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給了胡桂姐,她倆同歲,孫誌高對桂姐沒有多深的印象,可是後來相處了幾遭,才發覺她是個大智若愚的姑娘。


    淑蘭的表妹怎麽能不是個四角齊全的姑娘哪,趁著她來了汴京盛家做客,孫誌高順勢就將豆蔻給了她,豆蔻是個知禮精通各項現下貴女愛玩東西的丫鬟,什麽點茶一類的不在話下。


    那會子桂姐也正是豆蔻年華,孫誌高給小丫鬟取了個名字叫豆蔻,經淑蘭的手送了過去。都是一家人一好好一窩。


    嬿婉這一生,起初替孫誌高做生意,後幫孫母接管生意,淑蘭大婚迴來幫忙,隨孫母繼續外出做生意。


    直到,孫母54歲,迴來狄筱筱出嫁,嬿婉迴來幫忙,而後幼女孫幼澄出生,便順勢留在汴京榮養,後麵又隨著孫誌高夫妻二人遍訪四方。


    再後來,孫令禹上了學堂,孫誌高又將她放了迴去幫忙照看著這孩子。


    待到孫誌高致仕後,淑蘭身邊就剩個菘藍,如今人人稱她一聲藍媽媽。


    孫母身邊的白芨,白芷,飛廉,楓實,文元,廣白,不偏不倚,每人一個,要知道他們現在每個人身後都有自己的勢力。


    孫誌高給他們的子子孫孫都下了小藥丸和暗示,保證為了不會背叛他們家,永遠為他們家效力。


    這樣做至少孫誌高百年之內,榮光必在。


    沒辦法,或許這樣聽起來很殘忍,可這世道弱肉強食,他既站在高處,踩上一腳又何妨?


    這很現實,不是嗎?


    孫母身邊的邢媽媽,吳婆子,還有粗使丫鬟丹砂,朱砂,都沒多大用,在孫母去世後,各自魂歸天地。


    當年的四大丫鬟:素問,冬青,辛夷,雪茶。


    雪茶和青黛是親姐妹,後麵跟著孫幼澄去了邊疆,青黛夫君死後,幫著她帶孩子,她一生未嫁,將青黛和孫幼澄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疼,她的所有本領都交給了孫幼澄的女兒。


    大女兒陳南意從素問和雪茶那裏獲得靈感,將數學和律學融會貫通,成為一代律學大師,後世明代朱載堉在世界上首先創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論“新法密率”,這個時代就被她探索出來。


    隨著“新法密率”的提出,徹底解決了我國律學史上長期不能解決的“黃鍾還原”難題,不僅在大宋又或是後世樂律學研究上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在國際上同樣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她一生寫了十幾部著作,其中有一本《樂律通達》,類似融合了朱載堉的《律曆通融》、《律學新說》、《嘉量算經》、《樂律全書》等內容,是一部綜合性巨著,涉及律學、樂學、舞學等多種相關學科。


    小女兒陳南喬成了一等一的設計師,換到現在是個極受人追捧的網紅,她做什麽穿什麽都有人學。


    後世甚至有一門美學課程就是專門以陳南喬為主題研究宋代藝術美學。


    素問一直替孫誌高管賬,直至去世,她死前收了幾個徒弟,後來替他們孫府繼續管著。這次孫誌高給那幾個小接班人,下的不是小藥丸,就是忠心符。


    冬青實際上是這4個人中年紀最小的,二十二歲那年嫁給了半夏,後麵也跟著分家拖家帶口過去了。


    至於辛夷她的後半生是在江湖上飄著的,她走過大漠見過草原。最終竟然被無名小村裏的漁女給拐了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啊!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喜歡。


    還記得淑蘭剛剛嫁過來時那有個不省心的丫鬟嗎?慕荷,澤蘭,紫萱,羌活,落葵,蟬衣。各自有各自的活法,她們都活出了不同的人生。


    狄筱筱出嫁時,清園陪嫁出去的丫鬟除了來孫府就一直侍奉她的雪見,還有落葵。


    狄筱筱還未喪父時,偶爾陪著父親狄青來小住也是雪見侍奉左右外,後麵就直接給了她。


    說起這落葵那也是一段故事。


    落葵起初來還有其他想法,隨著時間推移,越發穩重明白不可能爬床成功。


    後來,自己和府裏小廝看對眼,求了淑蘭出嫁,淑蘭給了白銀100兩和鎦金婚嫁頭麵一套,也算厚嫁,當時女使月例三兩銀。


    那小廝三年前病死了,她也迴來做了個嬤嬤。


    落葵比淑蘭小五歲,狄筱筱12歲來孫府,淑蘭就28歲了。16歲出嫁時,淑蘭33,孫誌高37,落葵29。


    落葵是第二年,淑蘭一波招進府的六美之一,進府時才十三,自持美貌,以為遲早有一天能爬床,整整蹉跎了六年,十九歲才死了心,不出一年和小廝在一起結婚生子。


    三年前,也就是落葵26歲,生有一子年三歲,如今也是六歲。落葵繼續做工,成了碎瓊軒的嬤嬤,由於很早就被賣了,轉了太多遍手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便成一聲落葵姑娘,老了也成了葵媽媽。


    兒子也隨她一起嫁到了英國公府。


    狄筱筱來時帶了丫鬟迎春,奶嬤嬤吳嬤嬤。


    迎春與雪見一等女使,落葵是主管,吳嬤嬤與落葵皆是媽媽份例


    碎瓊軒裏,還有還有二等女使兩人,三等一人,四等一人。


    分別是:杜鵑,木棉;水仙;禾雀


    出嫁時全部做了陪嫁,以及從狄家大哥大嫂送來的配房+女使婆子共8人。


    淑蘭72歲時病重去世了,淑蘭小時候在鄉下吃過苦,加上她本該在47歲那年就去了,孫誌高硬生生為她續了20多年的命,如今,身子不成了,沒必要非拉著她在這人間受苦。


    那日,他坐在清園的永樂廳裏,突然想起當年剛剛搬到清園的時候。


    那時候門外澄園的牌匾剛剛換下,孩子們都還小,兩個女兒甚至還沒出生。


    他來後將府裏的牌匾全都改換成了孫府的名字,他和淑蘭還住在錦瑟台。


    牆上還掛著那幅字,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他們夫妻也有50載了,不對,是55載日月春秋。


    他很平靜的將其財產都分好,6個孩子不偏不倚人人都一樣。


    他冷靜主持大局指揮人開始辦葬禮。


    所有人都以為父親,祖父,外祖父,高祖父,高外祖父是傷心過度。


    做完一切,他迴房對鏡自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為君分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芃賢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芃賢菜並收藏綜影視:為君分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