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起驚愕,拿著供單帶,親自帶著兩個士卒到城門外麵去。
他看見的是兩位少年,一位俊秀的小少年。
兩位少年穿著儒衫,文質彬彬;那個小少年穿著黑布衣,綁了一束短馬尾,嬌柔而不失淩厲。
三人都牽著馬,校尉在軍中多年,一看便知那三匹馬是從蒙州引過來的良種,價值非凡。
大盛朝無論文武對讀書人都是高看一眼的,況且這位校尉是武舉出身,頗通文墨,因此主動上去抱拳問道:「三位可是遠道而來的趕考士子?」
三人先迴禮,而後由文靖安說道:「正是,我們自雲州永寧縣來,一路舟車勞頓,請大人行個方便,我們好進城投宿。」
校尉問道:「你是?」
文靖安:「在下文靖安。」
校尉心道:「原來是他!」
文靖安又給他介紹:「這是我表哥陳崇章,也是今年雲州的廩生,這是我的小書童。」
文妙安一路以來已經完美適應了「小書童」的身份,當即用正太音向校尉稟告:「小妙懇請官爺給我家公子行個方便。」
校尉擺了擺手,爽朗道:「言重了,不用說什麽方不方便,隻是上頭下了命令,我們例行公事問一問罷了,不會為難你們。」
文妙安:「小妙謝謝官爺。」
校尉問文靖安:「你既然是今年雲州案首,為何是兩人結伴來趕考?按理說你們該隨雲州學官一起來。」
文靖安將不願再折返迴北昌府浪費時間等前後仔細說了,校尉聽罷,把供單分別還給他和陳崇章,說道:「行了,兩位公子進城罷,祝你們今年一舉得中!」
文靖安三人謝過,各自牽馬,走過城門,一身紮入安慶城的繁盛之中。
看著眼前人流如織,街上行人穿的已經是以綢緞長衫居多,乘著車輦出行的大家小姐,成群結伴的小家碧玉,三五個手持摺扇的翩翩公子,各色人等琳琅盲目,真是車馬簇簇,衣香鬢影,亂花漸欲迷人眼不過如此,文靖安三人迴頭望了一眼身後那高聳的城牆,再將視線轉到眼前的朱牆黛瓦、亭台樓閣,真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一路以來,他們水陸並進,陸路騎馬,水陸乘船,從雲州蓮花鎮到平州安慶城,半個月十五天時間,準確說來是十五個夜晚,十六個白天,路程沒法具體測量,但總不會少於千裏之數,這一段曉行夜宿的旅途,現如今終於抵達了終點。
站在安慶城街頭,喧囂入耳,繁華入眼,心中難免泛起激盪的漣漪。
這些樓台金粉、衣袂雲衫完全符合文靖安的審美,擊中他的內心,他也免不了感慨一聲:「妙啊。」
文妙安當即用正太音官乖巧迴道:「公子喚小妙作甚?」
文靖安推了一下她腦瓜,「妙你個頭。」
文妙安:「哎呀。」
陳崇章問道:「接下來怎麽安排?」
文靖安:「先找客棧投宿,讓馬兒好好休息,我們也吃一頓好的,晚上洗洗風塵,換一身幹淨的衣服,明天我們去找平州學政。」
在北昌府考完院試之後,陸公台給了他一封親筆信,讓他到了安慶城之後,帶著這封信去找平州學政,如今距離八月初八鄉試開考僅剩二十二天時間,他和陳崇章剛考完院試便來參加鄉試,跟人家那些考了多次甚至十多次的考生相比心裏沒底,如果得平州學政幫忙的話,不求有逆天的效果,起碼聊勝於無。
說到正事他們向來不耽擱,當即抑製住了探索眼前花花世界的衝動,一路打聽和學政衙門較近的客棧,最後找了一家既有馬廄,又跟學政衙門較近的住下,他和陳崇章一個房間,文妙安自己一個房間。
各自放好行囊,囑咐掌櫃讓店小二照顧好他們的馬,餵上好的草料,他們也出門吃了一頓好的,這些天雖然領略了大半個平州的好山好水,可一路上沒吃幾頓安心飯,路上都是囫圇對付幾口,第二天接著趕路,現下既然已到目的地,一桌好的酒飯不僅撫慰身心,更能治癒疲勞。
吃飽喝足,當晚沐浴更衣洗淨風塵,半個多月以來終於睡了個安穩覺。
第二日特意起了個大早,他和陳崇章都換了秀才正裝,且帶上那半成品烏紗帽,貼上陸公台賞賜他們的金花以顯正式莊重,帶著陸公台的親筆信出了客棧大門,直奔學政衙門而去。
門口守衛見他們穿著秀才正裝,知曉他們的身份便都客氣,文靖安說明來意,並將陸公台的親筆信取出讓守衛送進去,約莫等了盞茶功夫,守衛和另一個書吏急匆匆出來,那書吏一見他二人,忙見禮問道:「哪位是文案首?」
文靖安拱手迴禮,答道:「正是在下。」
書吏打量了文靖安,笑言:「果然是一表人才!不虧是陸大人欽點的案首,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這位書吏是平州學政的副官,他能說出「江山代有人才出」,必然是聽說過文靖安在雲州院試寫的那首《論詩》了。
文靖安迴道:「靖安微末之才,不敢妄稱江山大才。」
副官道:「文案首過謙了,你的《端午》、《七夕》、《論詩》我可都讀過,你的詩才還自稱微末之才,那整個大盛朝也沒幾個人敢作詩了,連高大人都相當欣賞你。」
文靖安笑而不語,副官繼續說道:「你看你看,見到你我都忘了正事了,裏邊請,高大人有請。」
