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夢棲肅然:“陛下的家事也是國事,宰相一職應當早日落定才好。不然朝中人心惶惶,對陛下也不是件好事。眼下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陛下若有能臣相助,必定事倍功倍。”
皇帝看著一臉鄭重的楚夢棲:“你知道的,宰相一職朕屬於你。等你大好朕便下詔令,這樣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留在朕身邊。那些臣子朕是一個都不想念的,誰知道他們背後到底站著誰,心裏又想著什麽。隻有七弟你朕是完全信任的。有你站在旁邊,朕才能安心。”
換作旁人,謝恩還來不及。隻是對於楚夢棲來講這並非什麽大權在握的好事,相反卻是把他架在烈火上烤。
而且他心不在焉,隻想迴離川去找五娘。
對於權力,楚夢棲向來沒有太大想法。
即使楚夢棲別無他念,這個宰相也是他做不得的。離開北都十年,沒有根基當這個百官之首的宰相就像是建空中樓閣,隻有皇帝信任是遠遠不夠的。
朝中盤根錯節關係,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就能平衡好的。
胡氏一族紮根數十年方得今日之力勢,還有新貴們也蠢蠢欲動,想趁著皇帝掌權之際出人頭地。
加上他之前的讖語,他若留在朝中,有心之人大可做文章。到時朝野不寧,他就是罪人。
楚夢棲沒有猶豫婉拒:“陛下萬萬不可做此想法。臣弟惶恐,宗室子弟不得為官,也是大遂祖訓。陛下不能因為臣弟而壞了祖製。而且宰相一職位高權重,乃是百官之首。選之要慎之又慎才是,千萬不可因為兄弟之情而有所偏袒。且臣弟自認為沒有宰相之能,還請陛下另擇賢臣。”
當年大遂先祖定下這條規矩是防止宗室幹政坐大,在朝中結黨營私,影響皇權的穩定性。
皇帝繼續勸:“你治理離州就很好,為何不願意到朕身邊來大展拳腳?這天下是楚氏的,你也姓楚啊。”
楚夢棲捉摸不定到底皇帝是在試探還是真心,但他真的不想留在北都。
“臣弟身體不好,實在無力擔任此職。還請陛下體恤臣弟。”
皇帝怔忪,這個位置可是多少人的夢想,為了高位爭得頭破血流。而楚夢棲當真是一點都不眷戀。
“當初我們兄弟二人說過,將來無論誰為君誰為臣,都要輔佐對方治理天下。”皇帝還是動之以情。
楚夢棲搖搖頭:“陛下現在恩威正盛,不必再橫生枝節。朝中不缺賢能之士,陛下應多與他們親近,不必糾結於臣弟。臣弟替陛下鎮守邊疆,也一樣是替陛下分憂。陛下心係天下,臣弟隻想心係一人而已。臣弟的心胸沒有那麽大,隻能裝下幾個人。所以皇兄是陛下,而臣弟隻能是臣。”
皇帝若有所思,不再勸說。
五娘遠在離州,楚夢棲這裏在想她了。沒有提她一個字,卻分明中從他點漆般的眼眸看到深沉的思念。
皇帝沒有體會過牽掛一個人的痛苦 ,他隻有懊惱悔恨。為了說服自己當初的情不得已,編造那麽多謊言,卻在楚夢棲這裏心係一人而已碎裂開來。
自開蒙以來,先生教導是天下為先,百姓為重,美色毀人骨。作為皇帝,任何個人的情感都應該被忽略,都不是一個明君所應該有的。
“臣弟在宮中養病多日,與規矩不合,也該出宮去。聽說陛下替臣弟找了一座好院子,臣弟在此謝過陛下的恩德。”
“這麽急著出宮?”
