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在應天府江寧縣城中有一個福貴商行,據說早年是以幫助百姓起家,後來深得民心,日益發展壯大。
當地人隻要提起福貴商行,都會投來尊敬的目光,原因是商行的掌櫃叫朱建寧,不僅眼光獨到,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意還幫助了很多生活困難的老百姓以及困苦的女子,是個女中豪傑,她一直信奉“誰說女子不如男”,於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據說還是朱家的後人。
在明末清初這樣的亂世,能出這樣的女子,令很多讀書人都嘖嘖稱讚,自愧不如。
今天的故事還要從江寧縣楊柳村說起,這個村始於萬曆七年,是明朝開國皇帝第十一代孫朱候山以及後人所建,朱候山是當時金陵的大富翁,在縣城有很多的當鋪,錢莊以及田地。
楊柳村被稱為“小九十九間半”,村裏的朱家大院就是朱候山為兒子建的,後代人丁興旺,宅院之間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素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地”的說法,是一條潔淨的“青石街”。
這個村有一戶姓秦的人家,丈夫叫秦大福,妻子叫李菊花。
因為丈夫原本是秦淮河另一邊的居民,可奈何朱家在楊柳村家大業大。秦大福為了生計,決定搬來楊柳村。
他想這邊都是富貴人家,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後代,雖說和清兵連年在打仗國庫空虛,但好歹是皇親國戚,在縣城也有產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平時總需要跑腿的或者一些辦事人員吧,運氣好的話,妻子李菊花接個活幫有錢的夫人縫縫補補,也能賺個外快。
就這樣他們剛成婚不久就搬來了楊柳村,還生了個兒子,取名秦大貴。
老秦家真的太窮了,取的名字都特別討喜,希望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大福大貴。
好在搬來楊柳村之後,一切都很順利,別的男孩子都特別淘氣,大貴卻讓父親很省心。
秦大福出去跑腿的時候,大貴就在後院劈柴,讓他一迴家就有飯吃。
李菊花做飯的時候,大貴就幫母親洗菜、切菜,讓母親盡量少幹活。
一到冬天,整個金陵就會下起漫天大雪,女子總要把手伸進冰冷的河裏洗衣服,大貴卻對母親說:“娘,讓我來,你和爹爹平日養育我已經很辛苦了,這麽冰的水讓我一個男子替你分擔便是,我是個男子漢了,可以幫你分擔家務了。”
不等母親發話,端起一盆的髒衣服就往河邊衝過去了。
別人家的女子一到冬天就雙手長滿繭子,而李菊花有兩個疼愛自己的男人,雙手雖比不上那些大家閨秀,但從來沒有長過繭子。
望著河邊的方向,李菊花想到山上去挖點野菜來慰勞一下父子,在這種季節,用霜打過的野菜,有一絲絲甜甜的味道,可美味了。
就這樣說走就走,她背起竹簍,拿起鐮刀,匆匆地出發了。
傍晚洗完衣服的大貴迴到家,推開了門就喊道:“娘,洗了一下午的衣服,我好餓,能不能先給我來碗熱湯?”
話音剛落就聽見屋裏傳來了“哇哇”的哭聲,一會兒哭聲就停了。
大貴趕緊放下手中的東西往床的方向跑去,隻見床上躺著一個嬰兒,他的母親正坐在床邊,輕輕地拍打著嬰兒的身體在哄睡,見大貴進來了,抬起頭,拿出自己的另外一隻手放在嘴邊,說了聲“噓”,示意大貴聲音輕一點。
哄完孩子睡下,李菊花從房間裏走出來,大貴好奇地問:“娘,這個孩子是怎麽迴事?該不會是你從雪地裏撿的吧?”
李菊花微微一笑,說道:“你猜得真準,還真的是我從雪地裏撿的。”
原來下午李菊花上山挖野菜的時候,剛剛發現一株薺菜,拿著鐮刀往下鏟雪,忽然聽見大樹後麵傳來了嬰兒的哭聲。
“奇怪,這荒山野嶺怎麽會有孩子的笑聲呢?”她尋聲找去,繞到了大樹後麵,隻看見厚厚的雪和大樹,什麽都沒有。
李菊花想:該不會是一個人上山,碰到什麽髒東西了吧!她一邊想一邊在心裏打了個寒顫。
可這哭聲越來越嘹亮,而且此起彼伏,不像是假的。
於是李菊花趴在地上,一隻耳朵貼地,那個樣子像是在探查敵情,她發現哭聲是從地底下傳出來的,就自言自語:“不會是真的有孩子,跟野菜一樣被雪埋住了吧!”
李菊花確定好聲音的來源之後,就拿起鐮刀準備開挖,可當她把鐮刀揮舞到空中的時候忽然意識到,如果孩子真的埋在雪地下麵的話不是會傷了孩子嗎?又扔了鐮刀徒手在雪地裏刨,這麽多年被保護著的雙手忽然有了刺骨的感覺。
“天呐,真的是個孩子,誰這麽狠心扔在雪地裏。”李菊花挖到孩子的那一刻驚叫了起來。
她趕緊脫下自己的棉襖將孩子包起來,連野菜都沒有挖就背著竹簍下山了。
晚上秦大福幹完一天的活迴到家,妻子連飯都沒有煮,還抱著個孩子,就問:“替哪家看孩子呢?又接活了?”
李菊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秦大福,他怎麽也不肯相信,還說:“得了吧,別騙我,我們家三個人都養不起了你還撿個孩子,今天我來煮飯,明天把孩子抱迴去之後可得你煮啦,我做一天活,真的很累。”
李菊花見相公不信,掏出了一塊玉,說:“你看看這塊玉,是從這嬰兒的繈褓裏發現的,我要是幫人帶孩子,別人會把這麽貴重的東西給我嗎?”
秦大福拿著玉佩看了半天,這玉佩晶瑩剔透,色澤純正,雖然秦大福出身貧寒,但是經常出入富貴人家做事,好東西還是能分辨的。
研究完之後,便對妻子說:“這玉是塊好東西,可不是屬於我們的,還是別貪了,這塊玉連同孩子,哪裏來就哪裏去,別管了,一家三口自己溫飽都有問題,撿這玩意兒幹嘛?”
李菊花見相公不肯留下這孩子,便說:“相公,這是個女孩子,把孩子留下,我們就能兒女成雙了,再則你看這塊玉佩,肯定是大戶人家的孩子,應該有什麽不得已的苦衷。若是這孩子長大了親人不來尋,我們便多了一個小棉襖,若是來人尋,或許會感謝我們,我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秦大福一聽,覺得妻子說得有點道理,有那麽一瞬間心動了,就說:“你讓我再想想,這可不是小事。”
兒子秦大貴也在旁邊摻和著說道:“爹,留下妹妹吧!這樣就有人陪我玩了,以後我一定和娘一起照顧妹妹,不讓爹爹操心!”
