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烈這番雷霆出手帶給張崇義最大的好處是,終於嚇跑了謝瑤那個小騷包。
她看到向烈一鞭打爆老兵的慘狀後,就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老兵衝營的消息傳遍全城後,河間郡自謝春亭以下的官兵無不嚇得麵如土色,擔心張崇義借著這個由頭大開殺戒,血洗河間郡。
範進起兵後,在兗州已經血洗了三座郡城,這個幽州的小將軍會不會是一丘之貉?
念及這群老兵還算忠肝義膽,有些不合時宜的骨氣,張崇義沒有追究他們的衝營之罪,反而吩咐軍醫幫他們治傷,命人將那名慘死的老兵厚葬,給他立了一塊忠義的牌坊,重金撫慰他的家人。
隨後召集河間郡官兵,將事情的原委公之於眾,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盡量消除河間官民對幽州兵馬的仇恨和恐懼。
下午,楊千鍾帶著幾個文官,前來匯報河間郡的戶籍田畝、兵馬錢糧等要務。
經過楊千鍾連夜加班核算,翻閱各類卷宗,並詢問郡丞等文官,發現這些年來,河間郡的稅賦已經達到了十稅六七,各類苛捐雜稅不計其數,連謝春亭的小妾過生日,都要向老百姓派捐,老百姓負擔沉重。
好在河間郡地處肥沃的平原,各類農作物收成豐碩,且靠近幽州繁華的商旅地段,暫未出現餓殍遍野的慘狀,老百姓隻要不是太蠢太懶,總能弄到一些吃食。
最為神奇的是,別看河間郡人口不多,但因為這些繁重的稅賦,府庫倒是相當充盈。
雖被各級官吏貪汙挪用了一部分,上繳了朝廷一部分,當前府庫剩餘的錢糧幾乎足夠河間郡兩三年的開支。
楊千鍾打趣道:“這個刮地三尺的郡守謝春亭還算有點良知,沒把公家的地皮全部裝進自己囊中,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富裕的家業,我們真要給他記一大功。
以河間郡積攢的錢糧,還有近些年撂荒的肥沃土地,安置個二三十萬難民都不在話下。
大人,我們要立即派人去青冀邊境張貼告示,把近期即將抵達的幾萬難民都接到河間郡,迅速分發田畝農具穀物種子,估計還趕得及春小麥播種,今年總算會有些收成。
這些人不說大富大貴,生活有了指望,也就不會到處鬧事。”
張崇義對楊千鍾幾乎是言聽計從,他相信這個落魄書生的本事,馬上吩咐文書起草安民告示,派遣精騎帶著河間郡的衙役去邊境接收難民。
楊千鍾還提出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必須改革河間郡的稅製,收買人心。
廢除原河間郡現有的苛捐雜稅,一律改為征收田畝稅,稅率定為十稅一。
張崇義表示不解:“幽州數十年來都遵循古製,實行三十稅一,十稅一是否偏高,會不會令百姓心生怨言?”
他原本不懂稅製,前幾個月惡補了司馬晉送來的政務卷宗,算是初窺門徑。
楊千鍾耐著性子解釋道:“三十稅一是太平盛世的稅製,從古至今能夠長期維持這種稅製的朝代都不多,且大多被譽為堯舜治世。
幽州境內百年太平,沒有爆發過大的戰事,自是無妨。
如今戰火紛飛,亂世即將開啟,幽州既然誌存高遠,想要逐鹿中原,首先要整兵秣馬,積攢錢糧。
於盛世而言,十稅一有些偏高,於末世尤其是亂世而言,十稅一已是偏低。
等到戰火席卷天下,大多州郡都會將稅收提高到三稅一甚至二稅一以上。自古打仗就是打錢,弓弦一響,黃金萬兩。
如今幽州尚未發力,未與各路諸侯正麵交鋒,還沒到大肆消耗錢糧之時,且河間郡是第一個歸附的郡城,不妨將稅製定低些,以安民心,為後來有意歸附的州郡做個表率。
河間郡過去都收到了十稅六七,我們降到十稅一,且廢除苛捐雜稅,對老百姓而言簡直是天恩浩蕩,老百姓感激涕零都來不及,哪能心生怨恨?”