“先祖遺訓,皇子成年必離宮。之前養傷情有可原,現在臣弟大好,是應該出宮去。不然禦史又要挑陛下的刺。還請陛下見諒。”
楚夢棲在宮裏這些日子,皇帝感覺前所未有的放鬆。無論是西蜀叛軍壓境還是春耕事宜,都能從他這裏聽到好的建議。千頭萬緒隻有他還理出一二來,剩下的摸索著也能解開。
皇帝已說習慣楚夢棲在身邊。
迴去的路上,皇帝有些不快。何總管小心跟在身邊,盯著苗頭也不敢多問。
楚夢棲迴絕倒是意料之中,他不願意讓皇帝背負太多的罵名。時下皇帝權威正熾,不必為一個宰相之位而惹來非議。
隻是那一句心係一人倒讓皇帝有些出神。
楚夢棲為了五娘,可以舍棄權位。
“去鶴福宮。”皇帝難得露出疲憊之色。“朕好久都沒去親安了。”
太後知道皇帝要來,卻不知皇帝來的這樣快。果然說的做得再多,都不如動一動他心上的人。
“兒臣請母後安。”皇帝按規矩行禮。
其實自從上次因為楚夢棲的事母子倆人吵過後,皇帝就沒有登門請安過。後來遇到連續的麻煩事,自然也略過。若不是楚夢棲之事,皇帝也不想上門。
說是母子,實是情如仇敵。兩個人都想把天下的大權都抓在自己手裏,見不得對方比自己強。
權力向來父子反目,何況是這種虛情假意的母子情分,更是受不得現實一擊。
太後手心向上,虛虛地抬了抬。似笑非笑:“陛下國事繁忙,難得有空來請安。”
張宮令看著太後臉色,悄悄領著宮人退下去。
空曠的內殿之中,唯餘下高坐的威嚴太後,與站立的皇帝。
皇帝道:“是兒臣不孝,以後會多多來請安。”
太後道:“陛下的有沒有孝心原本不是在請安之上。”
“母後是天下的母後,自然天下安好母後也安好。”
“聽太醫說,皇後又有了身孕?”太後說得不驚不喜,“想來國丈很高興。若是皇後此胎再得一個皇子,這胡氏滿門的榮耀便是無極。雅妃若是還在,不知道會不會高興呢。”
皇帝眼中閃過一抹冷色,太後這是連基本的母子顏麵都不顧及。
雅貴嬪小產後纏綿病榻,一聽父親汪渤被判斬首,在章華殿前跪了一夜求情。
那夜秋雨唿啦啦地下一夜,第二天雅貴嬪便不大好,沒過幾天就薨逝。皇帝為她的孝心所感動,封為妃風光大葬,算是全了這近一年的夫妻情誼。
雅妃的葬禮由皇後操辦,皇後也惋惜不已。那樣美麗嫻雅的一個女子,就這樣葬在深宮之中。皇後不能說誰對誰錯,隻說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得知雅妃死訊,皇帝也難過。隻是當時情況不允許皇帝有太多的情感放在一個女子身上。
這大概就是天家的無情吧。
太後知道皇帝冷血,卻沒有想到他會如此冷血。
皇帝對皇後母家並過多的恩賜, 連國舅的官位也隻是一個閑職。
皇帝看著一臉鄭重的楚夢棲:“你知道的,宰相一職朕屬於你。等你大好朕便下詔令,這樣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留在朕身邊。那些臣子朕是一個都不想念的,誰知道他們背後到底站著誰,心裏又想著什麽。隻有七弟你朕是完全信任的。有你站在旁邊,朕才能安心。”
換作旁人,謝恩還來不及。隻是對於楚夢棲來講這並非什麽大權在握的好事,相反卻是把他架在烈火上烤。
而且他心不在焉,隻想迴離川去找五娘。
對於權力,楚夢棲向來沒有太大想法。
即使楚夢棲別無他念,這個宰相也是他做不得的。離開北都十年,沒有根基當這個百官之首的宰相就像是建空中樓閣,隻有皇帝信任是遠遠不夠的。
朝中盤根錯節關係,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就能平衡好的。
胡氏一族紮根數十年方得今日之力勢,還有新貴們也蠢蠢欲動,想趁著皇帝掌權之際出人頭地。
加上他之前的讖語,他若留在朝中,有心之人大可做文章。到時朝野不寧,他就是罪人。
楚夢棲沒有猶豫婉拒:“陛下萬萬不可做此想法。臣弟惶恐,宗室子弟不得為官,也是大遂祖訓。陛下不能因為臣弟而壞了祖製。而且宰相一職位高權重,乃是百官之首。選之要慎之又慎才是,千萬不可因為兄弟之情而有所偏袒。且臣弟自認為沒有宰相之能,還請陛下另擇賢臣。”
當年大遂先祖定下這條規矩是防止宗室幹政坐大,在朝中結黨營私,影響皇權的穩定性。
皇帝繼續勸:“你治理離州就很好,為何不願意到朕身邊來大展拳腳?這天下是楚氏的,你也姓楚啊。”
楚夢棲捉摸不定到底皇帝是在試探還是真心,但他真的不想留在北都。
“臣弟身體不好,實在無力擔任此職。還請陛下體恤臣弟。”
皇帝怔忪,這個位置可是多少人的夢想,為了高位爭得頭破血流。而楚夢棲當真是一點都不眷戀。
“當初我們兄弟二人說過,將來無論誰為君誰為臣,都要輔佐對方治理天下。”皇帝還是動之以情。
楚夢棲搖搖頭:“陛下現在恩威正盛,不必再橫生枝節。朝中不缺賢能之士,陛下應多與他們親近,不必糾結於臣弟。臣弟替陛下鎮守邊疆,也一樣是替陛下分憂。陛下心係天下,臣弟隻想心係一人而已。臣弟的心胸沒有那麽大,隻能裝下幾個人。所以皇兄是陛下,而臣弟隻能是臣。”
皇帝若有所思,不再勸說。
五娘遠在離州,楚夢棲這裏在想她了。沒有提她一個字,卻分明中從他點漆般的眼眸看到深沉的思念。
皇帝沒有體會過牽掛一個人的痛苦 ,他隻有懊惱悔恨。為了說服自己當初的情不得已,編造那麽多謊言,卻在楚夢棲這裏心係一人而已碎裂開來。
自開蒙以來,先生教導是天下為先,百姓為重,美色毀人骨。作為皇帝,任何個人的情感都應該被忽略,都不是一個明君所應該有的。
“臣弟在宮中養病多日,與規矩不合,也該出宮去。聽說陛下替臣弟找了一座好院子,臣弟在此謝過陛下的恩德。”
“這麽急著出宮?”
