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東昌府大瓜園村有個叫董小六的樵夫,他從小就生活困苦,家裏邊住的都是茅草屋,夏天的時候太陽一曬整個屋子悶得發慌,他隻好搬個席子到門口來睡,冬天的時候北風唿唿地往茅草縫裏麵鑽,讓他覺得有一種刺骨的冷。


    董小六的母親在他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因為難產而死了,所以董小六隻見過母親的墓碑,從來也沒有見過母親長什麽樣子。


    好在母親生前是村裏溫柔賢淑的善良之人,即使隻有董老漢一個人艱辛地帶著董小六,隔壁的趙大娘和李嬸也會搭把手。


    這孩子剛剛出生就沒了娘,大家都為這娃感到可惜,在跌跌撞撞中,在周圍鄰居的幫助下,董小六漸漸長大,成了一個七八歲的孩子。


    別的孩子七八歲還在父母的懷抱中,董小六已經學會了插秧,種菜,打獵,挖野菜,還有砍柴,早早地扛起了一個家的責任。


    董小六之所以這麽厲害,是因為從小就被父親帶著上山學會的,在董小六八歲的這一年,和父親一起上山砍柴,但是父親不小心誤入別的獵人設下的陷阱,腳上被一個帶尖刀的夾子夾住,正好這個夾子又在懸崖邊,董老漢就這樣掉下山崖,屍骨無存了。


    董小六這下完全變成了一個孤兒,他一個人坐在懸崖邊,哭了三天三夜,可是沒有爹爹的任何消息。


    後來,不甘心的他還搓了一根很長的麻繩,把麻繩係在懸崖邊的鬆樹上,自己一個人爬下去,也隻是找到了父親往下掉的時候掛在懸崖邊的衣服碎片,再下去的話,恐怕自己也要粉身碎骨,就沒有繼續了。


    一個八歲的孩子,就這樣成了孤兒,村裏的嬸子和伯伯們都心疼這個男孩,女人們一到飯點就會喊他去自己家吃飯,男人見他要生活,有時候去鎮上幹活也會帶著董小六,在村裏人的幫助下,董小六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了一個感恩孩子。


    一天早上,村口李大叔要去鎮上做活兒,就想帶著董小六,平時董小六隻要有人喊他,他都會急著和對方過去,但是今天他卻拒絕了,因為今天家裏的柴火沒有了,而且他昨天晚上是在李嬸家吃飯的,她看見李嬸家柴火也不多了,就想去後山砍點柴。


    李大叔隻好自己一個人走了,走之前,還像父親一樣囑咐道:“臭小子,給我好好待在家,別亂跑,有什麽事情喊村裏其他的叔叔伯伯,別一個人在家發呆,知道嗎?”


    董小六和李大叔告別之後,他沒有立刻上山,因為今天的風有點大,他覺得天氣不好,就多穿了件衣服,還帶足了口糧和砍柴用的工具,又找了個竹籃才一步一個腳印,小心翼翼地往山上走去。


    盡管這條路他從小到大已經走了無數遍,可是一想起父親的死,他的心至今無法平靜,他每次上山的時候都會特別小心,會在山腳撿一根木棍當作拐杖,走路的時候敲敲打打,等確定沒有危險了,才敢往前一步步地走去。


    這不一會兒的功夫,他就走到了半山腰,看著半山腰的那些柴火,他撿起來摸了摸,覺得這柴火太濕了,不僅下山的時候背著重,就連迴到家也不能馬上當柴燒,還要等天晴的時候曬上一曬才好用。


    於是他就準備往深山裏找找看,畢竟在深山的柴火下雨的時候沒有雨淋著,會幹很多,柴火也會幹淨一點。


    休息夠了,他又重新站起來,朝著森林深處走去,這森林深處更要小心,獵人的陷阱也更多,但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董小六從很早的時候起就想好了一個對策。


    他把村裏人不要的一些舊麻袋,用剪子剪開,然後好幾張疊加在一起,再縫成一個厚厚的鞋套,去山上的時候穿在腳上。這樣,就算遇到獵人的陷阱,尤其是那些尖銳的鐵夾子,也可以稍微擋一擋,不至於讓雙腳受傷流血。


