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得來的獎勵習文練武肯定不夠,但至少爺倆兒吃飯上不成問題,趙二牛就沒那麽迫切了。第二天就留在院裏頭,跟兒子一起研究交流版麵上消息,雖說一些隱密的消息肯定在公眾交流頻道上得不到,但依然能提到到一些大致的信息。
分析整理一下,一天下來爺倆兒頭昏腦脹的,眼珠子都快成死魚眼了,對於大周王朝的局勢算是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老聖人林宣二十四歲登基,在位有四十三年,雖然邊境有異族虎視眈眈,但他在位多年來,廣施仁政,愛護百姓,深得民心,可能真有真命天子這麽一說。自林宣即位以來,天下一直風調雨順,大的天災基本沒有,都是些小打小鬧的,對於百姓的生活並沒有什麽影響。
如今林宣已老,下頭的皇子們都已成長起來了,朝堂上風起雲湧,但民間卻沒受到什麽影響,畢竟聖人還活著呢。
立住的皇子有九,早夭的不計其內,長子晉王三十有三,允文允武,其母為貴妃,早些年深得聖人寵愛。晉王外家武將出生,手握天下西北一半的兵權,其外祖早年是聖人的武師傅,一身武藝已臻極境,號為天下第一高手。
朝野內外俱有不少官員暗裏投靠晉王,欲奪從龍之功,晉王也毫不掩飾對那個位子的渴望。聖人對此並不生氣,放言哪個皇子想繼承皇位都可以,前提是有能執掌天下的能力。
但聖人也有底線存在,無論底下皇子如何爭權奪利,手中相殘卻是他不能容忍的。六年前五皇子敬王,私底下對頗為賢明的靖王出手,自以為手段出眾,能瞞住天下人。得意之際被聖人拿下,褫奪敬王封號,圈禁於王府,迄今都未放出。
其餘蠢蠢欲動的皇子,什麽小心思都沒了,隻能老老實實按照聖人劃下的圈子能競爭,打壓對手也不能不擇手段,畢竟聖人對朝堂的掌控力是他們所不能及的。陰私手段不能動用,畢竟沒被發現還好,一旦出了紕漏,直接就會被踢出局。
想要登上那個位子,隻能盡量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以期讓聖人看到,從而選擇。
除了出局的晉王,立住的八位皇子,或多或少都對那個位子表達了渴望。聖人並未曾立皇儲,對待皇子們一視同仁,都培養得允文允武極為優秀。
如今聖人已年逾六十,朝內大臣近年來請立太子,聖人無法決擇之下,於三年下放諸皇子於各貧瘠縣城治理,五年後考察治理情況,以百姓評績最高者為太子。
感覺各個王爺都挺不錯,趙保國爺倆兒商量了一下,決定先就近考察一下,畢竟眼見為虛耳聽為實,皇六子靖王分到的縣城,就在徐洲廣陵郡治下。
比起其它幾個王爺,離得他們更近些,就決定先去廣陵郡置產,再打聽一下靖王治縣城的具體位置,再去縣城聽聽百姓的生活狀態,對靖王的看法等。
於是爺倆兒開始分工,趙二牛去村裏跟幾個大爺們說,趙保國先收拾東西,一些大的家具沒法兒帶走,畢竟背包空間就三平米,裝些衣裳被褥,再裝些鐵具以及糧食,別的多半裝不下。
他自己倒真沒多想往上爬的欲望,對於這個世界的歸屬感也不怎麽強,這世界虛假還是真實,其實沒那麽在意。不過他爹趙二牛在意,他就跟著在意一下。
結果怎樣並不重要,隻要努力了,哪怕沒成,趙二牛也不會愧疚難當,畢竟他盡力了,兒子也盡力了。就算世界真毀滅了,他也問心無愧了。
這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問心無愧。
趙二牛直接去他大哥趙銘家,趙銘五十多歲了,頭發幾乎白了一半,見了弟弟下山,難得有些奇怪,畢竟前兩天才下來過一趟,咋突然又下山了?平常基本半月下一次的,多是來換糧食,連著下山來還真沒有過,就尋思著是不是有啥事兒。
