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牛笑笑沒接這話茬,小二又給他介紹其它學舍,這廣陵城內除了縣學外,還有三個學舍,一個是姓王的老舉人開的,裏頭夫子有三個,都是年輕秀才,學問都很不錯,多的是大富人家往裏送學子呢。
趙二牛直接就把王舉人給pass了,雖說王舉人功名高,學問肯定好。但他年紀大了,估計學舍裏的活計都交給手底下的當夫子的秀才了,每月能去學舍講幾迴課都不知道呢。而裏麵頭三個秀才夫子,人又年輕,人家肯定指望再往上考呀?這教書肯定不能有多用心,畢竟他們自己還要學呢。估計他們去學舍當夫子,是一為了補貼家用,二則是衝著王舉人去,為著是討教學問,問一些參加鄉試的經驗。
二來是學舍裏多是富家子弟,不說兒子一個平頭百姓過去,肯定會受到排擠,被人欺負他是不擔心的,隻是這肯定得影響到他讀書呀,與其這樣不如換一家。再者說王舉人開的學舍那束脩肯定貴,家裏的錢就算再多,那也是不夠用的,得緊著省著,以後花錢的地方可多了去。
第二個學舍是林秀才開的,年逾不惑,據說他考上了秀才後,就一直沒再往上考了。也有些愛說閑話的人在背裏說小話,說林秀才自知學識不夠,不敢去鄉試丟人現恨。不過隻要沒在林秀才麵前說,他基本都當耳旁風過了。年年城裏歲試基本都過了,年年都是稟生,由此可見其學問從未消退過。而他辦學舍已有十餘多年,門下學子也有不少考上了童生的,秀才也出了幾個,青出於藍考上舉人進士的也有,據說林秀才的學生薑裕薑子容前年進封臨淄太守。
所以林秀才的教學水平還是相當高的,自從薑太守高封的消息傳來,廣陵各高門大戶對林秀才更是熱情。就連董太守也對林秀才客客氣氣,雖不懼他,但也不想得罪,畢竟人還有個當太守的弟子呢。林秀才又是個安分的,互相客氣不相幹也就是了。
林秀才一直老老實實的教書育人,對門下學子也是一視同人,富家子弟想入學不拒絕,但入了學就得按他的規矩,什麽欺負同硯打壓同硯的事兒,想都不想要,一犯警告,二犯逐出學舍。規矩比較嚴,一開始還有不聽話的學子,仗著自家權勢不放在上心,結果直接被逐出學舍,任誰求情也沒用。
到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畢竟林秀才按規矩辦事,人家也不是沒靠山的,想要以勢壓人也得看自家有沒有那麽能力不是?後來就沒人敢再犯了,不過富家子弟的受不住規矩約束,進林家學舍的就少了,多去了王舉人那裏。
最後就是童秀才開的學舍了,童秀才太年輕,估計是想開著補貼家用的,學子也是三個學舍中收得最少的,一來是沒精力,畢竟他還要接著往上考呢,明年就是大考之年了,聽說最近又閉舍了,讓學子們迴家自學,有問題再去討教,多的時間苦讀著呢。經常去林秀才王舉人那走動請教。
哪個學舍最合適顯而易見,趙二牛跟兒子商量說:“林夫子開的學舍規矩挺好,他又教書有方,過幾天安頓好了,我領你去入學。”畢竟還教出個太守來呢,其它秀才沒見多大名聲,應該是被薑太守給壓住了風頭。
趙保國很無謂的攤攤手:“你決定就好了唄。”反正哪家學舍都是學,他又不是真小孩子,就算規矩不嚴的地兒,也不可能被小屁孩兒欺負了。
趙二牛知道兒子不會反對,但還是習慣了跟他商量商量。爺倆兒先把自己打理幹淨了,就去北街找了家包子鋪,買了幾個包子啃了。現在有錢了,雖然頂不了多久用,但吃穿上麵也不能太摳,趙保國一口氣下去四個大肉包,吃了個肚子圓。
坐小桌子的食客們看到,驚得嘴裏的包子都掉了。就看著趙保國三兩口解決一個,三兩口解決一下,自己的肚子都顧不上了。有個衣著短打的中年男子看了半天,忍不住問趙二牛:“賢郎食量如此驚人,力氣想必也不小吧?”