    這迴,他進深山之前,又拿出了這雙用麻袋做的鞋套,套在自己的腳上,一邊觀察著這周圍的地形,一邊往深處走了。


    今天這林子有點奇怪,昏暗的林子裏很少有“咕咕”的鳥叫聲,他進去的時候看見自己走的那條路旁邊,有幾棵灌木上係了一些仿佛是從身上扯下來的布。


    董小六忙著去裏麵拾柴火,也沒有多想,就在他著急忙慌的時候,忽然聽見一陣“哎呦哎呦”的聲音,好像是在求救。


    他越往前走,這聲音就越清晰,在這樣的密林裏,董小六有點害怕了,因為這聲音不像年輕人的聲音,倒是有點像老婦人發出的。


    董小六想,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人,怎麽會來這深山處呢?要不?是他聽錯了?如果不是聽錯的話,就算是個老婦人,也不能隨意理會,誰知道這世上的惡人長啥樣,有可能不是人類,是其他不能見光的髒東西也說不定,可不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董小六的內心掙紮了一會兒之後,就決定將自己的耳朵捂起來,不再理會,他的首要任務是去裏麵拾點柴火就走。


    他這樣想著,手中的那根木棍忘了在地上敲敲打打,測試一下地上有沒有別的獵人設的陷阱,一個不小心,就踩到了一個夾子,整隻腳陷入一個坑裏不說,還被夾子夾住,更慘的是他的另外一隻腳被空中的一根麻繩吊了起來,這下他整個人都顛倒著掛在樹上,動彈不得。


    可惡的獵人,竟然設這麽歹毒的陷阱,他想這下完了,肯定是剛剛那個老婦人的聲音讓他分了神,才被這陷阱抓住,他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是他還是想喊一下,試試獵人在不在附近,萬一獵人還沒有走遠的話,知道有人中了自己的計,一定會放自己下來的,於是喊道:“救命,有人嗎?快來人呀!救救我。”


    可惜的是無論他怎麽喊,都沒有人來救他,不一會兒之後,他就因為整個人是倒立著的,腦袋開始發昏,身體從腳開始紅到了頭頂, 青筋暴起,渾身也沒有力氣。


    他漸漸地失去了力氣,也失去了求生的意誌,可腦袋裏卻還是出現一個聲音:“哎呦,哎呦!”


    董小六想附近該不會真的有人吧,既然這裏有陷阱,那個求救的人會不會也中了陷阱,我不小心被吊在樹上了,可是這個聲音是從地麵上發出來的,再怎麽著也不可能像我一樣無助。


    於是他繼續喊道:“有人嗎?有人就應一聲,麻煩幫我從樹上放下來。”他這麽一喊,那個聲音竟然消失了。


    看來是自己出現幻覺了,也罷,哪有老太婆一把年紀了還往這深山密林裏跑的,這不是找死嗎?


    董小六又側了一下腦袋,本想看看天,但是這天空被樹木遮著,他想在臨死前有一個美好的迴憶,都成了奢望。


    董小六唉聲歎氣,腦海裏浮現出一遍又一遍他成長過程中給予過他幫助的那些嬸嬸和伯伯。


    這時他腳上的繩子忽然鬆掉了,整個人頭朝地掉了下來,要不是地上是泥土,土上麵還有幹草墊著,此時他早就腦袋開花去見閻王了。


    萬幸,董小六隻是腦袋上起了一個大包,他好奇吊著繩子的另一頭怎麽鬆了,便將自己腳上的繩子解綁後,又將腳上的那個獵人夾找了一根棍子給掰開,就這樣將自己的雙腳都解放了。


    他沿著那根將自己吊起來的繩子走去,才發現在另外一棵樹下有一位白發蒼蒼的阿婆坐在那裏,隻是那阿婆的腳上也被獵人夾子夾住,不得動彈,因為阿婆沒有像董小六那樣將自己的腳用麻袋鞋套套住,已經在滲血了。


    剛剛那陣“哎呦”的聲音,正是阿婆中了獵人夾之後發出的痛苦叫喊,她聽到董小六落難的聲音之後,也想去幫忙,奈何自己也身受重傷。


    這時,她突然發現自己身後的繩子竟然被拉直了,雖然看不見董小六那邊的狀況,但是想必這根繩子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於是在身旁摘了一株很鋒利的草,用草上麵的齒子,將繩子一點一點慢慢地鋸開,就這樣救了董小六。


    董小六見了阿婆,有點不敢相信一個年紀這麽大的老婆婆會到這個深山密林裏來,還是小心翼翼地問道:“婆婆,請問剛剛是你救的我嗎?”


