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杭州府於潛縣有個扶西村,這個村很大一部分的年輕人都外出營生了,因此村裏的田地大部分都是老人來種。
村裏有個年輕人叫楊軒,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和一般的村民不一樣,特別有文化,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楊軒的父親曾經是一個舉人,在上任的途中因為一次意外去世了,當時楊軒才三歲,她的母親王氏本來接到家書要帶楊軒去父親上任的地方和他團聚,可是家書之後卻等來了這樣的一個噩耗。
王氏沒法,隻能和楊軒繼續住在村裏,過著種田的生活。但是一個婦道人家去田裏插秧又要帶孩子的話根本是不可能的,她就把田租出去了,收點田租過活。
除此之外,再去大戶人家那裏接點手工活做做,這樣也可以補貼家用,就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楊軒拉扯長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上學的年齡,王氏覺得楊家出了他相公這麽一個讀書人,不能在兒子這裏斷了傳統,一定要讓兒子讀書,就省吃儉用讓他上了私塾。
楊軒也算爭氣,夫子先生講的內容他都能夠舉一反三,比別的孩子進步要快很多,不枉費王氏的悉心栽培。
要說楊軒在村裏出名的不是他的學問,而是他的美貌。楊軒小時候和其他的孩子站在一起,村裏的大人都認不出來,以為這是個女孩子,當他長大了,無論出現在哪個角落,都有很多人駐足觀看,村裏的女人都被他勾得跟失了魂一樣。
老人們常說紅顏禍水,可這男人怎麽會長得這麽俊美,大家都說楊軒貌比潘安、顏如宋玉,村裏還未出閣的姑娘都想嫁給他。
但是村裏還沒有成家的男子卻對他恨之入骨,因為楊軒的美貌,個個姑娘都喜歡他,害得他們都討不到媳婦了。
在外人看來,楊軒的美貌是優點,但是他自己卻不自知,連他的母親王氏也是很苦惱,兒子長得這樣俊俏,以後哪家的姑娘要是嫁過來也會很苦惱吧,畢竟自家的相公太好看,外麵的那些女人能不惦記著嗎?這些姑娘的確是喜歡兒子這樣的貌,可是他們的父母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受這樣的苦吧!
這一天,楊軒早早地起床在自己的房間裏穿衣服,隻見他白淨的麵盤上在晨光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嫵媚,頭發披在肩上特別地不自在,他就伸出了鮮嫩的雙手把頭發撩了起來,不經意間還翹起了蘭花指,若不是事先知道這是個男人,恐怕連男子都要想入非非了。
伴隨著楊軒的動作,窗外有兩名偷看的女子尖叫了起來,好像看到了什麽了不得的畫麵。
母親王氏早就已經習慣了,每天都有一些還沒有嫁人的妙齡女子,一大早躲在自家窗口偷看,王氏看她們年紀小,也沒有什麽惡意,就不去阻攔,反正今天攔了這個,每天又要攔那個,根本趕不完。
她見兒子還沒有洗漱完,喊道:“差不多得了,怎麽沒完沒了,又不是女子,天天那麽精致幹嘛,吃早飯了。”
楊軒這才從房間慢吞吞地走出來,窗口偷看的兩個女孩子也不好意思地跑走了。
母親王氏擔心地說道:“你明明知道有兩個女孩子偷看,故意放慢速度的吧,長得好看不是你的錯,可是你讓她們心存幻想就有點不該了,可別這樣做了。”
楊軒不以為然,說道:“娘,你以為我想嗎?他們想看,我就讓她們看個夠好了,不然她們是不會離開的,我也很苦惱啊,你說要是我成親了的話這些姑娘就不好對我有非分之想了吧!”
楊軒說起成親,王氏才想起兒子也二十出頭了,是該說門親事了,隻是他這樣的,提親是很多,他真的願意娶那些姑娘嗎?於是就問道:“你喜歡什麽樣的?那麽多姑娘喜歡你要挑花眼了吧!”
楊軒一邊吃飯一邊說:“隻要不像村裏的醜姑那樣子的都行,好歹我天天被人誇大的,要是有醜姑那樣子的媳婦,我可不願意。”
王氏開玩笑地說:“或許最後你娶的就是醜姑,有什麽好挑三揀四的。”
吃完早飯之後楊軒就和母親說今天放假,夫子先生都休息了,他要去天目山爬山,唿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順便活動活動筋骨,不然每天坐在那裏讀書,一點生氣都沒有。
這點王氏倒是讚成,給他準備了一點幹糧還有水袋,就自己去做針線活了。
楊軒沿著村裏的大路走著,快出村子的時候竟然看見了醜姑,他心裏打了一個寒顫,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可是他發現今天醜姑的身邊多了一個道士,好像在和醜姑講什麽東西。
楊軒想那麽醜的一個人,還有道士和他討論什麽嗎?看那道士應該也不是本村人,是從外麵過來問路的吧!
正想著,醜姑似乎發現有人在看他,就往楊軒的方向看過去,兩個人的眼神對視了一下,楊軒趕緊把頭轉了迴來,他覺得自己一個這麽貌美的人還去觀察村裏最醜的,讓人知道了豈不是笑話嗎?接著就趕緊往天目山的方向趕去了。
醜姑也是一個可憐之人,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奶奶一起生活,老天爺對她也很不公平,不僅讓她失去了父母,還讓她在剛剛出生的時候,臉上多了一個紅色的印記。
醜姑的奶奶時常感歎,這印記長在哪裏不好,偏要長在臉上,隨著醜姑慢慢長大,這印記也跟著長,一塊白白淨淨的臉上貼了那麽大的一塊印記,這什麽時候能嫁出去呢?
