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獻糧
重生朱祁鎮,開啟盛世大明 作者:守拙而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京師
初春的風還沒有吹到北境,風雪和堅冰還是大明京師附近的主色調。
茫茫的白雪覆蓋在大地上還沒有消融,寒風唿唿作響,掀起陣陣沙塵。
但此刻的大明京師卻是另一番場景,城外冰天雪地,城內卻是紅布漫天,人聲鼎沸。
大明,終於在朱祁鎮的掌舵下迎來了第一次封賞大典。
承天門外擠滿了來看熱鬧的百姓,如今正值青黃不接之際,春種還有些時日,農閑的百姓平日也沒有娛樂活動,聽聞京師舉行大典,紛紛前來觀禮。
朱祁鎮起了個大早,在宮女的伺候下寬衣解帶,穿上了正式的袞服。
厚重的袞服足足有五層,裏三層外三層的朱祁鎮裹了個嚴嚴實實。
但帶來的效果也是不俗,穿上袞服的朱祁鎮更顯威嚴,加上久居上位者的氣勢,讓人不敢直視。
其實經過火燒糧倉的事情這麽一鬧,這次的封賞大典許多大臣都諫言延期舉行。
因為舉行大典勢必靡費,也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不如把這些力量留著應對接下來的風波。
但是朱祁鎮力排眾議,把大典的事情一錘定音。
舉行大典是朱祁鎮早早就定下的事情,軍中朝中無數人翹首以盼,取消肯定會引起眾人的非議。
加上如今京城本就因為西南糧倉被燒的事和限糧令搞得人心惶惶,要是貿然取消大典,定然會引起更大的慌亂。
京城已經開始流傳出江南糧倉被燒,漕糧無法按時運送入京的流言了,朱祁鎮不用想也知道是誰幹的。
但如今更是要穩住局勢,京城的餘糧雖不多,但堅持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
要是這會未戰先怯,京城眾人的心氣沒了,怕是不等糧荒到來就先陷入了混亂。
“皇爺,早膳好了。”
朱祁鎮剛穿戴整齊,金英就小跑進門開口道。
今日大典舉行時間估計不短,要是不用早膳怕是難以堅持。
朱祁鎮聞言點了點頭,起身來到桌前,開口道:
“端進來吧。”
隨著朱祁鎮話落,金英招了招手,早就候在門口的一名宮女立刻端著托盤低頭快步走入大殿來到桌前輕輕放下托盤。
上好檀木製作的托盤上麵雕龍畫鳳,很顯皇家氣派,富貴不可言。
但是與托盤不符的是裏麵的食物,華貴的托盤中並沒有皇家該有的珍饈美味,反而隻有一隻小碗孤零零的擺在盤中。
隨著托盤放下,宮女小心翼翼的端出了托盤中的白玉碗放在桌上,而後快步退了出去。
隨後一股淡淡的穀物清香傳來,小小的白玉碗別無他物,隻是一碗再尋常不過的白粥,看著也並不純粹,裏麵好似夾雜著一些糙米。
早早就起床的朱祁鎮經過折騰早就饑腸轆轆,端起白粥就唿唿的喝了起來。
不多時,一小碗白粥便已經見底,朱祁鎮也隻是喝了個半飽,用湯匙細細把碗中的白米刮幹淨這才放下碗筷。
自從朱祁鎮得知江南之地受災後,朱祁鎮便不止下令京城的糧食限購,皇城內更是限糧更加嚴重。
朱祁鎮給自己定的份額,便是每天三碗白粥。
站在朱祁鎮身旁的金英看到朱祁鎮的樣子眼中不由流露出濃濃的不忍和費解,隨即便輕聲開口:
“皇爺,老奴再去給您盛一碗吧,今天參加大典勞心費力,您不吃飽肚子怎麽主持大典啊。”
金英苦口婆心的勸道。
朱祁鎮聽到金英開口,輕輕擺了擺手,站起身來便往偏殿走去,大臣們早就候著了。
金英看到朱祁鎮的表現歎了口氣。
他不明白朱祁鎮這是何苦呢?他可是皇帝啊,是這個幅員遼闊帝國的君父,就算餓了誰,也餓不到他。
況且就憑朱祁鎮一個人節約下來這點糧食又有什麽用呢?這點糧食又夠誰吃?
