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義連日來笑得合不攏嘴,我有這等愛民如子勤勞肯幹的賢臣,何愁不能保境安民?


    對張微戴夢龍的識人之明更為讚不絕口,認為二人擔任郡級官員簡直是大材小用,跟楊千鍾商議要將他們調入大將軍幕府,委以重任。


    最終決定調任張微為大將軍府三品長史,輔佐大將軍處理一應軍政要務,調任戴夢龍為大將軍府四品考功主簿,負責轄區各級文武官員考核升遷事宜。


    張微由三品涿郡郡守調任大將軍府長史,戴夢龍由四品郡尉調任大將軍府四品考功主簿,雖說仍然是平調,但是手中權柄那是天壤之別。


    擢升涿郡郡尉張潮為涿郡郡守,信都郡尉韓克禮擔任涿郡郡尉,河間郡郡丞章聞義調任涿郡郡丞。


    張潮也是張家的遠房宗親,張微一係族弟,忠誠可靠,處事沉穩機敏,涿郡關係重大,隻有任用張家宗親,張崇義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兩人從信都河間平調至涿郡,涿郡是近兩百萬人的大郡,信都河間加起來不到一百五十萬人口,從信都河間調任張崇義的大本營涿郡,那是妥妥的提拔重用。


    再從這批遴選出來的官員中提拔兩人補缺,原範陽縣令郭猛升遷為河間郡丞。


    郭猛年近四十歲,舉秀才出身,頗有治粟才能,每年為大將軍府繳納的稅賦冠絕涿郡。


    原懷戎縣令虞優之擢升為信都郡尉,虞優之雖在行伍,卻是行伍中的讀書人,出身於兵法世家,妥妥的儒將風度。


    這輪小規模的官員調任,張崇義無意中察覺到了一個尷尬的細節,除了張微張潮張樹人等幾個遠房宗親,他身邊竟連一個張家的嫡係官員都沒有,是一個都沒有。


    就連常年居住在涿郡的三爺爺張平之一係堂親,都跑到了大哥二哥那邊求職。


    張崇義的處境有些淒涼。


    此事有好有壞,喜憂參半。


    壞處無非是證明張家嫡係宗親不擁戴他,好處就是沒有張家嫡係宗親的掣肘,可以無拘無束海闊天空的選賢任能。


    張家宗親雖說也有張微張潮張樹人這樣的文武全才,更多的卻是徒有血氣剛勇的沙場莽夫,衝鋒陷陣有餘,統兵作戰和治民理政欠缺。


    有一次,他不無心酸地借酒消愁,向楊千鍾抒發胸中的塊壘,楊千鍾耐心開解他,將軍想坐天下就要任用天下之才,不必拘泥於張家宗親。


    這個道理張崇義不是不懂,無非就是心有戚戚。


    平原郡諸事已定,張崇義留下五千守軍,帶領三萬主力大軍渡河,浩浩蕩蕩奔赴濟南郡。


    如果說平原郡是人間地獄,起碼還算是人間。


    濟南郡各地幾乎淪為了修羅場,一路所到之處,縣城完全被摧毀,生民十不存一,滿地累累屍骸白骨,當真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明明是冬小麥收割的旺季,放眼望去,碩果累累的金黃麥田無人收割。


    抵達濟南郡外,城裏正在作威作福的叛軍一觸即潰,留下一座近乎地獄的空城。


    大軍心有餘悸地進了城,張崇義不由叫苦不迭,平原郡隻是被叛軍燒了一些府邸,大部分民居受損輕微,百姓逃亡不到一半,生產經濟很快就能恢複。


    濟南郡卻是化為焦土瓦礫,百姓幾乎逃亡殆盡。


    大軍連夜張榜安民,撲滅還在燃燒的火焰,救治被叛軍淩虐的百姓,掩埋遍地狼藉的屍骸,在四大城門及主幹道上施粥派米拯救饑腸轆轆的難民。


    忙碌了三四天,隻收納到了一萬難民,這個近十萬人口的郡城算是徹底毀於一旦。


    張崇義神色陰鬱,命尚修竹向烈等人趕緊派兵剿殺各地的叛軍盜匪。


    楊千鍾憂心忡忡跑來說道:“將軍,現在最可怕的問題還不是濟南郡被毀。


    平原郡隻跑了十幾萬人,濟南郡戰前足有六十多萬人口,如今各縣所剩不到三成,大概有四五十萬百姓背井離鄉,開始了大逃亡。


    濟南已然如此,其餘四個郡多半也是這種情況,說不定已有上百萬人四處逃竄。


    西邊的兗州民不聊生,南邊徐州也被範進打的稀巴爛,難民應該不敢過去,隻能向北逃向冀州幽州,信都河間渤海涿郡四地首當其衝。


    這兩年我們打開大門接納各地難民,四郡的土地錢糧都不堪重負,這上百萬難民再湧進去怕是會引起更大的騷亂。”


