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印花稅
重生朱祁鎮,開啟盛世大明 作者:守拙而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祁鎮聞言直接邁步上樓,朗聲道:
“於大人連我也不見嗎?”
於謙聞聲頓時一愣,這聲音咋這麽熟呢?
不等他仔細思慮,朱祁鎮的身影便已經出現在麵前。
“陛,陛下?”
於謙看到邁步而來的朱祁鎮瞬間傻了眼,他怎麽也不會想到朱祁鎮會出現在稅務司。
下意識就要行禮問安,朱祁鎮一把拉住了要行禮的於謙,給他使了個眼色。
於謙看到朱祁鎮一身便服,頓時明悟,對著左右出聲道:
“你們都出去!”
房間內眾人看到一反常態的於謙,也不敢反駁,快步走了出去。
待眾人走後,於謙瞬間跪伏在地: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金安。”
“臣不知陛下到訪,未能遠迎,請陛下恕罪!”
朱祁鎮並未生氣,他此刻正打量著房間內的設施。
“起來吧,給朕介紹介紹稅務司的情況。”
朱祁鎮放眼望去,滿屋子到處都放的是地圖,賬本,稅票,算盤等物品。
看得出來,這幾日於謙確實忙的夠嗆。
於謙聞言頓時來了精神,拿起賬本興奮道:
“是陛下。”
“陛下,這是年初到如今半年的納稅記錄,總計得銀六百萬兩,若到年末,這數字還應再翻一翻。”
朱祁鎮頓時一驚,六百萬兩?這麽多?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才剛開始實行商稅,便能收上來這麽多稅?
那到年末豈不是商稅就足以破千萬兩?足抵得上大明去年收入的一半了!
朱祁鎮不由出聲詢問:
“商稅竟有如此之多?可是屬實?”
於謙聞言頓時連聲保證道:
“千真萬確,這是賬本,請陛下禦覽。”
朱祁鎮接過賬本翻閱起來,於謙便在一旁順勢解釋道:
“臣查閱古籍,聞北宋時期商稅便極為發達,歲入緡錢足有千萬貫。而我朝立國距今已有百年,無論是丁口,土地皆遠勝北宋,但商稅卻始終低迷。”
“臣一番調查得知,我朝不足之處有二,一者商稅稅率過低。二者朝廷並不重視商稅。”
“有宋一朝,地不過我朝一半,但舉國上下建有商稅務兩千餘處。凡都城,州城,縣城,甚至大的市鎮都有商稅務。而我朝坐擁萬裏江山,僅有不足五百處稅務司。”
“臣接手稅務司後,借鑒宋製,一方麵拓展稅務司,讓稅務司下沉到縣,另一方麵提高稅率,僅半年便成效斐然。”
朱祁鎮簡單翻閱賬本,沒有發現什麽紕漏後,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明朝無論商業潛力還是商稅基礎都要好於宋朝,明末時候富賈更是揮金如土,沒道理收不上商稅。
造成大明商稅低迷的原因,雖然和朱元璋重農抑商的政策有關,可更關鍵的是大商賈和官員們沆瀣一氣,保護自己的利益。
稅務司創建僅半年,能在稅務機構不健全的情況下,收上來這麽多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稅務司主要是針對富賈!
宋朝的商稅稱緡錢,顧名思義,就是從一吊銅錢中拿出一些充作商稅。
主要針對的就是小商小販,坊市店鋪,大商賈的商稅還是難以收繳。
但富賈的稅其實才是大頭!富賈貿易動輒千萬兩白銀,收一個富賈的商稅,頂收成百上千百姓的商稅了!
優先收富賈的商稅,不僅能緩解貧富差距,也沒有收小商小販商稅那麽繁雜。
朱祁鎮想到樓下人滿為患的場景,不由心生疑惑,於謙給商賈們灌了什麽迷魂湯,才能讓商賈心甘情願自己來交稅?
這上趕著送錢,堪稱奇觀!
要知道,想從商人手裏掏一個銅板那比登天還難,不禁開口問道:
“幹的不錯,朕想知道愛卿如何讓商賈心甘情願納稅的?”
