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直隸省大名府往南有一個孝廉村,村裏主要住著趙、王、孫、黃四個姓氏。


    相傳,在很早以前,該村有幾位孝廉,他們不但學識淵博,而且心地善良。因為他們看見村裏的一位孤寡老人生活非常艱辛,就共同撫養這位孤寡老人,這一美好的事跡被傳開後,世人皆讚譽起他們,於是這個村也改名為孝廉村。


    在孝廉村的孫氏家族,是當時村裏的大家族,別的大戶之家都因為兄弟分家而勾心鬥角,漸漸沒落,唯獨孫家的家風越來越好,子孫越來越興旺,兄弟姐妹成了家也都住在一個大院裏,大家相親相愛,互相扶持。


    至於為什麽會這樣,其實在很早之前,孫家曾經發生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孫家一直人丁興旺。


    孫大旺是孫家的當家人,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雖然孫大旺沒有讀過什麽書,但是他很有經商頭腦。


    孫大旺剛剛成親的時候沒什麽錢,但是他很勤勞又聰明,別人隻是種了梨樹、桃樹當個果農,可孫大旺除了種水果之外還上山采藥。


    在農閑的時候,別家都休息,孫大旺采了藥去各個村子的藥鋪兜售,這讓他很快從一個種果樹的窮小子變成了孫老爺,還蓋了房子。


    照理說錢有了,又娶了媳婦該開心才是,可孫大旺卻笑不出來,因為她媳婦生的2個孩子都是女兒,一般人會想,那接著生就好了,可偏偏,媳婦在生二胎的時候落下了病根,再也不能生育了。


    孫大旺覺得這輩子都沒有兒子的命了,加上自己整天外出做生意、應酬,兩個女兒和自己也不親,一想起女兒以後嫁了人就是潑出去的水,自己老無所依,他就常常愁眉不展。


    一天,媳婦趙氏對他說;“相公,我這身子已經不行了,不能再為孫家開枝散葉了,不如你納個妾吧,也比老無所依要強。”


    孫大旺掏了掏自己的耳朵,他簡直不敢相信媳婦會主動要求納妾,其實他之前就想過,隻是自己媳婦身體不好,他怕傷害到她畢竟這是在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跟著自己吃苦的女人,他不想委屈了這個女人,今日趙氏主動提起,他分外驚喜。


    過了不久,趙氏就為孫大旺物色了一位中意的女子,就連大婚的一切行程和安排都是自己親力親為。


    看到這麽為自己著想的正妻,孫大旺發誓,他將來一定要更加努力掙錢,對夫人們一視同仁,讓他們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孫大旺新娶的小妾是王氏,比孫大旺整整小了20歲,她之所以願意嫁給孫大旺,是因為王氏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家裏生活很困難,她的母親看她有幾分姿色,便趁著她年輕趕緊把她嫁了,還能收點彩禮,不然以後賴在家裏就是個賠錢貨。


    王氏嫁給孫大旺不到一年就懷孕了,隔年便生下了一個兒子,王氏的肚子這麽爭氣,孫大旺開心得不得了,賞了王氏很多珠寶首飾,可不幸的是這些珠寶首飾都被王氏的母親收走了,念在從小到大的養育之恩,王氏並沒有計較。


    很快就到了兒子的周歲宴,孫大旺想在周歲宴上給兒子抓鬮,他在抓鬮盤上準備了一個大元寶和一支毛筆,如果兒子抓的是元寶,他就給兒子取名“孫添財”,讓他以後和自己學做生意,如果兒子抓的是毛筆,他就給兒子取名“孫添才”,讓兒子以後學習之乎者也,考取功名。


    抓鬮開始了,大家都盯著這個連路都還不會走的小娃娃時,他一鼓作氣,抓起了盤中的毛筆,這下孫大旺笑得連嘴都合不上了,並且在心裏念叨;“我孫家要是能出一個狀元就好了,希望將來如我所願呀!”