楊千鍾催促說這事宜早不宜遲,對平穩接收河間全郡至關重要,遂命人盡快起草公文,今日內速將調整稅製的告示快馬送往各縣鎮,曉諭全郡百姓。
尚修竹簡要匯報了河間郡原步騎兵馬的整頓情況,說著說著就情不自禁笑了起來。
這河間郡數十年不經戰事,兵備廢弛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在冊官兵名義上是有一萬二千,結果實際上連五千員都不到,吃空餉的誇張程度直追青州。
其中四千人還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兵,許多人連牙齒都掉光了。
這些老兵不同於侯長貴那些參加過滅國大戰的精兵,他們除了參與境內剿匪,從來就沒上過戰場,好多人連列陣都不會。
三十歲以下的青壯官兵隻有八百員,也是軍紀散漫,毫無戰力可言。
張崇義感慨道,難怪這謝春亭投降比兔子還快,就這種老掉牙的貨色,幽州隻要敲響戰鼓,怕是會嚇死一批老人家。
尚修竹建議將他們全部遣散,就地安置,發放錢糧田畝農具,讓他們自力更生,重新從本地青壯中招募幾千兵馬,嚴加操練。
張崇義表示同意,此事交由尚修竹全力操持,特別強調該發的錢糧要發放到位,確保他們以後衣食無憂,不會生出異心,不會留下禍患。
這些人當兵或許不稱職,要是轉為盜匪,卻足以擾亂一方。
最大的難題來了,就是如何處置全郡的文武官員。
張崇義的意思是,由楊千鍾秘密牽頭,尚修竹向烈召集本地的名門望族和在野的博學鴻儒,對全郡官吏舉行一次秘密考評,從德能勤績幾方麵著手,能者留,庸者裁汰,害民者斬首示眾。
他要正本清源,徹底扭轉河間郡的貪腐陋習。
尚修竹向烈紛紛鼓掌叫好,說治亂世就該用重典,要好好整頓這些貪官墨吏。
楊千鍾先是默然不語,後來表示堅決反對。
他的意思是,作為首個歸附的郡城,要靠他們樹立榜樣,為以後的投降者大開方便之門,勸諫張崇義不能意氣用事。
這些人不管是庸庸碌碌,還是貪官墨吏,一個都殺不得,殺了他們,就寒了後續投降者的心。
不但不能殺,還要善加安撫,加官進爵,讓天下人看到幽州厚待投降者的誠心。
張崇義勃然大怒:“這些禍國殃民的東西,不殺他們,還要加官進爵?
這讓天下百姓怎麽看?讓我們幽州清廉愛民的官員怎麽看?”他是真想找借口把謝春亭這禽獸不如的東西給宰了。
尚修竹向烈更是怒火衝天,指著楊千鍾狠狠地拍桌子,都恨不得拔刀把他宰了,嚇得楊千鍾瑟瑟縮縮躲到張崇義身後。
她看到向烈一鞭打爆老兵的慘狀後,就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老兵衝營的消息傳遍全城後,河間郡自謝春亭以下的官兵無不嚇得麵如土色,擔心張崇義借著這個由頭大開殺戒,血洗河間郡。
範進起兵後,在兗州已經血洗了三座郡城,這個幽州的小將軍會不會是一丘之貉?
念及這群老兵還算忠肝義膽,有些不合時宜的骨氣,張崇義沒有追究他們的衝營之罪,反而吩咐軍醫幫他們治傷,命人將那名慘死的老兵厚葬,給他立了一塊忠義的牌坊,重金撫慰他的家人。
隨後召集河間郡官兵,將事情的原委公之於眾,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盡量消除河間官民對幽州兵馬的仇恨和恐懼。
下午,楊千鍾帶著幾個文官,前來匯報河間郡的戶籍田畝、兵馬錢糧等要務。
經過楊千鍾連夜加班核算,翻閱各類卷宗,並詢問郡丞等文官,發現這些年來,河間郡的稅賦已經達到了十稅六七,各類苛捐雜稅不計其數,連謝春亭的小妾過生日,都要向老百姓派捐,老百姓負擔沉重。
好在河間郡地處肥沃的平原,各類農作物收成豐碩,且靠近幽州繁華的商旅地段,暫未出現餓殍遍野的慘狀,老百姓隻要不是太蠢太懶,總能弄到一些吃食。
最為神奇的是,別看河間郡人口不多,但因為這些繁重的稅賦,府庫倒是相當充盈。
雖被各級官吏貪汙挪用了一部分,上繳了朝廷一部分,當前府庫剩餘的錢糧幾乎足夠河間郡兩三年的開支。
楊千鍾打趣道:“這個刮地三尺的郡守謝春亭還算有點良知,沒把公家的地皮全部裝進自己囊中,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富裕的家業,我們真要給他記一大功。
以河間郡積攢的錢糧,還有近些年撂荒的肥沃土地,安置個二三十萬難民都不在話下。
大人,我們要立即派人去青冀邊境張貼告示,把近期即將抵達的幾萬難民都接到河間郡,迅速分發田畝農具穀物種子,估計還趕得及春小麥播種,今年總算會有些收成。
這些人不說大富大貴,生活有了指望,也就不會到處鬧事。”
張崇義對楊千鍾幾乎是言聽計從,他相信這個落魄書生的本事,馬上吩咐文書起草安民告示,派遣精騎帶著河間郡的衙役去邊境接收難民。
楊千鍾還提出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必須改革河間郡的稅製,收買人心。
廢除原河間郡現有的苛捐雜稅,一律改為征收田畝稅,稅率定為十稅一。
張崇義表示不解:“幽州數十年來都遵循古製,實行三十稅一,十稅一是否偏高,會不會令百姓心生怨言?”