在妻子和兒子的雙重攻勢下,秦大福沒法,隻好同意了。
好在,這孩子雖然不是親生的,但和兒子一樣,都很乖巧,讓人省心,除了偶爾發發女孩子的脾氣外,哄哄就好了。
李菊花有了女兒之後覺得自己更幸福了,她給女兒取名叫秦建寧。
有什麽好東西都是女兒優先,而哥哥也從不吃醋,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嗬護著這個寶貝。
有句話說得好,“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一轉眼六年過去了,想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秦大福和妻子商量把後院再擴充一下,多建個房間,這樣兩個孩子會有屬於自己的房間,畢竟男女授受不親。
秦大福來到縣城,找到賣木材的鋪子,還請了木匠,一起搭建房屋,在房子快要完工的時候,秦大福為了趕進度,讓兩個孩子先去自己的房間睡覺,自己則和妻子李菊花直接睡在還沒有建好的房屋裏,一直趕工,為了節省人工費,等木匠走後,他們一直自己動手,累了,就躺地上休息一會兒再幹。
一天夜裏,他們和往常一樣睡在還沒有完工的房間裏,可是暴雨來襲,還刮了一晚上的狂風,結果房梁塌了,掉下來砸中了兩夫妻,他們兩人雙雙斃命。
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小小年紀的秦大貴和秦建寧將父母安葬了,自此以後,兄妹兩人相依為命了。
好在,秦大貴從小就對妹妹愛護有加,從來舍不得讓妹妹受半點委屈,他自己無所謂,但是他希望妹妹將來能找個好人家,不要像他一樣吃苦。
而且,在他心裏一直有一件心事,那就是妹妹不是親生的,那塊玉一看就價值不菲,可能是個千金大小姐,所以要更加照顧好。
漸漸地,秦大貴長大了,那模樣生得秀氣,個子又高,要不是家境貧寒,加上從小父母雙亡,來說親的人可能都要踏破門檻了。
秦大貴對於自己的婚事一點兒也不在意,倒是妹妹天天調侃哥哥,說道:“哥哥,每天都是我們兩個,給我娶個嫂子吧,家裏可以熱鬧一點。”
每當提起這個話題,哥哥總是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可心裏一直在敷衍,原因是他現在沒錢還帶著妹妹,誰要嫁給他呢?他覺得妹妹太天真了。
可能是他的遭遇連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一天傍晚,秦大貴剛剛幹完活迴來給妹妹煮飯的時候,隔壁李嬸來了。
秦大貴忙招唿李嬸坐下,倒了杯水給她,心想:李嬸不是附近一帶有名的媒婆嗎?她不會是過來說媒吧!雖然我也很想成家立業,可我現在的情況還要照顧妹妹,哪有錢娶媳婦,不然早就娶了。
他正想著,李嬸先開口了:“大貴呀!你爹娘都走了那麽多年了,一個人帶著丫頭又當爹又當娘不容易呀!要不要李嬸給你說門親事?”
秦大貴就知道要麵對這個問題,他說:“沒辦法,長兄如父嘛,照顧妹妹是應該的,李嬸我也想要娶媳婦,可是我的情況你也看見了,哪有錢,還帶著妹妹呢!”
李嬸擺了擺手說:“娶不起媳婦不要緊,入贅不就行了,隻要你願意入贅,你要帶著妹妹,我來替你擺平。”
秦大貴好奇地問:“到底是哪家姑娘,願意讓我入贅?”
李嬸笑著說:“你小子有福氣,鎮上的大戶趙員外家的千金小姐看上你啦,她央求她爹爹派人來說親,我也和趙員外說了你條件不好,可人家姑娘就是看上你了,他家就一個女兒,趙員外隻得答應。”
秦大貴這才想起上個月自己去趙府辦過事,運氣這麽好竟然被看上了,他自己也很意外,如果對方肯讓他帶著妹妹,他是願意的,畢竟趙府家大業大,入贅也比一輩子打光棍好。
幾天之後,李嬸又來了,她讓秦大貴趕緊跟著她去入贅,秦大貴說先收拾一下行李,李嬸告訴他別收拾了,到了趙府就是體麵人了,無論衣服還是別的行頭,都會按照有錢人家的規矩給辦,還帶什麽東西。
秦大貴聽了牽起妹妹的手就帶了簡單的隨身物品出發了。
一路上,秦大貴囑咐妹妹,雖然她有嫂子了,可哥哥是入贅,以後還是要謹言慎行,妹妹點點頭答應了。
李嬸和秦大貴兄妹來到趙府,敲了敲門,出來趙府的劉管家,對他們說:“從側門進,正門不開。”
秦大貴當時就不開心了,雖然是入贅,可連正門都不讓進,太看不起人了,以後的日子還會好嗎?
李嬸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說道:“以後要住在這裏,可能這是人家對你的考驗,好日子在後頭呢!”
看著旁邊的妹妹,秦大貴雖有些不開心,還是把氣壓下來了。
在趙府住了一段時間,都準備妥當了,秦大貴就這樣和 從未見過麵的趙小姐成親了。
成親當晚,秦大貴掀開了新娘的頭蓋,是個美嬌娘,接下來這個美嬌娘就對他說:“我可沒看上你,要不是我爹硬要我嫁給你,我才不幹。”
秦大貴這才明白為什麽趙家的人在成親之前不讓他和新娘見麵,原來一切都是個局,可女兒明明不願意為什麽趙員外還要一個窮小子入贅,他更想不通了。
事已至此,他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況且妹妹也被他帶過來了,萬一有什麽不好,連累到妹妹就不好了。
都說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可趙小姐不僅動作粗魯,還脾氣很差,動不動就對秦大貴一頓數落。對於他帶著妹妹入贅也頗有微詞。
趙小姐之所以對秦大貴諸多挑剔是因為趙員外拆散了她和心愛的人,硬要她嫁給秦大貴,而秦大貴也是毫不知情,當了這個冤大頭。
趙員外雖然騙他入贅,但也還算個講信用的人,趙員外答應秦大貴隻要入贅,就讓妹妹去學一門手藝,秦大貴知道妹妹喜歡刺繡,可原來沒錢,現在可以讓妹妹找個老師好好學一學了。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秦建寧這裏可沒有這迴事,她不僅努力學習刺繡,性格也和男孩子一樣非常豪爽,既有女子的心靈手巧,又有男子的英雄氣概,秦大貴經常對妹妹說:“你要是個男的就好了。”
入趙府已經三年了,妹妹也漸漸長大,一日趙府接到邀請函去參加知縣夫人的生日宴,不知送什麽好,秦建寧站出來說:“我在趙老爺的幫助下已學了三年的刺繡了,何不讓我試試,給知縣夫人繡件衣服。”
趙員外問:“你要繡什麽呢?”
“我想在外套上繡牡丹,自古以來,牡丹都表現了一個人優雅的氣質,在內裏的衣服上想繡上梅花,代表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突出知縣夫人骨子裏堅強的性格。”秦建寧不假思索地說道。
趙員外聽了連聲稱讚,想不到這女婿帶來的拖油瓶還能這麽聰明,雖然他不喜歡秦建寧白吃白喝還白花錢給她學習,但關鍵時刻還是有點用處。
到了赴宴這一日,趙員外讓秦建寧打扮成丫鬟的模樣和他一起去赴生日宴,在建寧的解說下,知縣夫人對自己的禮物愛不釋手。
這時,建寧說:“知縣夫人如此喜歡,何不去穿上試試,讓我們這些客人一睹夫人的美貌與風采。”
知縣夫人禁不住誇讚,去換了建寧繡的衣服,一下子年輕了十歲也不為過。
見此,建寧又以自己的巧舌誇讚道:“聽聞夫人年輕的時候就能歌善舞,今日演奏的老師也在,能否有幸欣賞到夫人的舞姿?”
