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安:「那後來你是怎麽想到的呢?」
陳崇章:「我也不知道,就是一激靈!忽然想起夫子教導的『仁義禮智信』,忽然又想起《左傳》的注釋裏好像提到了禮,那還等什麽?直接寫唄!」
文靖安:「……」
看來陳崇章是感知型選手,他自己則是推導型選手,一個靠的是感性的靈光乍現,一個靠的是理性的縝密思維,但無論哪一種,前提都是他們必須熟讀《春秋》,且都看過注釋,沒有這一番苦功夫,什麽感知和推導都是無從談起。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避免他們兩個人都是錯的,他們還是找了家書肆翻閱《左氏春秋》仔細對照,結果證明他們解讀正確。
有了這番印證,兩人便像是吃了定心丸。
但還是不能放輕鬆,由於他們今天出場太晚,此時已是十三日下午,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做新一輪的準備,因為當天晚上,也就是十四日的淩晨就又是第三場的進場時間了!
在城裏找了家酒肆吃了頓好的之後,就近購買最後一場需要使用的物品,等他們迴到府學住處,一番洗漱,天早已經黑了,兩人都不耽誤時間,早早睡下,這一覺還真睡著了,或許第二場考試消耗精力太大,他倆都沒聽見貢院那邊響起的炮聲,還是文妙安來叫醒的他們。
鄉試第三場,也就是最後一場了。
老規矩十四日進場,十五日早晨六時正式開考,十六日傍晚六時正式結束考試。
但最後一場和之前兩場又有一點不同,之前兩場考試是不能夠提前交卷的,交了也不能離開考場,必須等到貢院規定的開門時間,最後一場則沒有這個要求,考生十五日便能提前交卷離開。
原因很快就知道了。
文靖安和陳崇章照舊進場,十四日白天在考場裏等候一天一夜,十五日早晨六時正式拿到考卷。
文靖安仔細看了一遍,考卷上果然隻有一道題目。
鄉試最後一場,隻考一道題。
第一場三篇四書文,一首試帖詩。
第二場五篇五經文。
第三場一篇策論。
要不之前怎麽說鄉試最難的是第一第二場?相對第一、第二場,第三場的確是輕鬆多了。
策論題隻有一個要求,大於三百字,少於兩千字。
題曰:劍州仍受西海蠻夷滋擾,為海貿計,剿滅招撫優劣論。
又是涉及劍州海貿的題目!
看來劍州海貿仍是大盛君臣重點關注的話題,將之反應到科舉上來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這次的策論與文靖安在院試時考的策論就不同了,院試時的策論是要考生表明對海貿的態度,論述海貿對大盛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相反。
這次的策論題是升級版本,從「為海貿計」可以看出考官已經天然站在了支持海貿這一邊,他不要考生論述海貿的好壞,而是要考生為海貿順利推行下去出謀劃策!
當然了,即便是出謀劃策也是要講政治立場的。
剿滅和招撫本身就是一對反義詞,就是兩種態度,抖機靈的當然還可以提出第三、第四種態度,比如剿滅為主,招撫為輔;又或者招撫為主,剿滅為輔,理論上來說隻要言之有物,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就行。
實際上還是要迴到那個老生常談的舊命題,考生最佳的態度一定是跟主考官一致的那個!
不然考生揣度考官政治傾向和文章口味幹嘛?
不然林寧宴早早給文靖安和陳崇章寫信意義何在?
對於文靖安來說,他自己真實的態度一定是支持剿滅的,非但剿滅,還要「趕盡殺絕」,那些侵擾劍州的海盜無異於明時的倭寇,這些人的存在沒有任何正義的理由,若非雷霆手段,他們不會懾服於天威,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疥癬之疾要是清理不幹淨,那是要成肘腋之患的!
可林寧宴跟他們透露,雲州鄉試這兩位主、副考官是典型的中間派!
這兩人認為剿滅和招撫應當舉頭並進,沒有側重,用招撫的海寇對付不願服從的那一批,以賊製賊,他們的理由是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節約朝廷的財力、兵力,正符合治國之道。
文靖安不知道那怎麽就符合治國之道,但他不跟這兩位考官置氣,筆下隨他們,心裏信自己,有朝一日自己能做主了,也不跟這些腐儒做甚口舌之爭,直接剿了滅了!
有了確定的方向,策論寫起來就容易得多,在符合考官的答題意向下,這篇策論能拿什麽分數就由他自己之前的付出和此時的臨場發揮決定了。
提筆、草稿、謄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完成,才過中午十一時,他的策論已經寫完。
這就是為什麽鄉試最後一場可以提前交卷的原因,大多數考生一個上午就寫完了考卷,沒有必要再在這裏熬下去,考生熬過了,考官也熬夠了。
再說了,這個十五日可是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節!
