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夂隻是瞥見了轉瞬即逝的影像不同,宋誌毅和段淩心是將意識保持於光錐之外,較長時間觀察事物的本質,那巨大到難以估量的信息量,即便以他們當前的意識強度也無法承受。所以兩人對意識的提升從未停止。
修煉增強意識之餘,兩人探索著宇宙和宇宙之外。
他們曾嚐試進入宇宙邊界之外的虛無之中,剛開始他們的一縷意識一進入虛無之地便會潰散,在意識的一次次潰散中,他們發現了虛無之地的某些特性。它似乎具備了所有的規則,已知的、未知的,又似乎不允許任何規則的存在,它不具備任何屬性,沒有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明確的一點是,宋誌毅和段淩心所掌握的所有規則在虛無中都不成立。
“虛無”這個名字起得真好,宋誌毅如是說。
後來,它們找到了一個可以讓意識短暫滯留於虛無中的方法。
被他們丟入虛無中的粒子,因宇宙中的規則在虛無中不成立,會失去組合連接關係,瞬間瓦解成陰粒子或者陽粒子,這些基本粒子使得它們所處之處有了空間的概念。若是沒有和虛無中無征兆、無規律誕生出的與它們狀態相反的粒子發生湮滅反應,這些基本粒子便會融入到暗空間或者顯性空間之中。當宋誌毅提出“為何沒有任何生命特征、更不具備智慧的基本粒子,能夠準確地進入到與它們自身相應的顯性或者暗空間”的疑問,段淩心用地球上的“同頻共振”給他做了解釋,當然,這也是段淩心的猜測。
正是由於基本粒子能夠給虛無之地帶來的空間概念,給了兩人更多的了解虛無的機會。兩人分解出眾多的意識念頭,附著於基本粒子核心狹小的卷曲空間內,那些僥幸沒有發生湮滅反應的粒子就成了他們短暫的觀察站。
兩人曾利用《陰陽訣》轉換了部分基本粒子,把他們將意識寄居於這些在宇宙中不會發生湮滅反應的粒子的卷曲空間,試圖在虛無之地逗留更久。但是這些經過轉換了的粒子,在虛無之地卻恢複了湮滅的性質,也就是說《陰陽訣》在虛無之地不成立。他們隻好另想它法。
後來,宋誌毅和段淩心突發奇想,操控基本粒子的宏觀運動,朝著遠離宇宙方向的虛無駛去。起初,由於陰陽粒子誕生的隨機性以及他們控製基本粒子的宏觀運動不夠熟練,他們走不遠,他們所附著的粒子就發生了湮滅反應。
隨著時間推移,進行了大量的嚐試後,兩人能夠到達距離宇宙更遠的虛無中。
通過多個意識視角對宇宙進行觀察之後,兩人對宇宙在虛無中的外形有了大概的認識:像一個個盤錯交織在一起的數不清的泡沫,堆疊纏繞著的空間內的點點光芒來自於絢爛的星係、星團,細細觀察,這個宛如一堆泡沫的宇宙正在一點點的膨脹。
“宇宙的誕生源於無數個基本粒子在虛空中產生的微不可查的空間屬性。”宋誌毅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段淩心補充道:“若是陰陽粒子的核心是一個沒有大小、質量的零維空間的話,那麽我們可以說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各種卷曲的空間構成的。”
宋誌毅繼續道:“以此推斷,宇宙內誕生的各種生命亦是由各種卷曲的空間構成,那麽我們智慧生命對‘生命’的定義確實是狹隘的,微型空間可以構成生命,大型和巨型空間怎麽就不能構成生命呢?!隻不過巨型空間構成的生命可能與我們之間無法溝通交流,雙方對宇宙的所聞、所見、所感都隻占了宇宙整體的一小部分,雙方沒有交集,或者隻有極小的交集,而雙方偶爾在那微小交集中捕捉到的生命跡象很容易被他們忽略或判斷成巧合。”
“那麽問題來了,宇宙是一個巨型空間構成的生命,這點沒問題,那麽木星和祖星呢?”
“有趣!還有一點,不同的空間尺度可不可以結合成為生命體呢,理論上宇宙中存在多種尺度上的生命體。”
“那我們就一探究竟吧!”