秦建寧是聰明之人,早在赴宴之前就差人打聽了知縣夫人的喜好,知縣老爺是個大男子主義之人,覺得女人嫁給男人就應該相夫教子,不能再拋頭露麵,而知縣夫人偏偏是個多才多藝之人,她想展現才藝的願望幾十年來一直被壓製著,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讓知縣夫人舞一番,既圓了夫人的夢想,又可以讓知縣臉上有光,真是一舉兩得。
知縣夫人舞完之後,趙員外成了大贏家,夫人誇趙員外有福氣,能找到這麽伶俐的丫頭。還賞賜了很多東西給趙員外。
趙員外看了秦建寧的這一番表現,簡直目瞪口呆,他想這丫頭真是個人才,雖然佩服得五體投地,可還是想壓製住她,不然她太囂張的話自己就不能控製了,一定要為自己所用,不然就毀了她。
迴到趙府,大家看見知縣夫人賞賜的東西,都誇獎建寧厲害,趙小姐卻命人把所有東西都收到自己的房間。
秦大貴看不下去了,禁不住在一旁說道:“娘子,這些都是妹妹靠她的嘴賺迴來的,她繡那件衣服也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不該分她點嗎?”
趙小姐白了一眼道:“胡說什麽,她能刺繡還不是我趙家花錢培養的,她就是給我們家打工的,這些年吃我們家的飯錢都還沒給呢!”然後就叫人拿了所有的東西走了。
秦大貴愣在原地,他知道妹妹雖然性格像男孩子大大咧咧,可是她也有自己的夢想,她想開個刺繡店。
並且秦大貴覺得憑妹妹的手藝加上做事風格,肯定能成功,就是沒有錢。
說來他一直覺得自己很窩囊。因為是入贅,從來也不敢反抗什麽。
秦建寧知道哥哥很自責,便笑笑說:“哥,沒關係,由她去,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
其實她心裏想的是:總有一天我會找她算賬。
盼星星盼月亮,機會終於來了。
一天早上,知縣夫人路過趙家就進來看看,趙員外喜出望外,前去迎接。
夫人說想見見上次那個機靈的丫鬟,趙員外以她迴家探親為由拒絕了。
趙員外的一舉一動都被躲在暗處的秦建寧看在眼裏,她非常生氣,就在想有沒有什麽方法可以懲罰趙員外,至少把他和知縣夫人之間的關係攪渾。
恰巧知縣夫人說自己要上茅房,秦建寧靈機一動,知縣夫人如廁的時候,在茅房門口扔了塊香蕉皮,知縣夫人一出茅房就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由於年紀已經一大把,疼得直哆嗦。
雖然請了大夫,可傷筋動骨一百天,要迴家好好休養,加上知縣夫人是個迷信之人,她一摔,就覺得趙府不是個好地方,也不要跟趙員外等人交往了,自此他們的關係就出現了裂縫。p8
趙員外找到秦建寧,怪她不把家裏好好打掃一番,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
秦建寧冷笑道:“我已經打掃過了,這又不是我扔的,有時間怪我還不如再去看看家裏別的地方還髒不髒。”
“好你個臭丫頭,平時不好好幹活,我花錢供你學習,現在還頂嘴,如今與知縣夫人關係不好了,以後在鎮上的勢力就會變弱,我們家沒那麽多閑錢養你了。”趙員外此時原形畢露。
秦建寧覺得反正自己能學的都已經學完了,被人這樣侮辱,還不如直接還口,於是說道:“哼,要不是我哥,這個趙家誰要待。”
秦大貴知道妹妹的性子跟男子一樣剛烈,趕緊拉著她走了,問道:“你老實說,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
秦建寧不敢欺瞞哥哥,便說:“沒錯,是我做的,我就是要離間他們的關係,哥,你收拾東西和我一起走吧,這個家根本容不下我們。”
秦大貴聽了,一巴掌重重地甩在了妹妹的臉上,說道:“妹妹,雖然我們沒錢,但畢竟趙家對我們有恩,怎麽能說走就走?”
她出生這麽久,從來沒有被哥哥打過,秦建寧賭氣說道:“你不走,我走,以後我和你再無瓜葛。”
說完就迴到房間收拾好行李往外跑,秦大貴知道自己勸不住,自己也沒有資格勸她,便拿出了一個錦囊,說:“好歹把這個帶上。”
秦建寧見哥哥把錦囊塞進自己的包袱後,便頭也不迴地走了。
秦建寧自從離開趙府,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秦大貴也曾讓家裏關係比較好的下人去打聽,自己也出門去尋找過一段時間,可一無所獲。
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又到了寒冬臘月,秦大貴像下人一樣在掃後院的落葉,而後院的小門是開著的,方便出門倒落葉。
就在秦大貴伏著身子倒落葉的那一瞬間,一個人影閃到他的後麵,他一看,是妹妹,頓時淚流滿麵,哽咽道:“妹妹,你終於迴來了,這些年過得還好嗎?”
“哥哥,當時我太小,還不懂事,哥哥打我打得對,我很好,我們去馬車上說吧!”
說著就指了指停在巷口的馬車。
秦建寧領著哥哥上了一輛豪華大馬車,把這三年來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
原來,秦建寧離開趙府後,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裏,到了晚上徘徊在大街小巷,忽然經過一條燈紅酒綠的巷子,她就往巷子裏麵走。
建寧發現這條巷子很熱鬧,隻不過是很多姑娘在招攬客人,而客人都是男性。
憑她的聰明才智馬上就猜出這是一條花街,每家店的名字和特色都不一樣,有萬花樓、百花樓、牡丹閣等等。
秦建寧覺得這裏不是女孩子久留之地,要快點走,就加速了腳步。
當她快步走時,經過一家店門口,忽然從裏麵傳出了琴聲,這家店非常素,沒有其他酒樓那樣花枝招展,也沒有姑娘出來拿著手絹在那邊招蜂引蝶,除了琴聲,就隻有店門口的招牌,寫著“雅閣”兩個字。
安奈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秦建寧走了進去,裏麵倒是有很多姑娘,但是她們招待的都是文人雅士,個個器宇軒昂。
裏麵的頭頭是個女的,大家喊她趙姨娘,她見了秦建寧便說這裏隻招待文人雅士,不招待女子,除非她也要在這裏賣藝。
秦建寧才知道這是一家隻賣藝的花店,裏麵的姑娘不是旁邊的庸脂俗粉可以比的,她正好無處可去,決定留下來。
趙姨娘說要留下來起碼待半年才能走,不會勉強秦建寧做任何事情,但是也不能任性,這裏隻賣藝,所以不用擔心,既然留下來就要好好學習才藝。
秦建寧一一答應著,可隻待了不到三個月,就和客人起了衝突,脾氣倔強的她說自己要離開。
趙姨娘平時是個好人,可得罪了客人她便會生氣,而且秦建寧還待了不到半年,萬萬不可以走,除非拿錢贖身。
秦建寧氣不過,拿起自己的包袱,邊抖邊說:“你看看我哪有什麽錢?”