但是金英不明白朱祁鎮的心思,因為朱祁鎮這副皇帝的身軀裏裝著的卻是一個現代社會的靈魂。
朱祁鎮深知何不食肉糜的道理,他也曾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深知其中不易。
朱祁鎮想用肉體的感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而且這並不是在遊戲裏,百姓是實實在在的百姓,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遊戲中那一串冰冷的數字代碼,是真真切切有數百萬百姓在餓肚子。
朱祁鎮此舉既不是想作秀為自己立牌坊落個好名聲,也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他已經當了皇帝根本沒這個必要。
隻是朱祁鎮覺得,自己如今是這個龐大帝國的君父,是這個帝國的統治者。
國家出了亂子,該有人為這個亂子擔責,而他作為君父自然首當其衝。
數百萬百姓正在陷入饑荒,他作為這些百姓的君父,讓他整天大魚大肉朱祁鎮做不到。
想到這巨大的災荒,朱祁鎮隻覺得一股如山嶽般的壓力壓在肩上。
這股壓力隻有兩個名字,責任和良心。
偏殿內,早已等候多時的大臣看到朱祁鎮到來連連行禮:
“臣等叩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朱祁鎮見狀腳步不停,邊走邊開口道:
“平身吧,諸位愛卿久等了。”
聽到朱祁鎮開口,大臣們連聲謝恩,站起了身形。
剛起身,戶部尚書張益就快步到來到朱祁鎮身前,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
“陛下,喜訊,喜訊啊!”
“山東布政使聽聞江南受災,上奏稟明山東糧倉稟實,可以多調派五十萬石糧食入京,以緩京城糧荒!”
張益越說越興奮難耐,老臉都笑成了菊花。
他身為戶部尚書,掌管錢糧,這幾日看著日益減少的糧草都愁掉了頭發,猛然聽聞這個喜訊,差點興奮的一口氣沒迴上來。
沒想到,關鍵時刻山東布政使居然如此給力,因為這個糧荒的關鍵時刻,地方也是能留糧草就留,絕不會主動開口獻糧。
雖然朝廷權柄很重,隻要京師一聖諭,天下莫敢不從。但是那是朝廷發令,和地方主動獻糧不是一迴事。
現在可是關鍵時刻,地方官員沒有人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轄區內不會湧入流民。
一旦流民湧入,要是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那原本安穩的省份片刻之間便會化作新的災區。
要是不主動獻糧等著朝廷催促再放糧,最多就是無功無過。但是若是流民四起,把轄區化作新的災區,那當地的主官就難逃一死!
權衡利弊之下各地的官員都開始裝聾作啞,隻要朝廷不開口,就不主動為朝廷分憂。
前途雖重要,但是卻要拿項上人頭來賭,孰輕孰重官員們還是拎得清的。
初春的風還沒有吹到北境,風雪和堅冰還是大明京師附近的主色調。
茫茫的白雪覆蓋在大地上還沒有消融,寒風唿唿作響,掀起陣陣沙塵。
但此刻的大明京師卻是另一番場景,城外冰天雪地,城內卻是紅布漫天,人聲鼎沸。
大明,終於在朱祁鎮的掌舵下迎來了第一次封賞大典。
承天門外擠滿了來看熱鬧的百姓,如今正值青黃不接之際,春種還有些時日,農閑的百姓平日也沒有娛樂活動,聽聞京師舉行大典,紛紛前來觀禮。
朱祁鎮起了個大早,在宮女的伺候下寬衣解帶,穿上了正式的袞服。
厚重的袞服足足有五層,裏三層外三層的朱祁鎮裹了個嚴嚴實實。
但帶來的效果也是不俗,穿上袞服的朱祁鎮更顯威嚴,加上久居上位者的氣勢,讓人不敢直視。
其實經過火燒糧倉的事情這麽一鬧,這次的封賞大典許多大臣都諫言延期舉行。
因為舉行大典勢必靡費,也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不如把這些力量留著應對接下來的風波。
但是朱祁鎮力排眾議,把大典的事情一錘定音。
舉行大典是朱祁鎮早早就定下的事情,軍中朝中無數人翹首以盼,取消肯定會引起眾人的非議。
加上如今京城本就因為西南糧倉被燒的事和限糧令搞得人心惶惶,要是貿然取消大典,定然會引起更大的慌亂。
京城已經開始流傳出江南糧倉被燒,漕糧無法按時運送入京的流言了,朱祁鎮不用想也知道是誰幹的。
但如今更是要穩住局勢,京城的餘糧雖不多,但堅持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
要是這會未戰先怯,京城眾人的心氣沒了,怕是不等糧荒到來就先陷入了混亂。
“皇爺,早膳好了。”
朱祁鎮剛穿戴整齊,金英就小跑進門開口道。