    孫大旺正祈禱著,門口的下人提著一條鯉魚進來了,他說這是海邊的漁民劉老漢今早捕魚的時候捕到的,孫老爺平時對鄉親們都很照顧,恰逢今日孫府擺周歲宴,希望少爺將來可以魚躍龍門,就給送來了。


    孫大旺此時已經四十歲了,可以說老來得子,再加上周歲宴上還有人送來鯉魚,他覺得真是好兆頭,於是收下了。


    收下鯉魚後,孫大旺想,到底是清蒸好還是紅燒好,這鯉魚活蹦亂跳的,這麽新鮮,肯定很好吃。


    可這時,兒子孫添才扔掉了手中的毛筆,示意要抱鯉魚。


    說來還真是奇怪,當這小娃娃把鯉魚抱在身上的時候,鯉魚就一點也不鬧騰了,仿佛被收服了一般,非常地乖。


    孫大旺見此,就問兒子:“才兒這是要清蒸還是紅燒呢?爹爹讓後廚做了來吃可好?”


    不說還好,這一說要把鯉魚煮了來吃,才1歲的孫添才竟然急得哇哇大哭,他緊緊地抱住鯉魚不鬆手,直到周圍的人說不吃鯉魚了,他才止住了哭聲。


    孫大旺覺得兒子還不懂事就對生命如此珍惜,他決定順應兒子的意思,放了這隻鯉魚,不殺生了。


    接著,孫大旺便對兒子說;“才兒,和爹爹一起把這小鯉魚放生到院子裏的池塘可好?”兒子樂嗬嗬地笑了。


    當父子倆靠近池塘的時候,兒子孫添才雙手張開,鯉魚一下子就滑入了池塘中,可能是為了感謝救命之恩,剛剛落入池塘的鯉魚忽然跳起,從水中躍出,來了個現場版的鯉魚躍龍門。


    在場的賓客無不驚歎,變色離席,紛紛望向水池的方向,拍手叫好。


    唯有這孩子的外婆嘴裏嘀咕著;“這麽好的一條魚用來放生,太可惜了,這新鮮的魚肉多美味,真是搞不懂這些有錢人家的想法。”


    一整個晚上,這外婆都板著個臉,還是自己的女兒推了一下自己,才勉強擠出一點笑容,以致於不太失禮。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八年過去了,周歲宴還抱在懷裏的孩子,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個會跑會跳,在院子裏和兩個姐姐玩得滿身是泥巴的淘氣鬼。


    孫添才很喜歡和姐姐在院子裏踢毽子。一日中午,孫添才剛剛吃完午飯就去後山玩泥巴,玩累了就迴到自家院子裏又和姐姐踢起了毽子。


    忽然一個高抬腿,來了個臨門一腳,把大夫人趙氏屋子裏的花瓶給打碎了。


    大夫人平時雖然和藹可親,但這一腳不僅踢碎了花瓶,還把正在午休的她吵醒了,她起床一看,頓時心疼起來,生氣地說:“這是誰弄的,這花瓶可是個古董,是我生辰的時候老爺特地托人從京城物色的,誰打碎的?站出來。”


    她發完脾氣之後,沒有一個人敢吱聲,屋裏的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有認。既然如此,大夫人就準備一個個家法伺候了。


    就在這時,8歲的孫添才一蹦一跳地走了進來,他跪在地上,撒嬌地說:“大娘大娘,這花瓶是我和兩個姐姐踢毽子的時候不小心踢壞的,您要罰就罰我好了。”


    趙氏雖然生氣,再加上這兒子不是親生的,可趙氏心地善良,對老爺的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可以說她對這個妾生的兒子更加寵愛,一聽是這個心肝寶貝闖的禍,連氣都不生了,接著她一臉寵溺地說:“我的兒,原來是你這個小淘氣踢的,下次玩要小心點,迴頭你爹又要打你了。”


    這話剛一說完,孫大旺就從大門進來了,他來到房間,看見打碎的花瓶和跪在地上的兒子,知道他又闖禍了,生氣地說:“你這個逆子,一天到底要闖多少禍,今天又要我家法伺候了是不是?”