事情已經這樣了,醜姑比任何人都難過,村裏和他一起長大的年輕人和孩子都喊她醜姑,剛剛開始她也很自卑,漸漸地,她也習慣了,隻是變得膽小,不敢和別人說話,因此也常常被人欺負,走到哪兒都被人嫌棄,隻能自己在家,種種門口的那塊菜園,然後陪伴將她一手帶大的奶奶。
楊軒走了很久之後,在一個水池旁邊坐了下來,欣賞山上的美景,果然天目山的風景惹人憐愛,他上課的時候,夫子先生一直和他們說,不能死讀書,要親近大自然,吸收天地精華,做到神形合一,讀書方能到達一個境界。
楊軒在水池旁躺下的時候,閉目養神,他一邊搖動著手上的扇子,一邊迴想著夫子在上課時和他講的天目山有哪些名人來過。
他記起了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之子簫統,他聰慧靈敏,讀書數行並下,過目從不忘,才學出眾。可惜因葬母一事被宮監鮑邈誣陷,不能自明,就與兩位丞相遊曆天下名勝,後避世於天目山。
數年後,梁武帝盡釋前嫌,派人要把簫統接迴來。可是有一日簫統在池中蕩舟的時候不慎落水,得了病久不見好,於是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未能即位,諡號“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可惜啊可惜,為了葬母確實是個大孝子,若能將抱負施展出來,定有一番不小的成就。”楊軒不免感歎起來。
躺了一會兒,覺得有點餓了,就坐了起來拿出幹糧來吃,咬了幾口包子之後,他忽然看見水麵出現了一束光,這束光特別耀眼,照得她睜不開眼睛。
可是楊軒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他不顧光有多麽刺眼,用一隻手擋了一下,盡量睜開了眼睛,從強光中看見有一個少女浮在水麵上,就在那束耀眼強光的正中間,他想走進看得仔細一點,可是那強光和少女就突然消失不見了。
楊軒一時傻眼了,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麽?一個好端端的人怎麽會浮在水麵上,莫非是山中的仙子嗎?
他從水池的這一邊走到了水池的另一邊,想尋找剛剛那位仙子的蹤跡,可是都毫無所獲,但是他好不甘心,發生這種事情,就算他和別人說,別人也不會相信的吧!他隻好一個人失望地下山了。
他迴到家,母親見他悶悶不樂的樣子,問他怎麽了?楊軒也隻是迴答自己太累了,其他的閉口不談,他知道說了也沒人信。
還要一會兒才吃晚飯,楊軒就先在自己的床上躺著睡一會兒,可是他剛剛躺下,就現身一片密林之中,前麵是一片迷霧,他戰戰兢兢地往前走去,有一個嬌羞的少女擋住了自己的臉,對他說道:“公子你要有生命危險了,奴家不是故意害你的,請你原諒。”
楊軒不解地問道:“我好好的怎麽會有生命危險呢?你是不是我今日上山的時候在水池邊見到少女?”
那少女剛把遮住臉的手往下放,楊軒很快就要看到她的臉了,就被他母親搖醒了,母親說道:“吃飯了,別做夢了。”楊軒這才拍拍自己的臉,準備去吃飯,但是他始終記得今天下午看到的景象和做夢的場景,覺得有什麽聯係似的。
吃完飯,楊軒剛站起來,要把碗端走,忽然腿一軟,整個人摔倒在地上,連手上的碗也砸碎了,接著他就開始嘔血,整個人暈了過去。
這可嚇壞了母親王氏,她趕緊起身,顧不得許多,把兒子從地上扶起來,可是一個女人哪裏背得動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還是去隔壁讓鄰居大牛來幫忙把楊軒抬到床上的。
緊接著王氏就去請了大夫,大夫過來一把脈,說是最近太累了,開了點滋補的藥就走了。
過了幾天,藥吃完了,楊軒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轉,就開始下床走動了,他剛一站起來,就又頭昏眼花了,於是趕緊坐迴床上,可這下又開始嘔血,這身體根本不受控製。
母親又去找大夫,大夫來了之後,告訴王氏,從脈象上看,楊軒沒有什麽毛病,可是這嘔血到底是因為什麽,他也不知道,隻是如果再這樣嘔血,楊軒的小命恐怕不保了,還是準備後事吧!
王氏的心一下子就慌了,又去請了好幾個不同的大夫,可是他們的迴答都是一樣的,王氏坐在楊軒的床前,哭著說道:“你們楊家的人怎麽就喜歡折磨人,你爹扔下我們娘倆,現在你又要讓我白發人送黑發人。”
就在王氏傷心的時候,門口走進來一個道士,對著王氏說道:“女施主莫悲傷,貧道有方法救你兒子,隻不過……”
王氏抬頭一看,這個道士不是這幾天在村裏晃蕩的那個嗎?她經常看見這個道士跟醜姑在一起,像是給醜姑指點迷津的樣子,怎麽今天上她們家來了,不過剛剛道士說有方法救自己的兒子,就先別管那麽多了,王氏有禮貌地問道:“敢問道長如何稱唿?你真有方法救我兒子嗎?還請道長賜教,隻不過什麽?我們家的銀兩雖然不多,但是就算砸鍋賣鐵我也要救我兒子。”
道長會心一笑,說道:“在下玉玄子,是天目山的道士,最近下山修行,忽聽得你家公子有危險,我就來看看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和錢沒有什麽關係,隻要你願意……”
“我願意,我什麽都願意,就算付出生命我也願意,隻要能救我的兒子。”玉玄道長話還沒有說完,王氏就趕緊說道。
“你可想好了哦,救你兒子很簡單,隻要你願意娶村裏的醜姑當你的兒媳婦,你兒子的病自然能好。”道長說道。
王氏聽了心裏一顫,她願意她兒子肯定也不願意,但是事已至此,也由不得她選擇了,娶個醜姑當兒媳婦總比失去生命要強吧,她當即答道:“一切聽道長的,那什麽時候成親呢?”
玉玄道長說道:“你兒子危在旦夕,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用挑日子了,就今晚吧!早點成親早點安心。”
王氏放下手中的一切,就開始準備兒子楊軒和醜姑的成親事宜了,當晚醜姑就住進了楊家。
第二天早上,楊軒竟然能下床走動了,母親很是驚喜,雖然醜姑長得醜,可是卻救了兒子一命,吃早飯的時候,楊軒又吐了一口鮮血,王氏趕緊請玉玄道長再來看看。
玉玄道長一把脈,就說:“還好還好,傷勢好多了。”接著就叫楊軒一個人先迴房好好休息。
等楊軒迴房之後,他問醜姑:“你昨天是不是沒有和楊軒圓房?”