今日大典舉行時間估計不短,要是不用早膳怕是難以堅持。
朱祁鎮聞言點了點頭,起身來到桌前,開口道:
“端進來吧。”
隨著朱祁鎮話落,金英招了招手,早就候在門口的一名宮女立刻端著托盤低頭快步走入大殿來到桌前輕輕放下托盤。
上好檀木製作的托盤上麵雕龍畫鳳,很顯皇家氣派,富貴不可言。
但是與托盤不符的是裏麵的食物,華貴的托盤中並沒有皇家該有的珍饈美味,反而隻有一隻小碗孤零零的擺在盤中。
隨著托盤放下,宮女小心翼翼的端出了托盤中的白玉碗放在桌上,而後快步退了出去。
隨後一股淡淡的穀物清香傳來,小小的白玉碗別無他物,隻是一碗再尋常不過的白粥,看著也並不純粹,裏麵好似夾雜著一些糙米。
早早就起床的朱祁鎮經過折騰早就饑腸轆轆,端起白粥就唿唿的喝了起來。
不多時,一小碗白粥便已經見底,朱祁鎮也隻是喝了個半飽,用湯匙細細把碗中的白米刮幹淨這才放下碗筷。
自從朱祁鎮得知江南之地受災後,朱祁鎮便不止下令京城的糧食限購,皇城內更是限糧更加嚴重。
朱祁鎮給自己定的份額,便是每天三碗白粥。
站在朱祁鎮身旁的金英看到朱祁鎮的樣子眼中不由流露出濃濃的不忍和費解,隨即便輕聲開口:
“皇爺,老奴再去給您盛一碗吧,今天參加大典勞心費力,您不吃飽肚子怎麽主持大典啊。”
金英苦口婆心的勸道。
朱祁鎮聽到金英開口,輕輕擺了擺手,站起身來便往偏殿走去,大臣們早就候著了。
金英看到朱祁鎮的表現歎了口氣。
他不明白朱祁鎮這是何苦呢?他可是皇帝啊,是這個幅員遼闊帝國的君父,就算餓了誰,也餓不到他。
況且就憑朱祁鎮一個人節約下來這點糧食又有什麽用呢?這點糧食又夠誰吃?
但是金英不明白朱祁鎮的心思,因為朱祁鎮這副皇帝的身軀裏裝著的卻是一個現代社會的靈魂。
朱祁鎮深知何不食肉糜的道理,他也曾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深知其中不易。
朱祁鎮想用肉體的感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而且這並不是在遊戲裏,百姓是實實在在的百姓,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遊戲中那一串冰冷的數字代碼,是真真切切有數百萬百姓在餓肚子。
朱祁鎮此舉既不是想作秀為自己立牌坊落個好名聲,也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他已經當了皇帝根本沒這個必要。
隻是朱祁鎮覺得,自己如今是這個龐大帝國的君父,是這個帝國的統治者。
國家出了亂子,該有人為這個亂子擔責,而他作為君父自然首當其衝。
數百萬百姓正在陷入饑荒,他作為這些百姓的君父,讓他整天大魚大肉朱祁鎮做不到。
想到這巨大的災荒,朱祁鎮隻覺得一股如山嶽般的壓力壓在肩上。
這股壓力隻有兩個名字,責任和良心。
偏殿內,早已等候多時的大臣看到朱祁鎮到來連連行禮:
“臣等叩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朱祁鎮見狀腳步不停,邊走邊開口道:
“平身吧,諸位愛卿久等了。”
聽到朱祁鎮開口,大臣們連聲謝恩,站起了身形。
剛起身,戶部尚書張益就快步到來到朱祁鎮身前,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
“陛下,喜訊,喜訊啊!”
“山東布政使聽聞江南受災,上奏稟明山東糧倉稟實,可以多調派五十萬石糧食入京,以緩京城糧荒!”
張益越說越興奮難耐,老臉都笑成了菊花。
他身為戶部尚書,掌管錢糧,這幾日看著日益減少的糧草都愁掉了頭發,猛然聽聞這個喜訊,差點興奮的一口氣沒迴上來。
沒想到,關鍵時刻山東布政使居然如此給力,因為這個糧荒的關鍵時刻,地方也是能留糧草就留,絕不會主動開口獻糧。
雖然朝廷權柄很重,隻要京師一聖諭,天下莫敢不從。但是那是朝廷發令,和地方主動獻糧不是一迴事。
現在可是關鍵時刻,地方官員沒有人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轄區內不會湧入流民。
一旦流民湧入,要是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那原本安穩的省份片刻之間便會化作新的災區。
要是不主動獻糧等著朝廷催促再放糧,最多就是無功無過。但是若是流民四起,把轄區化作新的災區,那當地的主官就難逃一死!
權衡利弊之下各地的官員都開始裝聾作啞,隻要朝廷不開口,就不主動為朝廷分憂。
前途雖重要,但是卻要拿項上人頭來賭,孰輕孰重官員們還是拎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