    一旁的趙氏趕緊出來打圓場:“小孩子不懂事而已,又不是故意的,相公何必如此動怒,你看他跪在這裏就已經知道錯了。”


    說罷,趕緊轉頭對準孫添才:“才兒,還不快向爹爹認錯,你就說下次不敢了。”


    可這兩父子就跟上輩子有仇似的,兒子孫添才把頭一扭,給了他爹一個白眼,還不忘嘴裏氣唿唿地“哼”了一聲。


    見兒子如此頑劣,還沒大沒小,孫大旺更加生氣了,對媳婦趙氏怒吼道:“你看看你們平時把這個逆子慣成什麽樣子了,你以為我是為了他打壞一個花瓶生氣嗎?剛剛到村口的時候,李嬸就和我說這逆子朝她家豬圈扔石頭,結果她家的幾頭豬到處躲避,慘叫連連,有一頭還受傷了。聽完李嬸的話還走不到一百米,劉老漢看見我又說這逆子把他家門前那塊田裏他剛剛種上的菜苗都拔光了,我是生了個仇人嗎?天天被左鄰右舍這麽追著告狀?”


    說完,就不顧媳婦的反對,叫下人拿來了棍子,讓孫添才趴在凳子上,打了二十大板,打得兒子奄奄一息。


    本來孫大旺還想再打的,小妾王氏知道後,忽然衝進了屋子,跪在兒子旁邊哭著說道;“老爺,您隻有這一個兒子,真的要打死他嗎?他死了我也不活了。”


    一番折騰之後,大人疲了,孩子也累了,於是小妾王氏趕緊把兒子抬到自己房間,在抬出去之前,孫大旺嚴厲地說道:“我在鎮上給你請了個先生,過幾天,在家好好學習,不準出去整天給我惹是生非。”


    晚上,孫大旺站在窗前,想起兒子一周歲的抓鬮宴,現在還曆曆在目,可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兒子現在這般頑劣,不知道能不能靜下心來讀書,作為父親,他很擔憂。


    而另一邊,看見兒子被打得皮開肉綻,王氏守在床邊寸步不離,真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老爺從來沒有下這麽重的手,這次真的太過分了,傷心之餘,她叫人通知了自己的母親。


    幾天後,孫添才的外婆就來了,看著自己的外孫,她也心疼不已,便對女兒說:“這到底是不是他親生的,下手這麽狠。”


    “娘你說怎麽辦,才兒天天這麽淘氣,惹是生非,我雖生了兒子,再這樣下去,老爺就要怪我教子無方了。”說完又開始哭哭啼啼了。


    母親一看六神無主的女兒,不僅不安慰,還從中挑撥:“我看這次才兒被打,肯定是那個大夫人搞的鬼,別看她平時一副大好人的樣子,她生了兩個女兒,沒生出兒子,肯定怕老爺會對你寵愛多一點,故意製造這些麻煩,讓老爺可以責怪你。”


    “娘,你別亂說,大夫人平日待我很好,有什麽好吃的好用的首先想到我,對才兒更是捧在手裏怕壞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王氏辯解道。


    “你懂什麽,這才是她的高明之處,平時故意裝作大好人,關鍵時刻把錯誤都推到你們身上,這樣你就會失寵,女人的嫉妒心我還不懂嗎?娘活了大半輩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王氏的母親在一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亂地猜測道。


    經母親的這一翻挑唆,小妾王氏的心裏頓時與大夫人有了隔閡。


    過了一段時間,孫添才又恢複了滿滿的元氣,可這下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貪玩了,他被爹爹請來的先生每日監督學習,一步都不能踏出書房。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先生察覺孫添才是個很聰明、悟性很高的孩子,無論什麽知識點,他一點就通。


    令先生奇怪的是,雖然孩子很聰明,但卻不勤勞,若不是有人盯著他這樣學習,恐怕又要出去闖禍了,常常望著窗外,像是有什麽心事一樣。


    可畢竟是爹爹的安排,他硬著頭皮學了兩年,這兩年來爹爹隻知道安排他讀書,卻從來沒有來看過他。


    有一日,孫大旺剛剛從外麵迴來,經過書房,看見兒子在讀書,就順便進書房看看,在和先生寒暄了幾句之後,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開始歎氣。


    孫添才好奇地問:“爹爹為何如此不開心?”


