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朝鮮世宗李裪
大明:開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作者:六顆核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李祹聽說大明來的使臣是由海壽帶隊,依然雙眼一陣發黑,幾乎要閉過氣去。
對這個朝鮮出身的宦官,從已經故去的李芳遠,到如今的李祹,都是又恨又怕。
氣得牙癢癢,又拿他毫無辦法。
海壽這家夥,宰起老鄉來,那真是一刀一刀又一刀,刀刀都要令朝鮮大出血。
可基於事大原則,對代表天朝大明來使的海壽,朝鮮國王不但不敢拒絕他的要求,還要可勁著巴結。
送上大量賄賂,隻求海壽迴到大明,在大明陛下麵前為朝鮮國多說幾句好話。
海壽本就極貪,對這些送上門的錢財毫不推辭。
海壽之前已出使過七次朝鮮,均是在永樂朝時期。
最近一次,是永樂二十一年,海壽與禮部郎中陳敬,來朝鮮冊封李祹的嫡長子李珦為王世子。
同時,索取萬匹良馬,用於北征韃靼。
海壽一行使者團到達漢陽(即後來的漢城,後世的首爾)郊外,入駐龍亭之中,遠接官當即飛馳趕迴漢陽王宮報信。
李祹率領朝鮮國文武百官及耆老僧道出漢陽城國門之外迎接詔書。
於郊野紅毯鋪地,香案齊備。
當海壽單手捧出一卷明黃色聖旨,李祹連忙上前點燃香火。
煙霧繚繞。
淡淡的檀香飄蕩在初春漢陽郊外冰涼的空氣中。
繁文縟節禮畢。
李祹領著朝鮮國文武百官五拜三叩頭,跪伏在地,聆聽海壽抑揚頓挫地誦念詔書。
“皇帝敕諭朝鮮國王李祹。”
“朕恭承天命,君臨萬邦......”
洋洋灑灑數千言念完,香案上手指粗細的巨香燃燒過半。
李祹全身跪伏在冰涼地麵上,凍得手腳麻木。
而更冷則是一顆心。
大明年前剛剛登基的新皇帝,這個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年輕人,在詔書之中,竟要朝鮮再上貢萬匹良馬,用於征伐安南。
永樂二十一年朝鮮國剛剛湊了萬匹良馬,襄助大明北征韃靼。
如今還未過去滿四年。
李祹從永樂十六年繼位至今,近十年勵精圖治,朝鮮國力蒸蒸日上。
可朝鮮畢竟貧瘠狹小,兼且如大明一般以農耕為主,不可與瓦剌韃靼這般遊牧民族同日而語。
要再湊出萬匹良馬,就要讓相當部分朝鮮騎兵下馬,改成騎牛作戰了。
李祹雖然一向以大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雄才武略,可麵對這封詔書,不由遲疑住了。
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接,朝鮮國的騎兵等於半廢,戰力大損。
不接,基於事大原則,擔心因為失禮被大明找到機會問罪,最終被明朝合並。
“朝鮮國主,還不接大明皇帝詔書???”
海壽尖銳高亢的嗓音拉長,帶了七分不滿。
李祹悚然一驚,連忙恭恭敬敬爬起,高舉雙手從海壽手中接過聖旨:
“外臣恭迎聖旨!”
將大明皇帝聖旨恭敬放入錦盒之中,交給身後的宦官捧著,李祹湊近海壽,露出討好之色。
趁衣袖遮住腰間的功夫,摸出一袋沉甸甸錦囊,無聲無息塞入海壽手裏。
口中低聲訕笑:
“公公長途跋涉萬裏,一路辛苦了。”
“些許金子,不成敬意,還望公公笑納。”
海壽微微掂了掂錦囊,估摸著有上百兩重。
翻手將錦囊塞入腰帶,海壽臉上湧起一絲冷漠之色。
區區百兩黃金,打發叫花子呢。
目光掠過李祹頭頂王冕,落在王冕正上那顆鴿蛋大小、色做淺紫的珍珠上,眼睛亮了起來。
在初春陽光下,珍珠表麵浮現氤氳氣息,猶如有源源不絕的仙靈之氣蒸騰而出。
淺紫色的珍珠,渾圓飽滿,色澤又如此均勻,實屬罕見。
“國主頭上這顆珠子不錯。”
海壽皮笑肉不笑說道:
“不知國主能不能幫咱家也求購上一枚,咱家好帶迴大明敬獻於皇帝陛下座前。”
李祹一窒,腳下差點一個踉蹌摔倒。
心中氣惱交加。
這種寶物天生地造,世上哪還能尋到一樣之物。
這閹貨說是求購,不就是明明白白索賄,想要自己頭上的這顆嗎?
況且,打著要敬獻大明皇帝的幌子,還不是自己貪婪想要?
