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寧宴解釋道:「這些都是其他書院的同窗,他們雖然不能在青蓮書院求學,但先生卻準許他們晚上來書院藏書房借閱,也可以與我們探討學問。」
文靖安:「先生高潔。」
隨後文靖安看到藏書房和大廳分成了兩個對比鮮明的環境,藏書房裏的學子或悶頭閱讀,或專心功課,整個書房異常安靜,恨不能繡花針落地可聞;大廳那邊卻恰是相反,眾學子或竊竊私語,或爭論不休,有人高談闊論,有人指點江山。
看著這些學子連夜讀書,文靖安心裏難免想起自己當年備戰高考的情形,這青蓮書院夜讀的環境和氛圍當真可以用「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來形容了。
文靖安和林寧宴在大廳相對安靜的角落找了位子坐下,林寧宴直入主題,跟文靖安道:「今日先生說你在四書上的記誦以及對《四書集注》的熟讀已沒有問題,唯獨你的四書文還顯稚嫩,因此我建議你日後夜讀多加強四書文練習,我每夜都在,你隨時可以來與我探討。」
文靖安:「最好不過了。」
林寧宴:「你的試帖詩(五言八韻詩)如何?今日時間緊迫,先生沒有考你。」
文靖安:「和四書文相當。」
林寧宴:「那麽你的夜讀也當加強試帖詩這一項。」
文靖安:「嗯。」
林寧宴對文靖安的水平有了大概的把握,思索之後,給文靖安做了合適的安排。
「以後我先給你找近幾年縣試的試題,藏書房有這些試題的優秀答卷,你就記誦裏邊的四書文和試帖詩,等你基本看完,我們再進行下一步,比如前一晚你自己寫一篇四書文,下一晚寫幾首五言八韻,由淺入深,多練多寫。」
林寧宴的學問自然信得過,對現在的他來說考縣試、府試便如探囊取物,他今年十五歲,童生功名卻是在十二歲那年考取的,當時他是縣試案首,府試第六,如今又過去三年,他的學問當然也有增長,在縣試、府試上對文靖安的助力可想而知。
當然,文靖安自己也要有主見,否則在林寧宴麵前就太跌份了。
「我五經尚未學習,夜讀得留部分時間出來看五經。」
林寧宴道:「沒錯,所以要等等看明天先生把你分到哪個班,每個班教導五經的方法是不同的,留的功課也不同,我們今晚隻定一個大概,等明天你分了班,我們再去請教先生,然後結合他的意見具體施行。」
文靖安:「嗯,你對學習五經的態度是什麽?全部背誦還是熟讀?」
這對文靖安來說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因為背誦幾萬字的四書尚且說得過去,整套五經幾十萬字,要全部背誦下來無疑有一個巨大的工程量,而且縣試、府試之後便不考貼經題,轉成墨義、策論等論述性試題,如果再一味追求背誦的話,會有下錯功夫得不償失的後果。
林寧宴對這個問題顯然有深入的認識,當即迴道:「背一經,專一經,熟讀三經及要義。」
文靖安:「願聞其詳。」
林寧宴:「背誦《詩經》,專精《尚書》,熟讀其他三經及其釋義。」
林寧宴這麽說,其中當然是大有內涵的。
第24章 機會 如夢似幻似水無痕
首先,背誦《詩經》與作五言八韻詩息息相關,再者《詩經》適於背誦、易於背誦,最後麵一點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關係到五經的學習順序問題。
文靖安學四書時,李童生是從《大學》、《論語》、《中庸》再到《孟子》的順序逐部教導的,這也是朱熹所說的:「必先使之力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言……蓋其難易、遠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
這樣才能一步步循序漸進,登堂入室,最終窺見儒學之精義。
現在學五經同樣要講究順序,這點上林寧宴和李碧存持統一意見,那就是「背一經,專一經」。
背《詩經》,專《尚書》。
他們認為隻要把《詩經》和《尚書》攻讀下來,那麽學習剩下的《禮記》、《春秋》和《易經》就水到渠成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兩個。
第一,其他三經甚至是四書很多內容都引用自《詩經》和《尚書》,文靖安已經讀通四書,學《詩經》和《尚書》便有了四書裏預先熟悉的內容,反之學完《詩經》和《尚書》又能關聯後麵的三經,可謂承上啟下。
第二,《詩經》最易記誦理解,《尚書》則最難,頭尾都吃透了,中間便迎刃而解。
文靖安現在正需要這種先行者的經驗和指導,林寧宴把上麵的理由跟他大概說了一遍之後,文靖安有種撥雲見日,衝出迷障的暢快。
這便是有學霸輔導的好處了。
接下來文靖安趁熱打鐵問了林寧宴許多細節上的問題,比如之前李童生講的一些模稜兩可的章句,比如院試和鄉試等要考的策論該如何著手練習提高,比如自己在四書文上如何進一步由稚嫩變熟稔,無論他問什麽,林寧宴始終能給出令他滿意的答案,這讓文靖安難免又產生自愧不如的感覺。
顯然,林寧宴和安安一樣是天生的讀書種子,偏偏他還勤奮篤學,謙虛待人,雖說林寧宴本不屬於蓮花鎮,可偌大的大盛朝,地域之寬廣,人才之眾多,必然少不了還有像林寧宴這種良才,想到這點,文靖安更有壓力了。