他原本不懂稅製,前幾個月惡補了司馬晉送來的政務卷宗,算是初窺門徑。
楊千鍾耐著性子解釋道:“三十稅一是太平盛世的稅製,從古至今能夠長期維持這種稅製的朝代都不多,且大多被譽為堯舜治世。
幽州境內百年太平,沒有爆發過大的戰事,自是無妨。
如今戰火紛飛,亂世即將開啟,幽州既然誌存高遠,想要逐鹿中原,首先要整兵秣馬,積攢錢糧。
於盛世而言,十稅一有些偏高,於末世尤其是亂世而言,十稅一已是偏低。
等到戰火席卷天下,大多州郡都會將稅收提高到三稅一甚至二稅一以上。自古打仗就是打錢,弓弦一響,黃金萬兩。
如今幽州尚未發力,未與各路諸侯正麵交鋒,還沒到大肆消耗錢糧之時,且河間郡是第一個歸附的郡城,不妨將稅製定低些,以安民心,為後來有意歸附的州郡做個表率。
河間郡過去都收到了十稅六七,我們降到十稅一,且廢除苛捐雜稅,對老百姓而言簡直是天恩浩蕩,老百姓感激涕零都來不及,哪能心生怨恨?”
楊千鍾催促說這事宜早不宜遲,對平穩接收河間全郡至關重要,遂命人盡快起草公文,今日內速將調整稅製的告示快馬送往各縣鎮,曉諭全郡百姓。
尚修竹簡要匯報了河間郡原步騎兵馬的整頓情況,說著說著就情不自禁笑了起來。
這河間郡數十年不經戰事,兵備廢弛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在冊官兵名義上是有一萬二千,結果實際上連五千員都不到,吃空餉的誇張程度直追青州。
其中四千人還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兵,許多人連牙齒都掉光了。
這些老兵不同於侯長貴那些參加過滅國大戰的精兵,他們除了參與境內剿匪,從來就沒上過戰場,好多人連列陣都不會。
三十歲以下的青壯官兵隻有八百員,也是軍紀散漫,毫無戰力可言。
張崇義感慨道,難怪這謝春亭投降比兔子還快,就這種老掉牙的貨色,幽州隻要敲響戰鼓,怕是會嚇死一批老人家。
尚修竹建議將他們全部遣散,就地安置,發放錢糧田畝農具,讓他們自力更生,重新從本地青壯中招募幾千兵馬,嚴加操練。
張崇義表示同意,此事交由尚修竹全力操持,特別強調該發的錢糧要發放到位,確保他們以後衣食無憂,不會生出異心,不會留下禍患。
這些人當兵或許不稱職,要是轉為盜匪,卻足以擾亂一方。
最大的難題來了,就是如何處置全郡的文武官員。
張崇義的意思是,由楊千鍾秘密牽頭,尚修竹向烈召集本地的名門望族和在野的博學鴻儒,對全郡官吏舉行一次秘密考評,從德能勤績幾方麵著手,能者留,庸者裁汰,害民者斬首示眾。
他要正本清源,徹底扭轉河間郡的貪腐陋習。
尚修竹向烈紛紛鼓掌叫好,說治亂世就該用重典,要好好整頓這些貪官墨吏。
楊千鍾先是默然不語,後來表示堅決反對。
他的意思是,作為首個歸附的郡城,要靠他們樹立榜樣,為以後的投降者大開方便之門,勸諫張崇義不能意氣用事。
這些人不管是庸庸碌碌,還是貪官墨吏,一個都殺不得,殺了他們,就寒了後續投降者的心。
不但不能殺,還要善加安撫,加官進爵,讓天下人看到幽州厚待投降者的誠心。
張崇義勃然大怒:“這些禍國殃民的東西,不殺他們,還要加官進爵?
這讓天下百姓怎麽看?讓我們幽州清廉愛民的官員怎麽看?”他是真想找借口把謝春亭這禽獸不如的東西給宰了。
尚修竹向烈更是怒火衝天,指著楊千鍾狠狠地拍桌子,都恨不得拔刀把他宰了,嚇得楊千鍾瑟瑟縮縮躲到張崇義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