於謙聽到朱祁鎮的詢問,頓時眼中露出得意之色,臉上還是雲淡風輕的表示:
“這也不難,臣隻用兩個法子。”
“一是嚴刑峻法,凡逃稅者處以重罰。凡敢與不納稅者貿易,一律同罪。為防漏網之魚,臣讓人張貼布告,凡發現不納稅者,百姓可自行檢舉,情況屬實,則檢舉者可獲得其全部家產的一半。”
“二是臣得知商賈們做生意,多有偷奸耍滑者。他們借著交易沒有憑證,強取豪奪了許多商賈的貨物,商賈們落得人財兩空。臣便言名,交易之時若有納稅,則由官府出麵為其主持公道。許多商賈深受其害,聞訊納稅意願高漲!”
朱祁鎮越聽越震驚,這一個江淵,一個於謙,倆人不會也都是穿越的吧?
前有江淵搞了個績效製,已經讓朱祁鎮大為震撼,怎麽今天於謙這又蹦出來個印花稅?
雖然這個印花稅還很粗糙,但能想到屬實為萬中無一的天才!
一旦實行開來,便能極大提高商賈們的納稅意願,因為交了稅,就相當於給交易上了一層保險。
再有不法商賈借機謀利,商賈們就可持納稅憑證讓官府做主。
狠狠打擊了不法商販,商業貿易的環境也能極大改善,也能提高商賈貿易的積極性。
實屬是一舉兩得的妙計!
加之檢舉製的推行,更加斷絕了商賈偷稅漏稅的心思。商人商人,肯定是要從商貿易的。
可你要和別人做生意,人家一看你丫沒有納稅票據,惦記的可就不是交易的三瓜倆棗了,惦記的是你的萬貫家私!
看著於謙得意的小眼神,朱祁鎮也不吝誇讚:
“父皇在時,言卿乃大才,果然不同凡響!此舉真乃利國利民的良策!”
於謙聞言臉上更是難掩笑意,數日的疲憊也被洗去。
朱祁鎮看了眼滿臉喜色的於謙,搖了搖頭。
這世界就是這樣,是人都有自己的欲望。
有人貪財好色,有人愛名圖利,但還有極少數人,唯一能讓他們感到開心的就是自己的抱負得以實現。
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利於黎民百姓,有利於國家社稷,便是人生的目標。
而於謙,不出意外就是這最後一種人。
在自己的手中開創出盛世,這種誘惑古今以來,沒幾個大才名臣抵擋得住。
“於大人連我也不見嗎?”
於謙聞聲頓時一愣,這聲音咋這麽熟呢?
不等他仔細思慮,朱祁鎮的身影便已經出現在麵前。
“陛,陛下?”
於謙看到邁步而來的朱祁鎮瞬間傻了眼,他怎麽也不會想到朱祁鎮會出現在稅務司。
下意識就要行禮問安,朱祁鎮一把拉住了要行禮的於謙,給他使了個眼色。
於謙看到朱祁鎮一身便服,頓時明悟,對著左右出聲道:
“你們都出去!”
房間內眾人看到一反常態的於謙,也不敢反駁,快步走了出去。
待眾人走後,於謙瞬間跪伏在地: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金安。”
“臣不知陛下到訪,未能遠迎,請陛下恕罪!”
朱祁鎮並未生氣,他此刻正打量著房間內的設施。
“起來吧,給朕介紹介紹稅務司的情況。”
朱祁鎮放眼望去,滿屋子到處都放的是地圖,賬本,稅票,算盤等物品。
看得出來,這幾日於謙確實忙的夠嗆。
於謙聞言頓時來了精神,拿起賬本興奮道:
“是陛下。”
“陛下,這是年初到如今半年的納稅記錄,總計得銀六百萬兩,若到年末,這數字還應再翻一翻。”
朱祁鎮頓時一驚,六百萬兩?這麽多?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才剛開始實行商稅,便能收上來這麽多稅?
那到年末豈不是商稅就足以破千萬兩?足抵得上大明去年收入的一半了!
朱祁鎮不由出聲詢問:
“商稅竟有如此之多?可是屬實?”
