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著侯夫人帶著少夫人前來,賈管事親自相迎,老遠就抱著手作揖,走到麵前後,笑嗬嗬道:「大夫人萬福、少夫人萬福。今日可是要開帳冊庫房?」
侯夫人雲淡風輕道:「是,今日帶我大兒媳看看去年侯府的總帳,勞賈管事開了庫房,取了去年的冊子走。對了,再召多點人來架起長桌,順帶曬一曬帳冊。庫房也有些年份沒曬了,趁著近日太陽好,多曬曬,免得長蛀蟲。」
賈管事半點不覺得奇怪,連聲答應下來,「大夫人說得是,是該曬曬冊子了。老奴先帶您去取帳冊,取完就搬冊子出來曬。全都搬出來,曬上個幾日、曬透,好去去黴氣。」
說完後,賈管事轉身帶路,手裏拿著串著各種鑰匙的大圓環晃晃悠悠,鑰匙碰撞間叮咣作響。
喬芝與侯夫人不動聲色地對視一眼。
不久後,藥房外的花圃中。
附在霍氏身旁的丫鬟說完話後,霍氏眉頭深深皺起,問道:「你確定拿走的隻是去年的總帳?」
那丫鬟點點頭,重複道:「迴夫人,是的。拿完總帳後,大夫人與少夫人就走了。賈管事帶人將庫房的冊子全都搬了出來曬。」
霍氏心頭思緒翻滾。
看總帳很正常,曬冊子也正常。但她總覺得姚文湘和喬芝不能那麽簡單。
庫房裏掩藏著她的一些秘密,若是被發現了,對她很不利。於是霍氏吩咐道:「先盯著,看看有沒有不對勁。」
丫鬟點頭稱是。
然後,霍氏丫鬟假裝路過來路過去,遠遠盯著曬冊子的第一天,除了賈管事帶人翻曬冊子,沒有任何異常。
第二日亦是如此。
霍氏機警,又讓丫鬟再盯盯看。
直到第三日仍是普普通通的曬冊子,喬芝她們取的總帳也看完送迴來跟著一起曬著了,依然沒有任何波瀾。
已經打消顧慮的霍氏安慰自己隻是驚弓之鳥,便讓快要跑斷腿的丫鬟迴來了。
第三日晚,一名「臨時」幫收冊子搬迴庫房的丫鬟於上千本冊子中藏起了一本薄薄的舊冊子。忙活完後,走到隱蔽之地暗中交給了侯夫人的人。
侯夫人拿到手,校對無誤後,又緊急派人將冊子送到了喬芝手上。
喬芝接到冊子後並沒有立即開始看,而是關起門來,與裴承赫一同先將冊子中的全部內容謄抄了下來。
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容易被發現的動作越快越好。所以從一開始,喬芝就想好了要將冊子抄下來,隻有慢慢看才能更準確地發現破綻。
抄完內容後,這本冊子的原本,在第二天又通過相同的方式混入了繼續曬冊子的行列中。
整個過程神不知鬼不覺。
而此時的喬芝,正悠閑認真地靠在榻上看五年前霍氏主持施粥時記錄下的帳列明細。
帳冊中記載,五年前的施粥共持續了十日,支起了兩丈寬的慈善棚、五口鍋,共熬粥四百八十鍋。投入施粥的侯府下人共九人,每人每日多發二十文的勞務錢。
這些地方都是沒有問題也做不了假的。
喬芝繼續往下看,終於發現了問題。
霍氏為災民準備的賑災粥為粳米加大麥,每口鍋中粳米五鬥、大麥一鬥,餘量皆為水。
根據喬芝所知,這裏便有兩個疑點。
一是粳米是比較貴的米種,賑災需要的米量大,幾乎不可能選用價格高昂的粳米。二是粳米細長,並不適宜用來煮粥。
那麽霍氏極有可能選用的並不是粳米,而是糯米、秈米甚至此二類的陳米。陳米價低,以記載粳米的價格去買,大約能省下一大半錢。
