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兄,聽聞你們農事處現在頗得太子殿下信任,可喜可賀。」
張弘忽然貼上來說這種話,文靖安直接起了一陣雞皮疙瘩,隻得假笑道:「農事處隸屬詹事府,殿下是農事處正卿,對我們自然會多關注一些。」
張弘耐人尋味道:「我聽見你剛才跟世心兄聊農事處職缺之事?」
文靖安當即和淩世心對視一眼,兩人心裏都想:「大意了,應該找個隔牆無耳的地方說。」
隻是張弘已經把事情說破,他倆就不好不給榜眼爺麵子,畢竟是同科鼎甲,在科舉考場上他們仨是名副其實的「同科師兄弟」,文靖安便道:「張弘兄有指教?」
張弘笑道:「靖安兄說笑了,哪敢指教?我就是想問——」
他停下來搓手四顧,確定沒人才小心翼翼道:「我就問一問,農事處有沒有合適我的職缺?」
文靖安:「……」
不難猜到這廝是要通過農事處攀扯蕭慈祐的關係,文靖安看他低聲下氣滿臉逶迤,心裏是一陣好笑又噁心,真的不願多跟這種人糾纏,便直言道:「暫時沒有了。」
張弘臉皮厚,繼續問道:「一些錄事、書記之類的小官有嗎?」
文靖安:「……」
堂堂榜眼在翰林院求一個□□品的小官令人不敢相信,淩世心這個人比較直白,直接表現出羞於與這種人同科同榜的表情,文靖安也不願再多說什麽,沖張弘笑了笑,然後與淩世心拱手作別:「世心兄,我等你消息。」
淩世心:「我盡快。」
文靖安轉身離去,張弘在後麵喊道:「靖安兄,有了職缺記得通知我!我也等你消息。」
文靖安苦笑搖頭,雖然不恥張弘的為人,不過從張弘身上也是能夠看出一個事實——依附舊黨的官員現在是人人自危,都在尋找新的出路和靠山了。
風雨欲來,秋末的帝京開始瀰漫一股蕭瑟清冷,在每個人心頭瀰漫著陰雲。
文靖安抬頭看了看天,重重唿出一口濁氣,他自己當然是無懼陰霾,隻是擔心嚴素光在裏邊迷了路,這是他唯一的心病。
「事在人為。」
他自顧自沉吟了一句,便循著陰雲相反的方向往農事處去了。
很快,京城這邊的政治風向開始明朗了起來,從廟堂禁宮一直傳到了市井巷陌。
自從元景帝下旨抓了殷平海手底下三位三品大將之後,主審的代丞相溫儀良辦案神速,撥出蘿蔔帶出泥,一下子查辦了三十多位互有牽扯的京官,當然了,這些官員多半來自兵部、刑部和吏部,而兵部、刑部和吏部又是舊黨官員紮堆的衙門,那溫儀良查處的那三十多位官員無一例外便都是舊黨黨羽,這是什麽意思已經不言自明了。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有些東西就不必再遮遮掩掩,對舊黨大規模的整治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如此一來,不止是京官,許多地方官員紛紛上京走門路,文靖安所在的農事處因為家底清白又有東宮背景,儼然成為了舊黨官員趨之若鶩的最佳衙門,自那個張弘提出要一個農事處職缺之後,每天來找文靖安要職位的人又開始從門口排隊到菜市口,文靖安每天迴家都被堵門,林寧宴和陳崇章等人也是同樣的待遇,據說農事處一個九品錄事官的職缺,外麵已經有人炒到了上萬兩銀子。
文靖安甚至收到了關於《新華月報》各州郡分部的職缺請求,這些人見縫插針,無所不用,為了找上他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他被騷擾得不厭其煩,幹脆暫時躲到工業區那邊不迴來了。
