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到前院去跟陳守嚴打聲招唿,到了前院才發現早人早已經走光了,陳守嚴也不在,隻有幾個人在收拾打掃。
出了門,門前的車馬自然也都走了,還出了一條空蕩蕩的長街。
陳崇章問:「你想去哪兒?」
文靖安倒有些想迴桃河村一趟,把自己在陳家的事告訴陳三娘和文三貴,不過看這天色並不早了,迴去不現實,而且這種好消息不用他專門迴去說,陳何氏和兩位舅媽自然會安排的。
那麽在蓮花鎮除了陳家和青蓮書院他似乎也沒別的去處了,便迴陳崇章道:「隨便走走。」
陳崇章想了想,迴道:「行,你跟我來。」
蓮花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整體對比雲州大多數鎮子來說還是相對富裕寬大的,雲州雖然地處大盛朝西北之地,與東南臨海諸州、西邊濱海劍州等州郡以及中央京城周邊各大州相比人口稀疏,土地貧瘠,每年收上去的賦稅在大盛朝六郡十九州之中始終處於末流。
但北昌府恰好處在雲州東南一片,永寧縣轄下的蓮花鎮便是在東南的東南,是雲州、平州和蒙州三州交匯之地,西出能借平州道路穿入河西郡,南下中州便有官道直達大盛帝都明京城,那是天下讀書人嚮往所在,號稱幹坤中央之地,萬國瞻仰的昌隆之城。
陳守嚴便是借了蓮花鎮特殊的地理位置,東出南下收購茶葉、綢緞和藥材等等雲州稀缺的貨物,迴到蓮花鎮後小部分在自己的店麵售賣,另一部分從蓮花鎮往西北方向走,發散到整個雲州去。
陳守嚴早年就是通過這樣的買賣方式,帶著馬隊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康莊大道,如今陳茂成販茶走的商道,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當年摸索出來的。
因此蓮花鎮這些年積累了不少像陳守嚴這樣的大商戶,久而久之,蓮花鎮在矮個裏邊冒高頭,倒成了遠近聞名的富饒之鎮。
顯然在大盛朝這種重農抑商的農業社會中,經商仍然是普通人主要的致富良方,而朝廷之所以抑製商業發展,貶低商人地位也正因如此,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成了治國發展的第一要義,若大量百姓不在田間地頭勞作都跑去經商,稍微來一點天災人禍便會帶來饑荒,到時流民聚集,輕則引發地方騷亂叛變,重則撼動治國根基,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文靖安也不知自己為何忽然想到這些,一邊想一邊跟陳崇章走,走著想著,忽然聽到有人喊他。
「靖安小兄弟!」
文靖安迴頭,在蓮花鎮叫他小兄弟的,除了書肆掌櫃蘇長青也沒別人了。
蘇長青正在百味書屋門口更換gg牌,不過這迴就不僅僅是為自家的科舉資料吆喝了,文靖安注意到他替別人掛了一份店麵出讓的告示。
「蘇伯伯,您這是?」
他和蘇長青各論各的,蘇長青叫他小兄弟,他叫蘇長青蘇伯伯。
蘇長青往書肆隔壁第二間鋪子努了努嘴,說道:「那原本是家包子鋪,店主也是我們劍州人,早年不堪西海諸國侵擾劍州,他不想投軍便賣出部分家產輾轉到你們雲州成了家,但我們劍州人到底講究落葉歸根,這些年劍州又太平了,他自然想帶妻兒迴去。」