    他話還沒說完,就看見阿婆腳上的鮮血,便趕緊上前,蹲在地上,將阿婆腳上的夾子除去了。


    阿婆含著淚說道:“年輕人,真是謝謝了,你快走吧,我這把老骨頭就在這裏自生自滅吧!”說罷,眼睛都紅了,不停地擦拭著眼角的淚水,好像除了受到的腳傷以外,內心也十分煎熬的樣子。


    董小六看著阿婆身邊的短繩,又看到阿婆拿著的那株草,頓時明白是阿婆救的自己,他怎麽可以拋下阿婆,他從小就無父無母,是村裏的叔叔伯伯將自己養大,尊敬老人是他應該做的,更何況阿婆還是他的救命恩人。


    他不管阿婆如何推辭,隻管將她背在背上,說道:“阿婆,你扶好了,我們一起走出這森林,我再給你的腳療傷。”


    阿婆上了年紀,早就看不清眼前的任何事物,她隻是聽到這個善良的聲音,覺得對方是一個好人,便說道:“年輕人,現在天快黑了,方向感會變弱,我進來的時候在那些小樹上用自己的衣服做了記號,你看著那幾塊布就能走出去了。”


    董小六這才知道原來這些記號都是這個阿婆做的,他趕緊背著阿婆往外走去了。


    董小六將阿婆背迴村子,給阿婆的腳上藥,然後去李嬸那裏弄了些吃的給阿婆,當他詢問阿婆這把年紀了,為什麽會在樹林裏出現的時候,阿婆卻支支吾吾,像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董小六見阿婆不說,也不再逼問,他隻管將阿婆照顧好就行了,哪天阿婆想說了,自己會說了,老人家都這麽大年紀了,也不好逼她。


    董小六的家裏是茅草屋,他怕阿婆晚上會冷,就去李嬸家又借了兩床被子將阿婆蓋上,阿婆看著董小六懂事的樣子,又是默默地流淚。


    董小六在山上撿了個阿婆,這個消息很快就在村裏傳開了,大家都說這阿婆真是好福氣呀,要是晚點被發現怕是現在已經不在世上了。不是被森林裏的猛獸給吃了就是餓死。


    村民們都很熱心,紛紛來慰問阿婆,還問阿婆是哪個村子的,家裏人都在哪裏,阿婆要是不迴家,她的家裏人肯定急了。


    可是阿婆卻說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忘了自己的家在哪裏,連自己的家人都忘記了,但是村民們並不嫌棄阿婆,還是經常過來看她,就這樣阿婆的傷一天天好轉,人也漸漸開朗起來。


    董小六對阿婆更是沒得說,他每天都在家裏給阿婆做好吃的,還陪阿婆散步,若是要跟著村裏的伯伯去鎮上幹活的時候,也會提前給阿婆煮好飯。


    董小六自幼就失去了父母,阿婆也因為年事已高忘記了自己的家人,所以董小六對這個阿婆尊敬有加,更是將阿婆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這天,董小六正好從鎮上做完活兒迴來,他的手上提著一塊肉,想著自己家裏不是很富裕,也沒有時間上山打獵,阿婆住在家的這段時間,都沒有好好給她的身子補一補,今天結完工錢在迴來的路上,看見肉鋪還剩最後一塊肉,那屠夫趕著迴家,就將這塊肉便宜賣了,他真是撿到便宜了。


    董小六剛到家門口,就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他從小就是個愛看熱鬧的人,也從人群中擠了進去,他擠到了最前麵,看見李伯伯正抓著一隻烏鴉,要將烏鴉給弄死。