而隨著事件的發酵,人心越惶恐,局勢越壓抑他們農事處就越發撿便宜,有了林寧宴親自去找溫儀良,加上蕭慈祐從中斡旋,中書省那邊很快就送迴了再次審核的條約,這次順風順水,文靖安快速迴復,溫儀良那邊更加快速給蓋上了中書省的大印。
除此之外,文靖安這邊也等到了淩世心的迴覆,淩世心成功說服家人加入農事處,周洵向蕭慈祐上奏之後,淩世心正式替代了嚴素光原本農事處右少卿的職位,而楊玄素、盧玉鄰那些學生也各自跟家裏人商量好了,大多數人選擇跟文靖安一起去江州。
如此,萬事俱備,一切基本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周洵、陳崇章和淩世心留京,文靖安、林寧宴和崔琰帶領一批人去江州。
等林寧宴和崔琰處理完手頭的瑣碎之後,他們定於十月初十,也就是兩天之後正式登船前往江州。
文靖安跟翰林院那邊已經交割清楚了,手頭上的公務也都辦完,離京之前,他做了一件事,寫了一封信。
他把從劍州帶迴的帳本交給文妙安,讓她秘密送給蕭弘治,因為既然元景帝已經下令抓了殷平海手底下的將軍,這就意味著蕭弘治已經成功了,殷平海遲早會被他推下水,那麽這本帳簿文靖安便如約交給他,隻是殷平海沒有正式倒台之前,文靖安還是不方便和蕭弘治見麵,所以讓文妙安秘密轉交。
辦完這件事,他再寫了一封信。
與其說是信,不如說是一張便條,沒有署名,內容也簡單。
「局勢多變,若有不虞,我在江州恭候。珍重萬千。」
寫完還是讓文妙安秘密帶給嚴素光。
此時的嚴府已非沒落可以形容,那些沒有服從嚴素光安排提前離京的嚴家人已經被軟禁起來等候查辦,嚴府周圍有大量的官兵監視,形成了「隻進不出」的局麵,文妙安輕車熟路,借著夜色翻牆而入,順利找到嚴素光那個小院子。
張弘忽然貼上來說這種話,文靖安直接起了一陣雞皮疙瘩,隻得假笑道:「農事處隸屬詹事府,殿下是農事處正卿,對我們自然會多關注一些。」
張弘耐人尋味道:「我聽見你剛才跟世心兄聊農事處職缺之事?」
文靖安當即和淩世心對視一眼,兩人心裏都想:「大意了,應該找個隔牆無耳的地方說。」
隻是張弘已經把事情說破,他倆就不好不給榜眼爺麵子,畢竟是同科鼎甲,在科舉考場上他們仨是名副其實的「同科師兄弟」,文靖安便道:「張弘兄有指教?」
張弘笑道:「靖安兄說笑了,哪敢指教?我就是想問——」
他停下來搓手四顧,確定沒人才小心翼翼道:「我就問一問,農事處有沒有合適我的職缺?」
文靖安:「……」
不難猜到這廝是要通過農事處攀扯蕭慈祐的關係,文靖安看他低聲下氣滿臉逶迤,心裏是一陣好笑又噁心,真的不願多跟這種人糾纏,便直言道:「暫時沒有了。」
張弘臉皮厚,繼續問道:「一些錄事、書記之類的小官有嗎?」
文靖安:「……」
堂堂榜眼在翰林院求一個□□品的小官令人不敢相信,淩世心這個人比較直白,直接表現出羞於與這種人同科同榜的表情,文靖安也不願再多說什麽,沖張弘笑了笑,然後與淩世心拱手作別:「世心兄,我等你消息。」
淩世心:「我盡快。」
文靖安轉身離去,張弘在後麵喊道:「靖安兄,有了職缺記得通知我!我也等你消息。」
文靖安苦笑搖頭,雖然不恥張弘的為人,不過從張弘身上也是能夠看出一個事實——依附舊黨的官員現在是人人自危,都在尋找新的出路和靠山了。
風雨欲來,秋末的帝京開始瀰漫一股蕭瑟清冷,在每個人心頭瀰漫著陰雲。
文靖安抬頭看了看天,重重唿出一口濁氣,他自己當然是無懼陰霾,隻是擔心嚴素光在裏邊迷了路,這是他唯一的心病。
