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岐國各項政策緩慢推行的時候,齊國一名小將則是以極快的速度整合了各國聯軍近八成的軍隊。
而整合所有人,這名小將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在齊國的營帳當中,一名身穿銀甲的少年仔細的觀察著手的輿圖,盯著上麵的局勢。
“將軍,您想要坐到那個位置沒那麽容易的。”一旁的副將說道。
“事在人為,如今的局麵夏國隻有一位王爺參與,雖然他的戰力不凡但影響不大。
即便他夏國受了一定損失,也不會影響下午的正常運轉。
楚國氣候迴暖比我們早,現在差不多也種上地了,再加上這一段時間的掠奪,也足夠他們撐上好長一段時間了。
至於岐國他們能放出這麽好的糧種,誰能保證對方的手中沒有更好的,而且這兩年齊國一直在推行商會,無論是經濟還是糧食儲備都絕對不在少數。
而我們五國連年征戰,雖然岐國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糧種,但對我們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繼續一盤散沙下去,我們可能撐不過今年的。”齊臨淵皺著眉頭說道。
“我齊國雖然與魏國齊名,而且國力也不相上下,隻是魏國占據統帥之位多年,想讓他們放手,隻怕不是那麽容易的。”
“不一樣的,將士們之所以願意聽從魏國的調遣,是魏國李牧一點兒一點兒堆出來的威信。
他用數十年的戰果證明他有資格做這個位置,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或有才學但絕對擔不起大統帥之位。”
“即便如此,這件事兒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我知道,所以我才要和趙國聯合。”齊臨淵笑著說道。
“和趙國聯合?你瘋了,現在的趙國就是一個爛攤子,誰都不想插手。
人家都巴不得跑遠點兒,你還往上湊?”一旁的副將不可思議地說道。
“火上澆油永遠也比不過雪中送炭,如果這事兒能成,雙方未必不能永久聯合。”齊臨淵笑著說道。
“隻怕這事陛下不會答應的。”
“那您就幫我問問陛下,他是想在齊國偏安一隅,還是想要與諸國爭一爭這天下?”
一個月後,齊國齊臨淵便帶著齊國的三十五大軍揮師南下了。
與此同時,岐國也迎來了一位新的客人。
李秀寧坐在龍椅上百無聊賴的翻看著手中的卷宗,上麵都是各地考生的抄錄卷。
絕大多數人的筆法都很稚嫩,可即便如此在李秀寧的眼中也是好的,畢竟推行的教育總算有了成效。
雖然這一項政策早在推行的時候,秦源便告訴過李秀寧,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戰爭。
可能數十年都不會有一點兒成果出現,不過李秀寧還是照著秦源說的做了,哪怕朝著很多大臣對此極為不滿,但她依舊一意孤行。
尤其是百姓與軍士皆可讀書的政策,直接讓那些大老粗們無比堅定的站在了李秀寧的背後。
皇帝、武將再加上國師留下來的官員,直接把朝堂上的世家官員押得死死的。
齊臨淵南下的目的她大概猜到了,隻不過他沒有想到對方居然會來找自己。
齊岐兩國雖然沒什麽交集,但關係也絕對算不上好,再加上雙方多年交戰關係可以說僵硬也不為過。
“說吧!你大老遠的跑來找朕,所為何事?”李秀寧淡淡地說道。
“外臣找陛下自然是希望能夠與陛下合作。”
“合作?我們雙方好像沒有達到這種地步吧。”李秀寧的美眸微眯。
“那都不重要,陛下總不會跟錢過不去吧!”
聽了對方的話,李秀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言之有理,隻是僅憑你能給我帶來多大的收益?我又為什麽要幫你們?”
“陛下在楚國的那支軍隊必定是有所圖謀吧!”
