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考生齊聲應是,王所思道:「出發!」
考場還是老地點,什麽流程文靖安已輕車熟路,搜身進場交供單領答題紙,隻是這次他把供單交給學政官時,這位三品大員看了他的名字,眼神忽變,心裏響起一個聲音:這便是頭場案首?
學政官將答題紙壓了壓,特意打量文靖安。
他第一眼看到文靖安覺得有些疑惑,怎麽感覺這位少年儒生似曾相識,倒像是在哪兒見過?
當文靖安也看他時,他才恍然醒悟,原來頭場的時候,文靖安抬頭看過他一眼!
三千多考生人數是不少,但鮮有人敢正眼看他,文靖安是其中一個,給他留下了印象。
老學政心裏自然而然響起一個聲音:「原來是此子。」
遂將答題紙給了文靖安,又給了文靖安一個饒有深意的眼神。
文靖安隻當是尋常檢查,不做其他想法,拿了答題紙,由監考官領著去新的坐位,這次他分到的座位就不是地字廿八,而是天字第九,重新分配座位也是為了糊名,防止閱卷官和考生勾連作弊。
提覆與頭場相比就簡單多了,迴歸了老套的科舉道路,考一道四書文、一道五經文外加一首試帖詩,而為了體現院試的非同凡響,四書文和五經文都是截搭題。
四書文題目是:堯、舜帥天下以仁,臣事君以忠。
前半句出自《大學》,後半句出自《論語》,從題幹看前後句有一定的意思關聯:堯和舜以仁政來統治天下。臣子應該以忠心侍奉君王。
不消多說,又是一道循規蹈矩的四書文,歌頌遠古聖君賢臣,轉而引述到當今皇帝和朝廷一幹「忠臣」,然後再重點強調自己如果做了官,一定是天下第一大忠臣,那就完全切合題意。
五經文便有些牛頭不搭馬嘴了,題目是:潛龍勿用,謂我何求?
前半句出自《易經》,後半句出自《詩經》,咋看之下確實風牛馬不相及,但從前一題四書文的解題方法中可以窺見出題者也就是那位學政官的出題思路——將兩句話的意思前後聯繫起來。
潛龍勿用是《易經》第一幹卦的象辭,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卜到了這一卦,我們就要低調隱忍,先做好充足的準備,等待時機厚積薄發!
謂我何求的意思是問我在追求什麽,或者說問我在追索什麽東西。
前後句聯繫起來,可以這麽理解:別人問我隱忍不發是為了追求什麽東西?
如此一來文靖安腦海裏瞬間出現無數古賢先聖的例子。
帝王方麵的有臥薪嚐膽啦,將軍方麵可以說韓信受□□之辱,況且背過《孟子》的他瞬間就想起那段放在前世也是必背的古文——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充分列舉前人先例切題之後,再表示自己也要效仿那些起於微末的大賢臣匡佐聖君,如果有人問自己追求的是什麽,自己追求的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最後再以輔佐陛下造福百姓升華主題,束股收尾,那這這篇八股便妥妥契合老學政的出題意圖,剩下的交給文采與運氣。
試帖詩是五言八韻的老要求了,文靖安寫得都有些膩煩,煩歸煩,科舉場上還是不能大意。
提覆第一次放牌也是在申時初(15:00),這次文靖安再做「頭牌」,成為第一批出場的考生。
提覆相對來說沒有頭場那麽隆重,王所思就不來親自接待了,是宋教諭帶著永寧縣縣學的一眾學官以及其他考生的廩保在等候。
第一批出來的考生比較少,隻有五十人左右,文靖安等那五十人都出來了也沒看見陳崇章,這就意味著這位好表哥得需要多一些時間處理那兩道截搭題,不過陳崇章的實力文靖安最清楚不過,他會被那兩道截搭題難住一會,但不至於被難倒。
果然,文靖安在考場門外等了半個時辰,第二批考生準時放牌,高大壯碩的陳崇章赫然在隊伍前列。
文靖安問他:「,沒問題吧?」
陳崇章點頭:「正常發揮,就是多花了些時間,想了好久才敢確定兩道截搭的意思。」
文靖安:「那就行,先去吃點東西吧,剛才寫得太入迷,考籃裏的吃食我都沒動。」
陳崇章:「走——」
看了一圈其他幾位放牌出來的永寧縣考生,說道:「兄弟們都去,這頓我和靖安請客。」
這些永寧縣考生一直都以他和文靖安為尊,現在也的確是餓了,聽他這麽說,紛紛應和著同去,有點像是文靖安前世高考後的聚餐。
提覆過後,通過的考生必定就是秀才了,後麵的總覆也是象徵性走一走流程,如果提覆沒合格,那就隻能來年再戰,所以考完提覆,眾學子都已經「躺平」了,出了考場便聽天由命,結果出來之前先吃喝一番。
提覆的改卷速度更加神速,考完的第二日一大早,文靖安等人剛在行館吃過朝食,王所思安排去府衙門前蹲榜的胥吏便興沖沖拿著一張謄抄的榜單跑了進來。
剛進門就喊:「榜首!榜首!榜首是玄字三十二!」
文靖安:「……」
不是他,他的座位號是天字第九。
眾人齊刷刷看向他,他搖了搖頭,陳崇章幹脆把胥吏手中的榜單一手抄了過來,眾考生都圍上來,逐一驗對。
考場還是老地點,什麽流程文靖安已輕車熟路,搜身進場交供單領答題紙,隻是這次他把供單交給學政官時,這位三品大員看了他的名字,眼神忽變,心裏響起一個聲音:這便是頭場案首?
