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他以後的身份憑證,可以憑藉這個腰牌進出官署或者外城宮門。
然後吏部再發給他編修的專用官印以及刻有他自己名字的私人印章,領取一份入職文書,對照上麵的日期到翰林院禮房報到造冊即可。
對陳崇章等二甲進士來說就是大日子了。
傳臚日之後吏部已經根據全國的職缺,按照陳崇章等二甲進士的科舉排名敲定了相關崗位,陳崇章這一百多位二甲進士,頭部三十七位進翰林院任庶吉士,剩下的則發放到其他中央係統任職,三甲的直接外放地方政府任知縣等職。
陳崇章是第一百九十八名,他是不能翰林院當庶吉士的,但也不會被外放地方,而是留在京城的某個中央部門為官。
果然,文靖安和他去詢問之後,吏部禮官查了詔書副本,得知陳崇章點了戶部寶鈔提舉司的副提舉,是個正九品的官員,負責紙鈔印刷發放等事宜,算是對他胃口的差事。此處要特意說明,三甲進士外放地方政府一般是七品知縣,陳崇章等二甲進士卻是九品官員,這看起來並不合理,實際上有一個說法叫做「京官大三級」。
外放出去的進士在地方上當知縣絕大多數都會像王所思那樣一幹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升遷艱
難,很難升到同知、知府這個級別,而京官近水樓台先得月,大樹底下好乘涼,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之後,隻要工作沒什麽毛病又打點到位,基本每三年升一級,像林寧宴在翰林院任職三年期滿,今年直接就進了詹事府,即便日後外放,最次也是府城上的五品同知,甚至直接出任四品知府都有可能。
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人要搶個好出身,要當京官的原因。
總之,在文靖安這裏皆大歡喜,陳崇章也領取了他的官印、就職文書等物件之後,接下來就是迴鄉事宜。
一般來說,在領到就職文書和正式入職之間,朝廷會適當給他們放寬一段時間,讓他們這批新科進士返迴各自家鄉接受鄉親父老的祝賀,也展示朝廷恩儀,但對文靖安和陳崇章家鄉這種遠在雲州的新科士子來說顯然不方便,即便他們走官府的驛道,從京城往返雲州至少也得兩三個月,更別提現在已到暮春,入了夏碰上汛期水路難走、陸路隔斷,稍微耽擱費大半年的時間都是要的,得不償失。
他們也不是愛出風頭的人,商量之後決定把殿試結單等不再使用的證明文書寄迴去,讓家人帶到各自祖宗墳墓前代為敬告先人,然後宴請雲州那邊的親朋好友吃一頓也就在禮儀之中了,沒有人會多說什麽。
如此,他們各自寫信迴雲州說明情況,兩家都是通情達理之人,還巴不得他們留在京城出人頭地,陳三娘和陳家人早在得知金榜題名錄時就先給他們寫了信,讓他們以仕途為重,不必大費周章迴鄉省親,還又寄了一大筆錢過來,千叮萬囑不必掛念家中。
家裏人這麽說,他們更加感激。
有了家裏另一筆錢,文妙安也很快就把房子找好了。
這是一棟別致的「四合」院。
進了門,中間圍著一個小院子,院中有樹,東西廂房各有兩個房間,正中間是大廳,左右兩個小耳房,然後到左右大房,別致的是上麵還有一層,也是正廳、耳房、大房的設計,相當於疊了一層上去。
住得高看得遠,文靖安要了二層右邊的大房間,陳崇章嫌爬上爬下太麻煩,就住在第一層的右正房,也就是文靖安正下方那一間,文妙安習慣上竄下跳就住文靖安隔壁。
這房子也是在北城,和林寧宴那裏約莫是一刻鍾的路程,不算遠。
帝京居,大不易,買了這棟房子之後,他和陳崇章身上的錢便所剩無幾,不過銀錢方麵他們不需要擔心,他翰林院編修一年的俸祿是四十五兩銀子,換算成前世的錢有個□□萬(注),這還隻是錢俸,加上祿米等實物得有十多萬。
陳崇章俸祿低一些,但他那個戶部寶鈔提舉司副提舉一聽就知道是個大肥差,而且他們現在根本不用貪汙,實際考上舉人之後他們已經不必為稻糧生計發愁,就拿一個最簡單的生財之道來舉例,舉人名下的田產是不需要繳稅的,如果他們要當「土財主」,不用他們開口,自然有無數人請求把田產掛到他們的名下以逃避官府的賦稅而把少於官府賦稅的錢交給他們,這相當於官民聯手薅朝廷羊毛,更不要說還有其他各種朝廷都默認了的潛規則。
他和陳崇章這對表兄弟想要發財,稍微動點心思就能在雲州那邊扶植出文、陳兩個富豪大族,由他大伯母、二伯母家那幾個大哥出麵,把家裏的狗都教唆成惡犬,更別說陳崇章那幾個大哥,文靖安兩個舅舅都是商界精英,不出三年,最多五年,良田千頃,金銀如山;三妻四妾,奴僕成群。
然而那他們想要的嗎?