    他一問旁邊的人到底是怎麽迴事,原來李伯伯的孫子剛剛在家門口玩耍,他前幾日就因為頑皮將手磕破了,傷口上有一片腐肉,而烏鴉就是喜歡吃腐肉,就追著李伯伯的孫子在那裏啄他的傷口,這李伯伯看見了才將烏鴉趕走,一直趕到自家門口才抓住了這隻烏鴉。


    董小六知道了事情的緣由之後,覺得這烏鴉也挺可憐的,就問李伯伯能不能把烏鴉交給他處理,李伯伯平時也是個善良的人,見他這麽說就答應了。


    一群看熱鬧的人就這樣散了,董小六將烏鴉用雙手捧住,忽然發現烏鴉的腳受傷了,便進屋子拿塊布將烏鴉的腳包好。


    阿婆視線模糊,隻知道董小六手上有個活物在動,卻不知道是什麽,便問道:“小六,這是啥?”


    “阿婆,我在門口救了隻烏鴉,我準備今天給你做頓肉好好補補身子,你稍等一下,我馬上就好。”董小六剛剛說完,就將那塊買迴的肉切了一小塊下來,塞到烏鴉的嘴裏,可是烏鴉並沒有吃,而是銜著肉飛走了。


    阿婆高興地對著董小六說:“真是個有善心的孩子,你一定會有福報的。”阿婆說完又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仿佛有什麽心事一般。


    這時一群人衝進董小六的屋子,將董小六拉到一邊,全部圍住阿婆,嘴裏說道:“我們就知道奶奶你在這裏。”說罷就要將阿婆拉走。


    董小六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但是他知道這麽多人衝進自己的房子,一個個氣焰這麽囂張,肯定沒好事,便站起來,生氣地說道:“你們幹什麽,這是我家。”


    董小六剛要動手,就被那幫人攔住,雙方差點扭打在一起,還是阿婆吼道:“好了,你們都住手,我跟你們迴去就是了,你們先出去,我和小六講幾句話就跟你們走。”


    那群人聽了,給老人家一個麵子,都出去了,阿婆關上門,趕緊將董小六扶起來,然後哭著說道:“小六,是阿婆對不起你,連累了你,都是阿婆的錯。”說著就要跪下,被董小六迅速阻止了。


    接著阿婆就拉著董小六,兩個人一起坐到床上,阿婆將這幾天的心事和盤托出。


    原來阿婆並沒有記憶力不好,她是隔壁村一戶姓王的人家裏的長輩,在他們王氏家族,阿婆是輩分最高年紀最大的,今年已經九十二歲的高齡了。


    照理說阿婆這麽大年紀還活著,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活得很幸福,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可是這幾年,家族裏的大夥兒運氣都不是很好,有幾個子孫短命,還有幾個子孫做生意不成氣候且虧了很多錢,連家族裏的女子嫁得也不好。


    有人就說是阿婆活得太長壽了,將子孫的福氣都給吸光了,但殺人是不可能的,到時候衙門會查,於是家族裏的幾個晚輩就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計劃,將阿婆放到深山裏,讓她自生自滅。


    為了讓阿婆早點西去,那些孫子輩的人竟然在阿婆的周圍都設下了獵人的陷阱,使得阿婆不能逃離森林,而外來的人如果想救阿婆,也會中陷阱而亡。


    所以董小六和阿婆才會雙雙中陷阱,還好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們福大命大,雙雙逃了出來。


    阿婆邊說邊流淚, 那些晚輩背她上山的時候,說是要帶她去個好地方,她知道那是騙她的,為的就是想她死,但是她還是默不作聲,當自己不知道,她甚至怕自己的晚輩下山找不到路,特意在灌木叢中留下記號,讓他們下山的時候方便一點。


    在董小六還沒有來的時候,阿婆已經在森林裏待了兩天兩夜了,每到半夜森林裏就寒氣逼人,最後她實在是又冷又餓,就想起身看看有沒有野果,結果被陷阱的夾子夾中,隻能坐在地上發出“哎呦哎呦”的哀嚎聲。