    孫大旺苦笑了一下,說道:“是爹生意上的事,你隻要用功讀書就行,這問題你解決不了的。”


    兒子不放棄,說道:“爹爹,孩兒現在長大了,可以替爹分憂了。”


    看兒子如此虔誠,孫大旺說道:“好久沒有這樣坐下來和才兒聊聊天了,行行行,我就把今天煩惱的事情也和你說說。爹爹鋪子裏進了一批新的茶葉,可原來是賣藥的,新開一家茶葉鋪子又不合算,可這批茶葉放在藥鋪,怎麽賣出去呢?爹爹在想法子。”


    孫添才聽了後說道:“爹爹可以在鋪子門口泡一大壺茶,等別人來抓藥的時候,先讓他們品嚐一下新茶的味道,或者可以把茶拿出來,分成一小包,送給鄉親們迴家泡了自己品嚐,他們在嚐過味道之後,覺得味道好,肯定會迴來買的。”


    孫大旺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試了一下,這一試,茶葉竟然賣脫銷了,他想不到自己的兒子除了讀書以外,還有做生意的天分。


    孫大旺開心地迴家想要獎勵兒子一番,可他一迴到家,就見府裏的人個個神色緊張,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兒子已經整整十天沒有睡覺了,一直在書房不吃不喝不睡覺,隻是用功讀書,像是著了什麽魔一樣。


    這可如何是好,孫大旺趕緊跑去書房,隻見兒子連日不睡覺,眼圈發黑,精神萎靡,就像一具行屍走肉,著實把孫大旺嚇了一跳。


    孫家上上下下都不知如何是好,無論怎麽勸,他都不去睡覺。


    這時放假迴家的先生又重新來了,他進府之後也是匆匆趕到書房,看了一下行為反常的孫添才,不慌不忙地說道:“各位無需著急,也不用請大夫,沒事的,隻不過……”


    話說到一半的夫子先生忽然停頓了一下,孫大旺著急地說:“夫子有話請講,這裏都是自家人,沒事的。”


    “隻不過添才這副樣子我在幾十年前也見過,是文曲星下凡,附到他身上而已,是好事!”先生摸了摸胡子,緩緩說道。


    “可先生,他現在不吃不喝不睡,即使是文曲星上身,他這身體受得了嗎?”孫大旺作為親爹,擔心地問。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過你們放心,既然我幾十年前見過,就有辦法。”先生說完就靠近孫添才的耳邊,悄悄地說了幾句話,說完,孫添才就站了起來,揉一揉自己的眼睛,對著孫大旺說:“爹爹,我累了,要休息一會兒,明早起來再用功。”於是就去睡了。


    一家人見此終於安心了,連忙作揖感謝先生,想不到先生既是孫添才的老師,又是救命恩人。


    接下來,先生又說:“孫老爺,如今看來,你要準備一口棺材了。”


    孫大旺和兩位夫人聽了雙腿一軟,害怕得都快結巴了,說道:“先…先生,不是說可以解決嗎?怎麽要準備棺材,我這把年紀了還要白發人送黑發人嗎?先生是博學之人,能不能想想辦法?”


    “孫老爺不必擔心,我話還沒說完呢!我要你準備的棺材並非人走時所用的棺材,而是要你去打一口金棺材,大概手掌大小,我這裏有一隻水蛭,是吸食人血為生,你打好黃金棺材之後,把這隻水蛭放進去,一定要由父母,也就是老爺,以及兩位夫人輪流看著,每日早中晚滴一滴血進去養著水蛭才行。”先生補充道。


    “要每天在家嗎?我現在一個月才迴一次家,每次都是匆匆又出門,鎮上還有很多鋪子要打理,可如何是好?”孫大旺有點急了。


    “老爺,你們輪流換人也可以的,畢竟這關乎添才的性命。雖然文曲星下凡到了他身上是好事,可他還是個孩子,承受不了那麽大的仙氣,要打造黃金棺材靠家人的血才能鎮住。”先生解釋道。


    “我隻有這一個兒子,罷了罷了,為了他我什麽都願意做。”孫大旺自言自語道。


    於是他命人連夜打造了一口手掌大小的黃金棺材,他和兩位娘子商量了一下,明天先由他開始守在兒子的身邊十天,一個月每人輪流十天。


    小妾王氏的母親知道了,也趕到孫家,找到女兒,對她說:“天下竟有如此蹊蹺之事,不會是被那教書先生給騙了吧!他就是個騙子。”