等趙二牛說清了來意,趙銘還愣了一下,才道:“男兒誌在四方嗎,出去闖闖也好。”他年輕的時候,也向往外頭。又問:“毛蛋兒怎麽安排的?迴頭要不我接下來,就住我這兒你也放心些,肯定虧待不了。”到底是侄子,歲數跟孫子差不多,現在村裏家家戶戶都沒什麽壓力了,養個小子還是養得起的。
趙二牛道:“不用麻煩大哥,我想著這次出去,帶上毛蛋兒一起。”
“這不合適。”趙銘擺擺手:“你自己出去闖也就罷了,毛蛋兒才多大?這路上誰知道能不能安?要是碰著什麽難了,你一人還能跑,帶上毛蛋兒,那想跑都跑不了。爺倆兒都得搭進去,到時候大爺那兒不就斷了根兒了?”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的。
趙二牛就跟他解釋:“不走遠,就去郡裏安家,毛蛋兒也大了,看著也有幾分機靈,我還想著送他去學堂跟夫子習文,到時候也能給咱老趙家光宗耀祖呢。”
趙銘沒料到小弟是這個打算:“想法是好的,可讀書花銷不少,家裏能負擔得起嗎?”培養一個讀書人,基本是要舉族之力,不說每年拜師禮,光說買書就貴得要死,再有練字的筆墨紙硯,哪樣不要花錢?哪樣不是貴的?這可年年都要花銷。
趙二牛就把之前跟兒子商量好的說辭給說了。趙銘也不知道大爺當年從軍的時候有沒有這迴事兒,不過錢都拿到手了,那肯定就是有了,要不誰傻呀白送你錢?小弟家的家底他是清楚的,光靠打獵存不下來。大娘又是買過來的,當時身上也是一窮二白,連簪子都是木棍兒。
於是想想就同意了。又說:“要去也成,安頓下來可別忘了捎個信兒迴來。”
趙二牛笑了笑:“那肯定,我那院子,還得勞大哥給我看著呢。”以後養老什麽的,指不定還能再迴來,平時裏修繕打掃的工作還是要做,不然等迴來了,屋子都壞了還有啥用。
跟大哥說了,又去二哥三哥四哥家走一趟,三個哥哥一開始聽了,還不太讚同,但後來聽到花銷方麵不成問題,也就不反對了。畢竟讀書是好事兒,這要攔著,不成心不讓人上進嗎?
分析整理一下,一天下來爺倆兒頭昏腦脹的,眼珠子都快成死魚眼了,對於大周王朝的局勢算是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老聖人林宣二十四歲登基,在位有四十三年,雖然邊境有異族虎視眈眈,但他在位多年來,廣施仁政,愛護百姓,深得民心,可能真有真命天子這麽一說。自林宣即位以來,天下一直風調雨順,大的天災基本沒有,都是些小打小鬧的,對於百姓的生活並沒有什麽影響。
如今林宣已老,下頭的皇子們都已成長起來了,朝堂上風起雲湧,但民間卻沒受到什麽影響,畢竟聖人還活著呢。
立住的皇子有九,早夭的不計其內,長子晉王三十有三,允文允武,其母為貴妃,早些年深得聖人寵愛。晉王外家武將出生,手握天下西北一半的兵權,其外祖早年是聖人的武師傅,一身武藝已臻極境,號為天下第一高手。
朝野內外俱有不少官員暗裏投靠晉王,欲奪從龍之功,晉王也毫不掩飾對那個位子的渴望。聖人對此並不生氣,放言哪個皇子想繼承皇位都可以,前提是有能執掌天下的能力。
但聖人也有底線存在,無論底下皇子如何爭權奪利,手中相殘卻是他不能容忍的。六年前五皇子敬王,私底下對頗為賢明的靖王出手,自以為手段出眾,能瞞住天下人。得意之際被聖人拿下,褫奪敬王封號,圈禁於王府,迄今都未放出。
其餘蠢蠢欲動的皇子,什麽小心思都沒了,隻能老老實實按照聖人劃下的圈子能競爭,打壓對手也不能不擇手段,畢竟聖人對朝堂的掌控力是他們所不能及的。陰私手段不能動用,畢竟沒被發現還好,一旦出了紕漏,直接就會被踢出局。
想要登上那個位子,隻能盡量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以期讓聖人看到,從而選擇。