“先祖遺訓,皇子成年必離宮。之前養傷情有可原,現在臣弟大好,是應該出宮去。不然禦史又要挑陛下的刺。還請陛下見諒。”
楚夢棲在宮裏這些日子,皇帝感覺前所未有的放鬆。無論是西蜀叛軍壓境還是春耕事宜,都能從他這裏聽到好的建議。千頭萬緒隻有他還理出一二來,剩下的摸索著也能解開。
皇帝已說習慣楚夢棲在身邊。
迴去的路上,皇帝有些不快。何總管小心跟在身邊,盯著苗頭也不敢多問。
楚夢棲迴絕倒是意料之中,他不願意讓皇帝背負太多的罵名。時下皇帝權威正熾,不必為一個宰相之位而惹來非議。
隻是那一句心係一人倒讓皇帝有些出神。
楚夢棲為了五娘,可以舍棄權位。
“去鶴福宮。”皇帝難得露出疲憊之色。“朕好久都沒去親安了。”
太後知道皇帝要來,卻不知皇帝來的這樣快。果然說的做得再多,都不如動一動他心上的人。
“兒臣請母後安。”皇帝按規矩行禮。
其實自從上次因為楚夢棲的事母子倆人吵過後,皇帝就沒有登門請安過。後來遇到連續的麻煩事,自然也略過。若不是楚夢棲之事,皇帝也不想上門。
說是母子,實是情如仇敵。兩個人都想把天下的大權都抓在自己手裏,見不得對方比自己強。
權力向來父子反目,何況是這種虛情假意的母子情分,更是受不得現實一擊。
太後手心向上,虛虛地抬了抬。似笑非笑:“陛下國事繁忙,難得有空來請安。”
張宮令看著太後臉色,悄悄領著宮人退下去。
空曠的內殿之中,唯餘下高坐的威嚴太後,與站立的皇帝。
皇帝道:“是兒臣不孝,以後會多多來請安。”
太後道:“陛下的有沒有孝心原本不是在請安之上。”
“母後是天下的母後,自然天下安好母後也安好。”
“聽太醫說,皇後又有了身孕?”太後說得不驚不喜,“想來國丈很高興。若是皇後此胎再得一個皇子,這胡氏滿門的榮耀便是無極。雅妃若是還在,不知道會不會高興呢。”
皇帝眼中閃過一抹冷色,太後這是連基本的母子顏麵都不顧及。
雅貴嬪小產後纏綿病榻,一聽父親汪渤被判斬首,在章華殿前跪了一夜求情。
那夜秋雨唿啦啦地下一夜,第二天雅貴嬪便不大好,沒過幾天就薨逝。皇帝為她的孝心所感動,封為妃風光大葬,算是全了這近一年的夫妻情誼。
雅妃的葬禮由皇後操辦,皇後也惋惜不已。那樣美麗嫻雅的一個女子,就這樣葬在深宮之中。皇後不能說誰對誰錯,隻說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得知雅妃死訊,皇帝也難過。隻是當時情況不允許皇帝有太多的情感放在一個女子身上。
這大概就是天家的無情吧。
太後知道皇帝冷血,卻沒有想到他會如此冷血。
皇帝對皇後母家並過多的恩賜, 連國舅的官位也隻是一個閑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