    王氏哭訴道:“娘,你是沒看到他當時什麽樣子,他可是我的親生兒子,他那個樣子我實在痛心。”


    王氏的母親又說:“你們每日要滴血,我可聽說一些民間的方子會使人的陽壽折掉。”


    “若真是如此,為了我的才兒,我這個做母親的就算拚上性命又如何?”王氏收起眼淚,堅定地說道。


    母親氣不打一處來,拿出手指頭用力指了指王氏的腦門,氣唿唿地說道:“我一世聰明,怎麽生了你這麽個沒心眼的東西,一點防人之心都沒有。你給我聽著,過些時日,你去接替他們的時候,切不可把自己的血滴上去,這一大家子的老爺和夫人死了便死了,到時候家產可都是才兒的,母憑子貴,咱們的好日子就來了,若才兒和他們都去了,娘帶著你另覓良緣,年紀輕輕的,別在這耗著。”


    “可是娘……”王氏剛想反駁,卻被母親嗬斥道:“別可是了,照我說的做,你的命都是我給的。”


    王氏雖然心地善良,可從小就被母親死死地掌控,不敢說一個不字。


    孫大旺陪了兒子十天,每天都按時過來滴血,有時還留下來觀察兒子的學習情況,看著兒子漸漸恢複了正常,他的心也漸漸放寬了。


    孫大旺結束之後,就是大夫人趙氏來作伴,大夫人看著孫添才,雖然孫添才並非親生,對她來說,隻要是相公的兒子,都一樣視為己出,可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讓她起了疑心。


    那日孫添才吃完午飯睡了一會兒就跟著先生開始了下午的學習,大夫人趙氏平日素來身體不好,就累得睡倒在書房的椅子上,等她醒來發現天已經黑了。


    “糟了,中午忘了滴血了。”大夫人趙氏一醒來就慌了神。


    雖然如此,可孫添才還是活蹦亂跳的,並無異樣,就這樣她起了疑心。


    等吃好晚飯,她尾隨教書先生來到他的房間,質問道:“先生,今天中午我忘了滴血在那金棺材上,可才兒並無異樣,你不是說一天要滴三次嗎?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我敬先生是個讀書人,難道騙我一家不成?”


    教書先生走到房間門口,看了一下四周無人,便輕輕地把門關上,走到桌前,說道:“夫人請坐,您先不要動怒,這的確是我的主意,也是添才的主意。”


    “什麽?連才兒都參與此事,那麽說這一切都是假的?你們為什麽要這麽做?”趙氏生氣地質問道。


    隻見先生轉了一圈,他轉圈的同時還冒出一股青煙,等青煙散去,眼前出現的是另一個人,這個人長著魚嘴,雙手變成了像鴨子一樣的腳蹼,臀部還長出了一條魚尾巴。


    趙氏見了捂住自己的嘴巴,往後退了幾步,雖然有點害怕,但畢竟見慣了大場麵,趙氏還是不慌不忙地問:“你到底是誰?”


    “大夫人,還記得少爺周歲宴上被放生的那隻鯉魚嗎?就是我,少爺對於我來說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怎會加害於他?”鯉魚精說道。


    “那為何要愚弄我們一家,這還算報恩嗎?”趙氏不解地問。


    “夫人,其實添才少爺根本沒有被文曲星附身,所謂的金棺材和水蛭滴血,也隻是我們想出來的一個主意。”鯉魚精一邊說一邊又變迴了人樣。


    原來,這一切還要從孫添才小時候說起,小時候的孫添才錦衣玉食,什麽都不缺,可唯獨缺少陪伴。


    從孫添才五歲的時候起,一有難過的事情就會跑到院子的池塘邊一個人自言自語:“我已經五歲了,可爹爹從來就沒有在家陪過我,我一讓他陪我玩,他不是說自己太累了就是急匆匆地出門去收賬,打理店鋪,我真的好難過。”


    “爹爹要迴來了,我故意朝李奶奶家的豬圈扔石頭,還拔了劉爺爺家的菜苗,不知道爹等下迴來會不會打我,我就是想讓他多陪陪我,我不是故意當個壞孩子的。”


    “娘每天就知道在佛堂裏念經,我去找她玩,讓她陪我說說話,可是她還是像往常一樣把我推開,娘是不是不喜歡我,她這麽不喜歡我為什麽還要生下我,我真的好難過。”


