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百宦祠
大明:開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作者:六顆核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興安派小宦官去宣召黎叔林的功夫。
朱瞻墡與鄭和幾人聊起西洋南洋諸國之事。
朱瞻墡談興極濃,鄭和王景弘等赫然發現,朱瞻墡足不出門,竟是盡知天下事。
且銳意進取之處,手段謀略,利益考量,無不給鄭和幾人帶來極大啟發。
朱瞻墡又說了一會分封藩王到海外的利處,話題驀然一轉:
“鄭公公,及其他諸位公公,朕有個想法。”
“自皇祖先永樂帝起,我大明一朝,宦官之屬為朝廷建功立業、恪職盡忠者數不勝數。”
“如鄭公公王公公,數下西洋,揚大明聲威於域外。”
“如侯公公亦失哈公公,招撫邊陲,為大明拓疆萬裏立下汗馬功勞。”
“如王彥,在靖難之役中戰功赫赫,至今仍鎮守遼東,保一方平靖。”
“如安南出身的阮安阮浪阮白,工程水利無不精通,我們所立之處的皇宮大殿,正是出自其手。”
“如各地兵鎮鎮守太監,兢兢業業,為國戍邊。”
鄭和等幾位太監差點熱淚盈眶。
自己等人辛辛苦苦奔波於外,視生死危難如等閑,不就是為了帝王的這句認可嗎?
朱瞻墡掃了他們一眼,繼續說下去:
“曆史上做出卓絕貢獻的宦官,又何止我大明一朝。”
“後漢蔡倫,人品不論,其革新造紙之術,製出蔡侯紙,中原曆朝曆代讀書人,都要蒙受其恩惠。”
“唐代高力士,不止有平亂擁立之功,侍奉唐明皇忠心耿耿,雖遭誣陷流放,聞明皇崩逝嘔血而亡,陪葬泰陵。”
不等在場的各位太監表一番忠心,朱瞻墡話語一轉,有了冷意:
“然而,曆朝曆代,宦官為禍者亦極烈。”
“秦有趙高矯詔葬送社稷,漢有十常侍撥弄權勢致天下大亂,北魏有宗愛連殺二帝,至有唐一朝,宦官於朝廷弄權,致怨聲載道,叛亂四起。”
“就算我大明一朝,也有馬琪其人,在安南貪得無厭,肆意搜刮,引致安南大亂,兵禍連結。”
“由此,士大夫乃至天下讀書人,對宦官之屬常有偏見,肆意攻訐。”
這下大轉彎,把禦書房中的幾位大太監聽得額頭微微滲出冷汗。
心中惴惴,不知聖上此言何意?
莫非是敲打自己幾人過於擅權,行為有失嗎?
在他們戰戰兢兢之中,朱瞻墡的話語轉入主題:
“依朕之見,宦官之屬與文臣武將又有何異?均是為朝廷社稷出力之人,各有賢與不肖,各有奸忠之屬。”
“因此,朕打算對宦官之屬做出變革。”
“分宦官為內宦外宦,互不統屬。”
“如在座鄭公公等人,以及各兵鎮鎮守太監,常年為朝廷奔波在外,每隔或一兩年、或三五年迴京述職一趟,此為外宦。”
“如朕之隨侍興安海壽,太後身邊的金英,皇後及各妃殿中服侍宦官等,常居於皇宮大內,服侍帝後,此為內宦。”
“有學識精深、術有專長之宦官,歸為外宦,在外為帝王之耳目,為朝廷效力。”
“內宦之者,專務忠耿服侍帝後,嚴禁幹涉朝政,撥弄是非,違逆者殺無赦。”
“這也是曾祖洪武帝在皇宮中立下鐵牌警示宦官的初衷!”