除了出局的晉王,立住的八位皇子,或多或少都對那個位子表達了渴望。聖人並未曾立皇儲,對待皇子們一視同仁,都培養得允文允武極為優秀。
如今聖人已年逾六十,朝內大臣近年來請立太子,聖人無法決擇之下,於三年下放諸皇子於各貧瘠縣城治理,五年後考察治理情況,以百姓評績最高者為太子。
感覺各個王爺都挺不錯,趙保國爺倆兒商量了一下,決定先就近考察一下,畢竟眼見為虛耳聽為實,皇六子靖王分到的縣城,就在徐洲廣陵郡治下。
比起其它幾個王爺,離得他們更近些,就決定先去廣陵郡置產,再打聽一下靖王治縣城的具體位置,再去縣城聽聽百姓的生活狀態,對靖王的看法等。
於是爺倆兒開始分工,趙二牛去村裏跟幾個大爺們說,趙保國先收拾東西,一些大的家具沒法兒帶走,畢竟背包空間就三平米,裝些衣裳被褥,再裝些鐵具以及糧食,別的多半裝不下。
他自己倒真沒多想往上爬的欲望,對於這個世界的歸屬感也不怎麽強,這世界虛假還是真實,其實沒那麽在意。不過他爹趙二牛在意,他就跟著在意一下。
結果怎樣並不重要,隻要努力了,哪怕沒成,趙二牛也不會愧疚難當,畢竟他盡力了,兒子也盡力了。就算世界真毀滅了,他也問心無愧了。
這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問心無愧。
趙二牛直接去他大哥趙銘家,趙銘五十多歲了,頭發幾乎白了一半,見了弟弟下山,難得有些奇怪,畢竟前兩天才下來過一趟,咋突然又下山了?平常基本半月下一次的,多是來換糧食,連著下山來還真沒有過,就尋思著是不是有啥事兒。
等趙二牛說清了來意,趙銘還愣了一下,才道:“男兒誌在四方嗎,出去闖闖也好。”他年輕的時候,也向往外頭。又問:“毛蛋兒怎麽安排的?迴頭要不我接下來,就住我這兒你也放心些,肯定虧待不了。”到底是侄子,歲數跟孫子差不多,現在村裏家家戶戶都沒什麽壓力了,養個小子還是養得起的。
趙二牛道:“不用麻煩大哥,我想著這次出去,帶上毛蛋兒一起。”
“這不合適。”趙銘擺擺手:“你自己出去闖也就罷了,毛蛋兒才多大?這路上誰知道能不能安?要是碰著什麽難了,你一人還能跑,帶上毛蛋兒,那想跑都跑不了。爺倆兒都得搭進去,到時候大爺那兒不就斷了根兒了?”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的。
趙二牛就跟他解釋:“不走遠,就去郡裏安家,毛蛋兒也大了,看著也有幾分機靈,我還想著送他去學堂跟夫子習文,到時候也能給咱老趙家光宗耀祖呢。”
趙銘沒料到小弟是這個打算:“想法是好的,可讀書花銷不少,家裏能負擔得起嗎?”培養一個讀書人,基本是要舉族之力,不說每年拜師禮,光說買書就貴得要死,再有練字的筆墨紙硯,哪樣不要花錢?哪樣不是貴的?這可年年都要花銷。
趙二牛就把之前跟兒子商量好的說辭給說了。趙銘也不知道大爺當年從軍的時候有沒有這迴事兒,不過錢都拿到手了,那肯定就是有了,要不誰傻呀白送你錢?小弟家的家底他是清楚的,光靠打獵存不下來。大娘又是買過來的,當時身上也是一窮二白,連簪子都是木棍兒。
於是想想就同意了。又說:“要去也成,安頓下來可別忘了捎個信兒迴來。”
趙二牛笑了笑:“那肯定,我那院子,還得勞大哥給我看著呢。”以後養老什麽的,指不定還能再迴來,平時裏修繕打掃的工作還是要做,不然等迴來了,屋子都壞了還有啥用。
跟大哥說了,又去二哥三哥四哥家走一趟,三個哥哥一開始聽了,還不太讚同,但後來聽到花銷方麵不成問題,也就不反對了。畢竟讀書是好事兒,這要攔著,不成心不讓人上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