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是他學豬叫,模擬打唿嚕的聲音,嚴素光忽然想笑,但她忍住了,咬了咬唇沒說話,將燈籠移到門口的位置好讓文靖安看得清楚一點,她自己則開始把大大小小的箱子往裏麵的床邊搬過去,文靖安見狀自然過來幫她,她說:「不用,我自己可以……」
文靖安:「可以是可以,幫忙還是要幫的。」
嚴素光頓了頓,難得地說了句:「謝謝。」
文靖安道:「小事,你有什麽要求,或者我哪裏布置讓你不舒服了,你盡管說出來,我鄉下人隨意慣了,有時候沒法顧慮到你的感受。」
嚴素光:「沒有,很好了。」
文靖安:「行。唉喲!這箱子沉的!你搭把手抬一抬,那幫小子也真是,這種大箱子直接就堆門口,不知道往裏邊放一點。」
一陣忙碌,燈籠自行熄滅之前,他們終於合力把房間布置好,中間隔了一塊黑布,把房間一分為二,給嚴素光打造了一個私密的空間。
這時外麵月亮高懸,河風吹拂,累了一日又一頓收拾,文靖安便先躺下了,入睡之前他特意說了句:「素光兄放心,我睡覺不打唿嚕。」
嚴素光:「……」
現在她不用考慮怎麽和文靖安拉開距離了,因為文靖安主動幫她考慮好了,這樣的布置消除了她暴露隱私的擔憂。
「我也不磨牙。」她說。
第二日照常早起,簡單洗漱之後和崔琰等人吃了個早飯,然後由崔琰主持開了個晨會布置一天的工作,接著就是附近村落的裏長帶領各村的民夫從淮河水路乘船過來,十幾條大大小小的船隻布滿河麵,陸陸續續有上百人的隊伍登岸,可以說是蔚為壯觀。
在崔琰的安排下,工部的官員各司其職去領導那些民夫到各自的崗位,這些具體的工程事務文靖安幫不上多少忙,其他瑣碎,比如夥食、工錢等等又有嚴素光辦得滴水不漏,如此他便「空餘」了出來,不過他並不空閑,他要負責科研。
化肥和農藥的製造方法他隻記得大概,從理論到實踐需要根據現在的實際條件做出調整,除此以外他還要計劃後麵的水泥廠、鋼鐵廠等等必須的基礎項目,這裏蕭慈祐幫了他一個大忙,太子殿下把堆在國庫裏養灰塵的西海貢品統統打包送了過來,那些奇淫巧技的小玩意且不提,最重要的是西海人為了和大盛做生意,詳細羅列介紹了他們的「新產品」,甚至還有大量的書籍,這些東西給了文靖安無數的啟發,他迫切把這些東西吸收翻譯,吸收是為自己所用,翻譯是教給盧玉鄰和楊玄素等學生開始進行職業培訓。
隨著一係列項目的展開,這個兩百多年的封建王朝在他手下悄然撕開了一條希望的縫隙。
五月底,工業區連接帝京官道的道路正式竣工,可以並排容納八輛馬車同行。
六月初,第一個碼頭建成,文靖安也不知道應該怎麽算這個碼頭的規模,反正來往淮河的船隻都可以靠岸停泊裝卸物資,且還能提供至少三四十艘船隻入港停靠的水麵。
六月中旬,也就是六月十五日,第二期的《新華月報》準時上市,這次頭版的內容文靖安請寫稿愛好者兼禮部尚書趙仲明大人主筆,寫的是朝廷籌建水軍對抗西海的事,趙仲明是老廟堂,據說他寫的文章得到了元景帝的高度讚賞,間接為文靖安這份《新華月報》做了朝堂的背書,文靖安自己寫了一篇他們建造工業區的報導,另外讓盧玉鄰、楊玄素九位學生負責數學、化學等板塊內容,嚴素光、淩世心等人依舊有文章貢獻,周洵、林寧宴和陳崇章的專欄暫停等待下期。
同時,這一期的報紙不再僅僅隻在京城地區發售,文靖安之前派出去的那批印書局官員起了大作用,除了北邊雲州、蒙州和遼州那些偏遠州郡,基本上大盛三分之二的州郡都建立了分部,文靖安編好第二期報紙之後,翰林院印書局那邊做出樣版,即刻通過朝廷的驛馬飛速送往各分部。
事實證明這份報紙具有相當大的能量,至少在京城這邊,上到廟堂高官,下到市井百姓都獲得了大批讀者,這個時代的人們太缺乏資訊類的讀物了,文靖安又是以白話文的形式編寫的報紙內容,使得不識字的老百姓也可以買一份讓別人讀給他聽,可以這麽理解,文靖安這份報紙的橫空出世略等於後世手機的問世,最終會發展成幾乎人手一個。
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這份報紙的價值,最先的體現是京城周邊的讀者信件紛至遝來,經過兩期報紙的累積,文靖安在詹事府的那張辦公桌已經被信件堆滿,還有人專門找到工業區這邊來,請他在報紙上打gg!