這時哥哥給她的錦囊掉了出來,趙姨娘一把奪過,說道:“還說自己沒錢,這是什麽?”
趙姨娘拿出了裏麵的幾兩碎銀子,還有一個玉佩,她見到玉佩,哭了起來,邊哭邊說:“你……你可知道我都是因為你才開的這個‘雅閣’。”
說實話,當日與哥哥吵架,秦建寧連自己都不知道錦囊裏麵有什麽,今日要不是趙姨娘,她也不會翻自己的包袱,見趙姨娘如此傷心,她更加好奇了,便問:“姨娘啊,我知道我大大咧咧像個男孩,可關我什麽事?你先別哭了。”
趙姨娘擦幹眼淚,告訴秦建寧,十幾年前她在楊柳村做接生婆,有一次在朱老爺家幫小妾接生,這位朱老爺是我大明先祖皇帝朱元璋的後人,可接生完之後,小妾就和趙姨娘說大夫人要害她和腹中的胎兒,她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沒命,就把老爺給的玉佩和孩子交到趙姨娘手中,希望趙姨娘可以救她的孩子。
趙姨娘接生過那麽多孩子,也算心地善良,便說小妾和孩子難產而死,便把嬰兒偷偷帶出了朱府。
她把孩子連同玉佩一起用毯子裹住,放在山上的雪地下,希望有人可以抱走。
可才過了半天,趙姨娘就後悔了,又重新上山,令人遺憾的是,孩子已經不見了。
在自責中,趙姨娘決定金盆洗手,再也不幹了,就拿著以前的積蓄開了這間“雅閣”,收留世上可憐的女子,隻賣藝,從不勉強她們,也算是贖罪吧!
本來秦建寧是不信的,趙姨娘說:“你後背有一塊印記,是蝴蝶狀的,娘胎裏帶出來就有。”這才確認了身份。
之後,趙姨娘帶著建寧去了朱家,說明了一切,認祖歸宗。
朱老爺自知虧欠女兒,便給了她很多金銀珠寶作為補償。
拿到錢的建寧改了姓,還和趙姨娘提議讓“雅閣”的姐妹都從良,自己會刺繡,開個綢緞莊,大家一起創業,盤了好幾個店鋪,生意越來越好,還時常救濟可憐的人。
秦大貴知道一切之後,含著眼淚說:“沒錯,你的確是娘在雪地裏撿的,可看見你如今過得好,我便安心了。”
“哥,這錢給你,我知道入贅這幾年你過得不好,如若可以,離開趙府吧,我養你就是了。”朱建寧自豪地說道。
“你給我一段時間考慮一下,我不能說走就走。”秦大貴說道。
聊完之後,朱建寧駕著馬車走了,此後還經常聯係。
話說自從趙員外知道曾經的黃毛丫頭有錢了就客氣多了,從來不讓秦大貴幹下人的活了,還一口一個女婿,叫得可親熱了。
遺憾的是正在秦大貴想著何時投奔妹妹的時候,一天晚上他在睡夢中睡著睡著就去世了。
趙員外寫信給朱建寧,請她來參加喪宴,建寧握著信,哭成了淚人。
她叫人去通知趙姨娘,自己趕著去趙家赴宴了。
剛剛到了半路,馬車忽然壞了,車夫修車的時候,建寧下來環視一下周圍,這裏是半山腰,周圍是白茫茫的一片雪。
這時建寧聽見周圍有野獸的叫喚聲,她尋聲望去,是一隻被壓在雪地裏的狐狸,在痛苦地掙紮。
她看見狐狸,想起了自己就是被趙姨娘這樣埋在雪裏的,頓時對狐狸起了憐憫之心。
於是趕緊跑過去,扒開狐狸身上的雪,把它拉出來,就算如此狐狸還是不走,隻是躺在雪地上不停叫喚。
車夫已經修好馬車,看著狐狸說:“小姐,你看這狐狸肚子這麽大,準是懷孕了,應該是難產,不然早就跑了,還躺在那裏任人宰割嗎?”
朱建寧聽了趕緊脫下自己的外套,把狐狸抱到馬車上。
車夫見了問:“小姐你是要接生嗎?我們快要遲到了,馬車已經修好了。”
朱建寧說:“急什麽,遲到一會又沒事,趙府那種地方我可不想多待,況且我在救狐狸的命,哥哥知道了不會怪我的。”
“可小姐,你會接生嗎?”車夫不解地問。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不就是生孩子嗎?趙姨娘教過我,沒事兒。”說完就開始揉狐狸的腹部,慢慢地小狐狸的頭一隻接一隻露出來,大功告成。
接生完,朱建寧就把狐狸媽媽和三隻小仔抱出馬車,剛剛好看見被雪罩住的狐狸洞,上麵的雪已經化了,就趕緊把它們放到洞中。
朱建寧一看天快黑了,說:“快走!”
“多謝恩人,我是剛剛被救的狐狸,開席後記得要脫鞋!”建寧耳邊響起了一陣聲音,她點點頭示意明白了。
朱建寧剛進趙家大門,趙小姐就穿著壽衣在門口迎接了,還故意挽著朱建寧的胳膊。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讓朱建寧的心感到一陣惡心。
開席了,一幫人都不動筷子,朱建寧覺得奇怪,便問:“各位好漢,你們都吃啊!”