醜姑隻好支支吾吾地說道:“我倒是想和他圓房,隻是他根本不接受我,他說我太醜了,不要靠近他,今天早上叫我什麽都不要說,安靜吃飯就好,以後也不會理我。”說完就委屈地哭了。
玉玄道長聽了之後說道:“你們要是不圓房的話恐怕這病好不了。”
王氏擔心道:“道長,那怎麽辦?我就這一個兒子,軒兒一時可能很難接受繡娘。”
繡娘是醜姑的本名,這是第一次有人喊她的名字,醜姑心裏很感動,說道:“玉玄道長,我需要做什麽嗎?無論做什麽我都願意,隻要能治好相公的病,我以後都不出現在這個家都可以。”
玉玄道長不慌不忙拿出一粒丹藥,說道:“正所謂春宵一刻值千金,這顆春宵丸晚上放在藥裏讓他服下,貧僧保證他們順利圓房。”
果然,晚上喝完藥的楊軒,看見醜姑,情不自禁,把燈一關,兩眼一閉,這事兒就成了。
第二天醒來,他看見躺在身邊的醜姑,先是嚇了一跳,然後覺得自己神清氣爽,病痛全無,王氏見了也是很開心,不停地感謝醜姑。
隻有楊軒看見醜姑心裏還是膈應得很,恰在此時,他收到了朝廷的一封信,因為前幾年楊軒就中了舉人,可惜沒有他可以上任的職位,就一直拖著,現在縣裏的張知縣要告老還鄉,就讓楊軒去縣裏當知縣。
這對於此時的楊軒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稻草,他根本不想接受他成親了這個事實,更加不想麵對自己的娘子是醜姑這件事情,於是早早地收拾好了包袱就出發了。
醜姑早就知道楊軒無論是什麽原因,總會找個合適的機會離開自己的,就算不去縣裏當知縣,也會找別的借口,自從楊軒走後,村裏的長舌婦門都開始笑話醜姑:“都這樣的還能嫁楊軒,果然現在他家男人嫌她太醜跑路了。”
醜姑聽到後自是心裏不好受,可王氏卻覺得對不起醜姑,都會反駁道:“我們家繡娘是天底下最好的兒媳婦,他不僅救了我兒子的命,還天天孝敬我,楊軒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你們在幹嘛,一個個天天說喜歡他,卻沒有一個人來看過他,現在在那裏說什麽。”
連楊軒的母親都出來為醜姑打抱不平,那些村裏的長舌婦自然是無話可說,再也不敢造次了。
可惜的是一年又一年,楊軒好像忘記了家裏的老母和妻子的存在,在縣裏當知縣,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可是就算不忙也沒有給家裏寫過家書。
這一天,楊軒正在處理公文,鎮裏的徐員外急急忙忙地跑來對他說:“楊知縣,外地發大水了,我從知府大人那裏探聽到需要我們這些商人進行捐助,不然您組織一場捐助會,我們這些人自是願意跟上。”
楊軒聽了想到可以為百姓謀福利,自是萬死不辭,覺得徐員外的提議很好,但是徐員外說道:“我們幾個生意上的朋友聊了一下,都要攜夫人入席,這樣也可以多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畢竟那些珠寶首飾都是戴在各位夫人的手上,到時候氣氛上來了,那些夫人可能也會拿出自己身上值錢的東西捐了,您說是不是?”
楊軒聽徐員外這麽一說,就想起自己家裏的醜姑,他很煩惱,此時徐員外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說道:“楊知縣若是還沒有娶親,可攜帶小女,小女願意委身前往。”
楊軒自是高興,連忙答應,待捐助會的那一天,來捧場的有當地的米商,有當鋪的掌櫃,當然還有縣裏的首富徐員外,當楊軒帶著徐家小姐入場的時候,眾人的目光都挪不開眼,大家都紛紛誇讚,好一對郎才女貌。
捐助會結束的時候,大家都力所能及地捐出了自己的銀子,一些夫人更是把自己身上的珠寶首飾都捐光了,來支持那些難民和朝廷的方針。
接著楊軒就命人把收到的款項都送到縣衙裏,明日再慢慢清點,令人想不到的是,徐員外和他的女兒也跟到了衙門。
徐員外借口去茅房了,而徐家小姐則是一步步靠近了楊軒,嬌羞地說道:“軒郎,今日大家都說我們兩個好般配,小女願意以身相許。”說完還用手搭在了楊軒的肩上,整個人靠了過去。
楊軒也不避嫌,握著她的手說道:“晚生也早已對小姐芳心暗許了。”
“那不如我們今晚就……”徐家小姐一把將楊軒拉到他的房間。
可楊軒卻是推開了她,說道:“實不相瞞,我家裏還有一個醜妻,待我改日休了她,我就可以將徐大小姐八抬大轎抬到府上了。”
一覺醒來,楊軒和衙門裏的官差在一起合計昨天晚上收到的善款和珠寶首飾,卻發現少了很多,他想起昨天晚上是徐員外幫著一起抬過來的,就命人將他帶過來問話。
徐員外見了楊軒之後,說要單獨和楊軒進行匯報,楊軒隻好把身邊的人都支開了。
接下來徐員外不緊不慢地說道:“楊知府,我們很快就要成為一家人了,這捐款的事情在你的眼皮底下,您看到多少就捐多少吧,何必過問呢?”
楊軒這才知道昨日徐員外對這批捐款的錢財動了手腳,不僅如此,徐員外還拿出一本賬本,說道:“這是你對捐款的東西要記的賬本,我已經幫大人準備好了,還請大人過目。”
楊軒接過賬本一看,裏麵的數目明顯被動了手腳,於是說道:“看來你想把女兒嫁給我是假,想貪財是真,竟然把爪子伸到我的身上了,明天中午之前把拿走的錢財交出來,不然我不客氣了。”
徐員外卻一點都不怕,說道:“隻怕到時候求饒的會是楊大人。”說完就邁著囂張的步子走了。
第二天,楊軒在衙門處理公務等著徐員外上門給自己一個說法,卻等來了知府大人,隻見知府大人帶著人馬抓了楊軒,說道:“楊軒,我接到密報,說你知法犯法,貪了賑災的銀兩和捐款的銀兩,該當何罪?”
