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永寧縣時,縣衙門敲鑼打鼓,文靖安所在的永寧縣學直接放休一日,隨著縣衙的捷報隊伍出去遊行,為林寧宴考取榜樣的消息添磚加瓦,鬧得人盡皆知才作罷!
永寧縣學出了一個榜眼,那是整個雲州都要一同沾光的!
與外麵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不同,客棧裏的文靖安和陳崇章異常安靜。
除了金榜,他們還拿到了林寧宴寫的親筆信。
這封信是隨著官府的捷報金榜一同送來的,直接是以「今科榜眼林寧宴」的名義寫成的,林寧宴中了榜眼之後,他有資格直接使用官府的驛站快馬。
這封信長達萬言,詳細寫了他如何從雲州到平州,然後獨自上路,從平州下潁昌郡,再到中州,最後到達帝京,他提到了風雪中遇見的青衫客,他跟文靖安表示那極有可能是他出現的幻覺,因為打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見過那個人了。下次文靖安去京城的時候,一定要繞開那些危險路段。
除此之外,他還說了在帝京如何跟劉正明聯繫上,並且找到了他大伯家的兩個大哥,其中一個也是今年科考,考了二甲第九,也是進士出身了。
不過如此一來,他們明顯感受到了來自舊黨的壓力,在皇帝禦賜的鹿鳴宴上,他見到了丞相嚴同,嚴同沒有為難他,但嚴同身邊那些六部高官、督察禦史在宴席當晚接二連三給他出難題,所幸他早有心理準備,勉強化解了過去,才不至於在皇帝麵前丟了麵子。
如此,他得以出任翰林院編修,任期是三年,三年之後等新一輪科考的榜眼頂替上來,他的官職才會重新分配,這期間嚴同和舊黨必然不會讓他順風順水,最後很有可能讓他像王所思一般被打發到遠離京城的州郡為官,他和劉正明已經在想對策,具體怎麽做信裏不方便說,期待京城見麵再作詳談。
最後,他將自己鄉試、會試和殿試的考題與答案,以及其他他認為優秀的答卷謄抄了一遍,附在信件後麵一併寄來,給文靖安和陳崇章來年參考。
看完林寧宴這封萬言信,陳崇章長長唿了一口氣,說道:「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文靖安:「嗯。」
陳崇章:「你怎麽這麽冷淡?」
文靖安:「這些試題我們拿走,信件部分我們拿給王所思和宋教諭去看,等下次迴蓮花鎮的時候,再帶給碧存先生看。」
陳崇章:「好,不過你沒有迴答我的問題。」
文靖安:「我自然替寧宴開心,但從此以後他和我們就是兩類人了。」
陳崇章:「……不至於吧?他又不是那種人。」
文靖安:「他不是,可他的身份是。況且以後他和舊黨鬥法,我們不宜再跟他書信往來,這些他不說,但我們做兄弟的自己要懂。」
陳崇章頓悟,文靖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努力吧,等我們有了去京城的實力,那時在帝京相聚,我們再給他賀一賀。」
第74章 縣試 不必言明心有靈犀
果然如文靖安所料,此後林寧宴便不再通過官府的驛馬給他們寄信,偶爾來一封信是通過民間渠道傳過來的,但這樣費時費力,文靖安收到信件時,往往在兩三個月之後了。
林寧宴這麽做無非是出於一個考慮——不讓文靖安和陳崇章與他沾上關係,萬一他在舊黨手下招架不住,那也不至於牽連文靖安和陳崇章。
文靖安當然能理解林寧宴這份苦心,雙方不必言明,彼此心有靈犀。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元景十八年,這年文靖安已經十七歲了。
正所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永寧縣中央的天水大街被早春細雨打濕,青石板的縫隙之間冒出嫩綠色的草芽,那大概是甘草和繁縷之類,雲州春景不像京城那般煙柳斜斜、行人遲遲,這裏顯得冰冷與爽淨,一切像被洗過一般,預示著滋長和萬物新生。
那麽,且待春風鬧桃李,文靖安便要正式踏上他的功名路。
二月初二清早,他準時準點從租住的客棧出門,但與往日不同的是,以往他和陳崇章總是往左邊的縣學方向走,這迴他卻和陳崇章分道揚鑣,往右邊的縣衙方向走。
陳崇章問他:「真不要我陪你去?」
文靖安:「多大點事,別浪費兩個人的時間,我快去快迴。」
陳崇章:「那行,你書箱給我,你帶著去縣衙不方便。」
文靖安把書箱解下交給他,兩人再不多言,在十字街口分左右而行。
文靖安這次去縣衙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給二月初八的縣試做準備。
參加縣試之前,他要先到縣衙報備,表達參加縣試的意願,負責這一事項的是縣衙門的禮房。
文靖安到縣衙禮房時,禮房門外已經擠滿了學子,三四十人是有的,他們都是今年應考縣試的學子,文靖安耐心排隊等候,輪到他時,他說明考試意願,禮房的書吏給了他「一張紙」。
這張紙叫做「廩保互結親供單」。
文靖安拿到供單仔細看了一遍,上麵以繁體字寫著一段說明。
「雲州北昌府永寧縣儒學為發給結單事,照得各廩保所保童生須查明該童實係身家清白並無刑喪過犯、娼優隸卒、槍手頂替、冒籍跨考等弊,方準由該廩保畫押發給該童填寫三代、年貌、籍貫,報名送考須至結單者……」
永寧縣學出了一個榜眼,那是整個雲州都要一同沾光的!