趙二牛意識到是在跟自己說話,看對方一身束衣短打,料子一瞧就是好的,估計是個武林中人,他雖不至巴結,但迴話也謹慎:“確實比同齡人強兩分,不過小兒生性好吃,想來也不出奇。”
那男子看出趙二牛的心存防備,倒也沒多說別的,拿起自己麵前的包子開啃。
趙二牛付了銀錢,帶著兒子匆匆走了。先去估衣鋪買了幾身成衣,基本都是富裕人家穿舊了的,不愛要了的,其實還都是好料子,不過廢物利用拿來換些銀錢。趙二牛自己不會做衣裳,兒子過幾天肯定得進學,得有幾身體麵的。而自己現在年輕,手裏活計也能撿起來,大富人家不論是娶親或是嫁女,都得有合適屋子尺寸的農具。隻要手藝好,做到位,錢肯定能掙到。要穿成叫花子似的,誰會找他。
再有在城裏頭置產,穿著鄉下人衣裳去,不得被人吃拿卡要啊。都看人衣衫下菜的,雖說穿著體麵也不會不被卡要,但總比一臉老農相要好得多,至少也得有些顧忌,不至於謀財害命。
買成衣的時候順便討了幾根藍布條,好給兒子紮頭發用。第二天趙二牛打扮得體體麵麵的,去向小二打聽南街那邊有沒有院子租的。小二見爺倆兒一身煥然一新的失扮,還愣是差點兒不敢認,昨兒住進來兩個鄉下農民,今兒就出來兩個城裏人了。
一點兒沒有那種猴子穿人衣的違和感,小二聽了趙二牛要打聽的事兒,細細的跟他說:“家姐夫家就住南街那邊兒,您要是信得過我小的,小的就托她去給您打聽打聽,隻是不知道您對房屋的要求,是想要跟人合住呢,還是單獨想要個院子,這銀錢方麵肯定是有區別的。”
租有租的好處,買有買的便利。跟人合住那肯定有些事情就不太方便,這要是買的話那肯定就是一大筆花銷。
趙二牛直接就把王舉人給pass了,雖說王舉人功名高,學問肯定好。但他年紀大了,估計學舍裏的活計都交給手底下的當夫子的秀才了,每月能去學舍講幾迴課都不知道呢。而裏麵頭三個秀才夫子,人又年輕,人家肯定指望再往上考呀?這教書肯定不能有多用心,畢竟他們自己還要學呢。估計他們去學舍當夫子,是一為了補貼家用,二則是衝著王舉人去,為著是討教學問,問一些參加鄉試的經驗。
二來是學舍裏多是富家子弟,不說兒子一個平頭百姓過去,肯定會受到排擠,被人欺負他是不擔心的,隻是這肯定得影響到他讀書呀,與其這樣不如換一家。再者說王舉人開的學舍那束脩肯定貴,家裏的錢就算再多,那也是不夠用的,得緊著省著,以後花錢的地方可多了去。
第二個學舍是林秀才開的,年逾不惑,據說他考上了秀才後,就一直沒再往上考了。也有些愛說閑話的人在背裏說小話,說林秀才自知學識不夠,不敢去鄉試丟人現恨。不過隻要沒在林秀才麵前說,他基本都當耳旁風過了。年年城裏歲試基本都過了,年年都是稟生,由此可見其學問從未消退過。而他辦學舍已有十餘多年,門下學子也有不少考上了童生的,秀才也出了幾個,青出於藍考上舉人進士的也有,據說林秀才的學生薑裕薑子容前年進封臨淄太守。
所以林秀才的教學水平還是相當高的,自從薑太守高封的消息傳來,廣陵各高門大戶對林秀才更是熱情。就連董太守也對林秀才客客氣氣,雖不懼他,但也不想得罪,畢竟人還有個當太守的弟子呢。林秀才又是個安分的,互相客氣不相幹也就是了。
林秀才一直老老實實的教書育人,對門下學子也是一視同人,富家子弟想入學不拒絕,但入了學就得按他的規矩,什麽欺負同硯打壓同硯的事兒,想都不想要,一犯警告,二犯逐出學舍。規矩比較嚴,一開始還有不聽話的學子,仗著自家權勢不放在上心,結果直接被逐出學舍,任誰求情也沒用。