顯然不是。
君子有所為。
第134章 編修 治國經世建功立業
諸事妥當,接下來就是正式就任了,他去翰林院,陳崇章去戶部,林寧宴去詹事府。
三個都是中央官署,進了正陽門基本紮堆,右手邊最先是禮部和太醫院,往北走是鴻臚寺、吏部、戶部等等,刑部、大理寺和兵部等等機構則在左邊的對門,翰林院在北邊靠近宮城,詹事府在最北邊幾乎貼著宮城,再往北過了□□就是太廟和社稷壇,再過一道午門直入紫禁城。
然後吏部再發給他編修的專用官印以及刻有他自己名字的私人印章,領取一份入職文書,對照上麵的日期到翰林院禮房報到造冊即可。
對陳崇章等二甲進士來說就是大日子了。
傳臚日之後吏部已經根據全國的職缺,按照陳崇章等二甲進士的科舉排名敲定了相關崗位,陳崇章這一百多位二甲進士,頭部三十七位進翰林院任庶吉士,剩下的則發放到其他中央係統任職,三甲的直接外放地方政府任知縣等職。
陳崇章是第一百九十八名,他是不能翰林院當庶吉士的,但也不會被外放地方,而是留在京城的某個中央部門為官。
果然,文靖安和他去詢問之後,吏部禮官查了詔書副本,得知陳崇章點了戶部寶鈔提舉司的副提舉,是個正九品的官員,負責紙鈔印刷發放等事宜,算是對他胃口的差事。此處要特意說明,三甲進士外放地方政府一般是七品知縣,陳崇章等二甲進士卻是九品官員,這看起來並不合理,實際上有一個說法叫做「京官大三級」。
外放出去的進士在地方上當知縣絕大多數都會像王所思那樣一幹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升遷艱
難,很難升到同知、知府這個級別,而京官近水樓台先得月,大樹底下好乘涼,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之後,隻要工作沒什麽毛病又打點到位,基本每三年升一級,像林寧宴在翰林院任職三年期滿,今年直接就進了詹事府,即便日後外放,最次也是府城上的五品同知,甚至直接出任四品知府都有可能。
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人要搶個好出身,要當京官的原因。
總之,在文靖安這裏皆大歡喜,陳崇章也領取了他的官印、就職文書等物件之後,接下來就是迴鄉事宜。
一般來說,在領到就職文書和正式入職之間,朝廷會適當給他們放寬一段時間,讓他們這批新科進士返迴各自家鄉接受鄉親父老的祝賀,也展示朝廷恩儀,但對文靖安和陳崇章家鄉這種遠在雲州的新科士子來說顯然不方便,即便他們走官府的驛道,從京城往返雲州至少也得兩三個月,更別提現在已到暮春,入了夏碰上汛期水路難走、陸路隔斷,稍微耽擱費大半年的時間都是要的,得不償失。
他們也不是愛出風頭的人,商量之後決定把殿試結單等不再使用的證明文書寄迴去,讓家人帶到各自祖宗墳墓前代為敬告先人,然後宴請雲州那邊的親朋好友吃一頓也就在禮儀之中了,沒有人會多說什麽。
如此,他們各自寫信迴雲州說明情況,兩家都是通情達理之人,還巴不得他們留在京城出人頭地,陳三娘和陳家人早在得知金榜題名錄時就先給他們寫了信,讓他們以仕途為重,不必大費周章迴鄉省親,還又寄了一大筆錢過來,千叮萬囑不必掛念家中。
家裏人這麽說,他們更加感激。
有了家裏另一筆錢,文妙安也很快就把房子找好了。
這是一棟別致的「四合」院。
進了門,中間圍著一個小院子,院中有樹,東西廂房各有兩個房間,正中間是大廳,左右兩個小耳房,然後到左右大房,別致的是上麵還有一層,也是正廳、耳房、大房的設計,相當於疊了一層上去。
住得高看得遠,文靖安要了二層右邊的大房間,陳崇章嫌爬上爬下太麻煩,就住在第一層的右正房,也就是文靖安正下方那一間,文妙安習慣上竄下跳就住文靖安隔壁。
這房子也是在北城,和林寧宴那裏約莫是一刻鍾的路程,不算遠。
帝京居,大不易,買了這棟房子之後,他和陳崇章身上的錢便所剩無幾,不過銀錢方麵他們不需要擔心,他翰林院編修一年的俸祿是四十五兩銀子,換算成前世的錢有個□□萬(注),這還隻是錢俸,加上祿米等實物得有十多萬。
陳崇章俸祿低一些,但他那個戶部寶鈔提舉司副提舉一聽就知道是個大肥差,而且他們現在根本不用貪汙,實際考上舉人之後他們已經不必為稻糧生計發愁,就拿一個最簡單的生財之道來舉例,舉人名下的田產是不需要繳稅的,如果他們要當「土財主」,不用他們開口,自然有無數人請求把田產掛到他們的名下以逃避官府的賦稅而把少於官府賦稅的錢交給他們,這相當於官民聯手薅朝廷羊毛,更不要說還有其他各種朝廷都默認了的潛規則。
他和陳崇章這對表兄弟想要發財,稍微動點心思就能在雲州那邊扶植出文、陳兩個富豪大族,由他大伯母、二伯母家那幾個大哥出麵,把家裏的狗都教唆成惡犬,更別說陳崇章那幾個大哥,文靖安兩個舅舅都是商界精英,不出三年,最多五年,良田千頃,金銀如山;三妻四妾,奴僕成群。
然而那他們想要的嗎?
顯然不是。
君子有所為。
第134章 編修 治國經世建功立業
諸事妥當,接下來就是正式就任了,他去翰林院,陳崇章去戶部,林寧宴去詹事府。
三個都是中央官署,進了正陽門基本紮堆,右手邊最先是禮部和太醫院,往北走是鴻臚寺、吏部、戶部等等,刑部、大理寺和兵部等等機構則在左邊的對門,翰林院在北邊靠近宮城,詹事府在最北邊幾乎貼著宮城,再往北過了□□就是太廟和社稷壇,再過一道午門直入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