六月底,一共有三件事得以完成。
第一件事,陳崇章從雲州來信,他已經確認了文靖安的「煉鹽之法」切實可行,並代表陳家和當地官府搭好了線,獲得了一座鹽礦的開採權,考慮到雲州寄信到京城最少也要十天半個月,文靖安受到來信時,陳崇章那邊的煉鹽廠應該已經有進度了。
第二件事,第一期廠房建設完成了框架,按照崔琰的計劃一共是先建四個獨立又串聯起來的廠房,供磷肥、鉀肥、氮肥和農藥四條生產線使用,其中包括倉儲區、原料堆放區、生產製造區等等。
第三件事,磷礦石和鉀鹽礦順利找到,嚴素光已經派人去開採購第一批原材料,氮肥製造要等周洵和林寧宴的設備買迴來之後才能確定,因為氮肥製造涉及到合成氨,這沒法從礦石中找原料,要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在高溫高壓下轉化合成,沒有相關設備無法完成。
文靖安:「可以是可以,幫忙還是要幫的。」
嚴素光頓了頓,難得地說了句:「謝謝。」
文靖安道:「小事,你有什麽要求,或者我哪裏布置讓你不舒服了,你盡管說出來,我鄉下人隨意慣了,有時候沒法顧慮到你的感受。」
嚴素光:「沒有,很好了。」
文靖安:「行。唉喲!這箱子沉的!你搭把手抬一抬,那幫小子也真是,這種大箱子直接就堆門口,不知道往裏邊放一點。」
一陣忙碌,燈籠自行熄滅之前,他們終於合力把房間布置好,中間隔了一塊黑布,把房間一分為二,給嚴素光打造了一個私密的空間。
這時外麵月亮高懸,河風吹拂,累了一日又一頓收拾,文靖安便先躺下了,入睡之前他特意說了句:「素光兄放心,我睡覺不打唿嚕。」
嚴素光:「……」
現在她不用考慮怎麽和文靖安拉開距離了,因為文靖安主動幫她考慮好了,這樣的布置消除了她暴露隱私的擔憂。
「我也不磨牙。」她說。
第二日照常早起,簡單洗漱之後和崔琰等人吃了個早飯,然後由崔琰主持開了個晨會布置一天的工作,接著就是附近村落的裏長帶領各村的民夫從淮河水路乘船過來,十幾條大大小小的船隻布滿河麵,陸陸續續有上百人的隊伍登岸,可以說是蔚為壯觀。
在崔琰的安排下,工部的官員各司其職去領導那些民夫到各自的崗位,這些具體的工程事務文靖安幫不上多少忙,其他瑣碎,比如夥食、工錢等等又有嚴素光辦得滴水不漏,如此他便「空餘」了出來,不過他並不空閑,他要負責科研。
化肥和農藥的製造方法他隻記得大概,從理論到實踐需要根據現在的實際條件做出調整,除此以外他還要計劃後麵的水泥廠、鋼鐵廠等等必須的基礎項目,這裏蕭慈祐幫了他一個大忙,太子殿下把堆在國庫裏養灰塵的西海貢品統統打包送了過來,那些奇淫巧技的小玩意且不提,最重要的是西海人為了和大盛做生意,詳細羅列介紹了他們的「新產品」,甚至還有大量的書籍,這些東西給了文靖安無數的啟發,他迫切把這些東西吸收翻譯,吸收是為自己所用,翻譯是教給盧玉鄰和楊玄素等學生開始進行職業培訓。