他看見的是兩位少年,一位俊秀的小少年。
兩位少年穿著儒衫,文質彬彬;那個小少年穿著黑布衣,綁了一束短馬尾,嬌柔而不失淩厲。
三人都牽著馬,校尉在軍中多年,一看便知那三匹馬是從蒙州引過來的良種,價值非凡。
大盛朝無論文武對讀書人都是高看一眼的,況且這位校尉是武舉出身,頗通文墨,因此主動上去抱拳問道:「三位可是遠道而來的趕考士子?」
三人先迴禮,而後由文靖安說道:「正是,我們自雲州永寧縣來,一路舟車勞頓,請大人行個方便,我們好進城投宿。」
校尉問道:「你是?」
文靖安:「在下文靖安。」
校尉心道:「原來是他!」
文靖安又給他介紹:「這是我表哥陳崇章,也是今年雲州的廩生,這是我的小書童。」
文妙安一路以來已經完美適應了「小書童」的身份,當即用正太音向校尉稟告:「小妙懇請官爺給我家公子行個方便。」
校尉擺了擺手,爽朗道:「言重了,不用說什麽方不方便,隻是上頭下了命令,我們例行公事問一問罷了,不會為難你們。」
文妙安:「小妙謝謝官爺。」
校尉問文靖安:「你既然是今年雲州案首,為何是兩人結伴來趕考?按理說你們該隨雲州學官一起來。」
文靖安將不願再折返迴北昌府浪費時間等前後仔細說了,校尉聽罷,把供單分別還給他和陳崇章,說道:「行了,兩位公子進城罷,祝你們今年一舉得中!」
文靖安三人謝過,各自牽馬,走過城門,一身紮入安慶城的繁盛之中。
看著眼前人流如織,街上行人穿的已經是以綢緞長衫居多,乘著車輦出行的大家小姐,成群結伴的小家碧玉,三五個手持摺扇的翩翩公子,各色人等琳琅盲目,真是車馬簇簇,衣香鬢影,亂花漸欲迷人眼不過如此,文靖安三人迴頭望了一眼身後那高聳的城牆,再將視線轉到眼前的朱牆黛瓦、亭台樓閣,真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一路以來,他們水陸並進,陸路騎馬,水陸乘船,從雲州蓮花鎮到平州安慶城,半個月十五天時間,準確說來是十五個夜晚,十六個白天,路程沒法具體測量,但總不會少於千裏之數,這一段曉行夜宿的旅途,現如今終於抵達了終點。
站在安慶城街頭,喧囂入耳,繁華入眼,心中難免泛起激盪的漣漪。
這些樓台金粉、衣袂雲衫完全符合文靖安的審美,擊中他的內心,他也免不了感慨一聲:「妙啊。」
文妙安當即用正太音官乖巧迴道:「公子喚小妙作甚?」
文靖安推了一下她腦瓜,「妙你個頭。」
文妙安:「哎呀。」
陳崇章問道:「接下來怎麽安排?」
文靖安:「先找客棧投宿,讓馬兒好好休息,我們也吃一頓好的,晚上洗洗風塵,換一身幹淨的衣服,明天我們去找平州學政。」
在北昌府考完院試之後,陸公台給了他一封親筆信,讓他到了安慶城之後,帶著這封信去找平州學政,如今距離八月初八鄉試開考僅剩二十二天時間,他和陳崇章剛考完院試便來參加鄉試,跟人家那些考了多次甚至十多次的考生相比心裏沒底,如果得平州學政幫忙的話,不求有逆天的效果,起碼聊勝於無。
說到正事他們向來不耽擱,當即抑製住了探索眼前花花世界的衝動,一路打聽和學政衙門較近的客棧,最後找了一家既有馬廄,又跟學政衙門較近的住下,他和陳崇章一個房間,文妙安自己一個房間。
各自放好行囊,囑咐掌櫃讓店小二照顧好他們的馬,餵上好的草料,他們也出門吃了一頓好的,這些天雖然領略了大半個平州的好山好水,可一路上沒吃幾頓安心飯,路上都是囫圇對付幾口,第二天接著趕路,現下既然已到目的地,一桌好的酒飯不僅撫慰身心,更能治癒疲勞。
吃飽喝足,當晚沐浴更衣洗淨風塵,半個多月以來終於睡了個安穩覺。
第二日特意起了個大早,他和陳崇章都換了秀才正裝,且帶上那半成品烏紗帽,貼上陸公台賞賜他們的金花以顯正式莊重,帶著陸公台的親筆信出了客棧大門,直奔學政衙門而去。
門口守衛見他們穿著秀才正裝,知曉他們的身份便都客氣,文靖安說明來意,並將陸公台的親筆信取出讓守衛送進去,約莫等了盞茶功夫,守衛和另一個書吏急匆匆出來,那書吏一見他二人,忙見禮問道:「哪位是文案首?」
文靖安拱手迴禮,答道:「正是在下。」
書吏打量了文靖安,笑言:「果然是一表人才!不虧是陸大人欽點的案首,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這位書吏是平州學政的副官,他能說出「江山代有人才出」,必然是聽說過文靖安在雲州院試寫的那首《論詩》了。
文靖安迴道:「靖安微末之才,不敢妄稱江山大才。」
副官道:「文案首過謙了,你的《端午》、《七夕》、《論詩》我可都讀過,你的詩才還自稱微末之才,那整個大盛朝也沒幾個人敢作詩了,連高大人都相當欣賞你。」
文靖安笑而不語,副官繼續說道:「你看你看,見到你我都忘了正事了,裏邊請,高大人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