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雙曆
(本章與情節進展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略過。)
(以下為中國曆法和世界上幾種主要曆法的介紹,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
1911年辛亥革命後,創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廢除中國農曆,采用歐美通行的格裏高利曆,稱為公曆、陽曆、洋曆或者西曆。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沿用格裏高利曆,所以政府官方日期皆以格裏高利曆為準。
中國傳統的元旦,指的農曆正月初一。“元”的意思是第一,“旦”的意思是日出,從字形都可以看出來。所謂“元旦”,就是第一個日出的意思。采用中國農曆時,元旦自然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一。而采用格裏高利曆以後,元旦就成了公曆的一月一日。
後來袁世凱上台後,並沒有孫中山那麽激進采取全盤西化政策,一定程度上複興了中國傳統。袁世凱時期設定了春、夏、秋、冬四大節日:春節定為農曆正月初一;夏節定為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現在的端午節;秋節定為農曆八月十五,現在叫中秋節;冬節定為冬至。如今春、夏、秋三個節日都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能享受到這一福利,在一定程度上,還得感謝袁世凱的貢獻。
要知道所謂的曆法,乃是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對人間的時間進行度量的標準。主要分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兩種,各國並不統一。
通常來說,月亮運行的周期與人類女性月經的周期一致,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民族會以月亮運行的周期為基準建立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月亮的意思),以月亮的朔日和望日定每個月的月初和月中。伊斯蘭曆法就是最典型的太陰曆,一年有十三個月份。這也導致一個問題,以伊斯蘭重要的齋月為例,每年都會比太陽周期延遲幾十天,幾十年前的齋月還是在夏季,幾十年後可能就變成了冬季。
而太陽的運行則影響光照和季風,對農業和航海至關重要,於是農業民族和航海民族通常會采用太陽曆。今天我們稱的公曆或者西曆,正式名稱叫格裏高利曆,由羅馬教皇格裏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頒布,就是典型的太陽曆,至今不過400多年。太陽曆最大的問題,在於跟月相沒有關聯,看著太陽曆的日曆,根本無法直接推算月相。女性用太陽曆計算自己的生理周期時,每個月都會提前一兩天,非常麻煩。
古代中國則是既生殖崇拜,尊崇祖先,重視子孫傳承;又極度依靠農業。所以中國古代曆法家,試圖兼容太陽曆和太陰曆各自的長處,創立陰陽合曆。首先,依據每個月朔望日來決定每個月的月初和月中。有經驗的人士,抬頭看看月相,就能知道農曆的日期。但是這樣一來,每年12個月加起來,天數就不足365天。為了補足這個差距,每隔若幹年,會設置一個閏年,閏年有13個月。這樣一來,多年累計的平均天數也符合太陽運行的周期。即使這樣,每個月的日期和太陽運行周期的誤差最大時還是會達到幾十天,無法指導農業生產。於是中國古人又在陰陽合曆的基礎上疊加一個純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這樣,每月中的日期以太陰為準,判斷朔望日和月相,隻要看陰陽合曆的日期即可;農業生產則以太陽二十四節氣為準,這就是陰陽雙曆,現稱為中國農曆。中國農曆在唐代時,由傳奇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定製,在明清時經過西方傳教士的修正,一直流傳至今。
所以,中國農曆歸根結底是太陰曆。細分的話,因為引入了閏年,可以被稱為陰陽曆。再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後,就可以稱為陰陽合曆了。
現代中國,則是把西方格裏高利曆和傳統農曆一起使用,也可以被稱為陰陽雙曆。
古羅馬最早時,也采用太陰曆,以月亮周期為準。後來逐漸改為太陽曆。古羅馬的黃道十二星座,和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嚴格對應的。春分日,對應的就是第一個星座白羊座開始的那天。春分的那個月,就被羅馬人定為每年的第一個月,用他們最崇敬的戰爭之神馬爾斯mars來命名,到了英語變成march。羅馬人把奇數月設為31天,偶數月設為30天,12月(february)設為29天,這樣一年正好365天。遇到閏年時,把12月(february)設為30天。
凱撒大帝死後,他的繼承人屋大維把凱撒神化,用凱撒的拉丁文名字儒略julian來命名他出生的那5月,於是5月就變成了july。
屋大維覺得自己和凱撒一樣偉大,於是用自己的尊號奧古斯都augustus命名了6月,稱為august。可是六月比五月少了一天,於是屋大維從12月february借了一天,這樣一來,6月變成了31天,而12月隻剩下28天了。
到天主教傳入後,教會認為,每年的起始那天,應該和基督耶穌的生日掛鉤。教會推算,耶穌是誕生在冬至之後的第三天,那一天,定為聖誕節。猶太人的傳統,由於嬰兒死亡率很高,男嬰出生之後,如果能活到第八天還沒有夭折,就會為男嬰舉行割禮,這一天,才是猶太男嬰被正式認可的生日。於是,冬至之後的第十天,被定為了一月一日。本來的11月janurary就變成了一月。
(以下解釋上一章中提到兩種藥品,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
6542又叫消旋山莨菪堿,能夠改善微循環,並且具有鎮痛的功效。由於是1965年4月從中國一種特產植物中提出的第二種生物堿,所以代號是6542,類似西方常用的阿托品,幾乎是一種萬能藥了。
安定片則主要用於焦慮、鎮靜、催眠,還可用於抗癲癇和抗驚厥。在無法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這兩種藥大概率能緩解症狀。