誰知旁邊的人說:“等朱小姐動筷了我們再開吃,不然失了禮數。”
這時,建寧放下筷子,脫去了腳上的鞋,還把鞋子放到了桌子上,對著眾人說:“不好意思,我要先動筷的話就要脫鞋了,吃席先脫鞋,這是我的習慣。”
她把鞋放在桌上不一會兒,菜裏麵忽然爬出了蜈蚣,全部鑽到建寧的鞋裏,若是這鞋還穿在腳上,建寧此時恐怕已經一命嗚唿了。
朱建寧早就猜到趙小姐不會這麽好心,剛剛挽著她的胳膊的時候,應該就是趙小姐趁機把引蜈蚣的藥粉灑到她鞋子裏之時。
趙家父女計劃失敗,便想叫人活捉朱建寧,正在這時,趙姨娘帶著官兵進來捉住了他們以及所有賓客,據調查,這些賓客都是土匪假扮的。
原來真的趙家父女早在十幾年前就被這夥山賊所殺,這趙家父女也不是真父女,都是土匪頭子,他們召秦大貴入贅是想把十幾年前殺真的趙家父女之罪,嫁禍給他。
可誰曾想到半路殺出妹妹這個程咬金,離開了趙府還創業成功,於是他們改變了計劃,先殺掉秦大貴,再嫁禍給妹妹,然後吞掉妹妹的財產。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建寧早就察覺,便開始偷偷調查,果然找到了很多罪證。
她出發前派人通知趙姨娘,請趙姨娘帶著罪證去報告官府來抓人。
自此,一切水落石出,這幫土匪全部獲刑。
當地人隻要提起福貴商行,都會投來尊敬的目光,原因是商行的掌櫃叫朱建寧,不僅眼光獨到,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意還幫助了很多生活困難的老百姓以及困苦的女子,是個女中豪傑,她一直信奉“誰說女子不如男”,於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據說還是朱家的後人。
在明末清初這樣的亂世,能出這樣的女子,令很多讀書人都嘖嘖稱讚,自愧不如。
今天的故事還要從江寧縣楊柳村說起,這個村始於萬曆七年,是明朝開國皇帝第十一代孫朱候山以及後人所建,朱候山是當時金陵的大富翁,在縣城有很多的當鋪,錢莊以及田地。
楊柳村被稱為“小九十九間半”,村裏的朱家大院就是朱候山為兒子建的,後代人丁興旺,宅院之間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素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地”的說法,是一條潔淨的“青石街”。
這個村有一戶姓秦的人家,丈夫叫秦大福,妻子叫李菊花。
因為丈夫原本是秦淮河另一邊的居民,可奈何朱家在楊柳村家大業大。秦大福為了生計,決定搬來楊柳村。
他想這邊都是富貴人家,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後代,雖說和清兵連年在打仗國庫空虛,但好歹是皇親國戚,在縣城也有產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平時總需要跑腿的或者一些辦事人員吧,運氣好的話,妻子李菊花接個活幫有錢的夫人縫縫補補,也能賺個外快。
就這樣他們剛成婚不久就搬來了楊柳村,還生了個兒子,取名秦大貴。
老秦家真的太窮了,取的名字都特別討喜,希望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大福大貴。
好在搬來楊柳村之後,一切都很順利,別的男孩子都特別淘氣,大貴卻讓父親很省心。
秦大福出去跑腿的時候,大貴就在後院劈柴,讓他一迴家就有飯吃。
李菊花做飯的時候,大貴就幫母親洗菜、切菜,讓母親盡量少幹活。
一到冬天,整個金陵就會下起漫天大雪,女子總要把手伸進冰冷的河裏洗衣服,大貴卻對母親說:“娘,讓我來,你和爹爹平日養育我已經很辛苦了,這麽冰的水讓我一個男子替你分擔便是,我是個男子漢了,可以幫你分擔家務了。”
不等母親發話,端起一盆的髒衣服就往河邊衝過去了。
別人家的女子一到冬天就雙手長滿繭子,而李菊花有兩個疼愛自己的男人,雙手雖比不上那些大家閨秀,但從來沒有長過繭子。
望著河邊的方向,李菊花想到山上去挖點野菜來慰勞一下父子,在這種季節,用霜打過的野菜,有一絲絲甜甜的味道,可美味了。
就這樣說走就走,她背起竹簍,拿起鐮刀,匆匆地出發了。
傍晚洗完衣服的大貴迴到家,推開了門就喊道:“娘,洗了一下午的衣服,我好餓,能不能先給我來碗熱湯?”
話音剛落就聽見屋裏傳來了“哇哇”的哭聲,一會兒哭聲就停了。
大貴趕緊放下手中的東西往床的方向跑去,隻見床上躺著一個嬰兒,他的母親正坐在床邊,輕輕地拍打著嬰兒的身體在哄睡,見大貴進來了,抬起頭,拿出自己的另外一隻手放在嘴邊,說了聲“噓”,示意大貴聲音輕一點。
哄完孩子睡下,李菊花從房間裏走出來,大貴好奇地問:“娘,這個孩子是怎麽迴事?該不會是你從雪地裏撿的吧?”
李菊花微微一笑,說道:“你猜得真準,還真的是我從雪地裏撿的。”
原來下午李菊花上山挖野菜的時候,剛剛發現一株薺菜,拿著鐮刀往下鏟雪,忽然聽見大樹後麵傳來了嬰兒的哭聲。
“奇怪,這荒山野嶺怎麽會有孩子的笑聲呢?”她尋聲找去,繞到了大樹後麵,隻看見厚厚的雪和大樹,什麽都沒有。
李菊花想:該不會是一個人上山,碰到什麽髒東西了吧!她一邊想一邊在心裏打了個寒顫。
可這哭聲越來越嘹亮,而且此起彼伏,不像是假的。
於是李菊花趴在地上,一隻耳朵貼地,那個樣子像是在探查敵情,她發現哭聲是從地底下傳出來的,就自言自語:“不會是真的有孩子,跟野菜一樣被雪埋住了吧!”
李菊花確定好聲音的來源之後,就拿起鐮刀準備開挖,可當她把鐮刀揮舞到空中的時候忽然意識到,如果孩子真的埋在雪地下麵的話不是會傷了孩子嗎?又扔了鐮刀徒手在雪地裏刨,這麽多年被保護著的雙手忽然有了刺骨的感覺。
“天呐,真的是個孩子,誰這麽狠心扔在雪地裏。”李菊花挖到孩子的那一刻驚叫了起來。
她趕緊脫下自己的棉襖將孩子包起來,連野菜都沒有挖就背著竹簍下山了。
晚上秦大福幹完一天的活迴到家,妻子連飯都沒有煮,還抱著個孩子,就問:“替哪家看孩子呢?又接活了?”
李菊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秦大福,他怎麽也不肯相信,還說:“得了吧,別騙我,我們家三個人都養不起了你還撿個孩子,今天我來煮飯,明天把孩子抱迴去之後可得你煮啦,我做一天活,真的很累。”
李菊花見相公不信,掏出了一塊玉,說:“你看看這塊玉,是從這嬰兒的繈褓裏發現的,我要是幫人帶孩子,別人會把這麽貴重的東西給我嗎?”
秦大福拿著玉佩看了半天,這玉佩晶瑩剔透,色澤純正,雖然秦大福出身貧寒,但是經常出入富貴人家做事,好東西還是能分辨的。
研究完之後,便對妻子說:“這玉是塊好東西,可不是屬於我們的,還是別貪了,這塊玉連同孩子,哪裏來就哪裏去,別管了,一家三口自己溫飽都有問題,撿這玩意兒幹嘛?”
李菊花見相公不肯留下這孩子,便說:“相公,這是個女孩子,把孩子留下,我們就能兒女成雙了,再則你看這塊玉佩,肯定是大戶人家的孩子,應該有什麽不得已的苦衷。若是這孩子長大了親人不來尋,我們便多了一個小棉襖,若是來人尋,或許會感謝我們,我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秦大福一聽,覺得妻子說得有點道理,有那麽一瞬間心動了,就說:“你讓我再想想,這可不是小事。”
兒子秦大貴也在旁邊摻和著說道:“爹,留下妹妹吧!這樣就有人陪我玩了,以後我一定和娘一起照顧妹妹,不讓爹爹操心!”