楊軒知道這肯定是徐員外拉攏他不成,想陷害他,便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根本就沒有做過,為什麽要承認。”
知府大人見楊軒繼續狡辯,便扔出了一本賬本,說道:“這是什麽,裏麵清清楚楚地記著你貪的銀兩和證據,你還有什麽話說?”
楊軒翻開賬本一看,冷笑了一聲,說道:“你這賬本根本就是偽造的,這是對我的誣陷。”
“你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看來我要請人證了。”隻見知府大人一拍手,徐員外和他的女兒就進來了。
徐小姐一看見知府大人,就抹著淚說道:“知府大人,請為我做主,楊軒仗著自己是當地知縣,長得又很俊美,就三番五次利用自己的美色引誘我,當我淪陷的時候,他又和我說家中有個醜妻,他要拋棄醜妻和我在一起,為的就是貪圖我們家的錢財。”
徐小姐說完,徐員外也跪了下來,說道:“大人明察,他不僅對小女心懷不軌,還侵吞捐款的錢財,我這裏還有一本賬本,是他曆年貪的錢和昨天我們捐款的時候他貪的錢,在送迴來的路上,他還悄悄地命我將一部分據為己有,到時候再與我平分,還說我們遲早是一家人,會娶我女兒,這種事情就隻能麻煩我了。”
說完把賬本和昨天捐款失蹤的錢財和珠寶抬了上來,請知府老爺過目。
知府一怒之下,就叫手下的人把刀架在楊軒的脖子上,要辦了楊軒,楊軒卻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正在等待著什麽,就在押著他出縣衙大門的那一刻,楊軒的妻子醜姑和前任知縣張大人出現了。
張大人和醜姑趕緊在知府大人麵前跪下,有話要說,知府見是前任知縣,給了他幾分薄麵,說道:“你要說什麽?替楊軒求情嗎?若沒有別的證據,連你也要罰。”
原來楊軒三年前病剛剛好,就接到了知府張大人退隱的信件,當時因為醜姑對楊軒有救命之恩,楊軒也對妻子充滿感激之情,想和她好好過日子。
奈何信件中張大人和楊軒說徐員外是個老狐狸,對他已經心存異心,他無法在任期內捉到他,就請楊軒來當知縣,希望可以讓徐員外露出狐狸尾巴,將他捉拿歸案。
如果是普通的貪贓枉法張知縣也不會那麽急迫,主要是徐員外還利用自己商人的身份和所貪之才與異族勾結,毀我大明江山,所以一定要將徐員外抓住,不然受傷的將會是大明的百姓。
楊軒知道此事危險,就故意裝作嫌棄妻子,和她感情不好的樣子,因此三年沒有明著聯係妻子。
但是暗地裏,他請妻子當他的秘密線人,偷偷地幫他查徐員外貪錢和異族勾結的證據。三年來,醜姑手上的賬本越來越厚,醜姑就將這些賬本遞給了知府大人。
而前任知縣張大人,則是將兩個人押了上來,在場的人一看,這不是徐員外家的柳管家和李管家嗎?
張大人告訴知府,經過他的明察暗訪,確定這兩個是異族人,在徐家喬裝成管家模樣,徐員外和徐家小姐早就被異族收買,平時聽命於這兩個人。
一切水落石出,證據確鑿,徐員外剛想說什麽,可看見兩個被綁的下人,他就知道自己這次栽了。
“竟然賊喊捉賊,你有幾個腦袋?敢耍我?”知府大人氣不打一處來,綁了徐員外和一幹人等就走了。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後,楊軒緊緊地抱住醜姑,說道:“娘子,這幾年,委屈你了。”
醜姑傷心地說:“相公,我以為你會嫌棄我醜,再也不理我了,現在看來我做的一切都值得。”
楊軒深情地說道:“我有生命危險的時候,是娘子救了我,村裏那些好看的女子千千萬,卻沒有一個在當時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反而離我遠去,一個人的心靈美最重要,我怎麽會嫌棄你?”