文靖安記得以前蘇長青跟他說過,劍州是大盛朝西邊門戶,與西海數十國接壤,因為常年遭受侵擾戰亂頻繁,因此劍州無論男女人人尚武,隻是近二三十年朝廷逐漸在劍州推行「海貿互市」的國策,大多數劍州人也放下了手中的刀兵轉變成商人,劍州這才富裕起來且基本恢復了太平。
文靖安:「原來是這樣。」
蘇長青說道:「他那包子鋪地段不錯,即便沒有做包子的手藝,拿了鋪麵轉做其他行當也肯定賺錢,要不是我書肆這邊實在抽不開身,我還挺想把他那鋪子盤下來,生意嘛不嫌少。」
他看著那個包子鋪的方向,說完嘆了口氣,頗為遺憾道:「隻是劍州和雲州到底是千裏之遙,他這一走,往後這鎮上隻剩我一個劍州人了。」
文靖安道:「人嘛,聚散離別才是常態。」
蘇長青笑了笑:「你倒灑脫。」
說罷注意到旁邊的陳崇章,問道:「這位是?」
文靖安道:「這是我三表哥,我們剛從他家出來。崇章,這位是書肆的蘇長青蘇掌櫃,我叫他蘇伯伯,兩年在我來鎮上買書他對我就多有關照了。」
陳崇章行禮拜見,蘇長青知道文靖安一家和陳家的關係,問道:「今日端午你從陳家出來,你外公與你家和好了?」
文靖安笑了笑:「還不知道,得看今晚。」
蘇長青聽出裏邊有故事,恰好他也換好了牌子,便道:「這不是說話的地方,裏邊請。」
文靖安也不客氣,與陳崇章一道隨蘇長青進了書屋。
蘇長青這家書肆店麵不算大,但勝在有縱深,書肆後頭隔出了一個單獨的會客小廳,裏邊茶具桌椅應有盡有,今日端午蘇長青本是孤家寡人一個,難得文靖安來,他自然高興,燒水沏茶不在話下,還特意在瓷盤裏裝了三隻羊角小粽,全然不在乎文靖安和陳崇章的年齡,真把他們當賓客招待。
文靖安把在陳家的事大概跟他講了一遍,蘇長青聽罷哈哈大笑,道:「好!陳大老爺吃了個啞巴虧!虧你想得出!還敢主動上門,不過算你做得好!竟能寫出那種好詩,最妙的是你把他和李碧存的名字寫在詩前小序裏,李碧存必定幫你說話,陳大老爺脾氣再壞,這迴都得給你好臉了。」
出了門,門前的車馬自然也都走了,還出了一條空蕩蕩的長街。
陳崇章問:「你想去哪兒?」
文靖安倒有些想迴桃河村一趟,把自己在陳家的事告訴陳三娘和文三貴,不過看這天色並不早了,迴去不現實,而且這種好消息不用他專門迴去說,陳何氏和兩位舅媽自然會安排的。
那麽在蓮花鎮除了陳家和青蓮書院他似乎也沒別的去處了,便迴陳崇章道:「隨便走走。」
陳崇章想了想,迴道:「行,你跟我來。」
蓮花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整體對比雲州大多數鎮子來說還是相對富裕寬大的,雲州雖然地處大盛朝西北之地,與東南臨海諸州、西邊濱海劍州等州郡以及中央京城周邊各大州相比人口稀疏,土地貧瘠,每年收上去的賦稅在大盛朝六郡十九州之中始終處於末流。
但北昌府恰好處在雲州東南一片,永寧縣轄下的蓮花鎮便是在東南的東南,是雲州、平州和蒙州三州交匯之地,西出能借平州道路穿入河西郡,南下中州便有官道直達大盛帝都明京城,那是天下讀書人嚮往所在,號稱幹坤中央之地,萬國瞻仰的昌隆之城。
陳守嚴便是借了蓮花鎮特殊的地理位置,東出南下收購茶葉、綢緞和藥材等等雲州稀缺的貨物,迴到蓮花鎮後小部分在自己的店麵售賣,另一部分從蓮花鎮往西北方向走,發散到整個雲州去。
陳守嚴早年就是通過這樣的買賣方式,帶著馬隊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康莊大道,如今陳茂成販茶走的商道,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當年摸索出來的。