“朕想做什麽與你有什麽關係?朕嫌手裏的兵多,所以特地扔到楚國練練不行嗎?”李秀寧笑著說道。
“外臣可以送給陛下一個機會,一個光明正大對楚國動手的機會。”
李秀寧看著對方的眼睛眯了起來,“我憑什麽幫你?朕若是想動手,楚國可未必能攔得住朕。
在我看來你們依舊是想拉我岐國下水而已,到最後獲利的還是你們齊國。
如果朕沒有猜錯的話,你是想要聯合趙國,然後逐一聯合諸國。
對朕來說不僅要損耗兵力攻打楚國,甚至要直接麵對楚國的怒火,朕的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
最重要的是朕信不過你們。”李秀寧淡淡地說道。
“陛下信不過我們很正常,我一個外臣本來就沒什麽可信度,但外臣可以保證,外臣答應陛下的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有效。
除此之外外臣還希望能夠在貴國采購大軍所需的糧草,我齊國畢竟離趙國過遠,路上難免會有人使絆子。”
李秀寧想了想點頭道,“糧草可以,但價格需要上浮兩成,畢竟現在各國都缺糧食。
糧草說一天一個價都不為過,更何況我岐國邊境還有這麽多的流民。”
齊臨淵看著李秀寧笑了笑,“外臣謝過陛下。”
隨後李秀寧便朝著對方揮了揮手。
等到對方退去後,李秀寧則是一下仰到了龍椅上,一隻腳更是直接踩在了軟塌上。
“陛下,您這樣的動作要是讓國師看見了又該罵您了。”一旁的侍女提醒道。
“反正他現在又不在,朕想怎麽樣就怎麽樣?有本事就讓他來。”
李秀寧在軍隊裏待的時間太長了,這導致她對現在皇帝的身份很不適應,她寧願坐在帥椅上跟那些將軍吵架,也不願意跟這些文官磨嘴皮子。
“陛下,咱們真的要跟他們合作嗎?”
“人家來給咱們送錢,若是拒絕其實不是顯得咱們很小氣。”李秀寧笑著說道,“再說了,小師叔說過糧食也是要替換的,這麽好的機會朕怎麽可能放過呢?”
“那另一件事?”
“派人盯著趙國的動向,我倒要看看這家夥有多少斤兩,如果他的斤兩足夠,朕也不介意幫幫他。”李秀寧眯著眼睛說道。
而整合所有人,這名小將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在齊國的營帳當中,一名身穿銀甲的少年仔細的觀察著手的輿圖,盯著上麵的局勢。
“將軍,您想要坐到那個位置沒那麽容易的。”一旁的副將說道。
“事在人為,如今的局麵夏國隻有一位王爺參與,雖然他的戰力不凡但影響不大。
即便他夏國受了一定損失,也不會影響下午的正常運轉。
楚國氣候迴暖比我們早,現在差不多也種上地了,再加上這一段時間的掠奪,也足夠他們撐上好長一段時間了。
至於岐國他們能放出這麽好的糧種,誰能保證對方的手中沒有更好的,而且這兩年齊國一直在推行商會,無論是經濟還是糧食儲備都絕對不在少數。
而我們五國連年征戰,雖然岐國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糧種,但對我們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繼續一盤散沙下去,我們可能撐不過今年的。”齊臨淵皺著眉頭說道。
“我齊國雖然與魏國齊名,而且國力也不相上下,隻是魏國占據統帥之位多年,想讓他們放手,隻怕不是那麽容易的。”
“不一樣的,將士們之所以願意聽從魏國的調遣,是魏國李牧一點兒一點兒堆出來的威信。
他用數十年的戰果證明他有資格做這個位置,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或有才學但絕對擔不起大統帥之位。”
“即便如此,這件事兒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我知道,所以我才要和趙國聯合。”齊臨淵笑著說道。
“和趙國聯合?你瘋了,現在的趙國就是一個爛攤子,誰都不想插手。
人家都巴不得跑遠點兒,你還往上湊?”一旁的副將不可思議地說道。
“火上澆油永遠也比不過雪中送炭,如果這事兒能成,雙方未必不能永久聯合。”齊臨淵笑著說道。
“隻怕這事陛下不會答應的。”
“那您就幫我問問陛下,他是想在齊國偏安一隅,還是想要與諸國爭一爭這天下?”
