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繼續前行,不曾想那些受過恩惠的難民,竟然三五成群地跟在大隊後麵。
張崇義喝令他們不要隨行,直接去涿郡的難民營,然而難民哪裏理會?
半路上,一些不知情的難民出於從眾心理,也稀裏糊塗地加入難民潮,原本稀稀疏疏的難民隊伍,不知不覺就增加到了上千人。
此次並非作戰,張崇義所部隻攜帶了七天的幹糧,勻出一點給難民倒是無關大局。
然而難民的隊伍越來越龐大,要是一直跟在屁股後麵,一日吃上三頓,哪怕是一日隻吃兩頓也會讓軍糧後續難以為繼。
萬般無奈之下,張崇義隻得親自下馬去跟難民溝通,請他們不要再跟著隊伍前進,身邊沒有那麽多糧食分派。
可是這些可憐的難民從兗州一路逃到冀州,被冀州趕到幽州,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一群既不搶百姓還白給食物的活菩薩,自然是打死都不願離開,一把鼻涕一把淚跪在他麵前磕頭,一口一句“大將軍,你大發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都快活不下去了。”
任平張崇義說的口幹舌燥,難民們充耳不聞。
張崇義見這些人不可理喻,道理是說不通了,他們不遠千裏逃亡到幽州,實在不忍縱兵驅逐。
沒辦法,隻能率領騎兵縱馬狂奔,希望借助戰馬的速度擺脫他們的糾纏。
難民們並不氣餒,亦步亦趨地跟在急速前進的騎兵後麵。
雖說雙腿追不上四蹄,然而五千鐵蹄一路卷起的沙塵簡直鋪天蓋地,這一路過去都是平原,難民們隻要不瞎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於是乎幽冀邊境出現了亙古罕見的奇觀,一千左右拖家帶口的難民,遠遠追著五千裝備精良的鐵騎跑。
奔了一段路程後,向烈憤憤道:“老子打了十幾年仗,還是第一次看到幽州騎兵被手無寸鐵的步兵追著打呢,這要是傳出去,怕是會讓人笑掉大牙吧?”
楊千鍾饒有深意地喊道:“將軍,此事就算傳出去,隻會讓天下百姓敬佩幽州兵馬的仁德,沒人會嘲笑我們的。”
眾將無不大笑。
不多時便到了相距河間郡城不到五裏的古原,這片古原綿延數十裏,浩浩蕩蕩,一望無際。
駐馬五裏外,遙遙就能看見河間郡,那座老邁的城牆就像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北風中顫栗。
張崇義揮舞令旗,命令大軍在此停留,不要靠近河間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他帶著楊千鍾尚修竹向烈拍馬向前,緩緩走到郡城之下。
滿城官兵以為幽州兵馬此來是要攻城,登時轟然大亂,城上的官兵全都丟盔卸甲,狼奔豕突,毫無軍紀可言。
張崇義運起內功朝著城上遠遠喊話:“幽州鎮北大將軍麾下,涿郡郡守張崇義,前來拜會謝春亭大人,有請謝大人出城一敘。”
聲音如雷響徹四野,城上的官兵但覺耳朵嗡嗡作響,無不駭然變色。
冀州九郡中,河間郡大概是最不成器的一個,麵積最小,人口最少。
郡守謝春亭是個舉世聞名的大貪官,經過他多年不遺餘力地折騰,稍微有點能力的文臣武將都被迫離去,如今留在這裏的都是一群酒囊飯袋。
張崇義看見城上人影淩亂的局麵,當真是不堪入目,扭頭對楊千鍾等人笑道:“這樣的兵馬如何是幽州騎兵的對手?”
等了許久,城中始終是毫無頭緒,沒人出城搭話。
張崇義微覺有氣,再度提起真氣大聲吼道:“涿郡郡守張崇義,請謝大人出城敘話!”聲音如九天神雷落在城頭,又引起一陣陣騷動。
過了小半個時辰,張崇義等的極不耐煩,準備抽身離去,卻見那道表皮剝落的城門緩緩向內拉開。
跟著,一個頭發半灰半白的華服老者,手中捧著錦盤,帶著二十名文武官員緩步走出,一步一個腳印,極其緩慢極其凝重,腳上仿佛灌了鉛。
張崇義笑道:“這個老頭搞什麽玄虛,邀他見個麵而已,又不是請他上刑場,他們怎麽一臉的淒慘?”