    焦頭爛額的張崇義大叫苦也,他倒是沒有想到這層。


    根基絕對不能動搖,連忙派人快馬加鞭趕迴信都河間涿郡,命令他們派兵封鎖幽青邊界,驅逐所有難民盡快返鄉。


    轉念一想,亂局持續了近兩個月,恐怕已有大批難民逃進冀州的轄區,希望這四郡的主官能夠見機行事,將禍患消滅於未發之中。


    成熟的麥子再不收割,就得全部爛在地裏。民以食為天,麥子不能不收。


    張崇義號召官兵全都脫下戎裝下地收麥,發動百姓搶割麥子,多割一茬是一茬,多割一畝是一畝。


    軍隊割下來的麥子當做軍糧,百姓割下來的麥子自家留存,一粒也不用上繳官府。


    那些劫後餘生的百姓惶恐之餘,竟然遇到了這種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無不喜極而泣,跪稱萬家生佛。


    但凡還有勞動力的家庭全員赤膊上陣,沒日沒夜地在地裏奔波勞碌,最後收獲的糧食足夠一家人吃個三四年。


    收完本地的麥子,看到鄰居千乘郡的部分熟麥無人收割,軍民都大著膽子衝進千乘郡搶收了數百裏地。


    短短半個月,兩萬大軍搶收的糧食,足夠支撐幾年的軍糧開銷,為張崇義解了糧餉不足的燃眉之急。


    倉中有糧,心中不慌。張崇義開始在青州本地招募青壯士兵,一個月內募兵萬餘。


    青州兵戰力強悍,張崇義素所推崇,囑咐常羽派精幹將領嚴加訓練,盡快形成戰力。


    幾日後,前往信都河間涿郡的信使紛紛傳來消息。


    原來早在張崇義的封鎖令抵達之前,司馬晉司馬德等人就意識到大事不妙,已派兵堵在邊界沿線,大肆封路封城,不準難民竄進域內,張榜傳示難民,說鎮北大將軍張崇義已率兵進入青州平叛,讓他們盡快返鄉。


    那些難民卻不太相信官府的說辭,都堵在青幽冀千裏邊境上,數日徘徊不去。


    最終是何靈修快刀斬亂麻,派兵強行驅逐,總算是迫使大批難民開始陸陸續續地還鄉。


    張崇義殫精竭慮地忙碌了近兩個月,在新任郡守龐譽、郡尉季大甫、郡丞張巡月的輔佐下,才算是初步穩定了濟南郡糟糕的亂局。


    然而就算到了六月底,濟南人口都沒恢複到四十萬,依然有二三十萬人口漂泊在外,千萬畝肥田沃土無人耕種,全部荒廢閑置。


    這三個多月著累壞了薑無媚菲諾兩大美人,原以為是跟著張崇義來青州散心度假,然而信步所及,處處斷壁殘垣、屍骸枯骨、民生凋敝,一派蕭條悲涼之態,她們的心情鬱結沉悶。


    後來被張崇義派去賑濟災民,派粥派米,整日忙前忙後,累的直不起腰,幾乎沒有消停過。


    出涿郡時,兩人還想著或許要爭搶侍寢暖被的機會。


    張崇義一直在各地來迴奔波,既要剿匪又要收糧,還要重建濟南郡城,動不動就是廢寢忘食,不眠不休,經常是和衣而睡,哪裏有時間精力跟她們廝混?


    因此漫漫三個月,兩個美妾算是陪在夫君身邊守活寡,好在她們也不是欲求不滿的淫娃蕩婦,倒也不以為意,反而對救治難民樂在其中,興致竟比張崇義還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槍氣素霓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道無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道無花並收藏槍氣素霓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