    阿婆被董小六救了之後,怕王家人會找來,便說自己年紀大了什麽都忘記了,其實她知道王家的人遲早會找來,因為過段時間他們會去山上查看,如果沒有阿婆的屍體他們便會起疑,就算被野獸吃了也會剩下衣服,自己就這樣被董小六救走,而且每天各個村子發生了什麽,大家一問就知道。


    阿婆說完就歎了口氣,:“看來我沒有死的話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我一迴去他們就會送我去樹林。但阿婆不能連累你。”說完就打開門往外走。


    董小六趕緊跑過去,拉住阿婆的手,對那群人吼道:“豈有此理,你們自己做人道德敗壞,將原因都歸結到阿婆身上,要點臉好嗎?”他衝上去的那一刻,阿婆卻是對著她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衝動,一個人是打不過那麽多人的。


    董小六心裏好恨,自己長這麽大,第一次感到束手無策,這時一群村民衝過來,個個手上都拿著棍子或者鋤頭,將阿婆還有她的族人圍了起來,李嬸先怒斥:“誰敢欺負我們小六,她是我們一手養大的孩子,哪裏輪得到你們外來的欺負。”


    李嬸說完是趙伯伯,他用渾厚的嗓音喊道:“豈有此理,真是無法無天,敢來我們村撒野,你們是活膩了嗎?”


    阿婆的族人見村裏人多勢眾,便開始講道理了:“這位阿婆是我們的祖奶奶,我們怎麽就不能帶她迴去了?”


    李嬸和趙伯伯一聽覺得也有道理,他們無法反駁,趙伯伯還拉住董小六,讓他不要衝動。


    無奈之下,董小六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把阿婆給帶走,但是臨走前,他緊緊拽住阿婆的手,悄悄在她耳邊說道:“阿婆,你放心,我一定會去救你。”


    阿婆就那樣走了,李嬸和趙伯伯以及其他的村民都圍過來,問董小六到底是怎麽迴事,剛剛是因為看見別人欺負自己村子的人才大家出來維護。


    董小六懊惱地坐下來,把阿婆和他講的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鄉親們,大家聽了都氣憤不已,還有這麽糊塗的一大家子。


    董小六看見鄉親們的反應,他站了起來說道:“李嬸,趙伯伯,我準備夜深的時候,潛入隔壁村的王家,將阿婆救出來,我知道你們都是有家的人,幫不了我,但是請你們不要阻止我好嗎?”大家覺得董小六有情有義,都紛紛支持他的決定,讓他千萬要小心行事。


    半夜,董小六到了隔壁村,等更夫敲過更之後,便根據阿婆和他說的地點找到了王家,從後門翻牆進去。


    他將阿婆告訴他的路線記在心裏,找到了阿婆的房間,潛入進去,吹了一下火折子,推了推正在睡夢中的阿婆,壓低聲音,細聲說道:“阿婆,是我,小六。”


    阿婆被小六從睡夢中驚醒,她趕緊從床上坐起來,拍打著小六的肩膀,又生氣又心疼地說道:“哎呀,你這個兔崽子,你來幹嘛?快迴去。剛剛還有村民護著你,現在你要是被發現了,會被他們打死的。你還年輕,我一把老骨頭了,早就要去見閻王了。”


    “阿婆,就算被他們打死我也要救你,你就是我的好阿婆,你是我的奶奶,是我的親人,我以後要好好照顧你。”董小六這個時候還不忘撒嬌。


    阿婆聽了將董小六摟在懷裏,她親孫子都沒有這麽好,他們都將阿婆視作長命的老妖婆,說著又哭了。


    就在此時,房間的門被人踹開,一群人拿著火把進來,家族裏一個最年長的人走了過來,得意洋洋地說道:“我就知道你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你不覺得你進來得太容易了嗎?難道你就沒有想過是什麽原因嗎?”