文靖安:「先生高潔。」
隨後文靖安看到藏書房和大廳分成了兩個對比鮮明的環境,藏書房裏的學子或悶頭閱讀,或專心功課,整個書房異常安靜,恨不能繡花針落地可聞;大廳那邊卻恰是相反,眾學子或竊竊私語,或爭論不休,有人高談闊論,有人指點江山。
看著這些學子連夜讀書,文靖安心裏難免想起自己當年備戰高考的情形,這青蓮書院夜讀的環境和氛圍當真可以用「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來形容了。
文靖安和林寧宴在大廳相對安靜的角落找了位子坐下,林寧宴直入主題,跟文靖安道:「今日先生說你在四書上的記誦以及對《四書集注》的熟讀已沒有問題,唯獨你的四書文還顯稚嫩,因此我建議你日後夜讀多加強四書文練習,我每夜都在,你隨時可以來與我探討。」
文靖安:「最好不過了。」
林寧宴:「你的試帖詩(五言八韻詩)如何?今日時間緊迫,先生沒有考你。」
文靖安:「和四書文相當。」
林寧宴:「那麽你的夜讀也當加強試帖詩這一項。」
文靖安:「嗯。」
林寧宴對文靖安的水平有了大概的把握,思索之後,給文靖安做了合適的安排。
「以後我先給你找近幾年縣試的試題,藏書房有這些試題的優秀答卷,你就記誦裏邊的四書文和試帖詩,等你基本看完,我們再進行下一步,比如前一晚你自己寫一篇四書文,下一晚寫幾首五言八韻,由淺入深,多練多寫。」
林寧宴的學問自然信得過,對現在的他來說考縣試、府試便如探囊取物,他今年十五歲,童生功名卻是在十二歲那年考取的,當時他是縣試案首,府試第六,如今又過去三年,他的學問當然也有增長,在縣試、府試上對文靖安的助力可想而知。
當然,文靖安自己也要有主見,否則在林寧宴麵前就太跌份了。
「我五經尚未學習,夜讀得留部分時間出來看五經。」
林寧宴道:「沒錯,所以要等等看明天先生把你分到哪個班,每個班教導五經的方法是不同的,留的功課也不同,我們今晚隻定一個大概,等明天你分了班,我們再去請教先生,然後結合他的意見具體施行。」
文靖安:「嗯,你對學習五經的態度是什麽?全部背誦還是熟讀?」
這對文靖安來說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因為背誦幾萬字的四書尚且說得過去,整套五經幾十萬字,要全部背誦下來無疑有一個巨大的工程量,而且縣試、府試之後便不考貼經題,轉成墨義、策論等論述性試題,如果再一味追求背誦的話,會有下錯功夫得不償失的後果。
林寧宴對這個問題顯然有深入的認識,當即迴道:「背一經,專一經,熟讀三經及要義。」
文靖安:「願聞其詳。」
林寧宴:「背誦《詩經》,專精《尚書》,熟讀其他三經及其釋義。」
林寧宴這麽說,其中當然是大有內涵的。
第24章 機會 如夢似幻似水無痕
首先,背誦《詩經》與作五言八韻詩息息相關,再者《詩經》適於背誦、易於背誦,最後麵一點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關係到五經的學習順序問題。
文靖安學四書時,李童生是從《大學》、《論語》、《中庸》再到《孟子》的順序逐部教導的,這也是朱熹所說的:「必先使之力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言……蓋其難易、遠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
這樣才能一步步循序漸進,登堂入室,最終窺見儒學之精義。
現在學五經同樣要講究順序,這點上林寧宴和李碧存持統一意見,那就是「背一經,專一經」。
背《詩經》,專《尚書》。
他們認為隻要把《詩經》和《尚書》攻讀下來,那麽學習剩下的《禮記》、《春秋》和《易經》就水到渠成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兩個。
第一,其他三經甚至是四書很多內容都引用自《詩經》和《尚書》,文靖安已經讀通四書,學《詩經》和《尚書》便有了四書裏預先熟悉的內容,反之學完《詩經》和《尚書》又能關聯後麵的三經,可謂承上啟下。
第二,《詩經》最易記誦理解,《尚書》則最難,頭尾都吃透了,中間便迎刃而解。
文靖安現在正需要這種先行者的經驗和指導,林寧宴把上麵的理由跟他大概說了一遍之後,文靖安有種撥雲見日,衝出迷障的暢快。
這便是有學霸輔導的好處了。
接下來文靖安趁熱打鐵問了林寧宴許多細節上的問題,比如之前李童生講的一些模稜兩可的章句,比如院試和鄉試等要考的策論該如何著手練習提高,比如自己在四書文上如何進一步由稚嫩變熟稔,無論他問什麽,林寧宴始終能給出令他滿意的答案,這讓文靖安難免又產生自愧不如的感覺。
顯然,林寧宴和安安一樣是天生的讀書種子,偏偏他還勤奮篤學,謙虛待人,雖說林寧宴本不屬於蓮花鎮,可偌大的大盛朝,地域之寬廣,人才之眾多,必然少不了還有像林寧宴這種良才,想到這點,文靖安更有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