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秦思遠便帶著五萬大軍出了關山城,朝著漠北腹地進發。
當鎮北王帶領大軍深入漠北的消息傳入朝堂之後,朝堂之上官員們的臉色變的無比的精彩。
“臣請彈劾,鎮北王未得軍令擅自北上,這是不把朝堂放在眼裏啊?”劉濤嚴厲的說道。
“屁話,沒看到奏報上說嗎?漠北三部匯聚了近二百萬大軍,其中野獸都有近三十萬。
你告訴老子不出城營地,難道等到漠北大軍來了,讓那30萬百姓成為那些野獸的血食嗎?”
“那也不該擅自出兵。”
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徹底吵成一片,別看這些武將平時蔫了吧唧的,真要碰上事,那是真動手啊!
“報~前方軍報,五萬鎮北軍與漠北大軍的先鋒軍發生交戰。
“絞殺敵軍十萬,但...”
“但是什麽?”趙岩皺著眉頭說道。
“北上的鎮北軍損失慘重,返迴的不足一萬人而且鎮北王戰死。”
“什麽?鎮北王怎麽會戰死呢?他不可能戰死啊!”趙岩不可置信的說道。
“陛下,現如今漠北大軍南下,還是應該早做打算啊!”王文苑恭敬的說道。
“對對對,諸位將士誰人可以領兵出征?”
“末將請戰。”隻見徐瑾從人群當中站了出來。
在看到站出來的人是徐家人後趙岩不由的皺了下眉頭,在他的眼裏此時的徐家並不值得信任。
要知道他可是剛把人家的親閨女弄成了瘋子,誰知道他會不會帶著這些士兵造反,而且徐家在軍中的威望可以輕易做到。
“徐老將軍,您今年已經年近半百,朕怎麽好再讓您披甲上陣呢?”趙岩皺著眉頭說道。
“陛下,如今朝廷內外除了老夫以外,還有幾人有統領二十萬大軍以上的經曆。”徐瑾皺著眉頭說道。
“你的意思是朕除了你以外就沒人用了是嗎?除了你以外朕還有三大藩王,統領數十萬大軍的人?”趙岩嗬斥道。
“平南王盯著南部八國,他手裏的三十萬大軍如何動?
征西王則是抵禦西麵的異人,更是動不得。
華陽王雖鎮守東部能夠調動,但他手下的二十萬士兵盡是水師,而且華陽王不善陸戰,更何況還是騎兵對衝。”
此時趙岩的牙根都要咬碎了,如果讓徐家重掌兵權,那自己之前的努力便全都白費了。
“老臣推薦一人。”兵部尚書張嘯走出來說道。
“何人啊?”
“臣有一子,名張謙,已於軍中待了有些時日,如今官拜萬人將。”
“張大人,如你所說,那人不過是一個萬人將而已,如何能統禦的了近50萬大軍?”徐瑾冷笑道。
隻見張嘯笑了笑說道,“若隻是官拜萬人,將的確沒有那麽厲害的資格,但如果他是當今兵聖,葉葵的徒弟呢?”
聽到葉葵兩個字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葉葵此人神出鬼沒,但他用兵如神。
兩年前,岐國被六國圍攻,而葉葵一人以五萬大軍將其餘六國的二百萬大軍玩的團團轉。
最後不得以六國將士隻能铩羽而歸,因此葉葵小兵聖的名號更是傳遍了九國,就在眾人以為岐國要順勢崛起時。
才發現葉葵壓根是一個散漫人,不受各國拘束且神出鬼沒,當初幫助岐國隻不過是因為他欠岐國皇帝一個人情而已。
因此各國都在尋找著這位兵聖,企圖將其拉入麾下,但這葉葵卻好似人間蒸發了一半。
“葉葵的名號,我等自然知曉,隻是你這空口白牙卻拿不出任何證據來,如何讓我等信服啊!
