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終卻是讓蹇義又一次出乎意料。


    調整內閣輔臣之選後,朱瞻墡仿佛已經忘了之前於謙曾彈劾夏原吉一事。


    草草結束朝會起身離去。


    原來,於謙彈劾夏原吉,竟真的隻是拋磚引玉,讓自己順勢提出重開下西洋和禁絕結黨兩事。


    蹇義搖頭苦笑。


    帝王心思,自己這個曆經五朝的老臣,竟也不能完全看透。


    自己還有一堆的事要忙,就不耗費心神瞎琢磨了。


    蹇義當即招唿郭璡及一眾內閣輔臣,移到偏殿開了個小會。


    重開下西洋,涉及市舶司稅賦製定、貿易貨物種類數量種種限製,千頭萬緒。


    郭璡長期在戶部任職,在財政和稅賦征收方麵極為擅長。


    金幼孜身為禮部尚書,精通與各番國使者交涉,對大明朝貢政策嫻熟無比。


    胡濙更是長期在海外遊曆,對泛海遠航、各番國國情了如指掌。


    而陛下話語中的一些隱藏細節,譬如入市舶司的船隻,需要倭寇人頭作為晉身之用。


    更是要眾人一起討論其中道理。


    最終拿出議案,交由陛下聖裁。


    重臣們一片忙碌,朱瞻墡卻是興衝衝趕往禦書房。


    卻是有重要之人到了。


    鄭和、王景弘、侯顯,帶著十餘艘大明寶船抵達天津港。


    這趟行程逆風而上,路途之中多數是靠無數船工不斷搖櫓前進,把人累得夠嗆。


    好在船上除了壓艙之物和必備船工,並沒運送貨物官兵,沿途補給之下,能稍稍輕鬆些許。


    三位功勳卓絕的大太監,停船登陸,快馬加鞭趕到北京城。


    一路之上,忐忑之中帶著無限激動。


    朱高熾登基後,叫停下西洋,三位大太監投閑置散,在南京擔任守備。


    其實就等於說,連朝廷中樞,皇宮大內都不需要他們了。


    讓他們在南京養老而已。


    他們身為朝廷宦官,半輩子漂泊海上,人生的價值,就是率領大明水師,揚威域外。


    萬國使臣畢恭畢敬,隨大明船隊返航,向大明陛下朝貢,就是他們最為榮耀的人生巔峰。


    可洪熙帝登基之後,一道叫停下西洋的命令,將他們的人生目標盡數毀去。


    如果說戰場猛將的理想歸宿是馬革裹屍,那他們的歸宿就是連天波濤。


    可在南京養老,他們日日麵對的,隻是波瀾不興的玄武湖而已。


    龍擱淺灘,鳥困網羅,英雄遲暮,投閑置散。


    對尚有雄心壯誌的人來說,人生悲劇莫過於此。


    而他們千裏迢迢趕到京城,卻是獲知終於又能揚帆起航。


    不但要送漢王到呂宋島就藩,還要運五萬京營精銳,前往安南平叛。


    而更令他們激動的是。


    據前後腳到達南京的兩撥錦衣衛所說,聖上有意令他們指揮水師,與大明精銳聯手,水陸配合,剿滅安南黎利亂賊。


    接著,在禦書房中等待的功夫,就有小宦官進來通報。


    聖上朝會之時,已定下重開下西洋之策。


    鄭和、王景弘、侯顯三人,猶如老樹逢春,蒼老心境掀起驚濤。


    三張無須的老臉上,湧起潮紅之色。


    豪情壯誌,重新溢滿胸腔。


    在他們期盼之中,朱瞻墡帶著興安海壽走入禦書房。


    鄭和三人連忙趴地跪下,誠心誠意大禮參拜:


    “老奴鄭和,叩見吾皇陛下!”


    “奴婢王景和,拜見聖上!”