醜姑聽了之後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忽然她的淚水發出了光,瞬間,她臉上的印記不見了,楊軒一看,沒有了印記的醜姑是個和他般配的美貌女子,但是好像在哪裏見過,他一拍腦袋,像是想起了什麽,說道:“你是?你是…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原來醜姑是簫統葬在母親墳前的一顆仙珠草,隨著簫統被貶到天目山,仙珠草的魂魄也跟著來了,隻是簫統年紀輕輕就死了,他的理想和報複都沒有實現,仙珠草也不知道魂歸何處,就投胎到繡娘的身上。
繡娘早就知道自己是仙珠草,每年固定時間都要到天目山的池邊去紀念簫統,紀念的時候繡娘會渾身發光,變成一個貌美的仙子,那天正好被楊軒看見了。
見到仙珠草真容的人會受到仙珠草的影響嘔血不止,隻有和仙珠草陰陽相結合才能救對方。
玉玄道長是天目山道觀的道士,他早就知道仙珠草的存在,每年都會協助她上山進行簫統的紀念儀式。
繡娘不小心被楊軒看見了真容,於是告知了玉玄道長,還進入楊軒的夢裏向他道歉,後來玉玄道長告訴繡娘,真想救他就嫁給他,於是去做了媒人,救了楊軒。
而繡娘臉上的印記是由於簫統的抱負得不到實現,怨氣就化成了汙穢之物印在繡娘的臉上,而楊軒和繡娘合力揪出了徐員外,趕走異族,也是實現了抱負,並且兩個人之間有了溫暖和愛,所以在繡娘哭泣的時候,溫暖的淚水就把這印記融化了,繡娘變成了原來的模樣,這下兩個人真的是郎才女貌了。
楊軒知道了之後,對繡娘更加體貼了,發誓一輩子對她好,第二年,他們就生了個大胖小子,並且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地的老百姓永遠感激他。
村裏有個年輕人叫楊軒,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和一般的村民不一樣,特別有文化,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楊軒的父親曾經是一個舉人,在上任的途中因為一次意外去世了,當時楊軒才三歲,她的母親王氏本來接到家書要帶楊軒去父親上任的地方和他團聚,可是家書之後卻等來了這樣的一個噩耗。
王氏沒法,隻能和楊軒繼續住在村裏,過著種田的生活。但是一個婦道人家去田裏插秧又要帶孩子的話根本是不可能的,她就把田租出去了,收點田租過活。
除此之外,再去大戶人家那裏接點手工活做做,這樣也可以補貼家用,就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楊軒拉扯長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上學的年齡,王氏覺得楊家出了他相公這麽一個讀書人,不能在兒子這裏斷了傳統,一定要讓兒子讀書,就省吃儉用讓他上了私塾。
楊軒也算爭氣,夫子先生講的內容他都能夠舉一反三,比別的孩子進步要快很多,不枉費王氏的悉心栽培。
要說楊軒在村裏出名的不是他的學問,而是他的美貌。楊軒小時候和其他的孩子站在一起,村裏的大人都認不出來,以為這是個女孩子,當他長大了,無論出現在哪個角落,都有很多人駐足觀看,村裏的女人都被他勾得跟失了魂一樣。
老人們常說紅顏禍水,可這男人怎麽會長得這麽俊美,大家都說楊軒貌比潘安、顏如宋玉,村裏還未出閣的姑娘都想嫁給他。
但是村裏還沒有成家的男子卻對他恨之入骨,因為楊軒的美貌,個個姑娘都喜歡他,害得他們都討不到媳婦了。
在外人看來,楊軒的美貌是優點,但是他自己卻不自知,連他的母親王氏也是很苦惱,兒子長得這樣俊俏,以後哪家的姑娘要是嫁過來也會很苦惱吧,畢竟自家的相公太好看,外麵的那些女人能不惦記著嗎?這些姑娘的確是喜歡兒子這樣的貌,可是他們的父母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受這樣的苦吧!
這一天,楊軒早早地起床在自己的房間裏穿衣服,隻見他白淨的麵盤上在晨光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嫵媚,頭發披在肩上特別地不自在,他就伸出了鮮嫩的雙手把頭發撩了起來,不經意間還翹起了蘭花指,若不是事先知道這是個男人,恐怕連男子都要想入非非了。
伴隨著楊軒的動作,窗外有兩名偷看的女子尖叫了起來,好像看到了什麽了不得的畫麵。
母親王氏早就已經習慣了,每天都有一些還沒有嫁人的妙齡女子,一大早躲在自家窗口偷看,王氏看她們年紀小,也沒有什麽惡意,就不去阻攔,反正今天攔了這個,每天又要攔那個,根本趕不完。
她見兒子還沒有洗漱完,喊道:“差不多得了,怎麽沒完沒了,又不是女子,天天那麽精致幹嘛,吃早飯了。”
楊軒這才從房間慢吞吞地走出來,窗口偷看的兩個女孩子也不好意思地跑走了。
母親王氏擔心地說道:“你明明知道有兩個女孩子偷看,故意放慢速度的吧,長得好看不是你的錯,可是你讓她們心存幻想就有點不該了,可別這樣做了。”
楊軒不以為然,說道:“娘,你以為我想嗎?他們想看,我就讓她們看個夠好了,不然她們是不會離開的,我也很苦惱啊,你說要是我成親了的話這些姑娘就不好對我有非分之想了吧!”
楊軒說起成親,王氏才想起兒子也二十出頭了,是該說門親事了,隻是他這樣的,提親是很多,他真的願意娶那些姑娘嗎?於是就問道:“你喜歡什麽樣的?那麽多姑娘喜歡你要挑花眼了吧!”
楊軒一邊吃飯一邊說:“隻要不像村裏的醜姑那樣子的都行,好歹我天天被人誇大的,要是有醜姑那樣子的媳婦,我可不願意。”
王氏開玩笑地說:“或許最後你娶的就是醜姑,有什麽好挑三揀四的。”
吃完早飯之後楊軒就和母親說今天放假,夫子先生都休息了,他要去天目山爬山,唿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順便活動活動筋骨,不然每天坐在那裏讀書,一點生氣都沒有。
這點王氏倒是讚成,給他準備了一點幹糧還有水袋,就自己去做針線活了。
楊軒沿著村裏的大路走著,快出村子的時候竟然看見了醜姑,他心裏打了一個寒顫,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可是他發現今天醜姑的身邊多了一個道士,好像在和醜姑講什麽東西。
楊軒想那麽醜的一個人,還有道士和他討論什麽嗎?看那道士應該也不是本村人,是從外麵過來問路的吧!
正想著,醜姑似乎發現有人在看他,就往楊軒的方向看過去,兩個人的眼神對視了一下,楊軒趕緊把頭轉了迴來,他覺得自己一個這麽貌美的人還去觀察村裏最醜的,讓人知道了豈不是笑話嗎?接著就趕緊往天目山的方向趕去了。
醜姑也是一個可憐之人,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奶奶一起生活,老天爺對她也很不公平,不僅讓她失去了父母,還讓她在剛剛出生的時候,臉上多了一個紅色的印記。
醜姑的奶奶時常感歎,這印記長在哪裏不好,偏要長在臉上,隨著醜姑慢慢長大,這印記也跟著長,一塊白白淨淨的臉上貼了那麽大的一塊印記,這什麽時候能嫁出去呢?