在妻子和兒子的雙重攻勢下,秦大福沒法,隻好同意了。
好在,這孩子雖然不是親生的,但和兒子一樣,都很乖巧,讓人省心,除了偶爾發發女孩子的脾氣外,哄哄就好了。
李菊花有了女兒之後覺得自己更幸福了,她給女兒取名叫秦建寧。
有什麽好東西都是女兒優先,而哥哥也從不吃醋,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嗬護著這個寶貝。
有句話說得好,“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一轉眼六年過去了,想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秦大福和妻子商量把後院再擴充一下,多建個房間,這樣兩個孩子會有屬於自己的房間,畢竟男女授受不親。
秦大福來到縣城,找到賣木材的鋪子,還請了木匠,一起搭建房屋,在房子快要完工的時候,秦大福為了趕進度,讓兩個孩子先去自己的房間睡覺,自己則和妻子李菊花直接睡在還沒有建好的房屋裏,一直趕工,為了節省人工費,等木匠走後,他們一直自己動手,累了,就躺地上休息一會兒再幹。
一天夜裏,他們和往常一樣睡在還沒有完工的房間裏,可是暴雨來襲,還刮了一晚上的狂風,結果房梁塌了,掉下來砸中了兩夫妻,他們兩人雙雙斃命。
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小小年紀的秦大貴和秦建寧將父母安葬了,自此以後,兄妹兩人相依為命了。
好在,秦大貴從小就對妹妹愛護有加,從來舍不得讓妹妹受半點委屈,他自己無所謂,但是他希望妹妹將來能找個好人家,不要像他一樣吃苦。
而且,在他心裏一直有一件心事,那就是妹妹不是親生的,那塊玉一看就價值不菲,可能是個千金大小姐,所以要更加照顧好。
漸漸地,秦大貴長大了,那模樣生得秀氣,個子又高,要不是家境貧寒,加上從小父母雙亡,來說親的人可能都要踏破門檻了。
秦大貴對於自己的婚事一點兒也不在意,倒是妹妹天天調侃哥哥,說道:“哥哥,每天都是我們兩個,給我娶個嫂子吧,家裏可以熱鬧一點。”
每當提起這個話題,哥哥總是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可心裏一直在敷衍,原因是他現在沒錢還帶著妹妹,誰要嫁給他呢?他覺得妹妹太天真了。
可能是他的遭遇連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一天傍晚,秦大貴剛剛幹完活迴來給妹妹煮飯的時候,隔壁李嬸來了。
秦大貴忙招唿李嬸坐下,倒了杯水給她,心想:李嬸不是附近一帶有名的媒婆嗎?她不會是過來說媒吧!雖然我也很想成家立業,可我現在的情況還要照顧妹妹,哪有錢娶媳婦,不然早就娶了。
他正想著,李嬸先開口了:“大貴呀!你爹娘都走了那麽多年了,一個人帶著丫頭又當爹又當娘不容易呀!要不要李嬸給你說門親事?”
秦大貴就知道要麵對這個問題,他說:“沒辦法,長兄如父嘛,照顧妹妹是應該的,李嬸我也想要娶媳婦,可是我的情況你也看見了,哪有錢,還帶著妹妹呢!”
李嬸擺了擺手說:“娶不起媳婦不要緊,入贅不就行了,隻要你願意入贅,你要帶著妹妹,我來替你擺平。”
秦大貴好奇地問:“到底是哪家姑娘,願意讓我入贅?”
李嬸笑著說:“你小子有福氣,鎮上的大戶趙員外家的千金小姐看上你啦,她央求她爹爹派人來說親,我也和趙員外說了你條件不好,可人家姑娘就是看上你了,他家就一個女兒,趙員外隻得答應。”
秦大貴這才想起上個月自己去趙府辦過事,運氣這麽好竟然被看上了,他自己也很意外,如果對方肯讓他帶著妹妹,他是願意的,畢竟趙府家大業大,入贅也比一輩子打光棍好。
幾天之後,李嬸又來了,她讓秦大貴趕緊跟著她去入贅,秦大貴說先收拾一下行李,李嬸告訴他別收拾了,到了趙府就是體麵人了,無論衣服還是別的行頭,都會按照有錢人家的規矩給辦,還帶什麽東西。
秦大貴聽了牽起妹妹的手就帶了簡單的隨身物品出發了。
一路上,秦大貴囑咐妹妹,雖然她有嫂子了,可哥哥是入贅,以後還是要謹言慎行,妹妹點點頭答應了。
李嬸和秦大貴兄妹來到趙府,敲了敲門,出來趙府的劉管家,對他們說:“從側門進,正門不開。”
秦大貴當時就不開心了,雖然是入贅,可連正門都不讓進,太看不起人了,以後的日子還會好嗎?
李嬸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說道:“以後要住在這裏,可能這是人家對你的考驗,好日子在後頭呢!”
看著旁邊的妹妹,秦大貴雖有些不開心,還是把氣壓下來了。
在趙府住了一段時間,都準備妥當了,秦大貴就這樣和 從未見過麵的趙小姐成親了。
成親當晚,秦大貴掀開了新娘的頭蓋,是個美嬌娘,接下來這個美嬌娘就對他說:“我可沒看上你,要不是我爹硬要我嫁給你,我才不幹。”
秦大貴這才明白為什麽趙家的人在成親之前不讓他和新娘見麵,原來一切都是個局,可女兒明明不願意為什麽趙員外還要一個窮小子入贅,他更想不通了。
事已至此,他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況且妹妹也被他帶過來了,萬一有什麽不好,連累到妹妹就不好了。
都說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可趙小姐不僅動作粗魯,還脾氣很差,動不動就對秦大貴一頓數落。對於他帶著妹妹入贅也頗有微詞。
趙小姐之所以對秦大貴諸多挑剔是因為趙員外拆散了她和心愛的人,硬要她嫁給秦大貴,而秦大貴也是毫不知情,當了這個冤大頭。
趙員外雖然騙他入贅,但也還算個講信用的人,趙員外答應秦大貴隻要入贅,就讓妹妹去學一門手藝,秦大貴知道妹妹喜歡刺繡,可原來沒錢,現在可以讓妹妹找個老師好好學一學了。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秦建寧這裏可沒有這迴事,她不僅努力學習刺繡,性格也和男孩子一樣非常豪爽,既有女子的心靈手巧,又有男子的英雄氣概,秦大貴經常對妹妹說:“你要是個男的就好了。”
入趙府已經三年了,妹妹也漸漸長大,一日趙府接到邀請函去參加知縣夫人的生日宴,不知送什麽好,秦建寧站出來說:“我在趙老爺的幫助下已學了三年的刺繡了,何不讓我試試,給知縣夫人繡件衣服。”
趙員外問:“你要繡什麽呢?”
“我想在外套上繡牡丹,自古以來,牡丹都表現了一個人優雅的氣質,在內裏的衣服上想繡上梅花,代表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突出知縣夫人骨子裏堅強的性格。”秦建寧不假思索地說道。
趙員外聽了連聲稱讚,想不到這女婿帶來的拖油瓶還能這麽聰明,雖然他不喜歡秦建寧白吃白喝還白花錢給她學習,但關鍵時刻還是有點用處。
到了赴宴這一日,趙員外讓秦建寧打扮成丫鬟的模樣和他一起去赴生日宴,在建寧的解說下,知縣夫人對自己的禮物愛不釋手。
這時,建寧說:“知縣夫人如此喜歡,何不去穿上試試,讓我們這些客人一睹夫人的美貌與風采。”
知縣夫人禁不住誇讚,去換了建寧繡的衣服,一下子年輕了十歲也不為過。
見此,建寧又以自己的巧舌誇讚道:“聽聞夫人年輕的時候就能歌善舞,今日演奏的老師也在,能否有幸欣賞到夫人的舞姿?”
