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且不說,地方上,天高皇地遠,沒有自己的心腹,那哪能放心?
是以聖人沒少調兵遣將,把地方領軍務之人,換成自己的心腹。
當然,也不能全換,可總要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插幾個上去。
軍權牢牢握在手,那就不懼地方主官敢動什麽小心思了,畢竟文人想要造反,隻能憑借嘴皮子。
要不說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呢。
所以,斬殺異人首腦那日,雖沒能料到天地突變,可他也不多慌張,畢竟各地的軍事大權,都有他心腹或全權掌握,或監督著呢。
大周忽然增加了這麽多領土,要忙的事情可不少。聖人雖不用親曆親為,可有些事情,還得他點頭,每天的折子,拿兩個筐都裝不完。
忙得連後宮,都沒精力去了。
天天在朝堂上,跟那些老狐狸們扯皮,為了一點兒利益,爭得紅臉脖子粗的,還都是文人呢,擼起袖管兒,哪裏還有風度?
這個大臣進言說,如今大周領土廣增,請聖人派人重新勘測大周地勢山脈,繪製輿圖。
這是緊要事,聖人直接就準了。
轉而又有另一個大臣進言說,今大周領土廣增,良田添加,為不至浪費,請聖人下旨令百姓開墾新田,以為朝庭日後多交賦稅。
這,就太早了點兒。
聖人道:“此事暫時擱置,待新輿圖繪定後,再作定奪。”
那大臣一想也是,便拱手退了迴去。
還沒完,又一個大臣迫不及待的上前進言:“稟聖人知,年前地動,百年難遇,就連京都,都有五又之一的民居倒塌,由此可見地方,隻怕民居損壞不在少數,百姓亦死傷慘重。望聖人廣施恩德,撥糧撥物賑我大周子民。百姓必將感激聖人之德。”
這個大臣一番話,說得那是慷慨激昂,一臉正氣十足模樣。
可在場諸人聽了,都宛如看智障一般的眼神。
合著就你忠心?就你知道憐惜百姓?
聖人對他也是無語了,為國為民之心是好,可現在提賑災之事,不嫌不合時宜嗎?可到底是老臣了,他也不能駁了他這個顏麵,便道:“叢禦史所言有理,待前往各洲聯絡徐牧的人手迴京,就由俞愛卿領賑濟事宜。”
凡各地田祖人丁賦稅之收入、鹽酒專賣、鼓鑄的統製、平準、均輸與漕運的管理,以及各地物產的調度,國家的開支等等,都由大司農主管。
聖人這樣一說,等於是直接下令了。當下諸官員中便有個知天命的老臣出行,中氣十足的應諾:“臣謹尊聖喻。”
聖人微笑著:“叢禦史可還有奏?”
叢禦史是什麽人,那是搞事兒的人,禦史是什麽職位呢,糾察百官,奉詔出監,或隨軍出征監察等等。
反正,領各種職責,可禦史又不止一個,而叢禦史呢,他的職責就是糾察百官的。換言之,就是盯著你有什麽犯錯的地方。
他的職責,就是搞事兒搞事兒再搞事兒,反正誰有空了被他抓住了,那就搞一迴,不然哪有存在感。
按說叢禦史,那是搞百官的。可架不住人激奮,他不僅搞百官,有時候還會搞搞聖人,從天子到百官,就沒有他不搞的。
所以他當在朝三十餘年,還真沒幾個交好的朝臣,畢竟……一個不當心,就得被他當朝搞一迴,誰敢跟他親近?
