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文靖安要麵對第一關的縣試來說,縣試考經貼、墨義、四書文和試帖詩,其中經貼就是默寫四書原文,必須一字不差。
墨義名義上是考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但考生的理解不能與《四書集注》相違背,這跟默寫也沒什麽差別,考生最多能換個寫法表達既定的含義,這就是所謂的「代聖人言」,誰也不能自言其說。
至於四書文和試帖詩就相對看個人發揮了,四書文的格式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試帖詩也要求是「五言八韻」體,考究的題目都從四書裏麵挑選。(注1)
那麽文靖安當下的學習目標就很明確了,練字、背書、學八股、學五言八韻詩。
釐清方向,定好計劃之後,文靖安就要考慮解決最現實的問題了。
比如第一項練字,李童生是送了他毛筆和硯台,可紙墨他還是得自己買。
但紙墨這些文房用具的價格可想而知。
蓮花鎮上的那家書肆,一刀普通的草紙是25張,也就16開大小,那也需要10文錢了,更不要說高檔的宣紙,即便是鎮上一般人家的子弟上私塾,練字都是蘸水在桌麵寫,或者用木棍在沙土上練習,紙墨太貴,消耗不起。
文靖安當然也可以蘸水練字,但他想的是這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因為今天缺紙墨,明天就會缺書筆,況且他沒忘記自家那兩畝田的田契還在李童生手中,所以現在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賺錢。
有了錢,很多問題便都迎刃而解。
在桃河村這樣的地方,辛勤勞作攢一點口糧是能做到的,想要賺錢則是難如登天,否則村子裏的人也不必世世代代如此艱辛貧窮。
不過文靖安這幾天已經有了靈感。
從陳三娘帶他去蓮花鎮那家鹽店出來後,他就借著前世的化學知識做了一些設想,直到分家那天,他趁亂從文家廚房把陳三娘從蓮花鎮買迴來的2兩粗鹽偷偷帶迴自己房裏,現在便有了用武之地。
正如文靖安前麵分析的,這些粗鹽並非他前世吃的海鹽、細鹽,而是充滿了其他雜質的混合礦鹽,裏麵有一半食鹽成算不錯了,這個朝代的人還不懂得分離雜質,提純析出的辦法,文靖安倒是可以做一個簡易的過濾裝置試一試,但能不能成功就要看老天爺是否賞這口飯吃了。
很快,他的機會就來了。
幾天之後到了初十,李童生的私塾逢初十日、廿日和三十日放常假,這日文靖安放假留在家中,文三貴早早下了地,陳三娘和二伯母相約去隔壁村子的大戶人家幫做針線活,她們把安安也帶了過去,因此文靖安得到了自由的發揮機會。
他先把那2兩礦鹽取出碾碎,成粉末狀之後倒入水中,攪拌得到含有食鹽和其他雜質成分的黃褐色溶液。
接著開始製作過濾雜質的裝置,找來一塊麻布,一塊棉布,用麻布棉布蓋在空盆子上方,將布拉緊繃直,外沿用繩子捆住,把剛才的黃褐色溶液倒在布上,進行第一次過濾。
第一次過濾之後,文靖安發現原本黃褐色的溶液顏色果然變淡了,變成了淡一些的黃褐色,粗鹽裏麵的大顆粒也被麻布棉過濾掉了,這說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此反覆幾次之後,溶液變成了黃色,不過純淨的食鹽溶液是沒有顏色的,裏麵還是溶了雜質,他需要製作進一步的過濾裝置。
這次的裝置相對耗費時間,先找來一節竹筒,把兩頭的竹節砍掉,一頭用一層麻布一層棉布包裹住捆好,將竹筒豎直放置在桌麵,第一層倒入洗幹淨的細沙子,第二層倒入碾碎成粉末的竹炭,往上一層倒入洗幹淨的大沙子,上麵放一些洗幹淨的棉絮和有吸附作用的幹草,最上方最再放一層洗幹淨的細沙,最終的過濾裝置便做好了。
他先用清水把這個裝置過了幾遍,最後才把之前得到的黃色溶液倒進去過濾。
到了這一步,文靖安心裏也有些期待和激動,因為他無法確定竹炭能否吸裏邊的雜質,這就得看老天爺是否幫他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結果出來之前他隻能等待。
約莫等了半個時辰,黃色的溶液終於全部過濾完成。
文靖安往盆子裏一看,原先黃色的溶液已經變得澄清透明了!
管用!
看著眼前一盤清澈透明的食鹽溶液,文靖安長長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要進行食鹽析出的流程了。
這很簡單,直接把溶液倒在鍋裏煮,待水分蒸發完全之後食鹽就會析出。
文靖安不多耽擱,開始生火煮鹽,火苗跳動,不斷攪拌,溶液沸騰。
隨著溶液沸騰攪拌繼續,水汽不斷蒸發,鍋裏開始幹涸,最後發出「滋滋」的聲音。
當較多固體析出,文靖安停止加熱,利用餘溫將剩餘的水分蒸發,防止出現燒焦現象。
靜心等待,直到水分基本蒸發完全,鍋裏溫度降低,文靖安發現鍋底析出了一層白色的晶體。
伸出手指蘸了一點,放在舌頭上舔了一下,齁鹹的味道瞬間在嘴裏炸開,不斷刺激他的味蕾!
高純度的氯化鈉結晶!
實打實的食鹽顆粒!