一行人拍馬向前,雙方相距五丈時收住腳步,張崇義剛要開口說話,那老者先行屈膝跪倒在地,身後二十名文武官員整整齊齊跪下去。
老者托著錦盤,沙啞著嗓子道:“下官河間郡郡守謝春亭,願攜全城官民歸降鎮北大將軍,今獻上郡守印綬,望將軍上體天心,下憫無辜,善待滿城百姓!”
張崇義等人驚得差點從馬背滾落下去,即便是當日在山陰古道遭到青奴重兵的伏擊,帶給他的震撼都不如今日之甚,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
張崇義自是不知,河間郡原本就是小郡,人口不到三十萬,城池破舊低矮,兵馬不足六千,大多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兵,三十歲以下的兵卒不到一千人。
此郡比鄰幽州,遠離中原腹地,向來是中原王朝眼裏的蠻荒之地,曆任郡守熟知形勢比人強的道理,不管任何一方得勢,隻要大隊兵馬迫近隔壁的信都郡,河間郡馬上聞風而降,絕不遲疑。
對謝春亭而言,河間郡的優良傳統,豈能在我這裏中斷?
他見張崇義等人遲疑發愣,懷疑是否自己投降太快,沒讓這小殺神過足攻城殺人的癮頭,嚇得臉色慘白,以頭頓地哀求道:“請將軍憐憫無辜,饒恕全城軍民。”
張崇義畢竟年紀太淺,除了率兵打仗是把好手,於政務交涉尚不夠圓熟老練,完全不知如何應對。
楊千鍾看出了他的局促窘迫,暗自好笑,急忙越俎代庖道:“謝大人,你能棄暗投明,轉投鎮北大將軍的麾下,可喜可賀,河間郡數十萬軍民從此遠離生靈塗炭之苦。
請你立即引軍入城安民吧,河間郡一應文武官員,全都陪在將軍左右,膽敢擅自離開者,以謀反罪論處,當場格殺。”
張崇義心情稍安,命謝春亭等人起身,尚修竹勒轉馬頭,縱馬過去招唿大軍進城。
張崇義首次遇到不戰而降的城池,心裏始終七上八下,自從上次在山陰古道遇伏後,他變得尤為謹小慎微,為防止城內暗施陰謀詭計,五千騎兵分成兩批進駐。
向烈暴躁性急,帶著兩千騎兵搶先衝進去,進城之後,喝令所有騎兵滾鞍下馬,迅速接管城門城牆的各處防務,將原河間郡的守軍全部集中於城樓下的練兵場裏,收繳他們的盔甲器械。
這群老爺兵表現得極為配合,竟連半句怨言都沒有。
直到消除所有隱患後,張崇義才帶領著尚修竹的三千騎兵,在謝春亭等文武官員的陪同下開進郡守府。
此次並非為攻城奪地而來,最終卻兵不血刃大獲全勝,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過如此吧,張崇義感到受益匪淺,喜不自勝。
進入郡守府後,即派羽騎向鎮北大將軍府報捷,派人到涿郡傳令,命郡尉張微趕緊派遣八千步卒星夜前來鞏固城防,命郡丞司馬晉火速擢選能員幹吏到河間郡任職,先把肥差都瓜分掉。
這是幽州的一慣傳統,誰打下的地盤,誰取得的勝利,誰就擁有優先分配戰利品的權利。
河間郡既然歸附幽州,原先大旗王朝的那些貪官汙吏肯定要大換血,縣級官員暫時可以不動,郡級官員大半要以幽州官員取而代之,各處要塞隘口也要派遣幹將駐守,以防不軌之徒渾水摸魚。
張崇義命尚修竹率領兩千騎兵把守城中各處要塞,命楊千鍾盡快張榜安民,重申幽州律令,同時收攏戶籍人口、兵馬錢糧卷宗文書。
張崇義喝令他們不要隨行,直接去涿郡的難民營,然而難民哪裏理會?
