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太子出征
重生後,她比太子還要瘋 作者:秦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世上多的是期望落空,不如人願。
欽帝支著病體說:“太子言之有理,既然主戰,朕便下旨,命你掛帥出征,挫一挫番邦銳氣。”
殿堂下,大臣皆是不敢置信,這種節點,怎能讓太子親征。
欽帝此時已是油盡燈枯之姿,若是有不測……
還沒等他們反駁,欽帝又點一人說:“顧齊,朕身體多有不便,你行監國之責。”
三皇子顧齊猛地聽到這話,膝蓋一軟,竟直接跪下。
其他官員見了,跟著跪下,高唿:“陛下,於理不合。”
從來隻有太子代行監國,哪有反過來的道理。
顧齊在前麵聽了,禁不住點頭,臉色已是嚇得蒼白。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嗎?
“朕倒是想禦駕親征。”欽帝控製不住咳起來,指責說:“太子替朕親自領兵,方能安撫人心。”
如果欽帝沒有生病,這話倒是沒什麽問題。
可是一旦駕崩,留在皇城的是三皇子,在外征戰的是太子,豈不是天下大亂之兆?
“大戰將即,你們收起別的心思,朕還沒死。”欽帝握著扶手,臉上雖有病容,威儀不減。
“臣等遵旨。”
無人可以辯駁,否則叛國又不忠君。
顧崢同樣低著頭,手卻在袖子底下攥緊。
下朝後,他迴東宮將情況告知。
“父皇借機把你調離皇城,到底想做什麽?”裴思笛還在喝著水,沒想到會聽到這個消息。
“現在管不得他了,行軍打仗,沒個三年五載迴不來,我擔心你自己留在這。”
將在外,家眷自然不得離皇城。是保護,亦是人質。
“殿下,未必要離城。”裴思笛腦海裏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以至於她控製不好力道,緊緊抓著顧崢兩邊臂膀。
“假意領兵,實則逼宮。父皇不日駕崩,殿下繼位理所當然。”
原先準備徐徐圖之,現在已是等無可等。
若是不逼宮篡位,期間欽帝有個什麽差錯,內部事已成定局,顧崢再從外趕迴,已是無力迴天。
退一萬步講,如果欽帝僥幸活下來了,這麽長的一段時間,顧崢再重新迴到朝堂爭奪,怕是更艱難。
“此時外有番邦擾亂,如果大虞再內鬥,若被旁人鑽了空子……”顧崢眉頭緊鎖,為難不已。
“內憂外患,更要快刀斬亂麻。最近父皇都是把事情交給你處理的,你怕應付不來?”裴思笛目光如炬,不容他退縮。
“……自然不怕。”顧崢下定決心後,就準備外出聯係幕僚。
裴思笛在他身後提醒道:“太子殿下記得,父皇會駕崩。”
“……”顧崢腳步一頓,沒敢迴頭,不知道為什麽這麽肯定,擔心她下一句就是讓他弑君。
其實也沒猜錯,裴思笛現在覺得,就算欽帝不死,她也不能讓他活了。
左右都是擔罵名,來個死無對證,事情更少。
上輩子欽帝死得莫名其妙,這輩子一樣可以。
正和謀士商議的顧崢,久久商量不出結果,勸他什麽的都有。
“殿下,這種危難關頭,哪怕成了,也是惹一身腥臊。”
“不妨再等等,先看情況如何。”
“時間倉促,如果準備不充分,隻會前功盡棄。”
“……”
顧崢明白他們的擔憂,要是貿然逼宮,失敗後一切付諸東流,自然不想他衝動行事。
正在謀士準備新一輪勸說時,門突然被推開。
裏麵烏泱泱一群人震驚了,來者不管是誰都要死,這種時候的密謀可不能泄露。
隻見一名女子閑庭信步走進,竟是該在宮中的太子妃。
“怎麽來了?”顧崢抬眸望去。
“反正拿不出主意,不如殿下按自己的想法來。”裴思笛笑容淺淺。
實在不放心,沒多久就跑出宮。在門外聽了會兒,果然和想象的差不多。
“太子妃,吾等正在商量事情,還請太子妃不要先行迴宮。”
一謀士吹胡子瞪眼,似是不滿。
顧崢卻起身,竟是準備聽太子妃的話一般。
“殿下?”謀士開口欲留,事情還未商量完。
“孤已經耗了不少時間,要的是你們給辦法,而不是來聽勸阻。”
居然個個都勸他等,顧崢差點被饒進去。
“殿下乃儲君,這時候要是真反了,豈不是不忠不義。”謀士見顧崢固執己見,忍不住說出重話。
“如果殿下領兵出征,皇城出事,豈不是鞭長莫及?”裴思笛聽了覺得好笑,刀架脖子上,還講什麽忠義。
謀士瞪著眼說:“太子妃不懂。”
“不懂?領兵打仗自有將軍,這時候派殿下出去,讓三皇子監國,你們還在說忠義?”
