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米尼子彈
舅舅去造反,我科技種田 作者:愛吃芝士意麵的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天啟在可勁折騰火炮的同時,鐵匠鋪的另一邊,石玉成也開始了鳥銃的打造。
石玉成打造的鳥銃,更準確的說應該叫火繩槍。
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管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
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裏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鑄鐵的槍管太過於笨重,石玉成采用的是雙層熱卷鍛造。
具體方法就是先把燒紅的長鐵皮,鍛打成一個“u型”;接著放入一個圓形的“鋼骨”,將鐵皮慢慢鍛打成圓形;然後再用同樣的方法,錯開內層的接縫在外麵再包一層鐵皮;抽出之前放入的“鋼骨”,再用一根略粗的鋼骨,緩慢敲入進行冷拉擴口,槍管就完成了。
把槍管的尾部燒紅,塞入一個小鐵柱鍛,打實封閉;最後在槍管上鑽出引線孔,配上木製的槍托,一把鳥銃也就是火繩槍,就製作完成了。
鳥銃在實際作戰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點火。
點火最為簡單的方法,是使用香或者火折子。而更專業的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撚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幹,就能緩慢地持續燃燒。
鳥銃在實際作戰過程中,麻煩的是引線的插入。
可以試想一下,戰場上緊張的氣氛下,把沾有火藥的棉線塞入一個細孔中,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後麵還要把槍豎起來,依次裝入火藥,密封用的破布和彈丸,再壓實後才能舉槍瞄準、點火。
最難控製的是引線的長短。太短,點火後雙手還沒扶穩槍身瞄準,彈丸就打出去了;而太長,則會眼睜睜的看著,射擊窗口的稍縱即逝。
鳥銃的升級版是遂發槍。燧發槍的原理,司馬楓跟石玉成和石天佑一講,他們也都聽了明白。
用扳機作為觸發機構,在扣動扳機以後釋放預壓的彈簧片;由彈簧片帶動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火門完成點火。
燧石點火,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東西,隻是製作燧發槍需要有合適的彈簧片,還需要設計扳機和擊錘之間的齧合動作。這個複雜的難題就留給了這一對手工達人父子。
至於其他的材料,反倒不難。燧石比較容易找;敲打成型就行了。
燧石引燃的火藥,隻要普通的黑火藥基礎上,進行一些微調就可以了。增加一些硫磺的比例,將黑火藥製成細粉,測試一番即可。
把遂發槍研發的功課剛布置出去,過了幾天司馬楓在鐵匠坊裏晃悠時,發現有人已經在製作鳥銃用的彈丸了。
鳥銃的彈丸用的是鑄鉛。畢竟鉛這東西比鐵容易冶煉多了。
把鉛丹或者鉛礦石直接加木炭焙燒,就可以得到鉛。把融化的鉛液灌入鐵製的磨具中,冷卻以後,彈丸就做成了。
看到這裏,司馬楓不由地感歎舅舅的高效。
不過此時他又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法國人在19世紀中期發明的米尼彈。
在米尼彈之前的彈丸,無論是球形的還是尖頭錐形的,都有彈丸與槍膛配合的問題。
彈丸比槍管口徑小的話,射擊精度很難保證;彈丸比口徑略大,怎麽把彈丸塞進槍膛又是個問題。
為了保證射擊的精度,發展到後來射手們都傾向於彈丸比槍管口徑略大。為此射手隻好隨身攜帶一個木槌,在裝填時通過敲擊推彈杆,硬砸入子彈。
米尼彈的發明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米尼彈的技術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像是一層膜一捅就破,但難點在於找準位置和角度。
米尼彈也是鑄鉛的彈丸,錐形彈頭底部的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這樣裝彈就很方便。
最早的米尼彈在彈丸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空腔,鑄造完成後用錐形的木塞塞在空腔後部。發射時火藥燃氣壓迫木塞擠進空腔,迫使彈底膨脹緊貼槍膛,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泄。
後來的實踐中發現,隻要合理控製彈丸尾部的空腔形狀,即使不要木塞,火藥的膨脹也可以迫使彈丸底部膨脹緊貼槍膛。
由於彈丸緊貼槍膛,保證了射擊的精度。也因為彈丸緊貼槍膛,避免了火藥燃氣的外泄,從而保證了威力。
當然如果再槍管內加入膛線的話,米尼彈也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在陀螺效應的加持下,彈道將更加平直。
膛線的原理司馬楓和石玉成交流過;隻是目前要拉膛線,他們缺能夠打造拉刀的好鋼,此事隻好作罷。
一邊聽著的石天啟覺得,反正現在的大炮都是鑄的,以後做模具的時候可以考慮加入膛線。
司馬楓剛聽完就暈了,於是說道:“哥哥啊,槍和炮差別還是很大的。槍彈可以用鉛彈,炮彈裝藥太多,打出去速度太快了,用不了鉛彈。”
石天啟沒想明白,還是不想放棄於是說道:“那有什麽關係,有了膛線鐵彈不是一樣打嘛?你說的膛線那麽好,我先弄上去有什麽問題?”