這點倒是李祹誤會了海壽。
海壽被朱瞻墡收拾之後,老實了許多,這個珠子,他還真沒打算貪墨,而是如他所說,要帶迴大明獻給朱瞻墡。
而李祹更加誤會海壽的則是。
海壽不止想要他頭上的這顆珠子,更想要他項上的這顆人頭!
李祹隻是猶豫片刻。
這迴大明索要的良馬數量太多,已嚴重損及朝鮮軍隊的戰鬥力。
自己必須要靠海壽從中緩頰,向大明皇帝陛下求情,減少上貢的良馬數量。
與此要緊的國事相比,頭頂上的這顆珍珠價值再高,又能高到哪裏呢?
李祹強忍著心痛說出假話:
“公公客氣了,外臣宮中正好還有一顆一模一樣的珠子,稍後就為公公送到驛館。”
“公公請,這就入城吧?”
海壽哈哈奸笑,毫無一絲不好意思:
“國主,這顆珍珠價值幾何?咱家一是一二是二,絕不昧了國主的寶物。”
李祹胸口一悶。
真讓海壽掏腰包買下,後頭指不定有多少刁難等著自己。
連忙強顏歡笑謙讓:
“不用不用,些許下國土特產而已,也無具體價值數目,公公能看得入眼,是下國的榮幸,怎敢要公公破費。”
李裪微微鬆了口氣。
這閹貨收了賄賂,拿人手短,希望入貢一事能抬抬手。
“公公請上車駕。”
“國主您先請,哈哈!”
笑談之間,兩人一起上車。
車廂中早有熱好的酒水和小菜。
李祹端杯勸進,寒暄了半晌,自覺和海壽已經套了不少近乎。
這才帶著為難說道:
“公公莫怪,實是有些話羞於啟齒......”
海壽單手一揮,豪氣幹雲:
“好說好說,如今也沒有外人在,國主有什麽為難之事,盡管道來。”
“咱家一向急公好義,若是職權之內能通融的,咱家絕不含糊。”
李祹聞言大喜。
旋即收起喜意,堆出為難臉色:
“公公可還記得?永樂二十一年,正是公公您經手,向大明進貢了萬匹良馬。”
“如今剛過去三四年,馬群繁衍尚未壯大,一些新生的小馬駒也還未長大。”
“要再入貢萬匹良馬,我朝鮮國不堪重負啊。”
“公公能否在陛下麵前幫外臣通融幾句,如今實在是湊不齊數目。”
“上貢良馬數量能否改為三千......不,五千?”
李祹說完,期盼看向海壽。
沒想到海壽臉色突然變了。
對這個朝鮮出身的宦官,從已經故去的李芳遠,到如今的李祹,都是又恨又怕。
氣得牙癢癢,又拿他毫無辦法。
海壽這家夥,宰起老鄉來,那真是一刀一刀又一刀,刀刀都要令朝鮮大出血。
可基於事大原則,對代表天朝大明來使的海壽,朝鮮國王不但不敢拒絕他的要求,還要可勁著巴結。
送上大量賄賂,隻求海壽迴到大明,在大明陛下麵前為朝鮮國多說幾句好話。
海壽本就極貪,對這些送上門的錢財毫不推辭。
海壽之前已出使過七次朝鮮,均是在永樂朝時期。
最近一次,是永樂二十一年,海壽與禮部郎中陳敬,來朝鮮冊封李祹的嫡長子李珦為王世子。
同時,索取萬匹良馬,用於北征韃靼。
海壽一行使者團到達漢陽(即後來的漢城,後世的首爾)郊外,入駐龍亭之中,遠接官當即飛馳趕迴漢陽王宮報信。
李祹率領朝鮮國文武百官及耆老僧道出漢陽城國門之外迎接詔書。
於郊野紅毯鋪地,香案齊備。
當海壽單手捧出一卷明黃色聖旨,李祹連忙上前點燃香火。
煙霧繚繞。
淡淡的檀香飄蕩在初春漢陽郊外冰涼的空氣中。
繁文縟節禮畢。
李祹領著朝鮮國文武百官五拜三叩頭,跪伏在地,聆聽海壽抑揚頓挫地誦念詔書。
“皇帝敕諭朝鮮國王李祹。”
“朕恭承天命,君臨萬邦......”
洋洋灑灑數千言念完,香案上手指粗細的巨香燃燒過半。
李祹全身跪伏在冰涼地麵上,凍得手腳麻木。
而更冷則是一顆心。
大明年前剛剛登基的新皇帝,這個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年輕人,在詔書之中,竟要朝鮮再上貢萬匹良馬,用於征伐安南。
永樂二十一年朝鮮國剛剛湊了萬匹良馬,襄助大明北征韃靼。
如今還未過去滿四年。
李祹從永樂十六年繼位至今,近十年勵精圖治,朝鮮國力蒸蒸日上。
可朝鮮畢竟貧瘠狹小,兼且如大明一般以農耕為主,不可與瓦剌韃靼這般遊牧民族同日而語。
要再湊出萬匹良馬,就要讓相當部分朝鮮騎兵下馬,改成騎牛作戰了。
李祹雖然一向以大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雄才武略,可麵對這封詔書,不由遲疑住了。
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接,朝鮮國的騎兵等於半廢,戰力大損。
不接,基於事大原則,擔心因為失禮被大明找到機會問罪,最終被明朝合並。
“朝鮮國主,還不接大明皇帝詔書???”
