會這麽多?」
跟在他身旁的貼身近侍道:「屬下也不知他忽然和這些年輕人說了什麽,他們好像一夜之間,就到了他的帳下。」
「這個我知道!」拽著燕西王寬大袖擺的趙陵往前一蹦,「衛叔叔和我說過,他說不是每一個燕西人都喜歡種地!」
燕西王臉更沉了。
近侍悄悄拽了拽趙陵的衣角,對著燕西王道:「那位興許有些說服人的手段,而且他治軍也極有章法,屬下盤查過了,這些燕西年輕人在他帳下軍紀嚴明,每日勤勉校練,並無一絲不良風氣。」
燕西王冷哼一聲。
「一個篡位的小子,能有多大能耐。」
燕西王最是厭惡內鬥,他年輕時手握半個大寧的兵權,極其看不慣永昌帝的昏庸,可再看不慣他,他也為了大寧百姓的安穩,沒有動他的皇位一個指頭。
可這個小子,不僅弒兄篡位,看這態勢,儼然還有再攪波瀾的趨勢。
簡直處處在撕扯他的逆鱗!
燕西王若不是看在趙長宴那日救了趙陵,他承諾給他半個燕西的份上,早就下場將他這校場中的兵遣散了!
近侍跟在燕西王身邊多年,自然知道燕西王心中的不滿。
他溫和道:「王爺,大寧已經變了天,總要迎一個明主的。如今這些動盪隻是暫時的,當年您為了大寧百姓的安穩,選擇退到這燕西,大寧的百姓一時安穩了,可後來呢?」
後來的大寧百姓,在永昌帝昏聵的統治下,過得水深火熱。
那時朝堂奸佞把守,整個國家沒有律法綱常,平民百姓的命如草芥。大寧百姓宛若活在囚籠之中,四下皆黑,無一處明燈。那些年,大寧真是爛透了。
如果當時燕西王能狠下心,將永昌帝趕下帝位,興許就不會有那樣多的慘死之人了。
而那些慘死之人,早已超過了一時戰亂死去的人數。
燕西王沉默許久,半晌才道:「本王從前見過趙玄瀛一麵,那時他雖小,但不像永昌帝」
近侍嘆氣,道:「您覺得趙玄瀛是個明君,不該被趙長宴篡位嗎?可王爺,自古成王敗寇啊。」
燕西王終於不再吭聲了。
近侍摸了摸臉上的鬍鬚,又慢慢道:「我們燕西不能總避世的,王爺您從無二心,我們早晚也要重新和大寧融合一起。既然總要迴去,相助趙長宴、助他坐穩帝位不失為一個恰當的選擇。」
近侍說著說著,嘆息著,道:「不論如何,他姓趙,這天下是趙氏的,您難不成要看著江山易姓?」
趙氏江山這四個字,徹底觸動了燕西王。
他又哼了一聲,拂開衣袖,大步往山下走去,儼然是不再插手趙長宴在燕西養兵這一事。
近侍笑著,牽著趙陵的小肉手,念叨:「近日王爺後山的草藥長得甚好,所以王爺尋了位藥醫打算學學,小世子要不要也去後山學一學?」
她終於可以,去見他了。
第92章 通透
劉十走後,蘇修遠和謝淮安一直沒再說話,像是陷入了沉思。
待到外麵樹停風靜,蘇修遠才沉吟著開了口:「怎麽會去燕西呢?那燕西王自劃封地,儼然是自立為國的架勢,怎會讓他入燕西地界,這豈不是明晃晃得在和我們作對?」
謝淮安長指摩挲著手套腕上的一捧青蓮,慢慢道:「那燕西王是趙氏一脈,和趙長宴有些血緣關係。」
「嘖嘖,」蘇修遠搖頭,「我聽聞那燕西王古怪得很,且燕西地界向來避世,他若藏匿在燕西,當真是讓人意料不到。如果我們現在去燕西要人,你覺得勝算幾何?」
謝淮安雙眸眯了眯。
「數十年前,燕西王曾握著半個大寧的兵權。」
蘇修遠亦知此事,如今看來,事情比想像中還要複雜。
「聽聞燕西王當年帶兵在燕西紮下根,即便數十年過去,內裏勢力恐怕也不容小覷,我們若真要攻進去」
謝淮安卻緩緩搖了搖頭。
「趙長宴隻是藏匿燕西,那燕西王不喜幹戈,並不一定會幫他。但有一事透著古怪,」他頓了頓,才道,「趙長宴的蹤跡,出自劉十口中。」
蘇修遠眉頭擰起來。