事情已經這樣了,醜姑比任何人都難過,村裏和他一起長大的年輕人和孩子都喊她醜姑,剛剛開始她也很自卑,漸漸地,她也習慣了,隻是變得膽小,不敢和別人說話,因此也常常被人欺負,走到哪兒都被人嫌棄,隻能自己在家,種種門口的那塊菜園,然後陪伴將她一手帶大的奶奶。
楊軒走了很久之後,在一個水池旁邊坐了下來,欣賞山上的美景,果然天目山的風景惹人憐愛,他上課的時候,夫子先生一直和他們說,不能死讀書,要親近大自然,吸收天地精華,做到神形合一,讀書方能到達一個境界。
楊軒在水池旁躺下的時候,閉目養神,他一邊搖動著手上的扇子,一邊迴想著夫子在上課時和他講的天目山有哪些名人來過。
他記起了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之子簫統,他聰慧靈敏,讀書數行並下,過目從不忘,才學出眾。可惜因葬母一事被宮監鮑邈誣陷,不能自明,就與兩位丞相遊曆天下名勝,後避世於天目山。
數年後,梁武帝盡釋前嫌,派人要把簫統接迴來。可是有一日簫統在池中蕩舟的時候不慎落水,得了病久不見好,於是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未能即位,諡號“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可惜啊可惜,為了葬母確實是個大孝子,若能將抱負施展出來,定有一番不小的成就。”楊軒不免感歎起來。
躺了一會兒,覺得有點餓了,就坐了起來拿出幹糧來吃,咬了幾口包子之後,他忽然看見水麵出現了一束光,這束光特別耀眼,照得她睜不開眼睛。
可是楊軒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他不顧光有多麽刺眼,用一隻手擋了一下,盡量睜開了眼睛,從強光中看見有一個少女浮在水麵上,就在那束耀眼強光的正中間,他想走進看得仔細一點,可是那強光和少女就突然消失不見了。
楊軒一時傻眼了,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麽?一個好端端的人怎麽會浮在水麵上,莫非是山中的仙子嗎?
他從水池的這一邊走到了水池的另一邊,想尋找剛剛那位仙子的蹤跡,可是都毫無所獲,但是他好不甘心,發生這種事情,就算他和別人說,別人也不會相信的吧!他隻好一個人失望地下山了。
他迴到家,母親見他悶悶不樂的樣子,問他怎麽了?楊軒也隻是迴答自己太累了,其他的閉口不談,他知道說了也沒人信。
還要一會兒才吃晚飯,楊軒就先在自己的床上躺著睡一會兒,可是他剛剛躺下,就現身一片密林之中,前麵是一片迷霧,他戰戰兢兢地往前走去,有一個嬌羞的少女擋住了自己的臉,對他說道:“公子你要有生命危險了,奴家不是故意害你的,請你原諒。”
楊軒不解地問道:“我好好的怎麽會有生命危險呢?你是不是我今日上山的時候在水池邊見到少女?”
那少女剛把遮住臉的手往下放,楊軒很快就要看到她的臉了,就被他母親搖醒了,母親說道:“吃飯了,別做夢了。”楊軒這才拍拍自己的臉,準備去吃飯,但是他始終記得今天下午看到的景象和做夢的場景,覺得有什麽聯係似的。
吃完飯,楊軒剛站起來,要把碗端走,忽然腿一軟,整個人摔倒在地上,連手上的碗也砸碎了,接著他就開始嘔血,整個人暈了過去。
這可嚇壞了母親王氏,她趕緊起身,顧不得許多,把兒子從地上扶起來,可是一個女人哪裏背得動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還是去隔壁讓鄰居大牛來幫忙把楊軒抬到床上的。
緊接著王氏就去請了大夫,大夫過來一把脈,說是最近太累了,開了點滋補的藥就走了。
過了幾天,藥吃完了,楊軒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轉,就開始下床走動了,他剛一站起來,就又頭昏眼花了,於是趕緊坐迴床上,可這下又開始嘔血,這身體根本不受控製。
母親又去找大夫,大夫來了之後,告訴王氏,從脈象上看,楊軒沒有什麽毛病,可是這嘔血到底是因為什麽,他也不知道,隻是如果再這樣嘔血,楊軒的小命恐怕不保了,還是準備後事吧!
王氏的心一下子就慌了,又去請了好幾個不同的大夫,可是他們的迴答都是一樣的,王氏坐在楊軒的床前,哭著說道:“你們楊家的人怎麽就喜歡折磨人,你爹扔下我們娘倆,現在你又要讓我白發人送黑發人。”
就在王氏傷心的時候,門口走進來一個道士,對著王氏說道:“女施主莫悲傷,貧道有方法救你兒子,隻不過……”
王氏抬頭一看,這個道士不是這幾天在村裏晃蕩的那個嗎?她經常看見這個道士跟醜姑在一起,像是給醜姑指點迷津的樣子,怎麽今天上她們家來了,不過剛剛道士說有方法救自己的兒子,就先別管那麽多了,王氏有禮貌地問道:“敢問道長如何稱唿?你真有方法救我兒子嗎?還請道長賜教,隻不過什麽?我們家的銀兩雖然不多,但是就算砸鍋賣鐵我也要救我兒子。”
道長會心一笑,說道:“在下玉玄子,是天目山的道士,最近下山修行,忽聽得你家公子有危險,我就來看看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和錢沒有什麽關係,隻要你願意……”
“我願意,我什麽都願意,就算付出生命我也願意,隻要能救我的兒子。”玉玄道長話還沒有說完,王氏就趕緊說道。
“你可想好了哦,救你兒子很簡單,隻要你願意娶村裏的醜姑當你的兒媳婦,你兒子的病自然能好。”道長說道。
王氏聽了心裏一顫,她願意她兒子肯定也不願意,但是事已至此,也由不得她選擇了,娶個醜姑當兒媳婦總比失去生命要強吧,她當即答道:“一切聽道長的,那什麽時候成親呢?”
玉玄道長說道:“你兒子危在旦夕,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用挑日子了,就今晚吧!早點成親早點安心。”
王氏放下手中的一切,就開始準備兒子楊軒和醜姑的成親事宜了,當晚醜姑就住進了楊家。
第二天早上,楊軒竟然能下床走動了,母親很是驚喜,雖然醜姑長得醜,可是卻救了兒子一命,吃早飯的時候,楊軒又吐了一口鮮血,王氏趕緊請玉玄道長再來看看。
玉玄道長一把脈,就說:“還好還好,傷勢好多了。”接著就叫楊軒一個人先迴房好好休息。
等楊軒迴房之後,他問醜姑:“你昨天是不是沒有和楊軒圓房?”