秦建寧是聰明之人,早在赴宴之前就差人打聽了知縣夫人的喜好,知縣老爺是個大男子主義之人,覺得女人嫁給男人就應該相夫教子,不能再拋頭露麵,而知縣夫人偏偏是個多才多藝之人,她想展現才藝的願望幾十年來一直被壓製著,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讓知縣夫人舞一番,既圓了夫人的夢想,又可以讓知縣臉上有光,真是一舉兩得。
知縣夫人舞完之後,趙員外成了大贏家,夫人誇趙員外有福氣,能找到這麽伶俐的丫頭。還賞賜了很多東西給趙員外。
趙員外看了秦建寧的這一番表現,簡直目瞪口呆,他想這丫頭真是個人才,雖然佩服得五體投地,可還是想壓製住她,不然她太囂張的話自己就不能控製了,一定要為自己所用,不然就毀了她。
迴到趙府,大家看見知縣夫人賞賜的東西,都誇獎建寧厲害,趙小姐卻命人把所有東西都收到自己的房間。
秦大貴看不下去了,禁不住在一旁說道:“娘子,這些都是妹妹靠她的嘴賺迴來的,她繡那件衣服也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不該分她點嗎?”
趙小姐白了一眼道:“胡說什麽,她能刺繡還不是我趙家花錢培養的,她就是給我們家打工的,這些年吃我們家的飯錢都還沒給呢!”然後就叫人拿了所有的東西走了。
秦大貴愣在原地,他知道妹妹雖然性格像男孩子大大咧咧,可是她也有自己的夢想,她想開個刺繡店。
並且秦大貴覺得憑妹妹的手藝加上做事風格,肯定能成功,就是沒有錢。
說來他一直覺得自己很窩囊。因為是入贅,從來也不敢反抗什麽。
秦建寧知道哥哥很自責,便笑笑說:“哥,沒關係,由她去,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
其實她心裏想的是:總有一天我會找她算賬。
盼星星盼月亮,機會終於來了。
一天早上,知縣夫人路過趙家就進來看看,趙員外喜出望外,前去迎接。
夫人說想見見上次那個機靈的丫鬟,趙員外以她迴家探親為由拒絕了。
趙員外的一舉一動都被躲在暗處的秦建寧看在眼裏,她非常生氣,就在想有沒有什麽方法可以懲罰趙員外,至少把他和知縣夫人之間的關係攪渾。
恰巧知縣夫人說自己要上茅房,秦建寧靈機一動,知縣夫人如廁的時候,在茅房門口扔了塊香蕉皮,知縣夫人一出茅房就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由於年紀已經一大把,疼得直哆嗦。
雖然請了大夫,可傷筋動骨一百天,要迴家好好休養,加上知縣夫人是個迷信之人,她一摔,就覺得趙府不是個好地方,也不要跟趙員外等人交往了,自此他們的關係就出現了裂縫。p8
趙員外找到秦建寧,怪她不把家裏好好打掃一番,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
秦建寧冷笑道:“我已經打掃過了,這又不是我扔的,有時間怪我還不如再去看看家裏別的地方還髒不髒。”
“好你個臭丫頭,平時不好好幹活,我花錢供你學習,現在還頂嘴,如今與知縣夫人關係不好了,以後在鎮上的勢力就會變弱,我們家沒那麽多閑錢養你了。”趙員外此時原形畢露。
秦建寧覺得反正自己能學的都已經學完了,被人這樣侮辱,還不如直接還口,於是說道:“哼,要不是我哥,這個趙家誰要待。”
秦大貴知道妹妹的性子跟男子一樣剛烈,趕緊拉著她走了,問道:“你老實說,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
秦建寧不敢欺瞞哥哥,便說:“沒錯,是我做的,我就是要離間他們的關係,哥,你收拾東西和我一起走吧,這個家根本容不下我們。”
秦大貴聽了,一巴掌重重地甩在了妹妹的臉上,說道:“妹妹,雖然我們沒錢,但畢竟趙家對我們有恩,怎麽能說走就走?”
她出生這麽久,從來沒有被哥哥打過,秦建寧賭氣說道:“你不走,我走,以後我和你再無瓜葛。”
說完就迴到房間收拾好行李往外跑,秦大貴知道自己勸不住,自己也沒有資格勸她,便拿出了一個錦囊,說:“好歹把這個帶上。”
秦建寧見哥哥把錦囊塞進自己的包袱後,便頭也不迴地走了。
秦建寧自從離開趙府,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秦大貴也曾讓家裏關係比較好的下人去打聽,自己也出門去尋找過一段時間,可一無所獲。
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又到了寒冬臘月,秦大貴像下人一樣在掃後院的落葉,而後院的小門是開著的,方便出門倒落葉。
就在秦大貴伏著身子倒落葉的那一瞬間,一個人影閃到他的後麵,他一看,是妹妹,頓時淚流滿麵,哽咽道:“妹妹,你終於迴來了,這些年過得還好嗎?”
“哥哥,當時我太小,還不懂事,哥哥打我打得對,我很好,我們去馬車上說吧!”
說著就指了指停在巷口的馬車。
秦建寧領著哥哥上了一輛豪華大馬車,把這三年來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
原來,秦建寧離開趙府後,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裏,到了晚上徘徊在大街小巷,忽然經過一條燈紅酒綠的巷子,她就往巷子裏麵走。
建寧發現這條巷子很熱鬧,隻不過是很多姑娘在招攬客人,而客人都是男性。
憑她的聰明才智馬上就猜出這是一條花街,每家店的名字和特色都不一樣,有萬花樓、百花樓、牡丹閣等等。
秦建寧覺得這裏不是女孩子久留之地,要快點走,就加速了腳步。
當她快步走時,經過一家店門口,忽然從裏麵傳出了琴聲,這家店非常素,沒有其他酒樓那樣花枝招展,也沒有姑娘出來拿著手絹在那邊招蜂引蝶,除了琴聲,就隻有店門口的招牌,寫著“雅閣”兩個字。
安奈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秦建寧走了進去,裏麵倒是有很多姑娘,但是她們招待的都是文人雅士,個個器宇軒昂。
裏麵的頭頭是個女的,大家喊她趙姨娘,她見了秦建寧便說這裏隻招待文人雅士,不招待女子,除非她也要在這裏賣藝。
秦建寧才知道這是一家隻賣藝的花店,裏麵的姑娘不是旁邊的庸脂俗粉可以比的,她正好無處可去,決定留下來。
趙姨娘說要留下來起碼待半年才能走,不會勉強秦建寧做任何事情,但是也不能任性,這裏隻賣藝,所以不用擔心,既然留下來就要好好學習才藝。
秦建寧一一答應著,可隻待了不到三個月,就和客人起了衝突,脾氣倔強的她說自己要離開。
趙姨娘平時是個好人,可得罪了客人她便會生氣,而且秦建寧還待了不到半年,萬萬不可以走,除非拿錢贖身。
秦建寧氣不過,拿起自己的包袱,邊抖邊說:“你看看我哪有什麽錢?”