人家可是鐵麵無私的,連聖人做錯了,人都敢搞一搞,更何況他們這些朝臣呢。
朝堂上沒幾個同僚看他順眼的,都避著走。
要說叢禦史這麽能搞事兒,早該被人搞下去了才是。可人家運氣好,老聖人重視他,不管其它朝臣怎麽明裏暗裏的彈劾,老聖人明著袒護暗著袒護,就是袒護定了。
那就沒辦法了。
現在聖人一上位,也被這老禦史噴了幾迴。可還能不做什麽,畢竟,是老頭留下的老臣,當年還很受看重的,他要把人弄下去,那算什麽?皇父一沒,就衝人家當年的老臣下手?天下文人士子就能噴死他。
於是隻能忍忍,反正,也就被說兩句。
當皇子時還挺牙根癢的,畢竟,就一點芝麻大點兒小事,就得被他揪著不放擱朝堂上噴一迴。可自打他繼了位後,才恍然明白當年他皇父為何不論朝臣們如何反應,就是要袒護叢禦史了。
畢竟,有這麽一不畏權貴的在這兒鎮著,其它朝臣……就等於有製衡,不管有什麽心思,都得按下去,叢禦史就怕你不動,他沒人可噴呢。
這大周朝堂的清明,起碼有三分之的功勞,得安在叢禦史身上。
所以對於叢禦史時不時還噴自己一迴,聖人就很心大的容了,畢竟,又不是他一個人被噴,好歹他還是聖人,被噴得……比較少。
這會兒子他就是意思意思問一下,可叢禦史呢,又激奮起來了,聖人英明著呢,有老聖人之風。
當下便說了一通,說的是啥呢。
說是如今大周各洲官道難通,而諸王就封後朝庭難轄製,隻怕天高皇帝遠的,有心人生亂,意思就是,請聖人下令召各王進京。
再迴封地呢,就等等這事態平息了再說。
這等於扔了個雷在朝堂上了,頓時就炸了鍋。
大臣們有讚同他提議的,也有覺得他妖言禍眾,向聖人進言請誅此僚的。
亂哄哄的一片,叢禦史呢,那是一點兒不懼,逮誰就噴誰。
你說老夫是妖言禍眾,可以呀,你敢保證諸王中,就沒有那大逆不道心生反意的?你要敢保證,老夫一死又妨?
這……誰敢保證?
不敢保證那就閉嘴。
朝堂上一片混亂,聖人都有些頭疼,這叢禦史,好用是好用的,可就是不太會看場合,什麽話都敢說。
這種事兒,你哪怕擔心呢,私底下找朕提提不就成了?還非得在開大朝的時候說出來,這下可倒好。
這時有個小黃門,著急慌忙的衝進正殿,諸官員立時就怒了,這大朝議呢,一個閹人,竟敢闖入?
當下便有朝臣喝斥於他,也有其它朝臣準備請聖人請命,將此閹人治大罪。
“稟聖人,寧王……寧王他反了!”還沒等朝臣們進言呢,那小黃門兒衝進前,跪伏在地,尖著嗓子叫喊。父子倆的穿越日常
是以聖人沒少調兵遣將,把地方領軍務之人,換成自己的心腹。
當然,也不能全換,可總要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插幾個上去。
軍權牢牢握在手,那就不懼地方主官敢動什麽小心思了,畢竟文人想要造反,隻能憑借嘴皮子。
要不說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呢。
所以,斬殺異人首腦那日,雖沒能料到天地突變,可他也不多慌張,畢竟各地的軍事大權,都有他心腹或全權掌握,或監督著呢。
大周忽然增加了這麽多領土,要忙的事情可不少。聖人雖不用親曆親為,可有些事情,還得他點頭,每天的折子,拿兩個筐都裝不完。
忙得連後宮,都沒精力去了。
天天在朝堂上,跟那些老狐狸們扯皮,為了一點兒利益,爭得紅臉脖子粗的,還都是文人呢,擼起袖管兒,哪裏還有風度?
這個大臣進言說,如今大周領土廣增,請聖人派人重新勘測大周地勢山脈,繪製輿圖。
這是緊要事,聖人直接就準了。
轉而又有另一個大臣進言說,今大周領土廣增,良田添加,為不至浪費,請聖人下旨令百姓開墾新田,以為朝庭日後多交賦稅。
這,就太早了點兒。
聖人道:“此事暫時擱置,待新輿圖繪定後,再作定奪。”
那大臣一想也是,便拱手退了迴去。
還沒完,又一個大臣迫不及待的上前進言:“稟聖人知,年前地動,百年難遇,就連京都,都有五又之一的民居倒塌,由此可見地方,隻怕民居損壞不在少數,百姓亦死傷慘重。望聖人廣施恩德,撥糧撥物賑我大周子民。百姓必將感激聖人之德。”
這個大臣一番話,說得那是慷慨激昂,一臉正氣十足模樣。
可在場諸人聽了,都宛如看智障一般的眼神。
合著就你忠心?就你知道憐惜百姓?