劉十是隴右軍將首,據說從前是趙長宴的左膀右臂。他今日這番找來,忽然說出趙長宴的蹤跡,隻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為了討好謝淮安,再者是趙長宴指使的。
若是前者,那算是好事,至少謝淮安可以對隴右軍放下防備。
可若是後者,是趙長宴指使他那麽做的那事情,就看不透了。
謝淮安從最初籌謀開始,就步步謹慎,步步多疑,他這番考量,不無道理。
蘇修遠嘆道:「近一年之久了,終於得到他的消息,隻是怎會出自劉十口中呢?」
出自劉十口中,事情就變得撲朔迷離,逼得人不得不三思而行。
謝淮安垂眸看了眼腕上的青蓮,慢慢低聲道:「近一年了他既出現了,也該了斷了。」
燕西地勢高,山脈起伏,連綿不絕。
半山腰在年前辟成一處偌大校場,在初春寒冷的風下,立著一排排整齊的、訓練有素的士兵。
燕西王站在高處隱蔽的一塊大石上,看到下方許多眼熟的年輕麵孔,一張臉沉下來。
「怎麽會這麽多?」
跟在他身旁的貼身近侍道:「屬下也不知他忽然和這些年輕人說了什麽,他們好像一夜之間,就到了他的帳下。」
「這個我知道!」拽著燕西王寬大袖擺的趙陵往前一蹦,「衛叔叔和我說過,他說不是每一個燕西人都喜歡種地!」
燕西王臉更沉了。
近侍悄悄拽了拽趙陵的衣角,對著燕西王道:「那位興許有些說服人的手段,而且他治軍也極有章法,屬下盤查過了,這些燕西年輕人在他帳下軍紀嚴明,每日勤勉校練,並無一絲不良風氣。」
燕西王冷哼一聲。
「一個篡位的小子,能有多大能耐。」
燕西王最是厭惡內鬥,他年輕時手握半個大寧的兵權,極其看不慣永昌帝的昏庸,可再看不慣他,他也為了大寧百姓的安穩,沒有動他的皇位一個指頭。
可這個小子,不僅弒兄篡位,看這態勢,儼然還有再攪波瀾的趨勢。
簡直處處在撕扯他的逆鱗!
燕西王若不是看在趙長宴那日救了趙陵,他承諾給他半個燕西的份上,早就下場將他這校場中的兵遣散了!
近侍跟在燕西王身邊多年,自然知道燕西王心中的不滿。
他溫和道:「王爺,大寧已經變了天,總要迎一個明主的。如今這些動盪隻是暫時的,當年您為了大寧百姓的安穩,選擇退到這燕西,大寧的百姓一時安穩了,可後來呢?」
後來的大寧百姓,在永昌帝昏聵的統治下,過得水深火熱。
那時朝堂奸佞把守,整個國家沒有律法綱常,平民百姓的命如草芥。大寧百姓宛若活在囚籠之中,四下皆黑,無一處明燈。那些年,大寧真是爛透了。
如果當時燕西王能狠下心,將永昌帝趕下帝位,興許就不會有那樣多的慘死之人了。
而那些慘死之人,早已超過了一時戰亂死去的人數。
燕西王沉默許久,半晌才道:「本王從前見過趙玄瀛一麵,那時他雖小,但不像永昌帝」
近侍嘆氣,道:「您覺得趙玄瀛是個明君,不該被趙長宴篡位嗎?可王爺,自古成王敗寇啊。」
燕西王終於不再吭聲了。
近侍摸了摸臉上的鬍鬚,又慢慢道:「我們燕西不能總避世的,王爺您從無二心,我們早晚也要重新和大寧融合一起。既然總要迴去,相助趙長宴、助他坐穩帝位不失為一個恰當的選擇。」
近侍說著說著,嘆息著,道:「不論如何,他姓趙,這天下是趙氏的,您難不成要看著江山易姓?」
趙氏江山這四個字,徹底觸動了燕西王。
他又哼了一聲,拂開衣袖,大步往山下走去,儼然是不再插手趙長宴在燕西養兵這一事。
近侍笑著,牽著趙陵的小肉手,念叨:「近日王爺後山的草藥長得甚好,所以王爺尋了位藥醫打算學學,小世子要不要也去後山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