學政官將答題紙壓了壓,特意打量文靖安。
他第一眼看到文靖安覺得有些疑惑,怎麽感覺這位少年儒生似曾相識,倒像是在哪兒見過?
當文靖安也看他時,他才恍然醒悟,原來頭場的時候,文靖安抬頭看過他一眼!
三千多考生人數是不少,但鮮有人敢正眼看他,文靖安是其中一個,給他留下了印象。
老學政心裏自然而然響起一個聲音:「原來是此子。」
遂將答題紙給了文靖安,又給了文靖安一個饒有深意的眼神。
文靖安隻當是尋常檢查,不做其他想法,拿了答題紙,由監考官領著去新的坐位,這次他分到的座位就不是地字廿八,而是天字第九,重新分配座位也是為了糊名,防止閱卷官和考生勾連作弊。
提覆與頭場相比就簡單多了,迴歸了老套的科舉道路,考一道四書文、一道五經文外加一首試帖詩,而為了體現院試的非同凡響,四書文和五經文都是截搭題。
四書文題目是:堯、舜帥天下以仁,臣事君以忠。
前半句出自《大學》,後半句出自《論語》,從題幹看前後句有一定的意思關聯:堯和舜以仁政來統治天下。臣子應該以忠心侍奉君王。
不消多說,又是一道循規蹈矩的四書文,歌頌遠古聖君賢臣,轉而引述到當今皇帝和朝廷一幹「忠臣」,然後再重點強調自己如果做了官,一定是天下第一大忠臣,那就完全切合題意。
五經文便有些牛頭不搭馬嘴了,題目是:潛龍勿用,謂我何求?
前半句出自《易經》,後半句出自《詩經》,咋看之下確實風牛馬不相及,但從前一題四書文的解題方法中可以窺見出題者也就是那位學政官的出題思路——將兩句話的意思前後聯繫起來。
潛龍勿用是《易經》第一幹卦的象辭,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卜到了這一卦,我們就要低調隱忍,先做好充足的準備,等待時機厚積薄發!
謂我何求的意思是問我在追求什麽,或者說問我在追索什麽東西。
前後句聯繫起來,可以這麽理解:別人問我隱忍不發是為了追求什麽東西?
如此一來文靖安腦海裏瞬間出現無數古賢先聖的例子。
帝王方麵的有臥薪嚐膽啦,將軍方麵可以說韓信受□□之辱,況且背過《孟子》的他瞬間就想起那段放在前世也是必背的古文——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充分列舉前人先例切題之後,再表示自己也要效仿那些起於微末的大賢臣匡佐聖君,如果有人問自己追求的是什麽,自己追求的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最後再以輔佐陛下造福百姓升華主題,束股收尾,那這這篇八股便妥妥契合老學政的出題意圖,剩下的交給文采與運氣。
試帖詩是五言八韻的老要求了,文靖安寫得都有些膩煩,煩歸煩,科舉場上還是不能大意。
提覆第一次放牌也是在申時初(15:00),這次文靖安再做「頭牌」,成為第一批出場的考生。
提覆相對來說沒有頭場那麽隆重,王所思就不來親自接待了,是宋教諭帶著永寧縣縣學的一眾學官以及其他考生的廩保在等候。
第一批出來的考生比較少,隻有五十人左右,文靖安等那五十人都出來了也沒看見陳崇章,這就意味著這位好表哥得需要多一些時間處理那兩道截搭題,不過陳崇章的實力文靖安最清楚不過,他會被那兩道截搭題難住一會,但不至於被難倒。
果然,文靖安在考場門外等了半個時辰,第二批考生準時放牌,高大壯碩的陳崇章赫然在隊伍前列。
文靖安問他:「,沒問題吧?」
陳崇章點頭:「正常發揮,就是多花了些時間,想了好久才敢確定兩道截搭的意思。」
文靖安:「那就行,先去吃點東西吧,剛才寫得太入迷,考籃裏的吃食我都沒動。」
陳崇章:「走——」
看了一圈其他幾位放牌出來的永寧縣考生,說道:「兄弟們都去,這頓我和靖安請客。」
這些永寧縣考生一直都以他和文靖安為尊,現在也的確是餓了,聽他這麽說,紛紛應和著同去,有點像是文靖安前世高考後的聚餐。
提覆過後,通過的考生必定就是秀才了,後麵的總覆也是象徵性走一走流程,如果提覆沒合格,那就隻能來年再戰,所以考完提覆,眾學子都已經「躺平」了,出了考場便聽天由命,結果出來之前先吃喝一番。
提覆的改卷速度更加神速,考完的第二日一大早,文靖安等人剛在行館吃過朝食,王所思安排去府衙門前蹲榜的胥吏便興沖沖拿著一張謄抄的榜單跑了進來。
剛進門就喊:「榜首!榜首!榜首是玄字三十二!」
文靖安:「……」
不是他,他的座位號是天字第九。
眾人齊刷刷看向他,他搖了搖頭,陳崇章幹脆把胥吏手中的榜單一手抄了過來,眾考生都圍上來,逐一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