而且無論是江湖還是朝堂之上都沒聽過兵聖有收徒的消息啊!”徐瑾質問道。
“我兒僥幸得了葉葵兵聖的指點,更有兵聖親傳的戰陣在手,對付那些小小的蠻族還不是信手拈來。”
“那便依張卿所言,傳令下去讓張謙率八十萬大軍北上抵禦漠北大軍。”趙岩下令道。
“臣有一建議。”王文苑突然開口說道。
“何事?”趙岩瞥了對方一眼說道。
“臣請鎮北王世子迴歸北州繼承鎮北王之位。”
“胡鬧,現在大戰在即,讓鎮北王世子迴歸北州是要動搖軍心嗎?你鎮北王的權利怎麽可能不幹擾大軍的行動?你是要讓我等亡國嗎?”劉壽大罵道。
“愚蠢,陛下,鎮北王乃是為國戰死沙場,這是天大的功績。
而鎮北王在為多年在本州的影響力必然非同凡響,而世子秦源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放世子迴去便是為了穩住北周的軍心。”
“胡鬧,他若返迴北州的大軍該聽誰的?是主帥還是鎮北王?你是拿了鎮北王什麽好處?”
“老夫說的是民意,當年若不是鎮北軍以三千血肉之軀拚死一戰,那還有如今的大夏。
現如今你還扣留他們的世子,不讓其迴去繼承藩王之位,你讓那些北州的將士們怎麽想陛下?
薄情寡義的帝王?你這是要讓北州的百姓對陛下寒心啊!”王文苑越說越激動,都差點指著劉壽的鼻子罵了。
徐瑾驚異的看著麵前的王文苑,兩人同為老臣早以熟知如何才能在朝堂上活的安穩,徐瑾曾以為王文苑早已被陛下磨平了棱角。
但今日徐瑾仿佛看到了往日朝堂上那個意氣風發的身影,當年的王文苑可是敢把四大藩王罵得抱頭鼠竄的家夥。
“夠了,這裏是朝堂不是菜市場。”趙岩嗬斥道。
不過趙岩也知道,自己如今確實沒有理由再扣留秦源了,至少在平掉漠北大軍之前是沒有任何理由了。
正如王文苑所說,鎮北王雖然不討自己的歡喜,但現在北周的民心和軍心不能散,還需要鎮北王的這個身份。
“傳朕旨意,責令鎮北王世子迴北州繼承藩王之位,另下旨讓其不得幹擾大軍軍務,違令者誅九族。”說完趙岩便摔袖子離開了。
“退朝”
隨後文武百官便走出了大殿,幾位尚書都惡狠狠的盯著王文苑,就是他壞了自己的好事。
然而此時徐瑾確是走了過來,一把摟住了王文苑的脖子。
幾人看到這一幕隻能訕訕地離開了。
當鎮北王帶領大軍深入漠北的消息傳入朝堂之後,朝堂之上官員們的臉色變的無比的精彩。
“臣請彈劾,鎮北王未得軍令擅自北上,這是不把朝堂放在眼裏啊?”劉濤嚴厲的說道。
“屁話,沒看到奏報上說嗎?漠北三部匯聚了近二百萬大軍,其中野獸都有近三十萬。
你告訴老子不出城營地,難道等到漠北大軍來了,讓那30萬百姓成為那些野獸的血食嗎?”
“那也不該擅自出兵。”
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徹底吵成一片,別看這些武將平時蔫了吧唧的,真要碰上事,那是真動手啊!
“報~前方軍報,五萬鎮北軍與漠北大軍的先鋒軍發生交戰。
“絞殺敵軍十萬,但...”
“但是什麽?”趙岩皺著眉頭說道。
“北上的鎮北軍損失慘重,返迴的不足一萬人而且鎮北王戰死。”
“什麽?鎮北王怎麽會戰死呢?他不可能戰死啊!”趙岩不可置信的說道。
“陛下,現如今漠北大軍南下,還是應該早做打算啊!”王文苑恭敬的說道。
“對對對,諸位將士誰人可以領兵出征?”
“末將請戰。”隻見徐瑾從人群當中站了出來。
在看到站出來的人是徐家人後趙岩不由的皺了下眉頭,在他的眼裏此時的徐家並不值得信任。
要知道他可是剛把人家的親閨女弄成了瘋子,誰知道他會不會帶著這些士兵造反,而且徐家在軍中的威望可以輕易做到。
“徐老將軍,您今年已經年近半百,朕怎麽好再讓您披甲上陣呢?”趙岩皺著眉頭說道。
“陛下,如今朝廷內外除了老夫以外,還有幾人有統領二十萬大軍以上的經曆。”徐瑾皺著眉頭說道。
“你的意思是朕除了你以外就沒人用了是嗎?除了你以外朕還有三大藩王,統領數十萬大軍的人?”趙岩嗬斥道。
“平南王盯著南部八國,他手裏的三十萬大軍如何動?