與外麵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不同,客棧裏的文靖安和陳崇章異常安靜。
除了金榜,他們還拿到了林寧宴寫的親筆信。
這封信是隨著官府的捷報金榜一同送來的,直接是以「今科榜眼林寧宴」的名義寫成的,林寧宴中了榜眼之後,他有資格直接使用官府的驛站快馬。
這封信長達萬言,詳細寫了他如何從雲州到平州,然後獨自上路,從平州下潁昌郡,再到中州,最後到達帝京,他提到了風雪中遇見的青衫客,他跟文靖安表示那極有可能是他出現的幻覺,因為打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見過那個人了。下次文靖安去京城的時候,一定要繞開那些危險路段。
除此之外,他還說了在帝京如何跟劉正明聯繫上,並且找到了他大伯家的兩個大哥,其中一個也是今年科考,考了二甲第九,也是進士出身了。
不過如此一來,他們明顯感受到了來自舊黨的壓力,在皇帝禦賜的鹿鳴宴上,他見到了丞相嚴同,嚴同沒有為難他,但嚴同身邊那些六部高官、督察禦史在宴席當晚接二連三給他出難題,所幸他早有心理準備,勉強化解了過去,才不至於在皇帝麵前丟了麵子。
如此,他得以出任翰林院編修,任期是三年,三年之後等新一輪科考的榜眼頂替上來,他的官職才會重新分配,這期間嚴同和舊黨必然不會讓他順風順水,最後很有可能讓他像王所思一般被打發到遠離京城的州郡為官,他和劉正明已經在想對策,具體怎麽做信裏不方便說,期待京城見麵再作詳談。
最後,他將自己鄉試、會試和殿試的考題與答案,以及其他他認為優秀的答卷謄抄了一遍,附在信件後麵一併寄來,給文靖安和陳崇章來年參考。
看完林寧宴這封萬言信,陳崇章長長唿了一口氣,說道:「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文靖安:「嗯。」
陳崇章:「你怎麽這麽冷淡?」
文靖安:「這些試題我們拿走,信件部分我們拿給王所思和宋教諭去看,等下次迴蓮花鎮的時候,再帶給碧存先生看。」
陳崇章:「好,不過你沒有迴答我的問題。」
文靖安:「我自然替寧宴開心,但從此以後他和我們就是兩類人了。」
陳崇章:「……不至於吧?他又不是那種人。」
文靖安:「他不是,可他的身份是。況且以後他和舊黨鬥法,我們不宜再跟他書信往來,這些他不說,但我們做兄弟的自己要懂。」
陳崇章頓悟,文靖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努力吧,等我們有了去京城的實力,那時在帝京相聚,我們再給他賀一賀。」
第74章 縣試 不必言明心有靈犀
果然如文靖安所料,此後林寧宴便不再通過官府的驛馬給他們寄信,偶爾來一封信是通過民間渠道傳過來的,但這樣費時費力,文靖安收到信件時,往往在兩三個月之後了。
林寧宴這麽做無非是出於一個考慮——不讓文靖安和陳崇章與他沾上關係,萬一他在舊黨手下招架不住,那也不至於牽連文靖安和陳崇章。
文靖安當然能理解林寧宴這份苦心,雙方不必言明,彼此心有靈犀。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元景十八年,這年文靖安已經十七歲了。
正所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永寧縣中央的天水大街被早春細雨打濕,青石板的縫隙之間冒出嫩綠色的草芽,那大概是甘草和繁縷之類,雲州春景不像京城那般煙柳斜斜、行人遲遲,這裏顯得冰冷與爽淨,一切像被洗過一般,預示著滋長和萬物新生。
那麽,且待春風鬧桃李,文靖安便要正式踏上他的功名路。
二月初二清早,他準時準點從租住的客棧出門,但與往日不同的是,以往他和陳崇章總是往左邊的縣學方向走,這迴他卻和陳崇章分道揚鑣,往右邊的縣衙方向走。
陳崇章問他:「真不要我陪你去?」
文靖安:「多大點事,別浪費兩個人的時間,我快去快迴。」
陳崇章:「那行,你書箱給我,你帶著去縣衙不方便。」
文靖安把書箱解下交給他,兩人再不多言,在十字街口分左右而行。
文靖安這次去縣衙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給二月初八的縣試做準備。
參加縣試之前,他要先到縣衙報備,表達參加縣試的意願,負責這一事項的是縣衙門的禮房。
文靖安到縣衙禮房時,禮房門外已經擠滿了學子,三四十人是有的,他們都是今年應考縣試的學子,文靖安耐心排隊等候,輪到他時,他說明考試意願,禮房的書吏給了他「一張紙」。
這張紙叫做「廩保互結親供單」。
文靖安拿到供單仔細看了一遍,上麵以繁體字寫著一段說明。
「雲州北昌府永寧縣儒學為發給結單事,照得各廩保所保童生須查明該童實係身家清白並無刑喪過犯、娼優隸卒、槍手頂替、冒籍跨考等弊,方準由該廩保畫押發給該童填寫三代、年貌、籍貫,報名送考須至結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