如今的一鬥粳米價格大約為二百二十文,一鬥陳年秈米價格大約隻有□□十文甚至更低。
而荒年的米價比現在可能要高得許多,尤其是粳米這樣的好米,田地減產時米價更是會水漲船高。
喬芝已經能夠確定,在米的選用上,霍氏一定是動了手腳的。
然後,喬芝又將目光放到了「每鍋共下粳米五鬥、大麥一鬥」的字樣上。
喬芝模糊能估量一鬥米有多少,也能估量一口大鍋能裝下多少鬥米。若是熬成粥,一鍋中盛五鬥米來煮粥隻怕是有些多的。
賑災施粥本來就是以能廣為救濟災民為主,也會考慮災民長久未進食、不好消化,所以煮粥以稀稠好消化為主。
再加上換成容易膨大、適宜煮粥的糯米、秈米,一鍋中恐怕放兩三鬥米都是夠的。更別說一鍋粥裏還有一鬥大麥,若是將大麥換成野麥,也是既容易煮發膨大、價錢也便宜。
不過猜測最終都隻是猜測,是真是假還需試驗一番才能知道。
喬芝遂收起帳冊,喚人傳來廚房周媽媽問話。
周媽媽到後,喬芝換上看不出心思的笑容,隻與她問道:「周媽媽,如今天熱了,我感覺食不下咽的,有些想喝粥了。不若今兒中午煮一鍋粥來。」
煮粥自然不是難事,周媽媽應道:「那老奴就給少夫人煮一鍋白扁豆粳米粥來。扁豆健站脾胃,還能清暑止瀉,最是合適了。」
喬芝奇道:「竟是用粳米?可我聽聞粳米適宜煮飯,秈米適宜煮粥,怎的周媽媽說煮粥用粳米來?」
「喔!少夫人您說得沒錯的。」周媽媽一彎腰身,恭敬道,「對於尋常百姓來說,粳米不綿軟、粘性低、不出湯,同樣的粥分量,粳米的用量要比秈米多出一些才夠。因此煮粥更多用的是秈米。但粳米味香、更會迴甘,所以給貴人們煮粥仍舊用的是粳米。」
侯夫人雲淡風輕道:「是,今日帶我大兒媳看看去年侯府的總帳,勞賈管事開了庫房,取了去年的冊子走。對了,再召多點人來架起長桌,順帶曬一曬帳冊。庫房也有些年份沒曬了,趁著近日太陽好,多曬曬,免得長蛀蟲。」
賈管事半點不覺得奇怪,連聲答應下來,「大夫人說得是,是該曬曬冊子了。老奴先帶您去取帳冊,取完就搬冊子出來曬。全都搬出來,曬上個幾日、曬透,好去去黴氣。」
說完後,賈管事轉身帶路,手裏拿著串著各種鑰匙的大圓環晃晃悠悠,鑰匙碰撞間叮咣作響。
喬芝與侯夫人不動聲色地對視一眼。
不久後,藥房外的花圃中。
附在霍氏身旁的丫鬟說完話後,霍氏眉頭深深皺起,問道:「你確定拿走的隻是去年的總帳?」
那丫鬟點點頭,重複道:「迴夫人,是的。拿完總帳後,大夫人與少夫人就走了。賈管事帶人將庫房的冊子全都搬了出來曬。」
霍氏心頭思緒翻滾。
看總帳很正常,曬冊子也正常。但她總覺得姚文湘和喬芝不能那麽簡單。
庫房裏掩藏著她的一些秘密,若是被發現了,對她很不利。於是霍氏吩咐道:「先盯著,看看有沒有不對勁。」
丫鬟點頭稱是。
然後,霍氏丫鬟假裝路過來路過去,遠遠盯著曬冊子的第一天,除了賈管事帶人翻曬冊子,沒有任何異常。
第二日亦是如此。
霍氏機警,又讓丫鬟再盯盯看。
直到第三日仍是普普通通的曬冊子,喬芝她們取的總帳也看完送迴來跟著一起曬著了,依然沒有任何波瀾。
已經打消顧慮的霍氏安慰自己隻是驚弓之鳥,便讓快要跑斷腿的丫鬟迴來了。