一個月後,齊國齊臨淵便帶著齊國的三十五大軍揮師南下了。
與此同時,岐國也迎來了一位新的客人。
李秀寧坐在龍椅上百無聊賴的翻看著手中的卷宗,上麵都是各地考生的抄錄卷。
絕大多數人的筆法都很稚嫩,可即便如此在李秀寧的眼中也是好的,畢竟推行的教育總算有了成效。
雖然這一項政策早在推行的時候,秦源便告訴過李秀寧,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戰爭。
可能數十年都不會有一點兒成果出現,不過李秀寧還是照著秦源說的做了,哪怕朝著很多大臣對此極為不滿,但她依舊一意孤行。
尤其是百姓與軍士皆可讀書的政策,直接讓那些大老粗們無比堅定的站在了李秀寧的背後。
皇帝、武將再加上國師留下來的官員,直接把朝堂上的世家官員押得死死的。
齊臨淵南下的目的她大概猜到了,隻不過他沒有想到對方居然會來找自己。
齊岐兩國雖然沒什麽交集,但關係也絕對算不上好,再加上雙方多年交戰關係可以說僵硬也不為過。
“說吧!你大老遠的跑來找朕,所為何事?”李秀寧淡淡地說道。
“外臣找陛下自然是希望能夠與陛下合作。”
“合作?我們雙方好像沒有達到這種地步吧。”李秀寧的美眸微眯。
“那都不重要,陛下總不會跟錢過不去吧!”
聽了對方的話,李秀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言之有理,隻是僅憑你能給我帶來多大的收益?我又為什麽要幫你們?”
“陛下在楚國的那支軍隊必定是有所圖謀吧!”
“朕想做什麽與你有什麽關係?朕嫌手裏的兵多,所以特地扔到楚國練練不行嗎?”李秀寧笑著說道。
“外臣可以送給陛下一個機會,一個光明正大對楚國動手的機會。”
李秀寧看著對方的眼睛眯了起來,“我憑什麽幫你?朕若是想動手,楚國可未必能攔得住朕。
在我看來你們依舊是想拉我岐國下水而已,到最後獲利的還是你們齊國。
如果朕沒有猜錯的話,你是想要聯合趙國,然後逐一聯合諸國。
對朕來說不僅要損耗兵力攻打楚國,甚至要直接麵對楚國的怒火,朕的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
最重要的是朕信不過你們。”李秀寧淡淡地說道。
“陛下信不過我們很正常,我一個外臣本來就沒什麽可信度,但外臣可以保證,外臣答應陛下的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有效。
除此之外外臣還希望能夠在貴國采購大軍所需的糧草,我齊國畢竟離趙國過遠,路上難免會有人使絆子。”
李秀寧想了想點頭道,“糧草可以,但價格需要上浮兩成,畢竟現在各國都缺糧食。
糧草說一天一個價都不為過,更何況我岐國邊境還有這麽多的流民。”
齊臨淵看著李秀寧笑了笑,“外臣謝過陛下。”
隨後李秀寧便朝著對方揮了揮手。
等到對方退去後,李秀寧則是一下仰到了龍椅上,一隻腳更是直接踩在了軟塌上。
“陛下,您這樣的動作要是讓國師看見了又該罵您了。”一旁的侍女提醒道。
“反正他現在又不在,朕想怎麽樣就怎麽樣?有本事就讓他來。”
李秀寧在軍隊裏待的時間太長了,這導致她對現在皇帝的身份很不適應,她寧願坐在帥椅上跟那些將軍吵架,也不願意跟這些文官磨嘴皮子。
“陛下,咱們真的要跟他們合作嗎?”
“人家來給咱們送錢,若是拒絕其實不是顯得咱們很小氣。”李秀寧笑著說道,“再說了,小師叔說過糧食也是要替換的,這麽好的機會朕怎麽可能放過呢?”
“那另一件事?”
“派人盯著趙國的動向,我倒要看看這家夥有多少斤兩,如果他的斤兩足夠,朕也不介意幫幫他。”李秀寧眯著眼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