半路上,一些不知情的難民出於從眾心理,也稀裏糊塗地加入難民潮,原本稀稀疏疏的難民隊伍,不知不覺就增加到了上千人。
此次並非作戰,張崇義所部隻攜帶了七天的幹糧,勻出一點給難民倒是無關大局。
然而難民的隊伍越來越龐大,要是一直跟在屁股後麵,一日吃上三頓,哪怕是一日隻吃兩頓也會讓軍糧後續難以為繼。
萬般無奈之下,張崇義隻得親自下馬去跟難民溝通,請他們不要再跟著隊伍前進,身邊沒有那麽多糧食分派。
可是這些可憐的難民從兗州一路逃到冀州,被冀州趕到幽州,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一群既不搶百姓還白給食物的活菩薩,自然是打死都不願離開,一把鼻涕一把淚跪在他麵前磕頭,一口一句“大將軍,你大發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都快活不下去了。”
任平張崇義說的口幹舌燥,難民們充耳不聞。
張崇義見這些人不可理喻,道理是說不通了,他們不遠千裏逃亡到幽州,實在不忍縱兵驅逐。
沒辦法,隻能率領騎兵縱馬狂奔,希望借助戰馬的速度擺脫他們的糾纏。
難民們並不氣餒,亦步亦趨地跟在急速前進的騎兵後麵。
雖說雙腿追不上四蹄,然而五千鐵蹄一路卷起的沙塵簡直鋪天蓋地,這一路過去都是平原,難民們隻要不瞎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於是乎幽冀邊境出現了亙古罕見的奇觀,一千左右拖家帶口的難民,遠遠追著五千裝備精良的鐵騎跑。
奔了一段路程後,向烈憤憤道:“老子打了十幾年仗,還是第一次看到幽州騎兵被手無寸鐵的步兵追著打呢,這要是傳出去,怕是會讓人笑掉大牙吧?”
楊千鍾饒有深意地喊道:“將軍,此事就算傳出去,隻會讓天下百姓敬佩幽州兵馬的仁德,沒人會嘲笑我們的。”
眾將無不大笑。
不多時便到了相距河間郡城不到五裏的古原,這片古原綿延數十裏,浩浩蕩蕩,一望無際。
駐馬五裏外,遙遙就能看見河間郡,那座老邁的城牆就像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北風中顫栗。
張崇義揮舞令旗,命令大軍在此停留,不要靠近河間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他帶著楊千鍾尚修竹向烈拍馬向前,緩緩走到郡城之下。
滿城官兵以為幽州兵馬此來是要攻城,登時轟然大亂,城上的官兵全都丟盔卸甲,狼奔豕突,毫無軍紀可言。
張崇義運起內功朝著城上遠遠喊話:“幽州鎮北大將軍麾下,涿郡郡守張崇義,前來拜會謝春亭大人,有請謝大人出城一敘。”
聲音如雷響徹四野,城上的官兵但覺耳朵嗡嗡作響,無不駭然變色。
冀州九郡中,河間郡大概是最不成器的一個,麵積最小,人口最少。
郡守謝春亭是個舉世聞名的大貪官,經過他多年不遺餘力地折騰,稍微有點能力的文臣武將都被迫離去,如今留在這裏的都是一群酒囊飯袋。
張崇義看見城上人影淩亂的局麵,當真是不堪入目,扭頭對楊千鍾等人笑道:“這樣的兵馬如何是幽州騎兵的對手?”
等了許久,城中始終是毫無頭緒,沒人出城搭話。
張崇義微覺有氣,再度提起真氣大聲吼道:“涿郡郡守張崇義,請謝大人出城敘話!”聲音如九天神雷落在城頭,又引起一陣陣騷動。
過了小半個時辰,張崇義等的極不耐煩,準備抽身離去,卻見那道表皮剝落的城門緩緩向內拉開。
跟著,一個頭發半灰半白的華服老者,手中捧著錦盤,帶著二十名文武官員緩步走出,一步一個腳印,極其緩慢極其凝重,腳上仿佛灌了鉛。
張崇義笑道:“這個老頭搞什麽玄虛,邀他見個麵而已,又不是請他上刑場,他們怎麽一臉的淒慘?”