裴思笛恨不得掀了他們的桌,大家一起在這等死嗎。
其實難怪他們糾結,本質裏還是忠君的心態。平日裏想的法子,是如何拉攏勢力,和其他黨派抗爭。
顧崢不曾像今日一樣,和他們提及謀反之事。
“關鍵是,敵軍在外,此時大虞如果勢力更迭,恐怕會便宜了番邦。”有比較理智的謀士勸道。
直接逼宮這種事,實在過於大膽,而且極容易為人詬病。
說到底,留在史書上也不好聽。
管你千般百種理由,篡位就是篡位。
兄弟相爭得來的帝位,都會被人口誅筆伐。說皇位得來過於血腥,不仁義。
君臣父子,這樣越一頭去,隻會遺臭萬年。
特別顧崢已是儲君位,哪怕無功無過,隻要熬到皇帝身死,就名正言順。
裴思笛環顧一圈,終於知道欽帝為什麽敢無所顧忌讓太子領兵,要的就是他陷入兩難。
聽令出征,勢力會重新被欽帝收攏。不聽的話,可以借機抗旨論處。
至於謀反,賭的就是太子在乎名聲。
隻要顧崢退縮,不選謀反這條路。對欽帝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知道先生圖的是名垂千古,但向來是勝者為王。還請在酒樓多待數日,無需擔憂家眷。”
裴思笛說完,拉著顧崢就走,留下這群人在這暴躁如雷。
偏偏他們無可奈何,外麵已有親衛看守,而且話裏的意思,分明是拿家眷作為威脅。
第二天的東宮,卻不太平。
欽帝支著病體說:“太子言之有理,既然主戰,朕便下旨,命你掛帥出征,挫一挫番邦銳氣。”
殿堂下,大臣皆是不敢置信,這種節點,怎能讓太子親征。
欽帝此時已是油盡燈枯之姿,若是有不測……
還沒等他們反駁,欽帝又點一人說:“顧齊,朕身體多有不便,你行監國之責。”
三皇子顧齊猛地聽到這話,膝蓋一軟,竟直接跪下。
其他官員見了,跟著跪下,高唿:“陛下,於理不合。”
從來隻有太子代行監國,哪有反過來的道理。
顧齊在前麵聽了,禁不住點頭,臉色已是嚇得蒼白。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嗎?
“朕倒是想禦駕親征。”欽帝控製不住咳起來,指責說:“太子替朕親自領兵,方能安撫人心。”
如果欽帝沒有生病,這話倒是沒什麽問題。
可是一旦駕崩,留在皇城的是三皇子,在外征戰的是太子,豈不是天下大亂之兆?