鄭和幾人和興安海壽麵麵相覷。
不知如此革新,對他們是福是禍。
外宦之屬,權力似乎得到提升,然後與帝王卻又生疏了幾分。
宦官的權力本就來自於帝王賦予,與帝王關係生疏,卻是動搖到他們手中權力的正當性。
而內宦之屬,戴在他們頭上的緊箍咒似乎收緊了許多。
禁止幹涉朝政,又提及洪武帝定下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鐵牌。
想必此後,必會有一些內宦被當成典型抓出來,殺雞儆猴。
興安倒沒有多大異樣。
他本就立定主意,成為朱瞻墡身邊最為堅實的護甲,保護朱瞻墡免遭皇宮之中詭雲譎波侵害。
其餘之事,與之無涉。
海壽卻是心頭大跳。
海壽剛成功拿下楊榮,正要對夏原吉做出致命一擊,此後,又要代表大明出使朝鮮。
得意於自己在朝堂中立下的赫赫兇名,正打算將手伸向朝政施行之中。
被朱瞻墡如此一說,宛如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罷了,小命要緊。
盡心盡力當好自己的差,手裏有東廠廠督大權,在聖上睜隻眼閉隻眼默許之下撈點錢財,也該就滿足了。
東昌府外樹林之中,朱瞻墡給海壽留下的心理陰影,從未有一刻敢模糊淡忘。
在幾位大太監各有所思之中,朱瞻墡卻是拋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誘惑:
“朕憐惜宦官之屬,百年之後無血親子嗣祭奠,決定在京城近郊,立一\\\"百宦祠\\\"。”
“每年正月,朝廷百官及內外宦代表之人,入祠執子侄晚輩禮祭祀。”
“百宦祠中,主殿供奉曆朝曆代為朝廷社稷做出突出貢獻的賢宦塑像,牌位盡述其生平。”
“鄭和爾等四位公公善始善終,百年之後必有一方位置。”
朱瞻墡的話語剛落,鄭和王景弘侯顯亦失哈身軀大震。
蒼老雙眸中渾濁淚水再也止不住,潸然而下。
其中最激動者,尤以年紀最大的侯顯為最。
身為宦官,身軀殘缺無後人延續香火,隻活這一世,人死燈滅。
故而有些宦官才敢百無禁忌,肆意妄為。
若是有此百宦祠,不就等於變相地有了無數後人年年敬獻香火嗎?
片刻之間,本已老態畢顯的幾人,憑空再生出無數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
興安海壽目中全是豔羨之色。
手掌緊握,暗自為自己鼓勁。
來者猶可追,自己將來百年之後,未必就不能躋身於主殿之上。
朱瞻墡繼續說道:
“偏殿則用於供奉兢兢業業盡忠職守的諸位內外宦官牌位。”
“百宦祠可安置年老宦官,在此看護百宦祠並養老送終,殿後則為諸逝去宦官集中安葬遺骨之處。”
朱瞻墡話語一轉,無限凜冽寒意迸發出來:
“而百宦祠庭院,則仿造杭州嶽飛墓前秦檜夫妻舊例,凡擅權誤國、霍亂宮闈之奸宦惡宦,刻鑿石像具名跪於其間。”
“自嫪毐趙高而下,受萬世唾棄。”
“此百宦祠,當為世間宦官之歸宿,抑惡揚善之例,盡在其中。”
“擇其賢者而從之,其不賢者而警之。”
禦書房內,自鄭和而下,直至興安海壽,齊齊跪伏趴地,哽咽出聲:
“聖上英明,奴婢當為君為國盡忠,死而後已!”
門外,傳來通報之聲:
“陛下,純善工坊場主黎叔林到了。”
朱瞻墡與鄭和幾人聊起西洋南洋諸國之事。
朱瞻墡談興極濃,鄭和王景弘等赫然發現,朱瞻墡足不出門,竟是盡知天下事。
且銳意進取之處,手段謀略,利益考量,無不給鄭和幾人帶來極大啟發。
朱瞻墡又說了一會分封藩王到海外的利處,話題驀然一轉:
“鄭公公,及其他諸位公公,朕有個想法。”
“自皇祖先永樂帝起,我大明一朝,宦官之屬為朝廷建功立業、恪職盡忠者數不勝數。”
“如鄭公公王公公,數下西洋,揚大明聲威於域外。”
“如侯公公亦失哈公公,招撫邊陲,為大明拓疆萬裏立下汗馬功勞。”
“如王彥,在靖難之役中戰功赫赫,至今仍鎮守遼東,保一方平靖。”
“如安南出身的阮安阮浪阮白,工程水利無不精通,我們所立之處的皇宮大殿,正是出自其手。”
“如各地兵鎮鎮守太監,兢兢業業,為國戍邊。”
鄭和等幾位太監差點熱淚盈眶。
自己等人辛辛苦苦奔波於外,視生死危難如等閑,不就是為了帝王的這句認可嗎?
朱瞻墡掃了他們一眼,繼續說下去:
“曆史上做出卓絕貢獻的宦官,又何止我大明一朝。”
“後漢蔡倫,人品不論,其革新造紙之術,製出蔡侯紙,中原曆朝曆代讀書人,都要蒙受其恩惠。”
“唐代高力士,不止有平亂擁立之功,侍奉唐明皇忠心耿耿,雖遭誣陷流放,聞明皇崩逝嘔血而亡,陪葬泰陵。”
不等在場的各位太監表一番忠心,朱瞻墡話語一轉,有了冷意:
“然而,曆朝曆代,宦官為禍者亦極烈。”
“秦有趙高矯詔葬送社稷,漢有十常侍撥弄權勢致天下大亂,北魏有宗愛連殺二帝,至有唐一朝,宦官於朝廷弄權,致怨聲載道,叛亂四起。”
“就算我大明一朝,也有馬琪其人,在安南貪得無厭,肆意搜刮,引致安南大亂,兵禍連結。”
“由此,士大夫乃至天下讀書人,對宦官之屬常有偏見,肆意攻訐。”
這下大轉彎,把禦書房中的幾位大太監聽得額頭微微滲出冷汗。
心中惴惴,不知聖上此言何意?