海壽尖銳高亢的嗓音拉長,帶了七分不滿。
李祹悚然一驚,連忙恭恭敬敬爬起,高舉雙手從海壽手中接過聖旨:
“外臣恭迎聖旨!”
將大明皇帝聖旨恭敬放入錦盒之中,交給身後的宦官捧著,李祹湊近海壽,露出討好之色。
趁衣袖遮住腰間的功夫,摸出一袋沉甸甸錦囊,無聲無息塞入海壽手裏。
口中低聲訕笑:
“公公長途跋涉萬裏,一路辛苦了。”
“些許金子,不成敬意,還望公公笑納。”
海壽微微掂了掂錦囊,估摸著有上百兩重。
翻手將錦囊塞入腰帶,海壽臉上湧起一絲冷漠之色。
區區百兩黃金,打發叫花子呢。
目光掠過李祹頭頂王冕,落在王冕正上那顆鴿蛋大小、色做淺紫的珍珠上,眼睛亮了起來。
在初春陽光下,珍珠表麵浮現氤氳氣息,猶如有源源不絕的仙靈之氣蒸騰而出。
淺紫色的珍珠,渾圓飽滿,色澤又如此均勻,實屬罕見。
“國主頭上這顆珠子不錯。”
海壽皮笑肉不笑說道:
“不知國主能不能幫咱家也求購上一枚,咱家好帶迴大明敬獻於皇帝陛下座前。”
李祹一窒,腳下差點一個踉蹌摔倒。
心中氣惱交加。
這種寶物天生地造,世上哪還能尋到一樣之物。
這閹貨說是求購,不就是明明白白索賄,想要自己頭上的這顆嗎?
況且,打著要敬獻大明皇帝的幌子,還不是自己貪婪想要?
這點倒是李祹誤會了海壽。
海壽被朱瞻墡收拾之後,老實了許多,這個珠子,他還真沒打算貪墨,而是如他所說,要帶迴大明獻給朱瞻墡。
而李祹更加誤會海壽的則是。
海壽不止想要他頭上的這顆珠子,更想要他項上的這顆人頭!
李祹隻是猶豫片刻。
這迴大明索要的良馬數量太多,已嚴重損及朝鮮軍隊的戰鬥力。
自己必須要靠海壽從中緩頰,向大明皇帝陛下求情,減少上貢的良馬數量。
與此要緊的國事相比,頭頂上的這顆珍珠價值再高,又能高到哪裏呢?
李祹強忍著心痛說出假話:
“公公客氣了,外臣宮中正好還有一顆一模一樣的珠子,稍後就為公公送到驛館。”
“公公請,這就入城吧?”
海壽哈哈奸笑,毫無一絲不好意思:
“國主,這顆珍珠價值幾何?咱家一是一二是二,絕不昧了國主的寶物。”
李祹胸口一悶。
真讓海壽掏腰包買下,後頭指不定有多少刁難等著自己。
連忙強顏歡笑謙讓:
“不用不用,些許下國土特產而已,也無具體價值數目,公公能看得入眼,是下國的榮幸,怎敢要公公破費。”
李裪微微鬆了口氣。
這閹貨收了賄賂,拿人手短,希望入貢一事能抬抬手。
“公公請上車駕。”
“國主您先請,哈哈!”
笑談之間,兩人一起上車。
車廂中早有熱好的酒水和小菜。
李祹端杯勸進,寒暄了半晌,自覺和海壽已經套了不少近乎。
這才帶著為難說道:
“公公莫怪,實是有些話羞於啟齒......”
海壽單手一揮,豪氣幹雲:
“好說好說,如今也沒有外人在,國主有什麽為難之事,盡管道來。”
“咱家一向急公好義,若是職權之內能通融的,咱家絕不含糊。”
李祹聞言大喜。
旋即收起喜意,堆出為難臉色:
“公公可還記得?永樂二十一年,正是公公您經手,向大明進貢了萬匹良馬。”
“如今剛過去三四年,馬群繁衍尚未壯大,一些新生的小馬駒也還未長大。”
“要再入貢萬匹良馬,我朝鮮國不堪重負啊。”
“公公能否在陛下麵前幫外臣通融幾句,如今實在是湊不齊數目。”
“上貢良馬數量能否改為三千......不,五千?”
李祹說完,期盼看向海壽。
沒想到海壽臉色突然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