文靖安難掩激動,他在前世做了不下數百次化學實驗,遠比這煉鹽複雜艱辛得多,但沒有任何一次能讓他獲得如此的成就感。
後人可以把這個方法命名為「文氏靖安君煉鹽法」。
墨義名義上是考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但考生的理解不能與《四書集注》相違背,這跟默寫也沒什麽差別,考生最多能換個寫法表達既定的含義,這就是所謂的「代聖人言」,誰也不能自言其說。
至於四書文和試帖詩就相對看個人發揮了,四書文的格式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試帖詩也要求是「五言八韻」體,考究的題目都從四書裏麵挑選。(注1)
那麽文靖安當下的學習目標就很明確了,練字、背書、學八股、學五言八韻詩。
釐清方向,定好計劃之後,文靖安就要考慮解決最現實的問題了。
比如第一項練字,李童生是送了他毛筆和硯台,可紙墨他還是得自己買。
但紙墨這些文房用具的價格可想而知。
蓮花鎮上的那家書肆,一刀普通的草紙是25張,也就16開大小,那也需要10文錢了,更不要說高檔的宣紙,即便是鎮上一般人家的子弟上私塾,練字都是蘸水在桌麵寫,或者用木棍在沙土上練習,紙墨太貴,消耗不起。
文靖安當然也可以蘸水練字,但他想的是這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因為今天缺紙墨,明天就會缺書筆,況且他沒忘記自家那兩畝田的田契還在李童生手中,所以現在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賺錢。
有了錢,很多問題便都迎刃而解。
在桃河村這樣的地方,辛勤勞作攢一點口糧是能做到的,想要賺錢則是難如登天,否則村子裏的人也不必世世代代如此艱辛貧窮。
不過文靖安這幾天已經有了靈感。
從陳三娘帶他去蓮花鎮那家鹽店出來後,他就借著前世的化學知識做了一些設想,直到分家那天,他趁亂從文家廚房把陳三娘從蓮花鎮買迴來的2兩粗鹽偷偷帶迴自己房裏,現在便有了用武之地。
正如文靖安前麵分析的,這些粗鹽並非他前世吃的海鹽、細鹽,而是充滿了其他雜質的混合礦鹽,裏麵有一半食鹽成算不錯了,這個朝代的人還不懂得分離雜質,提純析出的辦法,文靖安倒是可以做一個簡易的過濾裝置試一試,但能不能成功就要看老天爺是否賞這口飯吃了。
很快,他的機會就來了。
幾天之後到了初十,李童生的私塾逢初十日、廿日和三十日放常假,這日文靖安放假留在家中,文三貴早早下了地,陳三娘和二伯母相約去隔壁村子的大戶人家幫做針線活,她們把安安也帶了過去,因此文靖安得到了自由的發揮機會。
他先把那2兩礦鹽取出碾碎,成粉末狀之後倒入水中,攪拌得到含有食鹽和其他雜質成分的黃褐色溶液。
接著開始製作過濾雜質的裝置,找來一塊麻布,一塊棉布,用麻布棉布蓋在空盆子上方,將布拉緊繃直,外沿用繩子捆住,把剛才的黃褐色溶液倒在布上,進行第一次過濾。
第一次過濾之後,文靖安發現原本黃褐色的溶液顏色果然變淡了,變成了淡一些的黃褐色,粗鹽裏麵的大顆粒也被麻布棉過濾掉了,這說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此反覆幾次之後,溶液變成了黃色,不過純淨的食鹽溶液是沒有顏色的,裏麵還是溶了雜質,他需要製作進一步的過濾裝置。
這次的裝置相對耗費時間,先找來一節竹筒,把兩頭的竹節砍掉,一頭用一層麻布一層棉布包裹住捆好,將竹筒豎直放置在桌麵,第一層倒入洗幹淨的細沙子,第二層倒入碾碎成粉末的竹炭,往上一層倒入洗幹淨的大沙子,上麵放一些洗幹淨的棉絮和有吸附作用的幹草,最上方最再放一層洗幹淨的細沙,最終的過濾裝置便做好了。
他先用清水把這個裝置過了幾遍,最後才把之前得到的黃色溶液倒進去過濾。
到了這一步,文靖安心裏也有些期待和激動,因為他無法確定竹炭能否吸裏邊的雜質,這就得看老天爺是否幫他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結果出來之前他隻能等待。
約莫等了半個時辰,黃色的溶液終於全部過濾完成。
文靖安往盆子裏一看,原先黃色的溶液已經變得澄清透明了!
管用!
看著眼前一盤清澈透明的食鹽溶液,文靖安長長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要進行食鹽析出的流程了。
這很簡單,直接把溶液倒在鍋裏煮,待水分蒸發完全之後食鹽就會析出。
文靖安不多耽擱,開始生火煮鹽,火苗跳動,不斷攪拌,溶液沸騰。
隨著溶液沸騰攪拌繼續,水汽不斷蒸發,鍋裏開始幹涸,最後發出「滋滋」的聲音。
當較多固體析出,文靖安停止加熱,利用餘溫將剩餘的水分蒸發,防止出現燒焦現象。
靜心等待,直到水分基本蒸發完全,鍋裏溫度降低,文靖安發現鍋底析出了一層白色的晶體。
伸出手指蘸了一點,放在舌頭上舔了一下,齁鹹的味道瞬間在嘴裏炸開,不斷刺激他的味蕾!
高純度的氯化鈉結晶!
實打實的食鹽顆粒!
文靖安難掩激動,他在前世做了不下數百次化學實驗,遠比這煉鹽複雜艱辛得多,但沒有任何一次能讓他獲得如此的成就感。
後人可以把這個方法命名為「文氏靖安君煉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