宋誌毅和段淩心將更加簡潔的轉換陰陽粒子的方法傳授給了夂、幽、兀、刈、匸、亓等大神,使用這種方法,連實力較弱的亓、匸都能在一個時辰內中階掉一個小型黑洞。
之後,兩人在盤古靈界留下分身,攜手探索宇宙和宇宙之外。
(完)
修煉增強意識之餘,兩人探索著宇宙和宇宙之外。
他們曾嚐試進入宇宙邊界之外的虛無之中,剛開始他們的一縷意識一進入虛無之地便會潰散,在意識的一次次潰散中,他們發現了虛無之地的某些特性。它似乎具備了所有的規則,已知的、未知的,又似乎不允許任何規則的存在,它不具備任何屬性,沒有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明確的一點是,宋誌毅和段淩心所掌握的所有規則在虛無中都不成立。
“虛無”這個名字起得真好,宋誌毅如是說。
後來,它們找到了一個可以讓意識短暫滯留於虛無中的方法。
被他們丟入虛無中的粒子,因宇宙中的規則在虛無中不成立,會失去組合連接關係,瞬間瓦解成陰粒子或者陽粒子,這些基本粒子使得它們所處之處有了空間的概念。若是沒有和虛無中無征兆、無規律誕生出的與它們狀態相反的粒子發生湮滅反應,這些基本粒子便會融入到暗空間或者顯性空間之中。當宋誌毅提出“為何沒有任何生命特征、更不具備智慧的基本粒子,能夠準確地進入到與它們自身相應的顯性或者暗空間”的疑問,段淩心用地球上的“同頻共振”給他做了解釋,當然,這也是段淩心的猜測。
正是由於基本粒子能夠給虛無之地帶來的空間概念,給了兩人更多的了解虛無的機會。兩人分解出眾多的意識念頭,附著於基本粒子核心狹小的卷曲空間內,那些僥幸沒有發生湮滅反應的粒子就成了他們短暫的觀察站。
兩人曾利用《陰陽訣》轉換了部分基本粒子,把他們將意識寄居於這些在宇宙中不會發生湮滅反應的粒子的卷曲空間,試圖在虛無之地逗留更久。但是這些經過轉換了的粒子,在虛無之地卻恢複了湮滅的性質,也就是說《陰陽訣》在虛無之地不成立。他們隻好另想它法。
後來,宋誌毅和段淩心突發奇想,操控基本粒子的宏觀運動,朝著遠離宇宙方向的虛無駛去。起初,由於陰陽粒子誕生的隨機性以及他們控製基本粒子的宏觀運動不夠熟練,他們走不遠,他們所附著的粒子就發生了湮滅反應。
隨著時間推移,進行了大量的嚐試後,兩人能夠到達距離宇宙更遠的虛無中。
通過多個意識視角對宇宙進行觀察之後,兩人對宇宙在虛無中的外形有了大概的認識:像一個個盤錯交織在一起的數不清的泡沫,堆疊纏繞著的空間內的點點光芒來自於絢爛的星係、星團,細細觀察,這個宛如一堆泡沫的宇宙正在一點點的膨脹。
“宇宙的誕生源於無數個基本粒子在虛空中產生的微不可查的空間屬性。”宋誌毅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段淩心補充道:“若是陰陽粒子的核心是一個沒有大小、質量的零維空間的話,那麽我們可以說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各種卷曲的空間構成的。”
宋誌毅繼續道:“以此推斷,宇宙內誕生的各種生命亦是由各種卷曲的空間構成,那麽我們智慧生命對‘生命’的定義確實是狹隘的,微型空間可以構成生命,大型和巨型空間怎麽就不能構成生命呢?!隻不過巨型空間構成的生命可能與我們之間無法溝通交流,雙方對宇宙的所聞、所見、所感都隻占了宇宙整體的一小部分,雙方沒有交集,或者隻有極小的交集,而雙方偶爾在那微小交集中捕捉到的生命跡象很容易被他們忽略或判斷成巧合。”
“那麽問題來了,宇宙是一個巨型空間構成的生命,這點沒問題,那麽木星和祖星呢?”
“有趣!還有一點,不同的空間尺度可不可以結合成為生命體呢,理論上宇宙中存在多種尺度上的生命體。”
“那我們就一探究竟吧!”
宋誌毅和段淩心將更加簡潔的轉換陰陽粒子的方法傳授給了夂、幽、兀、刈、匸、亓等大神,使用這種方法,連實力較弱的亓、匸都能在一個時辰內中階掉一個小型黑洞。
之後,兩人在盤古靈界留下分身,攜手探索宇宙和宇宙之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