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國從於清河的支言片語中得到了戰場上的一些消息,感覺雖然看起來形勢不錯,但也隻是一時的,後勢並不占優,又聽聞城內藤甲損壞太快,鐵甲又不夠用的問題,便提議:“太守大人收集城內民戶鐵器以作軍械備用,莫如再打造一些?”
於清河雖欣慰趙保國有心為廣陵出力,但此事之前商議過了但並不可行,隻道:“鐵匠人手不足,異族主力不日將兵臨廣陵,委實來之不及。”
趙保國沉吟道:“若令城內百姓幫忙呢?”
於清河就說打造鐵甲也是要技術含量的,老百姓也不是個個都匠人出身。
所以還是不行,趙保國便換了個思路,鐵甲來不及打造又人手不夠,那就打造其它的盔甲,就算防禦力比不上鐵甲及藤甲,也比布衣上陣要強。
“晚生有一策,不知是否可行。”於清河聞言略微詫異,鐵甲藤甲都不可能了,這趙家郎君還能有其它法子?不由得來了興致看向他,隻見其微微一笑:“城中百姓十數萬,其中婦人亦有數萬之餘,女工乃婦人必備之技,若太守大人命城內婦人製衣,想必並不困難,且數量不在少數。”
於清河聞言微怔,一時不能明了,抬眼又對上了趙保國明亮的眸子,其中並無玩笑之意,微微思忖之後靈光一閃,麵色微喜:“賢侄意在棉甲?”連稱唿都直接換了,顯得關係也親近幾分。
趙保國無不樂意,隻笑著稱是。
於清河上下打量一番,心中不無遺憾,如此俊秀聰慧少年,若是自己的子嗣該多何,便不是若招來為婿也是半兒,可惜膝下又無適齡之女,白白便宜了旁人。
“此舉倒也可行……隻是畏火這一點,太過劣勢。”於清河思來想去,除了棉甲之外,也無更高明的法子。“聊勝於無,聊勝於無,罷了,總好過布衣上陣。”
“雖說棉甲畏火。”趙保國道:“但若正麵廝殺,異族如何能用箭?自然不懼於他。而城牆之防守,還是得靠鐵甲,藤甲亦懼火攻,大人先前言道,城守兩千將士,而鐵甲有三千,便能輪換甲衣對戰,如此城防便不懼異族火箭。想來太守大人提出造甲一事,也是為異族大舉攻城做準備,屆時除了城牆,將士們必得出城對戰,那番才是棉甲派上用場的真正時機。”
能當上太守的屬臣的,就沒幾個是腦子不好使的,隻是各有擅長的地方,雖對軍事不明,但被趙保國這麽一點,就瞬間理解了。
有好法子,於清河自然就坐不住了,也不顧現在的時辰,匆匆忙忙就要去向太守大人獻計,臨走時還安撫道:“賢侄獻策有功,愚叔必向大人為你請功。”
趙保國自然順著杆子往上爬,口稱叔父,又客氣兩句,再暗言表了表領情的意思。
於清河一路上懊惱著,棉甲鐵甲藤甲,史上又不是沒有在戰場上用過,偏偏這麽多人就光盯著府庫裏有的兩樣,怎麽就沒想到用棉甲呢?
也是慣性思維的問題,現在將士們守城,異族攻城多有用箭之舉,自然要防著火箭,而棉甲不防火,一幹官吏下意識就將棉甲排除在外了。
而鐵甲足夠城防輪換使用,意欲造甲是為異族主力到來後大舉攻城做準備,這一點太守又沒明言,隻以為大家都明白,哪知道其它人沒想到呢,所以一幹人等半晌出不了個主意,才被連連喝罵。
太守剛躺下不多時,便有下人來報史清河求見,著衣便請進屋來,待於清河把之前與趙保國商議的法子說出來,太守睡意都喜沒了,撫掌笑道:“甚好甚好。”
又問此策出於何人,於清河也不敢隱瞞,把趙保國給說出來,難免誇讚了幾句。本來他也思考過要不要把此計占為己有,也好博得太守另眼相看,轉念一想之前太守召各屬臣議事時,他連個屁都沒崩出來,往日也沒在軍事上表現出過天賦,若一迴去立馬又找太守說自己想到了主意,不明擺著裏頭有問題嗎?