    “夠了,你是我的兒子,你這麽對我也就算了,他是一個外人,你為自己積點德吧!”阿婆忽然站起來甩了對方一巴掌,憤憤地說道。


    兒子對母親的警告無動於衷,反而轉向董小六說道:“你想接走我娘也可以,除非你拿出一百兩黃金。”


    董小六身子一顫,他去哪裏弄一百兩,這不是故意不放人嗎?都怪自己是個窮小子,連個老人家都救不了。


    片刻之後,董小六忽然抬起頭,堅定地說道:“你給我十天時間,我去籌錢。”


    大家被董小六的話震驚了,他們答應給他十天時間,但是更多的人則是等著看好戲,一百兩黃金,連王家整個家族都湊不出來,他一個樵夫怎麽可能有那麽多錢。


    董小六走出王家大門,長舒了一口氣,他之所以剛剛敢說那樣的大話,是因為阿婆在他耳邊輕輕地說道:“跟著烏鴉能發財。”阿婆活了那麽久,他相信阿婆不會騙他。


    可是去哪兒找烏鴉呢?他最近見過的烏鴉就是昨天晚上救下的那隻,他正想著,卻有一隻鳥不知從哪兒飛過來,在他的頭上不停地啄著他的頭發。


    董小六隻好護著自己的頭,快速往家的方向跑去,此時已是黎明時分,天已經開始亮了,那隻鳥一直跟著他,他停了下來,卻從微光中發現這隻啄他的鳥不就是昨天晚上他救助的那隻烏鴉嗎?腿上的綁帶還係在那裏呢!


    他又想起阿婆說的話,便停在那裏等烏鴉來靠近自己,但是這下烏鴉卻不啄他了,而是在他的前麵慢慢地飛,像是要帶他去哪裏。


    董小六便跟著烏鴉,來到山上,烏鴉在一個枯木前麵停了來,然後不停地往枯木旁邊的一個洞裏伸頭,之後還叫了幾聲。


    董小六好奇地走過去,將那個洞挖開,竟然看見裏麵有好多閃閃發光的珠寶,這不是發財了嗎?他趕緊將洞裏的珠寶都掏出來,放到自己的身上。


    那烏鴉好像累了,飛到樹上,董小六聽見烏鴉的窩裏好像還有幾隻嗷嗷待哺的小烏鴉,為了感謝烏鴉,他在地上抓了好多小蟲子,還摘了一些野果,爬到樹上放到鳥窩裏。


    董小六原本以為隻能得到那麽多的珠寶,他想去當鋪換金子的,有多少換多少,哪知他第二天出門的時候,那隻烏鴉又飛到他的麵前,在前麵引路。


    這次,烏鴉帶他到了另一個地方,也挖出了很多珠寶首飾,一連十天,這隻烏鴉每天一大早就出現在董小六的家門口,帶他去不同的地方找寶藏,最後滿載而歸,湊了滿滿一箱子的珠寶,董小六拿到當鋪,剛好換了一百兩黃金。


    他將這一百兩黃金放到王家人的麵前,大家都傻了,在眾目睽睽之下,董小六為阿婆披上她的外衣,牽著阿婆的手,走出王家的大門。


    從此,阿婆就和董小六住在一起,董小六對阿婆就像自己的奶奶一樣,每天將她照顧得很好。


    過了一段時間,董小六跑去找那隻烏鴉,竟然連鳥窩都不見了,這隻烏鴉好像報完恩就消失了,而董小六知道這世上最不能貪的就是錢財,也沒有問阿婆關於烏鴉的事情,而是老老實實地掙錢。


    也許是上天的憐憫,董小六經過自己的努力幹活,存了一點錢就開始做生意,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沒過幾年就將茅草屋改成了木質結構的房屋,還娶了媳婦。


    阿婆跟著董小六又生活了十年,在她一百零二歲的時候壽終正寢,走的時候也是麵帶微笑的。


    自從阿婆走後,王家就因為做生意不夠光明磊落,以及勾結朝廷命官,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連累族內一百多口全部入獄。


    附近的村民聽說了這個事情,又想到十年前王家對阿婆做的事情,都說是他們自己做的孽,如今阿婆走了,自然是要懲罰他們,將他們也一並帶走。


    董小六看著昔日的王家大門,隻留下一聲歎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以【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情所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情所讚並收藏以【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