「事在人為。」
他自顧自沉吟了一句,便循著陰雲相反的方向往農事處去了。
很快,京城這邊的政治風向開始明朗了起來,從廟堂禁宮一直傳到了市井巷陌。
自從元景帝下旨抓了殷平海手底下三位三品大將之後,主審的代丞相溫儀良辦案神速,撥出蘿蔔帶出泥,一下子查辦了三十多位互有牽扯的京官,當然了,這些官員多半來自兵部、刑部和吏部,而兵部、刑部和吏部又是舊黨官員紮堆的衙門,那溫儀良查處的那三十多位官員無一例外便都是舊黨黨羽,這是什麽意思已經不言自明了。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有些東西就不必再遮遮掩掩,對舊黨大規模的整治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如此一來,不止是京官,許多地方官員紛紛上京走門路,文靖安所在的農事處因為家底清白又有東宮背景,儼然成為了舊黨官員趨之若鶩的最佳衙門,自那個張弘提出要一個農事處職缺之後,每天來找文靖安要職位的人又開始從門口排隊到菜市口,文靖安每天迴家都被堵門,林寧宴和陳崇章等人也是同樣的待遇,據說農事處一個九品錄事官的職缺,外麵已經有人炒到了上萬兩銀子。
文靖安甚至收到了關於《新華月報》各州郡分部的職缺請求,這些人見縫插針,無所不用,為了找上他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他被騷擾得不厭其煩,幹脆暫時躲到工業區那邊不迴來了。
而隨著事件的發酵,人心越惶恐,局勢越壓抑他們農事處就越發撿便宜,有了林寧宴親自去找溫儀良,加上蕭慈祐從中斡旋,中書省那邊很快就送迴了再次審核的條約,這次順風順水,文靖安快速迴復,溫儀良那邊更加快速給蓋上了中書省的大印。
除此之外,文靖安這邊也等到了淩世心的迴覆,淩世心成功說服家人加入農事處,周洵向蕭慈祐上奏之後,淩世心正式替代了嚴素光原本農事處右少卿的職位,而楊玄素、盧玉鄰那些學生也各自跟家裏人商量好了,大多數人選擇跟文靖安一起去江州。
如此,萬事俱備,一切基本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周洵、陳崇章和淩世心留京,文靖安、林寧宴和崔琰帶領一批人去江州。
等林寧宴和崔琰處理完手頭的瑣碎之後,他們定於十月初十,也就是兩天之後正式登船前往江州。
文靖安跟翰林院那邊已經交割清楚了,手頭上的公務也都辦完,離京之前,他做了一件事,寫了一封信。
他把從劍州帶迴的帳本交給文妙安,讓她秘密送給蕭弘治,因為既然元景帝已經下令抓了殷平海手底下的將軍,這就意味著蕭弘治已經成功了,殷平海遲早會被他推下水,那麽這本帳簿文靖安便如約交給他,隻是殷平海沒有正式倒台之前,文靖安還是不方便和蕭弘治見麵,所以讓文妙安秘密轉交。
辦完這件事,他再寫了一封信。
與其說是信,不如說是一張便條,沒有署名,內容也簡單。
「局勢多變,若有不虞,我在江州恭候。珍重萬千。」
寫完還是讓文妙安秘密帶給嚴素光。
此時的嚴府已非沒落可以形容,那些沒有服從嚴素光安排提前離京的嚴家人已經被軟禁起來等候查辦,嚴府周圍有大量的官兵監視,形成了「隻進不出」的局麵,文妙安輕車熟路,借著夜色翻牆而入,順利找到嚴素光那個小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