    “雖然我不是大娘親生的,可每次她都和兩個姐姐說要好好照顧我,讓我覺得很幸福,大娘身體不好,我也不能老是纏著她陪我玩,我該怎麽辦呢?爹爹和娘親都沒有時間理我。”


    在池塘的鯉魚精每次聽到孫添才來訴苦,都默默地替這個恩人感到難過。


    直到孫大旺想找個先生來教兒子讀書,鯉魚精知道自己報恩的機會來了,就幻化成讀書人,當了孫添才的老師,日日陪伴在他的左右。


    當鯉魚精對孫添才說出身份後,孫添才就請鯉魚精和他配合演這一出,為的就是希望父母能夠陪陪他。


    得知實情的趙氏,並不怪罪先生和才兒,隻是紅了眼睛,她一直不知道,這孩子的內心這麽缺少陪伴。


    在告別了先生之後,趙氏迴到書房,他看著認真學習的才兒,並沒有戳穿,而是在他旁邊坐下,問他今天學得怎麽樣,開不開心,兩個人聊了一個晚上,趙氏發現有人陪著聊天,兒子特別開心。


    又過了幾天,輪到親生母親王氏來陪伴了,王氏一來本想往那金棺材上滴血,可一想起母親的話,她又把手縮了迴來,不敢忤逆。隻是坐在一旁,打起了盹。


    王氏唿唿大睡,卻忽然做了個夢,夢裏出現了一隻鯉魚精。


    隻見鯉魚精瞪大雙眼看著他,大聲斥責道:“好一個親生母親,都說虎毒不食子,你連自己十月懷胎的兒子都要下狠手。”


    “不是的,我娘說這會害我性命,才兒是我的兒子,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他好。”王氏哭著說道。


    “你娘說的?你娘是什麽樣的人別人不清楚,你還不清楚嗎?從小對你不是打就是罵,就連嫁進孫家也是你娘為了貪圖榮華富貴給你做的安排不是嗎?好在你為人善良,嫁進來過得還不錯。我有沒有說錯?”鯉魚精大聲喝道。


    “仙人說的是,我母親的確把我當搖錢樹,可我真的是不知情,以為他們會害我兒子。”王氏害怕地說道。


    “你從哪裏聽來的謬論,又是你母親嗎?真是糊塗,是該反省了。”鯉魚精勸道。


    “我真是千不該萬不該聽我那貪財的娘一麵之詞,嗚嗚嗚……”王氏後悔得大哭起來。


    “快醒醒,快醒醒啊,沒事吧……”


    王氏忽然醒了,一睜開眼就看見一群人圍著自己,她看見相公,哭著說:“對不起,一直以來,我都聽我娘的,以為你們會害我,我錯了。”


    “你別哭了,這個家現在弄成這個樣子,我也有責任,大夫人已經把一切都告訴我了,我一直以為多做生意,多掙錢就能讓你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太天真了,我忘了重要的是陪伴,以後我會停止擴張我的生意。錢,夠用就好,盡量減少應酬,多陪家人。”孫大旺含著眼淚,自責地說道。


    “爹爹真的可以在家陪我了嗎?爹爹,我還有個請求。”孫添才說道。


    “你說,隻要不過分,我都依你。”孫大旺抱著兒子,說道。


    “爹爹,我不想做官,我現在讀書認字,但是以後學做生意可以嗎?我更喜歡做生意。”孫添才請求道。


    “隨你吧!爹也看出來你有做生意的天賦,你開心就好!”孫大旺答應了。


    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歡樂之中時,有個下人來報:“不好了,不好了,二夫人的母親……”


    “我娘怎麽了?”王氏焦急地問道。


    “您的母親因為欠了賭債,還不了錢,被賭坊的人打死了。”下人驚慌失措地說道。


    想起剛剛做的夢,王氏知道,這肯定是懲罰,她坐在地上傷心地說道:“是娘自己太貪心了,害人害己,還沾染了這些惡習!”


    這時孫添才走過來握住王氏的手說:“娘,你還有我,我長大了好好孝敬爹爹和兩位娘親。”


    一家人聽了都破涕為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以【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情所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情所讚並收藏以【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