看到這典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石天啟,司馬楓隻好解釋道:“彈丸和膛內之間不嚴的話是會漏氣的;漏氣了,彈丸就轉不起來啊!轉不起來,有膛線也然並卵!”
雖然不知道然並卵是什麽意思,石天啟還是有些不服氣,沉默了半晌說道:“我在彈丸上裹上一層鉛不就行了?”
這話一出,司馬楓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不就是以後的火炮上密封的彈帶嘛!
一定不能小瞧了任何時代人的智慧,限製技術發明突破的不是想象力,而是前置的技術條件。
想到這司馬楓隻能無奈的說道:“哥,你說的很對!但問題是你怎麽把裹了鉛的彈丸,塞進炮膛裏麵去?霸王龍能幹這活不?”
石天啟聽完有些悶悶不樂,沉默了半響司馬楓緩緩說道:“你說的那個方法不是不行,但彈丸一定要從後麵裝!炮膛的後麵可以比彈丸略大一點,到前麵變小就可以了。”
“隻是從後麵裝彈丸和火藥,火炮的後麵就要有能夠抗住火藥爆炸威力的閘閥!那難度太大了,能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未嚐不可。”司馬楓繼續耐心地解釋道。
司馬楓當然知道有後裝的弗朗機炮,隻是後來事實也證明那東西子炮和炮管氣密性不佳,火藥氣體外泄,導致威力遠不如後來前裝的紅夷大炮。
弗朗機炮采用子炮後裝的結構,注定是條斷頭的科技樹,司馬楓覺得沒必要去折騰。不是誰都跟後來的小本子那麽“軸”。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具體動手的事有一堆的鐵匠、木匠,還有石玉成、趙有財這樣的老把事;司馬楓也就偶爾在邊上看看,結合自己以前的印象提提建議。
遂發槍的試製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不過米尼彈很快就做了出來。進行試射後,子彈的散布當然是比以前要好的多。
槍和彈都有了;至於如何教會下麵的人使用,司馬楓就不想操心了。
他是一個懶人,隻想折騰自己感興趣的事,也隻想顧好自己在乎的人。
石玉成打造的鳥銃,更準確的說應該叫火繩槍。
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管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
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裏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鑄鐵的槍管太過於笨重,石玉成采用的是雙層熱卷鍛造。
具體方法就是先把燒紅的長鐵皮,鍛打成一個“u型”;接著放入一個圓形的“鋼骨”,將鐵皮慢慢鍛打成圓形;然後再用同樣的方法,錯開內層的接縫在外麵再包一層鐵皮;抽出之前放入的“鋼骨”,再用一根略粗的鋼骨,緩慢敲入進行冷拉擴口,槍管就完成了。
把槍管的尾部燒紅,塞入一個小鐵柱鍛,打實封閉;最後在槍管上鑽出引線孔,配上木製的槍托,一把鳥銃也就是火繩槍,就製作完成了。
鳥銃在實際作戰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點火。
點火最為簡單的方法,是使用香或者火折子。而更專業的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撚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幹,就能緩慢地持續燃燒。
鳥銃在實際作戰過程中,麻煩的是引線的插入。
可以試想一下,戰場上緊張的氣氛下,把沾有火藥的棉線塞入一個細孔中,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後麵還要把槍豎起來,依次裝入火藥,密封用的破布和彈丸,再壓實後才能舉槍瞄準、點火。
最難控製的是引線的長短。太短,點火後雙手還沒扶穩槍身瞄準,彈丸就打出去了;而太長,則會眼睜睜的看著,射擊窗口的稍縱即逝。
鳥銃的升級版是遂發槍。燧發槍的原理,司馬楓跟石玉成和石天佑一講,他們也都聽了明白。
用扳機作為觸發機構,在扣動扳機以後釋放預壓的彈簧片;由彈簧片帶動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火門完成點火。
燧石點火,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東西,隻是製作燧發槍需要有合適的彈簧片,還需要設計扳機和擊錘之間的齧合動作。這個複雜的難題就留給了這一對手工達人父子。
至於其他的材料,反倒不難。燧石比較容易找;敲打成型就行了。
燧石引燃的火藥,隻要普通的黑火藥基礎上,進行一些微調就可以了。增加一些硫磺的比例,將黑火藥製成細粉,測試一番即可。