因此蓮花鎮這些年積累了不少像陳守嚴這樣的大商戶,久而久之,蓮花鎮在矮個裏邊冒高頭,倒成了遠近聞名的富饒之鎮。
顯然在大盛朝這種重農抑商的農業社會中,經商仍然是普通人主要的致富良方,而朝廷之所以抑製商業發展,貶低商人地位也正因如此,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成了治國發展的第一要義,若大量百姓不在田間地頭勞作都跑去經商,稍微來一點天災人禍便會帶來饑荒,到時流民聚集,輕則引發地方騷亂叛變,重則撼動治國根基,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文靖安也不知自己為何忽然想到這些,一邊想一邊跟陳崇章走,走著想著,忽然聽到有人喊他。
「靖安小兄弟!」
文靖安迴頭,在蓮花鎮叫他小兄弟的,除了書肆掌櫃蘇長青也沒別人了。
蘇長青正在百味書屋門口更換gg牌,不過這迴就不僅僅是為自家的科舉資料吆喝了,文靖安注意到他替別人掛了一份店麵出讓的告示。
「蘇伯伯,您這是?」
他和蘇長青各論各的,蘇長青叫他小兄弟,他叫蘇長青蘇伯伯。
蘇長青往書肆隔壁第二間鋪子努了努嘴,說道:「那原本是家包子鋪,店主也是我們劍州人,早年不堪西海諸國侵擾劍州,他不想投軍便賣出部分家產輾轉到你們雲州成了家,但我們劍州人到底講究落葉歸根,這些年劍州又太平了,他自然想帶妻兒迴去。」
文靖安記得以前蘇長青跟他說過,劍州是大盛朝西邊門戶,與西海數十國接壤,因為常年遭受侵擾戰亂頻繁,因此劍州無論男女人人尚武,隻是近二三十年朝廷逐漸在劍州推行「海貿互市」的國策,大多數劍州人也放下了手中的刀兵轉變成商人,劍州這才富裕起來且基本恢復了太平。
文靖安:「原來是這樣。」
蘇長青說道:「他那包子鋪地段不錯,即便沒有做包子的手藝,拿了鋪麵轉做其他行當也肯定賺錢,要不是我書肆這邊實在抽不開身,我還挺想把他那鋪子盤下來,生意嘛不嫌少。」
他看著那個包子鋪的方向,說完嘆了口氣,頗為遺憾道:「隻是劍州和雲州到底是千裏之遙,他這一走,往後這鎮上隻剩我一個劍州人了。」
文靖安道:「人嘛,聚散離別才是常態。」
蘇長青笑了笑:「你倒灑脫。」
說罷注意到旁邊的陳崇章,問道:「這位是?」
文靖安道:「這是我三表哥,我們剛從他家出來。崇章,這位是書肆的蘇長青蘇掌櫃,我叫他蘇伯伯,兩年在我來鎮上買書他對我就多有關照了。」
陳崇章行禮拜見,蘇長青知道文靖安一家和陳家的關係,問道:「今日端午你從陳家出來,你外公與你家和好了?」
文靖安笑了笑:「還不知道,得看今晚。」
蘇長青聽出裏邊有故事,恰好他也換好了牌子,便道:「這不是說話的地方,裏邊請。」
文靖安也不客氣,與陳崇章一道隨蘇長青進了書屋。
蘇長青這家書肆店麵不算大,但勝在有縱深,書肆後頭隔出了一個單獨的會客小廳,裏邊茶具桌椅應有盡有,今日端午蘇長青本是孤家寡人一個,難得文靖安來,他自然高興,燒水沏茶不在話下,還特意在瓷盤裏裝了三隻羊角小粽,全然不在乎文靖安和陳崇章的年齡,真把他們當賓客招待。
文靖安把在陳家的事大概跟他講了一遍,蘇長青聽罷哈哈大笑,道:「好!陳大老爺吃了個啞巴虧!虧你想得出!還敢主動上門,不過算你做得好!竟能寫出那種好詩,最妙的是你把他和李碧存的名字寫在詩前小序裏,李碧存必定幫你說話,陳大老爺脾氣再壞,這迴都得給你好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