隨著一係列項目的展開,這個兩百多年的封建王朝在他手下悄然撕開了一條希望的縫隙。
五月底,工業區連接帝京官道的道路正式竣工,可以並排容納八輛馬車同行。
六月初,第一個碼頭建成,文靖安也不知道應該怎麽算這個碼頭的規模,反正來往淮河的船隻都可以靠岸停泊裝卸物資,且還能提供至少三四十艘船隻入港停靠的水麵。
六月中旬,也就是六月十五日,第二期的《新華月報》準時上市,這次頭版的內容文靖安請寫稿愛好者兼禮部尚書趙仲明大人主筆,寫的是朝廷籌建水軍對抗西海的事,趙仲明是老廟堂,據說他寫的文章得到了元景帝的高度讚賞,間接為文靖安這份《新華月報》做了朝堂的背書,文靖安自己寫了一篇他們建造工業區的報導,另外讓盧玉鄰、楊玄素九位學生負責數學、化學等板塊內容,嚴素光、淩世心等人依舊有文章貢獻,周洵、林寧宴和陳崇章的專欄暫停等待下期。
同時,這一期的報紙不再僅僅隻在京城地區發售,文靖安之前派出去的那批印書局官員起了大作用,除了北邊雲州、蒙州和遼州那些偏遠州郡,基本上大盛三分之二的州郡都建立了分部,文靖安編好第二期報紙之後,翰林院印書局那邊做出樣版,即刻通過朝廷的驛馬飛速送往各分部。
事實證明這份報紙具有相當大的能量,至少在京城這邊,上到廟堂高官,下到市井百姓都獲得了大批讀者,這個時代的人們太缺乏資訊類的讀物了,文靖安又是以白話文的形式編寫的報紙內容,使得不識字的老百姓也可以買一份讓別人讀給他聽,可以這麽理解,文靖安這份報紙的橫空出世略等於後世手機的問世,最終會發展成幾乎人手一個。
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這份報紙的價值,最先的體現是京城周邊的讀者信件紛至遝來,經過兩期報紙的累積,文靖安在詹事府的那張辦公桌已經被信件堆滿,還有人專門找到工業區這邊來,請他在報紙上打gg!
六月底,一共有三件事得以完成。
第一件事,陳崇章從雲州來信,他已經確認了文靖安的「煉鹽之法」切實可行,並代表陳家和當地官府搭好了線,獲得了一座鹽礦的開採權,考慮到雲州寄信到京城最少也要十天半個月,文靖安受到來信時,陳崇章那邊的煉鹽廠應該已經有進度了。
第二件事,第一期廠房建設完成了框架,按照崔琰的計劃一共是先建四個獨立又串聯起來的廠房,供磷肥、鉀肥、氮肥和農藥四條生產線使用,其中包括倉儲區、原料堆放區、生產製造區等等。
第三件事,磷礦石和鉀鹽礦順利找到,嚴素光已經派人去開採購第一批原材料,氮肥製造要等周洵和林寧宴的設備買迴來之後才能確定,因為氮肥製造涉及到合成氨,這沒法從礦石中找原料,要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在高溫高壓下轉化合成,沒有相關設備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