鄉試歷年有考生中秋提前交卷的規矩,連續七八天的高壓考試,這一天的確需要釋放和宣洩,安慶城裏也會舉辦中秋燈會之類的活動,有的酒肆甚至還會給應考考生一定的優惠,如果某位考生被特別看好,酒肆掌櫃還會主動奉送酒水,不過考生相應要給人家留一副墨寶或者寫一塊匾額就是了。
第100章 中秋 縱情聲色盡情玩樂
陳崇章:「我也不知道,就是一激靈!忽然想起夫子教導的『仁義禮智信』,忽然又想起《左傳》的注釋裏好像提到了禮,那還等什麽?直接寫唄!」
文靖安:「……」
看來陳崇章是感知型選手,他自己則是推導型選手,一個靠的是感性的靈光乍現,一個靠的是理性的縝密思維,但無論哪一種,前提都是他們必須熟讀《春秋》,且都看過注釋,沒有這一番苦功夫,什麽感知和推導都是無從談起。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避免他們兩個人都是錯的,他們還是找了家書肆翻閱《左氏春秋》仔細對照,結果證明他們解讀正確。
有了這番印證,兩人便像是吃了定心丸。
但還是不能放輕鬆,由於他們今天出場太晚,此時已是十三日下午,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做新一輪的準備,因為當天晚上,也就是十四日的淩晨就又是第三場的進場時間了!
在城裏找了家酒肆吃了頓好的之後,就近購買最後一場需要使用的物品,等他們迴到府學住處,一番洗漱,天早已經黑了,兩人都不耽誤時間,早早睡下,這一覺還真睡著了,或許第二場考試消耗精力太大,他倆都沒聽見貢院那邊響起的炮聲,還是文妙安來叫醒的他們。
鄉試第三場,也就是最後一場了。
老規矩十四日進場,十五日早晨六時正式開考,十六日傍晚六時正式結束考試。
但最後一場和之前兩場又有一點不同,之前兩場考試是不能夠提前交卷的,交了也不能離開考場,必須等到貢院規定的開門時間,最後一場則沒有這個要求,考生十五日便能提前交卷離開。
原因很快就知道了。
文靖安和陳崇章照舊進場,十四日白天在考場裏等候一天一夜,十五日早晨六時正式拿到考卷。
文靖安仔細看了一遍,考卷上果然隻有一道題目。
鄉試最後一場,隻考一道題。
第一場三篇四書文,一首試帖詩。
第二場五篇五經文。
第三場一篇策論。
要不之前怎麽說鄉試最難的是第一第二場?相對第一、第二場,第三場的確是輕鬆多了。
策論題隻有一個要求,大於三百字,少於兩千字。
題曰:劍州仍受西海蠻夷滋擾,為海貿計,剿滅招撫優劣論。
又是涉及劍州海貿的題目!
看來劍州海貿仍是大盛君臣重點關注的話題,將之反應到科舉上來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這次的策論與文靖安在院試時考的策論就不同了,院試時的策論是要考生表明對海貿的態度,論述海貿對大盛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相反。
這次的策論題是升級版本,從「為海貿計」可以看出考官已經天然站在了支持海貿這一邊,他不要考生論述海貿的好壞,而是要考生為海貿順利推行下去出謀劃策!
當然了,即便是出謀劃策也是要講政治立場的。
剿滅和招撫本身就是一對反義詞,就是兩種態度,抖機靈的當然還可以提出第三、第四種態度,比如剿滅為主,招撫為輔;又或者招撫為主,剿滅為輔,理論上來說隻要言之有物,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就行。
實際上還是要迴到那個老生常談的舊命題,考生最佳的態度一定是跟主考官一致的那個!
不然考生揣度考官政治傾向和文章口味幹嘛?
不然林寧宴早早給文靖安和陳崇章寫信意義何在?
對於文靖安來說,他自己真實的態度一定是支持剿滅的,非但剿滅,還要「趕盡殺絕」,那些侵擾劍州的海盜無異於明時的倭寇,這些人的存在沒有任何正義的理由,若非雷霆手段,他們不會懾服於天威,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疥癬之疾要是清理不幹淨,那是要成肘腋之患的!
可林寧宴跟他們透露,雲州鄉試這兩位主、副考官是典型的中間派!
這兩人認為剿滅和招撫應當舉頭並進,沒有側重,用招撫的海寇對付不願服從的那一批,以賊製賊,他們的理由是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節約朝廷的財力、兵力,正符合治國之道。
文靖安不知道那怎麽就符合治國之道,但他不跟這兩位考官置氣,筆下隨他們,心裏信自己,有朝一日自己能做主了,也不跟這些腐儒做甚口舌之爭,直接剿了滅了!
有了確定的方向,策論寫起來就容易得多,在符合考官的答題意向下,這篇策論能拿什麽分數就由他自己之前的付出和此時的臨場發揮決定了。
提筆、草稿、謄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完成,才過中午十一時,他的策論已經寫完。
這就是為什麽鄉試最後一場可以提前交卷的原因,大多數考生一個上午就寫完了考卷,沒有必要再在這裏熬下去,考生熬過了,考官也熬夠了。
再說了,這個十五日可是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節!
鄉試歷年有考生中秋提前交卷的規矩,連續七八天的高壓考試,這一天的確需要釋放和宣洩,安慶城裏也會舉辦中秋燈會之類的活動,有的酒肆甚至還會給應考考生一定的優惠,如果某位考生被特別看好,酒肆掌櫃還會主動奉送酒水,不過考生相應要給人家留一副墨寶或者寫一塊匾額就是了。
第100章 中秋 縱情聲色盡情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