醜姑隻好支支吾吾地說道:“我倒是想和他圓房,隻是他根本不接受我,他說我太醜了,不要靠近他,今天早上叫我什麽都不要說,安靜吃飯就好,以後也不會理我。”說完就委屈地哭了。
玉玄道長聽了之後說道:“你們要是不圓房的話恐怕這病好不了。”
王氏擔心道:“道長,那怎麽辦?我就這一個兒子,軒兒一時可能很難接受繡娘。”
繡娘是醜姑的本名,這是第一次有人喊她的名字,醜姑心裏很感動,說道:“玉玄道長,我需要做什麽嗎?無論做什麽我都願意,隻要能治好相公的病,我以後都不出現在這個家都可以。”
玉玄道長不慌不忙拿出一粒丹藥,說道:“正所謂春宵一刻值千金,這顆春宵丸晚上放在藥裏讓他服下,貧僧保證他們順利圓房。”
果然,晚上喝完藥的楊軒,看見醜姑,情不自禁,把燈一關,兩眼一閉,這事兒就成了。
第二天醒來,他看見躺在身邊的醜姑,先是嚇了一跳,然後覺得自己神清氣爽,病痛全無,王氏見了也是很開心,不停地感謝醜姑。
隻有楊軒看見醜姑心裏還是膈應得很,恰在此時,他收到了朝廷的一封信,因為前幾年楊軒就中了舉人,可惜沒有他可以上任的職位,就一直拖著,現在縣裏的張知縣要告老還鄉,就讓楊軒去縣裏當知縣。
這對於此時的楊軒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稻草,他根本不想接受他成親了這個事實,更加不想麵對自己的娘子是醜姑這件事情,於是早早地收拾好了包袱就出發了。
醜姑早就知道楊軒無論是什麽原因,總會找個合適的機會離開自己的,就算不去縣裏當知縣,也會找別的借口,自從楊軒走後,村裏的長舌婦門都開始笑話醜姑:“都這樣的還能嫁楊軒,果然現在他家男人嫌她太醜跑路了。”
醜姑聽到後自是心裏不好受,可王氏卻覺得對不起醜姑,都會反駁道:“我們家繡娘是天底下最好的兒媳婦,他不僅救了我兒子的命,還天天孝敬我,楊軒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你們在幹嘛,一個個天天說喜歡他,卻沒有一個人來看過他,現在在那裏說什麽。”
連楊軒的母親都出來為醜姑打抱不平,那些村裏的長舌婦自然是無話可說,再也不敢造次了。
可惜的是一年又一年,楊軒好像忘記了家裏的老母和妻子的存在,在縣裏當知縣,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可是就算不忙也沒有給家裏寫過家書。
這一天,楊軒正在處理公文,鎮裏的徐員外急急忙忙地跑來對他說:“楊知縣,外地發大水了,我從知府大人那裏探聽到需要我們這些商人進行捐助,不然您組織一場捐助會,我們這些人自是願意跟上。”
楊軒聽了想到可以為百姓謀福利,自是萬死不辭,覺得徐員外的提議很好,但是徐員外說道:“我們幾個生意上的朋友聊了一下,都要攜夫人入席,這樣也可以多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畢竟那些珠寶首飾都是戴在各位夫人的手上,到時候氣氛上來了,那些夫人可能也會拿出自己身上值錢的東西捐了,您說是不是?”
楊軒聽徐員外這麽一說,就想起自己家裏的醜姑,他很煩惱,此時徐員外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說道:“楊知縣若是還沒有娶親,可攜帶小女,小女願意委身前往。”
楊軒自是高興,連忙答應,待捐助會的那一天,來捧場的有當地的米商,有當鋪的掌櫃,當然還有縣裏的首富徐員外,當楊軒帶著徐家小姐入場的時候,眾人的目光都挪不開眼,大家都紛紛誇讚,好一對郎才女貌。
捐助會結束的時候,大家都力所能及地捐出了自己的銀子,一些夫人更是把自己身上的珠寶首飾都捐光了,來支持那些難民和朝廷的方針。
接著楊軒就命人把收到的款項都送到縣衙裏,明日再慢慢清點,令人想不到的是,徐員外和他的女兒也跟到了衙門。
徐員外借口去茅房了,而徐家小姐則是一步步靠近了楊軒,嬌羞地說道:“軒郎,今日大家都說我們兩個好般配,小女願意以身相許。”說完還用手搭在了楊軒的肩上,整個人靠了過去。
楊軒也不避嫌,握著她的手說道:“晚生也早已對小姐芳心暗許了。”
“那不如我們今晚就……”徐家小姐一把將楊軒拉到他的房間。
可楊軒卻是推開了她,說道:“實不相瞞,我家裏還有一個醜妻,待我改日休了她,我就可以將徐大小姐八抬大轎抬到府上了。”
一覺醒來,楊軒和衙門裏的官差在一起合計昨天晚上收到的善款和珠寶首飾,卻發現少了很多,他想起昨天晚上是徐員外幫著一起抬過來的,就命人將他帶過來問話。
徐員外見了楊軒之後,說要單獨和楊軒進行匯報,楊軒隻好把身邊的人都支開了。
接下來徐員外不緊不慢地說道:“楊知府,我們很快就要成為一家人了,這捐款的事情在你的眼皮底下,您看到多少就捐多少吧,何必過問呢?”
楊軒這才知道昨日徐員外對這批捐款的錢財動了手腳,不僅如此,徐員外還拿出一本賬本,說道:“這是你對捐款的東西要記的賬本,我已經幫大人準備好了,還請大人過目。”
楊軒接過賬本一看,裏麵的數目明顯被動了手腳,於是說道:“看來你想把女兒嫁給我是假,想貪財是真,竟然把爪子伸到我的身上了,明天中午之前把拿走的錢財交出來,不然我不客氣了。”
徐員外卻一點都不怕,說道:“隻怕到時候求饒的會是楊大人。”說完就邁著囂張的步子走了。
第二天,楊軒在衙門處理公務等著徐員外上門給自己一個說法,卻等來了知府大人,隻見知府大人帶著人馬抓了楊軒,說道:“楊軒,我接到密報,說你知法犯法,貪了賑災的銀兩和捐款的銀兩,該當何罪?”