征西王則是抵禦西麵的異人,更是動不得。
華陽王雖鎮守東部能夠調動,但他手下的二十萬士兵盡是水師,而且華陽王不善陸戰,更何況還是騎兵對衝。”
此時趙岩的牙根都要咬碎了,如果讓徐家重掌兵權,那自己之前的努力便全都白費了。
“老臣推薦一人。”兵部尚書張嘯走出來說道。
“何人啊?”
“臣有一子,名張謙,已於軍中待了有些時日,如今官拜萬人將。”
“張大人,如你所說,那人不過是一個萬人將而已,如何能統禦的了近50萬大軍?”徐瑾冷笑道。
隻見張嘯笑了笑說道,“若隻是官拜萬人,將的確沒有那麽厲害的資格,但如果他是當今兵聖,葉葵的徒弟呢?”
聽到葉葵兩個字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葉葵此人神出鬼沒,但他用兵如神。
兩年前,岐國被六國圍攻,而葉葵一人以五萬大軍將其餘六國的二百萬大軍玩的團團轉。
最後不得以六國將士隻能铩羽而歸,因此葉葵小兵聖的名號更是傳遍了九國,就在眾人以為岐國要順勢崛起時。
才發現葉葵壓根是一個散漫人,不受各國拘束且神出鬼沒,當初幫助岐國隻不過是因為他欠岐國皇帝一個人情而已。
因此各國都在尋找著這位兵聖,企圖將其拉入麾下,但這葉葵卻好似人間蒸發了一半。
“葉葵的名號,我等自然知曉,隻是你這空口白牙卻拿不出任何證據來,如何讓我等信服啊!
而且無論是江湖還是朝堂之上都沒聽過兵聖有收徒的消息啊!”徐瑾質問道。
“我兒僥幸得了葉葵兵聖的指點,更有兵聖親傳的戰陣在手,對付那些小小的蠻族還不是信手拈來。”
“那便依張卿所言,傳令下去讓張謙率八十萬大軍北上抵禦漠北大軍。”趙岩下令道。
“臣有一建議。”王文苑突然開口說道。
“何事?”趙岩瞥了對方一眼說道。
“臣請鎮北王世子迴歸北州繼承鎮北王之位。”
“胡鬧,現在大戰在即,讓鎮北王世子迴歸北州是要動搖軍心嗎?你鎮北王的權利怎麽可能不幹擾大軍的行動?你是要讓我等亡國嗎?”劉壽大罵道。
“愚蠢,陛下,鎮北王乃是為國戰死沙場,這是天大的功績。
而鎮北王在為多年在本州的影響力必然非同凡響,而世子秦源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放世子迴去便是為了穩住北周的軍心。”
“胡鬧,他若返迴北州的大軍該聽誰的?是主帥還是鎮北王?你是拿了鎮北王什麽好處?”
“老夫說的是民意,當年若不是鎮北軍以三千血肉之軀拚死一戰,那還有如今的大夏。
現如今你還扣留他們的世子,不讓其迴去繼承藩王之位,你讓那些北州的將士們怎麽想陛下?
薄情寡義的帝王?你這是要讓北州的百姓對陛下寒心啊!”王文苑越說越激動,都差點指著劉壽的鼻子罵了。
徐瑾驚異的看著麵前的王文苑,兩人同為老臣早以熟知如何才能在朝堂上活的安穩,徐瑾曾以為王文苑早已被陛下磨平了棱角。
但今日徐瑾仿佛看到了往日朝堂上那個意氣風發的身影,當年的王文苑可是敢把四大藩王罵得抱頭鼠竄的家夥。
“夠了,這裏是朝堂不是菜市場。”趙岩嗬斥道。
不過趙岩也知道,自己如今確實沒有理由再扣留秦源了,至少在平掉漠北大軍之前是沒有任何理由了。
正如王文苑所說,鎮北王雖然不討自己的歡喜,但現在北周的民心和軍心不能散,還需要鎮北王的這個身份。
“傳朕旨意,責令鎮北王世子迴北州繼承藩王之位,另下旨讓其不得幹擾大軍軍務,違令者誅九族。”說完趙岩便摔袖子離開了。
“退朝”
隨後文武百官便走出了大殿,幾位尚書都惡狠狠的盯著王文苑,就是他壞了自己的好事。
然而此時徐瑾確是走了過來,一把摟住了王文苑的脖子。
幾人看到這一幕隻能訕訕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