這時哥哥給她的錦囊掉了出來,趙姨娘一把奪過,說道:“還說自己沒錢,這是什麽?”
趙姨娘拿出了裏麵的幾兩碎銀子,還有一個玉佩,她見到玉佩,哭了起來,邊哭邊說:“你……你可知道我都是因為你才開的這個‘雅閣’。”
說實話,當日與哥哥吵架,秦建寧連自己都不知道錦囊裏麵有什麽,今日要不是趙姨娘,她也不會翻自己的包袱,見趙姨娘如此傷心,她更加好奇了,便問:“姨娘啊,我知道我大大咧咧像個男孩,可關我什麽事?你先別哭了。”
趙姨娘擦幹眼淚,告訴秦建寧,十幾年前她在楊柳村做接生婆,有一次在朱老爺家幫小妾接生,這位朱老爺是我大明先祖皇帝朱元璋的後人,可接生完之後,小妾就和趙姨娘說大夫人要害她和腹中的胎兒,她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沒命,就把老爺給的玉佩和孩子交到趙姨娘手中,希望趙姨娘可以救她的孩子。
趙姨娘接生過那麽多孩子,也算心地善良,便說小妾和孩子難產而死,便把嬰兒偷偷帶出了朱府。
她把孩子連同玉佩一起用毯子裹住,放在山上的雪地下,希望有人可以抱走。
可才過了半天,趙姨娘就後悔了,又重新上山,令人遺憾的是,孩子已經不見了。
在自責中,趙姨娘決定金盆洗手,再也不幹了,就拿著以前的積蓄開了這間“雅閣”,收留世上可憐的女子,隻賣藝,從不勉強她們,也算是贖罪吧!
本來秦建寧是不信的,趙姨娘說:“你後背有一塊印記,是蝴蝶狀的,娘胎裏帶出來就有。”這才確認了身份。
之後,趙姨娘帶著建寧去了朱家,說明了一切,認祖歸宗。
朱老爺自知虧欠女兒,便給了她很多金銀珠寶作為補償。
拿到錢的建寧改了姓,還和趙姨娘提議讓“雅閣”的姐妹都從良,自己會刺繡,開個綢緞莊,大家一起創業,盤了好幾個店鋪,生意越來越好,還時常救濟可憐的人。
秦大貴知道一切之後,含著眼淚說:“沒錯,你的確是娘在雪地裏撿的,可看見你如今過得好,我便安心了。”
“哥,這錢給你,我知道入贅這幾年你過得不好,如若可以,離開趙府吧,我養你就是了。”朱建寧自豪地說道。
“你給我一段時間考慮一下,我不能說走就走。”秦大貴說道。
聊完之後,朱建寧駕著馬車走了,此後還經常聯係。
話說自從趙員外知道曾經的黃毛丫頭有錢了就客氣多了,從來不讓秦大貴幹下人的活了,還一口一個女婿,叫得可親熱了。
遺憾的是正在秦大貴想著何時投奔妹妹的時候,一天晚上他在睡夢中睡著睡著就去世了。
趙員外寫信給朱建寧,請她來參加喪宴,建寧握著信,哭成了淚人。
她叫人去通知趙姨娘,自己趕著去趙家赴宴了。
剛剛到了半路,馬車忽然壞了,車夫修車的時候,建寧下來環視一下周圍,這裏是半山腰,周圍是白茫茫的一片雪。
這時建寧聽見周圍有野獸的叫喚聲,她尋聲望去,是一隻被壓在雪地裏的狐狸,在痛苦地掙紮。
她看見狐狸,想起了自己就是被趙姨娘這樣埋在雪裏的,頓時對狐狸起了憐憫之心。
於是趕緊跑過去,扒開狐狸身上的雪,把它拉出來,就算如此狐狸還是不走,隻是躺在雪地上不停叫喚。
車夫已經修好馬車,看著狐狸說:“小姐,你看這狐狸肚子這麽大,準是懷孕了,應該是難產,不然早就跑了,還躺在那裏任人宰割嗎?”
朱建寧聽了趕緊脫下自己的外套,把狐狸抱到馬車上。
車夫見了問:“小姐你是要接生嗎?我們快要遲到了,馬車已經修好了。”
朱建寧說:“急什麽,遲到一會又沒事,趙府那種地方我可不想多待,況且我在救狐狸的命,哥哥知道了不會怪我的。”
“可小姐,你會接生嗎?”車夫不解地問。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不就是生孩子嗎?趙姨娘教過我,沒事兒。”說完就開始揉狐狸的腹部,慢慢地小狐狸的頭一隻接一隻露出來,大功告成。
接生完,朱建寧就把狐狸媽媽和三隻小仔抱出馬車,剛剛好看見被雪罩住的狐狸洞,上麵的雪已經化了,就趕緊把它們放到洞中。
朱建寧一看天快黑了,說:“快走!”
“多謝恩人,我是剛剛被救的狐狸,開席後記得要脫鞋!”建寧耳邊響起了一陣聲音,她點點頭示意明白了。
朱建寧剛進趙家大門,趙小姐就穿著壽衣在門口迎接了,還故意挽著朱建寧的胳膊。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讓朱建寧的心感到一陣惡心。
開席了,一幫人都不動筷子,朱建寧覺得奇怪,便問:“各位好漢,你們都吃啊!”
誰知旁邊的人說:“等朱小姐動筷了我們再開吃,不然失了禮數。”
這時,建寧放下筷子,脫去了腳上的鞋,還把鞋子放到了桌子上,對著眾人說:“不好意思,我要先動筷的話就要脫鞋了,吃席先脫鞋,這是我的習慣。”
她把鞋放在桌上不一會兒,菜裏麵忽然爬出了蜈蚣,全部鑽到建寧的鞋裏,若是這鞋還穿在腳上,建寧此時恐怕已經一命嗚唿了。
朱建寧早就猜到趙小姐不會這麽好心,剛剛挽著她的胳膊的時候,應該就是趙小姐趁機把引蜈蚣的藥粉灑到她鞋子裏之時。
趙家父女計劃失敗,便想叫人活捉朱建寧,正在這時,趙姨娘帶著官兵進來捉住了他們以及所有賓客,據調查,這些賓客都是土匪假扮的。
原來真的趙家父女早在十幾年前就被這夥山賊所殺,這趙家父女也不是真父女,都是土匪頭子,他們召秦大貴入贅是想把十幾年前殺真的趙家父女之罪,嫁禍給他。
可誰曾想到半路殺出妹妹這個程咬金,離開了趙府還創業成功,於是他們改變了計劃,先殺掉秦大貴,再嫁禍給妹妹,然後吞掉妹妹的財產。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建寧早就察覺,便開始偷偷調查,果然找到了很多罪證。
她出發前派人通知趙姨娘,請趙姨娘帶著罪證去報告官府來抓人。
自此,一切水落石出,這幫土匪全部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