楊軒知道這肯定是徐員外拉攏他不成,想陷害他,便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根本就沒有做過,為什麽要承認。”
知府大人見楊軒繼續狡辯,便扔出了一本賬本,說道:“這是什麽,裏麵清清楚楚地記著你貪的銀兩和證據,你還有什麽話說?”
楊軒翻開賬本一看,冷笑了一聲,說道:“你這賬本根本就是偽造的,這是對我的誣陷。”
“你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看來我要請人證了。”隻見知府大人一拍手,徐員外和他的女兒就進來了。
徐小姐一看見知府大人,就抹著淚說道:“知府大人,請為我做主,楊軒仗著自己是當地知縣,長得又很俊美,就三番五次利用自己的美色引誘我,當我淪陷的時候,他又和我說家中有個醜妻,他要拋棄醜妻和我在一起,為的就是貪圖我們家的錢財。”
徐小姐說完,徐員外也跪了下來,說道:“大人明察,他不僅對小女心懷不軌,還侵吞捐款的錢財,我這裏還有一本賬本,是他曆年貪的錢和昨天我們捐款的時候他貪的錢,在送迴來的路上,他還悄悄地命我將一部分據為己有,到時候再與我平分,還說我們遲早是一家人,會娶我女兒,這種事情就隻能麻煩我了。”
說完把賬本和昨天捐款失蹤的錢財和珠寶抬了上來,請知府老爺過目。
知府一怒之下,就叫手下的人把刀架在楊軒的脖子上,要辦了楊軒,楊軒卻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正在等待著什麽,就在押著他出縣衙大門的那一刻,楊軒的妻子醜姑和前任知縣張大人出現了。
張大人和醜姑趕緊在知府大人麵前跪下,有話要說,知府見是前任知縣,給了他幾分薄麵,說道:“你要說什麽?替楊軒求情嗎?若沒有別的證據,連你也要罰。”
原來楊軒三年前病剛剛好,就接到了知府張大人退隱的信件,當時因為醜姑對楊軒有救命之恩,楊軒也對妻子充滿感激之情,想和她好好過日子。
奈何信件中張大人和楊軒說徐員外是個老狐狸,對他已經心存異心,他無法在任期內捉到他,就請楊軒來當知縣,希望可以讓徐員外露出狐狸尾巴,將他捉拿歸案。
如果是普通的貪贓枉法張知縣也不會那麽急迫,主要是徐員外還利用自己商人的身份和所貪之才與異族勾結,毀我大明江山,所以一定要將徐員外抓住,不然受傷的將會是大明的百姓。
楊軒知道此事危險,就故意裝作嫌棄妻子,和她感情不好的樣子,因此三年沒有明著聯係妻子。
但是暗地裏,他請妻子當他的秘密線人,偷偷地幫他查徐員外貪錢和異族勾結的證據。三年來,醜姑手上的賬本越來越厚,醜姑就將這些賬本遞給了知府大人。
而前任知縣張大人,則是將兩個人押了上來,在場的人一看,這不是徐員外家的柳管家和李管家嗎?
張大人告訴知府,經過他的明察暗訪,確定這兩個是異族人,在徐家喬裝成管家模樣,徐員外和徐家小姐早就被異族收買,平時聽命於這兩個人。
一切水落石出,證據確鑿,徐員外剛想說什麽,可看見兩個被綁的下人,他就知道自己這次栽了。
“竟然賊喊捉賊,你有幾個腦袋?敢耍我?”知府大人氣不打一處來,綁了徐員外和一幹人等就走了。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後,楊軒緊緊地抱住醜姑,說道:“娘子,這幾年,委屈你了。”
醜姑傷心地說:“相公,我以為你會嫌棄我醜,再也不理我了,現在看來我做的一切都值得。”
楊軒深情地說道:“我有生命危險的時候,是娘子救了我,村裏那些好看的女子千千萬,卻沒有一個在當時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反而離我遠去,一個人的心靈美最重要,我怎麽會嫌棄你?”
醜姑聽了之後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忽然她的淚水發出了光,瞬間,她臉上的印記不見了,楊軒一看,沒有了印記的醜姑是個和他般配的美貌女子,但是好像在哪裏見過,他一拍腦袋,像是想起了什麽,說道:“你是?你是…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原來醜姑是簫統葬在母親墳前的一顆仙珠草,隨著簫統被貶到天目山,仙珠草的魂魄也跟著來了,隻是簫統年紀輕輕就死了,他的理想和報複都沒有實現,仙珠草也不知道魂歸何處,就投胎到繡娘的身上。
繡娘早就知道自己是仙珠草,每年固定時間都要到天目山的池邊去紀念簫統,紀念的時候繡娘會渾身發光,變成一個貌美的仙子,那天正好被楊軒看見了。
見到仙珠草真容的人會受到仙珠草的影響嘔血不止,隻有和仙珠草陰陽相結合才能救對方。
玉玄道長是天目山道觀的道士,他早就知道仙珠草的存在,每年都會協助她上山進行簫統的紀念儀式。
繡娘不小心被楊軒看見了真容,於是告知了玉玄道長,還進入楊軒的夢裏向他道歉,後來玉玄道長告訴繡娘,真想救他就嫁給他,於是去做了媒人,救了楊軒。
而繡娘臉上的印記是由於簫統的抱負得不到實現,怨氣就化成了汙穢之物印在繡娘的臉上,而楊軒和繡娘合力揪出了徐員外,趕走異族,也是實現了抱負,並且兩個人之間有了溫暖和愛,所以在繡娘哭泣的時候,溫暖的淚水就把這印記融化了,繡娘變成了原來的模樣,這下兩個人真的是郎才女貌了。
楊軒知道了之後,對繡娘更加體貼了,發誓一輩子對她好,第二年,他們就生了個大胖小子,並且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地的老百姓永遠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