莫非是敲打自己幾人過於擅權,行為有失嗎?
在他們戰戰兢兢之中,朱瞻墡的話語轉入主題:
“依朕之見,宦官之屬與文臣武將又有何異?均是為朝廷社稷出力之人,各有賢與不肖,各有奸忠之屬。”
“因此,朕打算對宦官之屬做出變革。”
“分宦官為內宦外宦,互不統屬。”
“如在座鄭公公等人,以及各兵鎮鎮守太監,常年為朝廷奔波在外,每隔或一兩年、或三五年迴京述職一趟,此為外宦。”
“如朕之隨侍興安海壽,太後身邊的金英,皇後及各妃殿中服侍宦官等,常居於皇宮大內,服侍帝後,此為內宦。”
“有學識精深、術有專長之宦官,歸為外宦,在外為帝王之耳目,為朝廷效力。”
“內宦之者,專務忠耿服侍帝後,嚴禁幹涉朝政,撥弄是非,違逆者殺無赦。”
“這也是曾祖洪武帝在皇宮中立下鐵牌警示宦官的初衷!”
鄭和幾人和興安海壽麵麵相覷。
不知如此革新,對他們是福是禍。
外宦之屬,權力似乎得到提升,然後與帝王卻又生疏了幾分。
宦官的權力本就來自於帝王賦予,與帝王關係生疏,卻是動搖到他們手中權力的正當性。
而內宦之屬,戴在他們頭上的緊箍咒似乎收緊了許多。
禁止幹涉朝政,又提及洪武帝定下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鐵牌。
想必此後,必會有一些內宦被當成典型抓出來,殺雞儆猴。
興安倒沒有多大異樣。
他本就立定主意,成為朱瞻墡身邊最為堅實的護甲,保護朱瞻墡免遭皇宮之中詭雲譎波侵害。
其餘之事,與之無涉。
海壽卻是心頭大跳。
海壽剛成功拿下楊榮,正要對夏原吉做出致命一擊,此後,又要代表大明出使朝鮮。
得意於自己在朝堂中立下的赫赫兇名,正打算將手伸向朝政施行之中。
被朱瞻墡如此一說,宛如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罷了,小命要緊。
盡心盡力當好自己的差,手裏有東廠廠督大權,在聖上睜隻眼閉隻眼默許之下撈點錢財,也該就滿足了。
東昌府外樹林之中,朱瞻墡給海壽留下的心理陰影,從未有一刻敢模糊淡忘。
在幾位大太監各有所思之中,朱瞻墡卻是拋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誘惑:
“朕憐惜宦官之屬,百年之後無血親子嗣祭奠,決定在京城近郊,立一\\\"百宦祠\\\"。”
“每年正月,朝廷百官及內外宦代表之人,入祠執子侄晚輩禮祭祀。”
“百宦祠中,主殿供奉曆朝曆代為朝廷社稷做出突出貢獻的賢宦塑像,牌位盡述其生平。”
“鄭和爾等四位公公善始善終,百年之後必有一方位置。”
朱瞻墡的話語剛落,鄭和王景弘侯顯亦失哈身軀大震。
蒼老雙眸中渾濁淚水再也止不住,潸然而下。
其中最激動者,尤以年紀最大的侯顯為最。
身為宦官,身軀殘缺無後人延續香火,隻活這一世,人死燈滅。
故而有些宦官才敢百無禁忌,肆意妄為。
若是有此百宦祠,不就等於變相地有了無數後人年年敬獻香火嗎?
片刻之間,本已老態畢顯的幾人,憑空再生出無數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
興安海壽目中全是豔羨之色。
手掌緊握,暗自為自己鼓勁。
來者猶可追,自己將來百年之後,未必就不能躋身於主殿之上。
朱瞻墡繼續說道:
“偏殿則用於供奉兢兢業業盡忠職守的諸位內外宦官牌位。”
“百宦祠可安置年老宦官,在此看護百宦祠並養老送終,殿後則為諸逝去宦官集中安葬遺骨之處。”
朱瞻墡話語一轉,無限凜冽寒意迸發出來:
“而百宦祠庭院,則仿造杭州嶽飛墓前秦檜夫妻舊例,凡擅權誤國、霍亂宮闈之奸宦惡宦,刻鑿石像具名跪於其間。”
“自嫪毐趙高而下,受萬世唾棄。”
“此百宦祠,當為世間宦官之歸宿,抑惡揚善之例,盡在其中。”
“擇其賢者而從之,其不賢者而警之。”
禦書房內,自鄭和而下,直至興安海壽,齊齊跪伏趴地,哽咽出聲:
“聖上英明,奴婢當為君為國盡忠,死而後已!”
門外,傳來通報之聲:
“陛下,純善工坊場主黎叔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