他居於太守府內,什麽事情能瞞得過太守的耳目?與其奪了趙恆的主意為己用,事後再被太守調查出來,就算太守大人看在父親多年的情份上不追究,可待他到底不會如以往般親厚。
不如直言,一來在太守麵前落個誠實的印象,二來趙恆是讀書人,走得科舉的路子,人也聰慧,他在太守麵前向其進言說好話,其必然會領他好意,若有功成名就一日,他也多了個倚靠,不說要作威作福什麽的,隻若哪日落難,求上門去人家記得往日之情,搭把手幫著周旋一二也是好的。
蘇太守聽到趙恆之名,有些熟悉,但記憶裏翻了半晌,也記不起來此子為城內哪家大戶之子,便問道:“本官不曾記得城內有趙姓之戶,莫不是貧家子?”
於清河忙迴道:“其非世家子,卻是今年府試的考生,學業也算精進,若非朝庭取消今年院試,說不準便能博了秀才的功名。”
蘇太守點點頭,冷不丁又問:“趙家與爾如此親厚,可是沾親帶故?”
於清河驚了一下,連道:“大人容稟……”便將趙保國受童家舉薦來太守幫忙的事情說了,又說當時是在他父親手底下做事的,所以趙於兩家才有點交情。
很明顯的向太守表忠心,意在他是為太守收斂人才,並沒有二心向外之舉。
太守聽了於清河的解釋,這才點點頭,意味著於清河這關算是過了。
這夜還是不安穩,異族敲鑼打鼓騷擾著城牆上的守夜將士們,莫說他們沒睡好,便是城內百姓們,夜裏也睡得不太安穩。
次日太守就把棉甲之事交於朱督郵安排下去。
朱督郵先一愣再一喜,而後直接去找董倉曹要棉花去了,董倉曹翻了翻帳本兒,說是庫存的棉料不夠,隻造五千具棉甲。
朱督郵想了想,把棉料部提出來,叫人吩咐下去讓城內手藝好的婦人幫忙製衣。而後又去找了負責鐵匠班子的軍匠,令其安排匠人們打造鐵片,待鐵片打造好了後送去製棉甲的百姓手裏,好把鐵片縫入棉衣內增強防禦。
於清河雖欣慰趙保國有心為廣陵出力,但此事之前商議過了但並不可行,隻道:“鐵匠人手不足,異族主力不日將兵臨廣陵,委實來之不及。”
趙保國沉吟道:“若令城內百姓幫忙呢?”
於清河就說打造鐵甲也是要技術含量的,老百姓也不是個個都匠人出身。
所以還是不行,趙保國便換了個思路,鐵甲來不及打造又人手不夠,那就打造其它的盔甲,就算防禦力比不上鐵甲及藤甲,也比布衣上陣要強。
“晚生有一策,不知是否可行。”於清河聞言略微詫異,鐵甲藤甲都不可能了,這趙家郎君還能有其它法子?不由得來了興致看向他,隻見其微微一笑:“城中百姓十數萬,其中婦人亦有數萬之餘,女工乃婦人必備之技,若太守大人命城內婦人製衣,想必並不困難,且數量不在少數。”
於清河聞言微怔,一時不能明了,抬眼又對上了趙保國明亮的眸子,其中並無玩笑之意,微微思忖之後靈光一閃,麵色微喜:“賢侄意在棉甲?”連稱唿都直接換了,顯得關係也親近幾分。
趙保國無不樂意,隻笑著稱是。
於清河上下打量一番,心中不無遺憾,如此俊秀聰慧少年,若是自己的子嗣該多何,便不是若招來為婿也是半兒,可惜膝下又無適齡之女,白白便宜了旁人。
“此舉倒也可行……隻是畏火這一點,太過劣勢。”於清河思來想去,除了棉甲之外,也無更高明的法子。“聊勝於無,聊勝於無,罷了,總好過布衣上陣。”
“雖說棉甲畏火。”趙保國道:“但若正麵廝殺,異族如何能用箭?自然不懼於他。而城牆之防守,還是得靠鐵甲,藤甲亦懼火攻,大人先前言道,城守兩千將士,而鐵甲有三千,便能輪換甲衣對戰,如此城防便不懼異族火箭。想來太守大人提出造甲一事,也是為異族大舉攻城做準備,屆時除了城牆,將士們必得出城對戰,那番才是棉甲派上用場的真正時機。”
能當上太守的屬臣的,就沒幾個是腦子不好使的,隻是各有擅長的地方,雖對軍事不明,但被趙保國這麽一點,就瞬間理解了。
有好法子,於清河自然就坐不住了,也不顧現在的時辰,匆匆忙忙就要去向太守大人獻計,臨走時還安撫道:“賢侄獻策有功,愚叔必向大人為你請功。”
趙保國自然順著杆子往上爬,口稱叔父,又客氣兩句,再暗言表了表領情的意思。
於清河一路上懊惱著,棉甲鐵甲藤甲,史上又不是沒有在戰場上用過,偏偏這麽多人就光盯著府庫裏有的兩樣,怎麽就沒想到用棉甲呢?