第三日晚,一名「臨時」幫收冊子搬迴庫房的丫鬟於上千本冊子中藏起了一本薄薄的舊冊子。忙活完後,走到隱蔽之地暗中交給了侯夫人的人。
侯夫人拿到手,校對無誤後,又緊急派人將冊子送到了喬芝手上。
喬芝接到冊子後並沒有立即開始看,而是關起門來,與裴承赫一同先將冊子中的全部內容謄抄了下來。
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容易被發現的動作越快越好。所以從一開始,喬芝就想好了要將冊子抄下來,隻有慢慢看才能更準確地發現破綻。
抄完內容後,這本冊子的原本,在第二天又通過相同的方式混入了繼續曬冊子的行列中。
整個過程神不知鬼不覺。
而此時的喬芝,正悠閑認真地靠在榻上看五年前霍氏主持施粥時記錄下的帳列明細。
帳冊中記載,五年前的施粥共持續了十日,支起了兩丈寬的慈善棚、五口鍋,共熬粥四百八十鍋。投入施粥的侯府下人共九人,每人每日多發二十文的勞務錢。
這些地方都是沒有問題也做不了假的。
喬芝繼續往下看,終於發現了問題。
霍氏為災民準備的賑災粥為粳米加大麥,每口鍋中粳米五鬥、大麥一鬥,餘量皆為水。
根據喬芝所知,這裏便有兩個疑點。
一是粳米是比較貴的米種,賑災需要的米量大,幾乎不可能選用價格高昂的粳米。二是粳米細長,並不適宜用來煮粥。
那麽霍氏極有可能選用的並不是粳米,而是糯米、秈米甚至此二類的陳米。陳米價低,以記載粳米的價格去買,大約能省下一大半錢。
如今的一鬥粳米價格大約為二百二十文,一鬥陳年秈米價格大約隻有□□十文甚至更低。
而荒年的米價比現在可能要高得許多,尤其是粳米這樣的好米,田地減產時米價更是會水漲船高。
喬芝已經能夠確定,在米的選用上,霍氏一定是動了手腳的。
然後,喬芝又將目光放到了「每鍋共下粳米五鬥、大麥一鬥」的字樣上。
喬芝模糊能估量一鬥米有多少,也能估量一口大鍋能裝下多少鬥米。若是熬成粥,一鍋中盛五鬥米來煮粥隻怕是有些多的。
賑災施粥本來就是以能廣為救濟災民為主,也會考慮災民長久未進食、不好消化,所以煮粥以稀稠好消化為主。
再加上換成容易膨大、適宜煮粥的糯米、秈米,一鍋中恐怕放兩三鬥米都是夠的。更別說一鍋粥裏還有一鬥大麥,若是將大麥換成野麥,也是既容易煮發膨大、價錢也便宜。
不過猜測最終都隻是猜測,是真是假還需試驗一番才能知道。
喬芝遂收起帳冊,喚人傳來廚房周媽媽問話。
周媽媽到後,喬芝換上看不出心思的笑容,隻與她問道:「周媽媽,如今天熱了,我感覺食不下咽的,有些想喝粥了。不若今兒中午煮一鍋粥來。」
煮粥自然不是難事,周媽媽應道:「那老奴就給少夫人煮一鍋白扁豆粳米粥來。扁豆健站脾胃,還能清暑止瀉,最是合適了。」
喬芝奇道:「竟是用粳米?可我聽聞粳米適宜煮飯,秈米適宜煮粥,怎的周媽媽說煮粥用粳米來?」
「喔!少夫人您說得沒錯的。」周媽媽一彎腰身,恭敬道,「對於尋常百姓來說,粳米不綿軟、粘性低、不出湯,同樣的粥分量,粳米的用量要比秈米多出一些才夠。因此煮粥更多用的是秈米。但粳米味香、更會迴甘,所以給貴人們煮粥仍舊用的是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