到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畢竟林秀才按規矩辦事,人家也不是沒靠山的,想要以勢壓人也得看自家有沒有那麽能力不是?後來就沒人敢再犯了,不過富家子弟的受不住規矩約束,進林家學舍的就少了,多去了王舉人那裏。
最後就是童秀才開的學舍了,童秀才太年輕,估計是想開著補貼家用的,學子也是三個學舍中收得最少的,一來是沒精力,畢竟他還要接著往上考呢,明年就是大考之年了,聽說最近又閉舍了,讓學子們迴家自學,有問題再去討教,多的時間苦讀著呢。經常去林秀才王舉人那走動請教。
哪個學舍最合適顯而易見,趙二牛跟兒子商量說:“林夫子開的學舍規矩挺好,他又教書有方,過幾天安頓好了,我領你去入學。”畢竟還教出個太守來呢,其它秀才沒見多大名聲,應該是被薑太守給壓住了風頭。
趙保國很無謂的攤攤手:“你決定就好了唄。”反正哪家學舍都是學,他又不是真小孩子,就算規矩不嚴的地兒,也不可能被小屁孩兒欺負了。
趙二牛知道兒子不會反對,但還是習慣了跟他商量商量。爺倆兒先把自己打理幹淨了,就去北街找了家包子鋪,買了幾個包子啃了。現在有錢了,雖然頂不了多久用,但吃穿上麵也不能太摳,趙保國一口氣下去四個大肉包,吃了個肚子圓。
坐小桌子的食客們看到,驚得嘴裏的包子都掉了。就看著趙保國三兩口解決一個,三兩口解決一下,自己的肚子都顧不上了。有個衣著短打的中年男子看了半天,忍不住問趙二牛:“賢郎食量如此驚人,力氣想必也不小吧?”
趙二牛意識到是在跟自己說話,看對方一身束衣短打,料子一瞧就是好的,估計是個武林中人,他雖不至巴結,但迴話也謹慎:“確實比同齡人強兩分,不過小兒生性好吃,想來也不出奇。”
那男子看出趙二牛的心存防備,倒也沒多說別的,拿起自己麵前的包子開啃。
趙二牛付了銀錢,帶著兒子匆匆走了。先去估衣鋪買了幾身成衣,基本都是富裕人家穿舊了的,不愛要了的,其實還都是好料子,不過廢物利用拿來換些銀錢。趙二牛自己不會做衣裳,兒子過幾天肯定得進學,得有幾身體麵的。而自己現在年輕,手裏活計也能撿起來,大富人家不論是娶親或是嫁女,都得有合適屋子尺寸的農具。隻要手藝好,做到位,錢肯定能掙到。要穿成叫花子似的,誰會找他。
再有在城裏頭置產,穿著鄉下人衣裳去,不得被人吃拿卡要啊。都看人衣衫下菜的,雖說穿著體麵也不會不被卡要,但總比一臉老農相要好得多,至少也得有些顧忌,不至於謀財害命。
買成衣的時候順便討了幾根藍布條,好給兒子紮頭發用。第二天趙二牛打扮得體體麵麵的,去向小二打聽南街那邊有沒有院子租的。小二見爺倆兒一身煥然一新的失扮,還愣是差點兒不敢認,昨兒住進來兩個鄉下農民,今兒就出來兩個城裏人了。
一點兒沒有那種猴子穿人衣的違和感,小二聽了趙二牛要打聽的事兒,細細的跟他說:“家姐夫家就住南街那邊兒,您要是信得過我小的,小的就托她去給您打聽打聽,隻是不知道您對房屋的要求,是想要跟人合住呢,還是單獨想要個院子,這銀錢方麵肯定是有區別的。”
租有租的好處,買有買的便利。跟人合住那肯定有些事情就不太方便,這要是買的話那肯定就是一大筆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