也是慣性思維的問題,現在將士們守城,異族攻城多有用箭之舉,自然要防著火箭,而棉甲不防火,一幹官吏下意識就將棉甲排除在外了。
而鐵甲足夠城防輪換使用,意欲造甲是為異族主力到來後大舉攻城做準備,這一點太守又沒明言,隻以為大家都明白,哪知道其它人沒想到呢,所以一幹人等半晌出不了個主意,才被連連喝罵。
太守剛躺下不多時,便有下人來報史清河求見,著衣便請進屋來,待於清河把之前與趙保國商議的法子說出來,太守睡意都喜沒了,撫掌笑道:“甚好甚好。”
又問此策出於何人,於清河也不敢隱瞞,把趙保國給說出來,難免誇讚了幾句。本來他也思考過要不要把此計占為己有,也好博得太守另眼相看,轉念一想之前太守召各屬臣議事時,他連個屁都沒崩出來,往日也沒在軍事上表現出過天賦,若一迴去立馬又找太守說自己想到了主意,不明擺著裏頭有問題嗎?
他居於太守府內,什麽事情能瞞得過太守的耳目?與其奪了趙恆的主意為己用,事後再被太守調查出來,就算太守大人看在父親多年的情份上不追究,可待他到底不會如以往般親厚。
不如直言,一來在太守麵前落個誠實的印象,二來趙恆是讀書人,走得科舉的路子,人也聰慧,他在太守麵前向其進言說好話,其必然會領他好意,若有功成名就一日,他也多了個倚靠,不說要作威作福什麽的,隻若哪日落難,求上門去人家記得往日之情,搭把手幫著周旋一二也是好的。
蘇太守聽到趙恆之名,有些熟悉,但記憶裏翻了半晌,也記不起來此子為城內哪家大戶之子,便問道:“本官不曾記得城內有趙姓之戶,莫不是貧家子?”
於清河忙迴道:“其非世家子,卻是今年府試的考生,學業也算精進,若非朝庭取消今年院試,說不準便能博了秀才的功名。”
蘇太守點點頭,冷不丁又問:“趙家與爾如此親厚,可是沾親帶故?”
於清河驚了一下,連道:“大人容稟……”便將趙保國受童家舉薦來太守幫忙的事情說了,又說當時是在他父親手底下做事的,所以趙於兩家才有點交情。
很明顯的向太守表忠心,意在他是為太守收斂人才,並沒有二心向外之舉。
太守聽了於清河的解釋,這才點點頭,意味著於清河這關算是過了。
這夜還是不安穩,異族敲鑼打鼓騷擾著城牆上的守夜將士們,莫說他們沒睡好,便是城內百姓們,夜裏也睡得不太安穩。
次日太守就把棉甲之事交於朱督郵安排下去。
朱督郵先一愣再一喜,而後直接去找董倉曹要棉花去了,董倉曹翻了翻帳本兒,說是庫存的棉料不夠,隻造五千具棉甲。
朱督郵想了想,把棉料部提出來,叫人吩咐下去讓城內手藝好的婦人幫忙製衣。而後又去找了負責鐵匠班子的軍匠,令其安排匠人們打造鐵片,待鐵片打造好了後送去製棉甲的百姓手裏,好把鐵片縫入棉衣內增強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