“大戰將即,你們收起別的心思,朕還沒死。”欽帝握著扶手,臉上雖有病容,威儀不減。
“臣等遵旨。”
無人可以辯駁,否則叛國又不忠君。
顧崢同樣低著頭,手卻在袖子底下攥緊。
下朝後,他迴東宮將情況告知。
“父皇借機把你調離皇城,到底想做什麽?”裴思笛還在喝著水,沒想到會聽到這個消息。
“現在管不得他了,行軍打仗,沒個三年五載迴不來,我擔心你自己留在這。”
將在外,家眷自然不得離皇城。是保護,亦是人質。
“殿下,未必要離城。”裴思笛腦海裏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以至於她控製不好力道,緊緊抓著顧崢兩邊臂膀。
“假意領兵,實則逼宮。父皇不日駕崩,殿下繼位理所當然。”
原先準備徐徐圖之,現在已是等無可等。
若是不逼宮篡位,期間欽帝有個什麽差錯,內部事已成定局,顧崢再從外趕迴,已是無力迴天。
退一萬步講,如果欽帝僥幸活下來了,這麽長的一段時間,顧崢再重新迴到朝堂爭奪,怕是更艱難。
“此時外有番邦擾亂,如果大虞再內鬥,若被旁人鑽了空子……”顧崢眉頭緊鎖,為難不已。
“內憂外患,更要快刀斬亂麻。最近父皇都是把事情交給你處理的,你怕應付不來?”裴思笛目光如炬,不容他退縮。
“……自然不怕。”顧崢下定決心後,就準備外出聯係幕僚。
裴思笛在他身後提醒道:“太子殿下記得,父皇會駕崩。”
“……”顧崢腳步一頓,沒敢迴頭,不知道為什麽這麽肯定,擔心她下一句就是讓他弑君。
其實也沒猜錯,裴思笛現在覺得,就算欽帝不死,她也不能讓他活了。
左右都是擔罵名,來個死無對證,事情更少。
上輩子欽帝死得莫名其妙,這輩子一樣可以。
正和謀士商議的顧崢,久久商量不出結果,勸他什麽的都有。
“殿下,這種危難關頭,哪怕成了,也是惹一身腥臊。”
“不妨再等等,先看情況如何。”
“時間倉促,如果準備不充分,隻會前功盡棄。”
“……”
顧崢明白他們的擔憂,要是貿然逼宮,失敗後一切付諸東流,自然不想他衝動行事。
正在謀士準備新一輪勸說時,門突然被推開。
裏麵烏泱泱一群人震驚了,來者不管是誰都要死,這種時候的密謀可不能泄露。
隻見一名女子閑庭信步走進,竟是該在宮中的太子妃。
“怎麽來了?”顧崢抬眸望去。
“反正拿不出主意,不如殿下按自己的想法來。”裴思笛笑容淺淺。
實在不放心,沒多久就跑出宮。在門外聽了會兒,果然和想象的差不多。
“太子妃,吾等正在商量事情,還請太子妃不要先行迴宮。”
一謀士吹胡子瞪眼,似是不滿。
顧崢卻起身,竟是準備聽太子妃的話一般。
“殿下?”謀士開口欲留,事情還未商量完。
“孤已經耗了不少時間,要的是你們給辦法,而不是來聽勸阻。”
居然個個都勸他等,顧崢差點被饒進去。
“殿下乃儲君,這時候要是真反了,豈不是不忠不義。”謀士見顧崢固執己見,忍不住說出重話。
“如果殿下領兵出征,皇城出事,豈不是鞭長莫及?”裴思笛聽了覺得好笑,刀架脖子上,還講什麽忠義。
謀士瞪著眼說:“太子妃不懂。”
“不懂?領兵打仗自有將軍,這時候派殿下出去,讓三皇子監國,你們還在說忠義?”
裴思笛恨不得掀了他們的桌,大家一起在這等死嗎。
其實難怪他們糾結,本質裏還是忠君的心態。平日裏想的法子,是如何拉攏勢力,和其他黨派抗爭。
顧崢不曾像今日一樣,和他們提及謀反之事。
“關鍵是,敵軍在外,此時大虞如果勢力更迭,恐怕會便宜了番邦。”有比較理智的謀士勸道。
直接逼宮這種事,實在過於大膽,而且極容易為人詬病。
說到底,留在史書上也不好聽。
管你千般百種理由,篡位就是篡位。
兄弟相爭得來的帝位,都會被人口誅筆伐。說皇位得來過於血腥,不仁義。
君臣父子,這樣越一頭去,隻會遺臭萬年。
特別顧崢已是儲君位,哪怕無功無過,隻要熬到皇帝身死,就名正言順。
裴思笛環顧一圈,終於知道欽帝為什麽敢無所顧忌讓太子領兵,要的就是他陷入兩難。
聽令出征,勢力會重新被欽帝收攏。不聽的話,可以借機抗旨論處。
至於謀反,賭的就是太子在乎名聲。
隻要顧崢退縮,不選謀反這條路。對欽帝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知道先生圖的是名垂千古,但向來是勝者為王。還請在酒樓多待數日,無需擔憂家眷。”
裴思笛說完,拉著顧崢就走,留下這群人在這暴躁如雷。
偏偏他們無可奈何,外麵已有親衛看守,而且話裏的意思,分明是拿家眷作為威脅。
第二天的東宮,卻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