    “奴婢侯顯,參見皇帝陛下。”


    “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瞻墡一臉喜悅,快步上前,伸出雙手親熱搭住三人手臂,一一扶起:


    “快快起來。”


    “三位公公千裏迢迢遠來,辛苦了。”


    “興安,給三位為大明立下數不盡功勳的前輩,賜座賜茶!”


    鄭和三人受寵若驚,連忙謙遜推辭。


    雙方氣氛融洽坐下。


    朱瞻墡按捺不住好奇,嘴角帶笑,不停打量鄭和。


    永樂洪熙朝間,除了帝王,在曆史上名聲最為卓著的,就是此人。


    雖然隻是個宦官,身體殘缺。


    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遠遠勝過一眾名臣。


    七次下西洋,東南亞,南亞,中東,紅海沿岸,最遠到達東非肯尼亞。


    到訪過的地方,幾乎囊括當時半數以上的文明社會。


    說是大航海時代之前的世界第一航海家,絕不是過譽之詞。


    而朱瞻墡既然穿越來到這個時代,地理發現第一人的稱號,自然不想再讓給西歐那些海盜之流。


    朱瞻墡打量完鄭和,又看向王景弘和侯顯。


    這二人後世名聲不顯,卻隻是因為和鄭和同處於一個時代。


    猶如明月邊上的璀璨星辰,並非本身黯淡無光,隻是光芒都被明月遮掩罷了。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洪武年間入宮為宦官。


    多次作為鄭和副手,一起率船隊下西洋訪問。


    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死在途中,船隊就是在王景弘帶領下返迴大明。


    而後宣德九年,王景弘作為正使,第八次率船隊下西洋,成為大明絕唱。


    王景弘被時人譽稱為“王三保”,後世南海猶有“景宏島”紀念此人功績。


    至於侯顯,出身甘南洮州西番十八族,為藏族之人。


    當初沐英、藍玉征討洮州時侯顯被俘閹割送入宮中。


    永樂年間,侯顯以司禮監少監身份率隊深入衛藏,為烏思藏都司(西藏)納入大明版圖,做出過突出貢獻。


    之後多次出訪榜葛剌(孟加拉)和南亞印度次大陸諸國,調解糾紛,在南亞名聲顯赫。


    明史之中,侯顯獲得“勞績與鄭和亞”的崇高評價。


    朱瞻墡一一打量完,滿臉笑意點頭不止。


    滿意,太滿意了。


    史書總說大明一朝奸宦無數,為禍極烈。


    可這史書,執筆之人是誰不言而喻。


    整個大明一朝,文臣集團一直在與宦官集團爭奪權力。


    此起彼伏,互相傾軋。


    期間偶然也曾有攜手打擊政敵的(如張居正和馮保)。


    依朱瞻墡來看,大明朝不但有奸宦,更有無數功勳昭著的忠宦。


    同理,難道大明一朝出了東林黨這種奸佞弄權的文臣集團,就沒有忠貞愛國的文官了嗎?


    以身份視人,最不可取。


    至少,大明朝的宦官,不管權勢如何熏天,也隻是皇帝手中受控極嚴的一把刀而已。


    皇帝要廢掉他們,輕而易舉。


    大明朝的宦官,從未像漢唐一般,成為危及帝王和社稷的不可控因素。


    宦官雖然貪財喜好弄權,但由於沒有子嗣,比起文臣,對朝廷和皇帝更加忠心耿耿。


    宦官體係的調整,已是要提上日程,隻差一個契機而已。


    要給宦官立下學習的榜樣,警醒的目標。


    如此,既能激發宦官的為國建立功勳之心,又能時時提醒他們,不可得意忘形,遺臭萬年。


    朱瞻墡已有了主意。


    也正好以此激勵在場的興安和海壽兩人。


    朱瞻墡燦爛一笑站起身來:


    “興安,去速速召喚亦失哈公公。”


    “鄭公公,王公公,侯公公!”


    “來,到朕禦案這邊,朕要給你們看個好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送瞻基皇兄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顆核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顆核彈並收藏大明:開局送瞻基皇兄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