把遂發槍研發的功課剛布置出去,過了幾天司馬楓在鐵匠坊裏晃悠時,發現有人已經在製作鳥銃用的彈丸了。
鳥銃的彈丸用的是鑄鉛。畢竟鉛這東西比鐵容易冶煉多了。
把鉛丹或者鉛礦石直接加木炭焙燒,就可以得到鉛。把融化的鉛液灌入鐵製的磨具中,冷卻以後,彈丸就做成了。
看到這裏,司馬楓不由地感歎舅舅的高效。
不過此時他又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法國人在19世紀中期發明的米尼彈。
在米尼彈之前的彈丸,無論是球形的還是尖頭錐形的,都有彈丸與槍膛配合的問題。
彈丸比槍管口徑小的話,射擊精度很難保證;彈丸比口徑略大,怎麽把彈丸塞進槍膛又是個問題。
為了保證射擊的精度,發展到後來射手們都傾向於彈丸比槍管口徑略大。為此射手隻好隨身攜帶一個木槌,在裝填時通過敲擊推彈杆,硬砸入子彈。
米尼彈的發明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米尼彈的技術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像是一層膜一捅就破,但難點在於找準位置和角度。
米尼彈也是鑄鉛的彈丸,錐形彈頭底部的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這樣裝彈就很方便。
最早的米尼彈在彈丸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空腔,鑄造完成後用錐形的木塞塞在空腔後部。發射時火藥燃氣壓迫木塞擠進空腔,迫使彈底膨脹緊貼槍膛,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泄。
後來的實踐中發現,隻要合理控製彈丸尾部的空腔形狀,即使不要木塞,火藥的膨脹也可以迫使彈丸底部膨脹緊貼槍膛。
由於彈丸緊貼槍膛,保證了射擊的精度。也因為彈丸緊貼槍膛,避免了火藥燃氣的外泄,從而保證了威力。
當然如果再槍管內加入膛線的話,米尼彈也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在陀螺效應的加持下,彈道將更加平直。
膛線的原理司馬楓和石玉成交流過;隻是目前要拉膛線,他們缺能夠打造拉刀的好鋼,此事隻好作罷。
一邊聽著的石天啟覺得,反正現在的大炮都是鑄的,以後做模具的時候可以考慮加入膛線。
司馬楓剛聽完就暈了,於是說道:“哥哥啊,槍和炮差別還是很大的。槍彈可以用鉛彈,炮彈裝藥太多,打出去速度太快了,用不了鉛彈。”
石天啟沒想明白,還是不想放棄於是說道:“那有什麽關係,有了膛線鐵彈不是一樣打嘛?你說的膛線那麽好,我先弄上去有什麽問題?”
看到這典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石天啟,司馬楓隻好解釋道:“彈丸和膛內之間不嚴的話是會漏氣的;漏氣了,彈丸就轉不起來啊!轉不起來,有膛線也然並卵!”
雖然不知道然並卵是什麽意思,石天啟還是有些不服氣,沉默了半晌說道:“我在彈丸上裹上一層鉛不就行了?”
這話一出,司馬楓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不就是以後的火炮上密封的彈帶嘛!
一定不能小瞧了任何時代人的智慧,限製技術發明突破的不是想象力,而是前置的技術條件。
想到這司馬楓隻能無奈的說道:“哥,你說的很對!但問題是你怎麽把裹了鉛的彈丸,塞進炮膛裏麵去?霸王龍能幹這活不?”
石天啟聽完有些悶悶不樂,沉默了半響司馬楓緩緩說道:“你說的那個方法不是不行,但彈丸一定要從後麵裝!炮膛的後麵可以比彈丸略大一點,到前麵變小就可以了。”
“隻是從後麵裝彈丸和火藥,火炮的後麵就要有能夠抗住火藥爆炸威力的閘閥!那難度太大了,能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未嚐不可。”司馬楓繼續耐心地解釋道。
司馬楓當然知道有後裝的弗朗機炮,隻是後來事實也證明那東西子炮和炮管氣密性不佳,火藥氣體外泄,導致威力遠不如後來前裝的紅夷大炮。
弗朗機炮采用子炮後裝的結構,注定是條斷頭的科技樹,司馬楓覺得沒必要去折騰。不是誰都跟後來的小本子那麽“軸”。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具體動手的事有一堆的鐵匠、木匠,還有石玉成、趙有財這樣的老把事;司馬楓也就偶爾在邊上看看,結合自己以前的印象提提建議。
遂發槍的試製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不過米尼彈很快就做了出來。進行試射後,子彈的散布當然是比以前要好的多。
槍和彈都有了;至於如何教會下麵的人使用,司馬楓就不想操心了。
他是一個懶人,隻想折騰自己感興趣的事,也隻想顧好自己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