一行人拍馬向前,雙方相距五丈時收住腳步,張崇義剛要開口說話,那老者先行屈膝跪倒在地,身後二十名文武官員整整齊齊跪下去。
老者托著錦盤,沙啞著嗓子道:“下官河間郡郡守謝春亭,願攜全城官民歸降鎮北大將軍,今獻上郡守印綬,望將軍上體天心,下憫無辜,善待滿城百姓!”
張崇義等人驚得差點從馬背滾落下去,即便是當日在山陰古道遭到青奴重兵的伏擊,帶給他的震撼都不如今日之甚,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
張崇義自是不知,河間郡原本就是小郡,人口不到三十萬,城池破舊低矮,兵馬不足六千,大多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兵,三十歲以下的兵卒不到一千人。
此郡比鄰幽州,遠離中原腹地,向來是中原王朝眼裏的蠻荒之地,曆任郡守熟知形勢比人強的道理,不管任何一方得勢,隻要大隊兵馬迫近隔壁的信都郡,河間郡馬上聞風而降,絕不遲疑。
對謝春亭而言,河間郡的優良傳統,豈能在我這裏中斷?
他見張崇義等人遲疑發愣,懷疑是否自己投降太快,沒讓這小殺神過足攻城殺人的癮頭,嚇得臉色慘白,以頭頓地哀求道:“請將軍憐憫無辜,饒恕全城軍民。”
張崇義畢竟年紀太淺,除了率兵打仗是把好手,於政務交涉尚不夠圓熟老練,完全不知如何應對。
楊千鍾看出了他的局促窘迫,暗自好笑,急忙越俎代庖道:“謝大人,你能棄暗投明,轉投鎮北大將軍的麾下,可喜可賀,河間郡數十萬軍民從此遠離生靈塗炭之苦。
請你立即引軍入城安民吧,河間郡一應文武官員,全都陪在將軍左右,膽敢擅自離開者,以謀反罪論處,當場格殺。”
張崇義心情稍安,命謝春亭等人起身,尚修竹勒轉馬頭,縱馬過去招唿大軍進城。
張崇義首次遇到不戰而降的城池,心裏始終七上八下,自從上次在山陰古道遇伏後,他變得尤為謹小慎微,為防止城內暗施陰謀詭計,五千騎兵分成兩批進駐。
向烈暴躁性急,帶著兩千騎兵搶先衝進去,進城之後,喝令所有騎兵滾鞍下馬,迅速接管城門城牆的各處防務,將原河間郡的守軍全部集中於城樓下的練兵場裏,收繳他們的盔甲器械。
這群老爺兵表現得極為配合,竟連半句怨言都沒有。
直到消除所有隱患後,張崇義才帶領著尚修竹的三千騎兵,在謝春亭等文武官員的陪同下開進郡守府。
此次並非為攻城奪地而來,最終卻兵不血刃大獲全勝,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過如此吧,張崇義感到受益匪淺,喜不自勝。
進入郡守府後,即派羽騎向鎮北大將軍府報捷,派人到涿郡傳令,命郡尉張微趕緊派遣八千步卒星夜前來鞏固城防,命郡丞司馬晉火速擢選能員幹吏到河間郡任職,先把肥差都瓜分掉。
這是幽州的一慣傳統,誰打下的地盤,誰取得的勝利,誰就擁有優先分配戰利品的權利。
河間郡既然歸附幽州,原先大旗王朝的那些貪官汙吏肯定要大換血,縣級官員暫時可以不動,郡級官員大半要以幽州官員取而代之,各處要塞隘口也要派遣幹將駐守,以防不軌之徒渾水摸魚。
張崇義命尚修竹率領兩千騎兵把守城中各處要塞,命楊千鍾盡快張榜安民,重申幽州律令,同時收攏戶籍人口、兵馬錢糧卷宗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