聖人對他也是無語了,為國為民之心是好,可現在提賑災之事,不嫌不合時宜嗎?可到底是老臣了,他也不能駁了他這個顏麵,便道:“叢禦史所言有理,待前往各洲聯絡徐牧的人手迴京,就由俞愛卿領賑濟事宜。”
凡各地田祖人丁賦稅之收入、鹽酒專賣、鼓鑄的統製、平準、均輸與漕運的管理,以及各地物產的調度,國家的開支等等,都由大司農主管。
聖人這樣一說,等於是直接下令了。當下諸官員中便有個知天命的老臣出行,中氣十足的應諾:“臣謹尊聖喻。”
聖人微笑著:“叢禦史可還有奏?”
叢禦史是什麽人,那是搞事兒的人,禦史是什麽職位呢,糾察百官,奉詔出監,或隨軍出征監察等等。
反正,領各種職責,可禦史又不止一個,而叢禦史呢,他的職責就是糾察百官的。換言之,就是盯著你有什麽犯錯的地方。
他的職責,就是搞事兒搞事兒再搞事兒,反正誰有空了被他抓住了,那就搞一迴,不然哪有存在感。
按說叢禦史,那是搞百官的。可架不住人激奮,他不僅搞百官,有時候還會搞搞聖人,從天子到百官,就沒有他不搞的。
所以他當在朝三十餘年,還真沒幾個交好的朝臣,畢竟……一個不當心,就得被他當朝搞一迴,誰敢跟他親近?
人家可是鐵麵無私的,連聖人做錯了,人都敢搞一搞,更何況他們這些朝臣呢。
朝堂上沒幾個同僚看他順眼的,都避著走。
要說叢禦史這麽能搞事兒,早該被人搞下去了才是。可人家運氣好,老聖人重視他,不管其它朝臣怎麽明裏暗裏的彈劾,老聖人明著袒護暗著袒護,就是袒護定了。
那就沒辦法了。
現在聖人一上位,也被這老禦史噴了幾迴。可還能不做什麽,畢竟,是老頭留下的老臣,當年還很受看重的,他要把人弄下去,那算什麽?皇父一沒,就衝人家當年的老臣下手?天下文人士子就能噴死他。
於是隻能忍忍,反正,也就被說兩句。
當皇子時還挺牙根癢的,畢竟,就一點芝麻大點兒小事,就得被他揪著不放擱朝堂上噴一迴。可自打他繼了位後,才恍然明白當年他皇父為何不論朝臣們如何反應,就是要袒護叢禦史了。
畢竟,有這麽一不畏權貴的在這兒鎮著,其它朝臣……就等於有製衡,不管有什麽心思,都得按下去,叢禦史就怕你不動,他沒人可噴呢。
這大周朝堂的清明,起碼有三分之的功勞,得安在叢禦史身上。
所以對於叢禦史時不時還噴自己一迴,聖人就很心大的容了,畢竟,又不是他一個人被噴,好歹他還是聖人,被噴得……比較少。
這會兒子他就是意思意思問一下,可叢禦史呢,又激奮起來了,聖人英明著呢,有老聖人之風。
當下便說了一通,說的是啥呢。
說是如今大周各洲官道難通,而諸王就封後朝庭難轄製,隻怕天高皇帝遠的,有心人生亂,意思就是,請聖人下令召各王進京。
再迴封地呢,就等等這事態平息了再說。
這等於扔了個雷在朝堂上了,頓時就炸了鍋。
大臣們有讚同他提議的,也有覺得他妖言禍眾,向聖人進言請誅此僚的。
亂哄哄的一片,叢禦史呢,那是一點兒不懼,逮誰就噴誰。
你說老夫是妖言禍眾,可以呀,你敢保證諸王中,就沒有那大逆不道心生反意的?你要敢保證,老夫一死又妨?
這……誰敢保證?
不敢保證那就閉嘴。
朝堂上一片混亂,聖人都有些頭疼,這叢禦史,好用是好用的,可就是不太會看場合,什麽話都敢說。
這種事兒,你哪怕擔心呢,私底下找朕提提不就成了?還非得在開大朝的時候說出來,這下可倒好。
這時有個小黃門,著急慌忙的衝進正殿,諸官員立時就怒了,這大朝議呢,一個閹人,竟敢闖入?
當下便有朝臣喝斥於他,也有其它朝臣準備請聖人請命,將此閹人治大罪。
“稟聖人,寧王……寧王他反了!”還沒等朝臣們進言呢,那小黃門兒衝進前,跪伏在地,尖著嗓子叫喊。父子倆的穿越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