於謙聞言頓時連聲保證道:
“千真萬確,這是賬本,請陛下禦覽。”
朱祁鎮接過賬本翻閱起來,於謙便在一旁順勢解釋道:
“臣查閱古籍,聞北宋時期商稅便極為發達,歲入緡錢足有千萬貫。而我朝立國距今已有百年,無論是丁口,土地皆遠勝北宋,但商稅卻始終低迷。”
“臣一番調查得知,我朝不足之處有二,一者商稅稅率過低。二者朝廷並不重視商稅。”
“有宋一朝,地不過我朝一半,但舉國上下建有商稅務兩千餘處。凡都城,州城,縣城,甚至大的市鎮都有商稅務。而我朝坐擁萬裏江山,僅有不足五百處稅務司。”
“臣接手稅務司後,借鑒宋製,一方麵拓展稅務司,讓稅務司下沉到縣,另一方麵提高稅率,僅半年便成效斐然。”
朱祁鎮簡單翻閱賬本,沒有發現什麽紕漏後,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明朝無論商業潛力還是商稅基礎都要好於宋朝,明末時候富賈更是揮金如土,沒道理收不上商稅。
造成大明商稅低迷的原因,雖然和朱元璋重農抑商的政策有關,可更關鍵的是大商賈和官員們沆瀣一氣,保護自己的利益。
稅務司創建僅半年,能在稅務機構不健全的情況下,收上來這麽多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稅務司主要是針對富賈!
宋朝的商稅稱緡錢,顧名思義,就是從一吊銅錢中拿出一些充作商稅。
主要針對的就是小商小販,坊市店鋪,大商賈的商稅還是難以收繳。
但富賈的稅其實才是大頭!富賈貿易動輒千萬兩白銀,收一個富賈的商稅,頂收成百上千百姓的商稅了!
優先收富賈的商稅,不僅能緩解貧富差距,也沒有收小商小販商稅那麽繁雜。
朱祁鎮想到樓下人滿為患的場景,不由心生疑惑,於謙給商賈們灌了什麽迷魂湯,才能讓商賈心甘情願自己來交稅?
這上趕著送錢,堪稱奇觀!
要知道,想從商人手裏掏一個銅板那比登天還難,不禁開口問道:
“幹的不錯,朕想知道愛卿如何讓商賈心甘情願納稅的?”
於謙聽到朱祁鎮的詢問,頓時眼中露出得意之色,臉上還是雲淡風輕的表示:
“這也不難,臣隻用兩個法子。”
“一是嚴刑峻法,凡逃稅者處以重罰。凡敢與不納稅者貿易,一律同罪。為防漏網之魚,臣讓人張貼布告,凡發現不納稅者,百姓可自行檢舉,情況屬實,則檢舉者可獲得其全部家產的一半。”
“二是臣得知商賈們做生意,多有偷奸耍滑者。他們借著交易沒有憑證,強取豪奪了許多商賈的貨物,商賈們落得人財兩空。臣便言名,交易之時若有納稅,則由官府出麵為其主持公道。許多商賈深受其害,聞訊納稅意願高漲!”
朱祁鎮越聽越震驚,這一個江淵,一個於謙,倆人不會也都是穿越的吧?
前有江淵搞了個績效製,已經讓朱祁鎮大為震撼,怎麽今天於謙這又蹦出來個印花稅?
雖然這個印花稅還很粗糙,但能想到屬實為萬中無一的天才!
一旦實行開來,便能極大提高商賈們的納稅意願,因為交了稅,就相當於給交易上了一層保險。
再有不法商賈借機謀利,商賈們就可持納稅憑證讓官府做主。
狠狠打擊了不法商販,商業貿易的環境也能極大改善,也能提高商賈貿易的積極性。
實屬是一舉兩得的妙計!
加之檢舉製的推行,更加斷絕了商賈偷稅漏稅的心思。商人商人,肯定是要從商貿易的。
可你要和別人做生意,人家一看你丫沒有納稅票據,惦記的可就不是交易的三瓜倆棗了,惦記的是你的萬貫家私!
看著於謙得意的小眼神,朱祁鎮也不吝誇讚:
“父皇在時,言卿乃大才,果然不同凡響!此舉真乃利國利民的良策!”
於謙聞言臉上更是難掩笑意,數日的疲憊也被洗去。
朱祁鎮看了眼滿臉喜色的於謙,搖了搖頭。
這世界就是這樣,是人都有自己的欲望。
有人貪財好色,有人愛名圖利,但還有極少數人,唯一能讓他們感到開心的就是自己的抱負得以實現。
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利於黎民百姓,有利於國家社稷,便是人生的目標。
而於謙,不出意外就是這最後一種人。
在自己的手中開創出盛世,這種誘惑古今以來,沒幾個大才名臣抵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