(本章與情節進展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略過。)
(以下為中國曆法和世界上幾種主要曆法的介紹,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
1911年辛亥革命後,創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廢除中國農曆,采用歐美通行的格裏高利曆,稱為公曆、陽曆、洋曆或者西曆。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沿用格裏高利曆,所以政府官方日期皆以格裏高利曆為準。
中國傳統的元旦,指的農曆正月初一。“元”的意思是第一,“旦”的意思是日出,從字形都可以看出來。所謂“元旦”,就是第一個日出的意思。采用中國農曆時,元旦自然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一。而采用格裏高利曆以後,元旦就成了公曆的一月一日。
後來袁世凱上台後,並沒有孫中山那麽激進采取全盤西化政策,一定程度上複興了中國傳統。袁世凱時期設定了春、夏、秋、冬四大節日:春節定為農曆正月初一;夏節定為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現在的端午節;秋節定為農曆八月十五,現在叫中秋節;冬節定為冬至。如今春、夏、秋三個節日都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能享受到這一福利,在一定程度上,還得感謝袁世凱的貢獻。
要知道所謂的曆法,乃是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對人間的時間進行度量的標準。主要分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兩種,各國並不統一。
通常來說,月亮運行的周期與人類女性月經的周期一致,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民族會以月亮運行的周期為基準建立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月亮的意思),以月亮的朔日和望日定每個月的月初和月中。伊斯蘭曆法就是最典型的太陰曆,一年有十三個月份。這也導致一個問題,以伊斯蘭重要的齋月為例,每年都會比太陽周期延遲幾十天,幾十年前的齋月還是在夏季,幾十年後可能就變成了冬季。
而太陽的運行則影響光照和季風,對農業和航海至關重要,於是農業民族和航海民族通常會采用太陽曆。今天我們稱的公曆或者西曆,正式名稱叫格裏高利曆,由羅馬教皇格裏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頒布,就是典型的太陽曆,至今不過400多年。太陽曆最大的問題,在於跟月相沒有關聯,看著太陽曆的日曆,根本無法直接推算月相。女性用太陽曆計算自己的生理周期時,每個月都會提前一兩天,非常麻煩。
古代中國則是既生殖崇拜,尊崇祖先,重視子孫傳承;又極度依靠農業。所以中國古代曆法家,試圖兼容太陽曆和太陰曆各自的長處,創立陰陽合曆。首先,依據每個月朔望日來決定每個月的月初和月中。有經驗的人士,抬頭看看月相,就能知道農曆的日期。但是這樣一來,每年12個月加起來,天數就不足365天。為了補足這個差距,每隔若幹年,會設置一個閏年,閏年有13個月。這樣一來,多年累計的平均天數也符合太陽運行的周期。即使這樣,每個月的日期和太陽運行周期的誤差最大時還是會達到幾十天,無法指導農業生產。於是中國古人又在陰陽合曆的基礎上疊加一個純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這樣,每月中的日期以太陰為準,判斷朔望日和月相,隻要看陰陽合曆的日期即可;農業生產則以太陽二十四節氣為準,這就是陰陽雙曆,現稱為中國農曆。中國農曆在唐代時,由傳奇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定製,在明清時經過西方傳教士的修正,一直流傳至今。
所以,中國農曆歸根結底是太陰曆。細分的話,因為引入了閏年,可以被稱為陰陽曆。再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後,就可以稱為陰陽合曆了。
現代中國,則是把西方格裏高利曆和傳統農曆一起使用,也可以被稱為陰陽雙曆。
古羅馬最早時,也采用太陰曆,以月亮周期為準。後來逐漸改為太陽曆。古羅馬的黃道十二星座,和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嚴格對應的。春分日,對應的就是第一個星座白羊座開始的那天。春分的那個月,就被羅馬人定為每年的第一個月,用他們最崇敬的戰爭之神馬爾斯mars來命名,到了英語變成march。羅馬人把奇數月設為31天,偶數月設為30天,12月(february)設為29天,這樣一年正好365天。遇到閏年時,把12月(february)設為30天。
凱撒大帝死後,他的繼承人屋大維把凱撒神化,用凱撒的拉丁文名字儒略julian來命名他出生的那5月,於是5月就變成了july。
屋大維覺得自己和凱撒一樣偉大,於是用自己的尊號奧古斯都augustus命名了6月,稱為august。可是六月比五月少了一天,於是屋大維從12月february借了一天,這樣一來,6月變成了31天,而12月隻剩下28天了。
到天主教傳入後,教會認為,每年的起始那天,應該和基督耶穌的生日掛鉤。教會推算,耶穌是誕生在冬至之後的第三天,那一天,定為聖誕節。猶太人的傳統,由於嬰兒死亡率很高,男嬰出生之後,如果能活到第八天還沒有夭折,就會為男嬰舉行割禮,這一天,才是猶太男嬰被正式認可的生日。於是,冬至之後的第十天,被定為了一月一日。本來的11月janurary就變成了一月。
(以下解釋上一章中提到兩種藥品,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
6542又叫消旋山莨菪堿,能夠改善微循環,並且具有鎮痛的功效。由於是1965年4月從中國一種特產植物中提出的第二種生物堿,所以代號是6542,類似西方常用的阿托品,幾乎是一種萬能藥了。
安定片則主要用於焦慮、鎮靜、催眠,還可用於抗癲癇和抗驚厥。在無法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這兩種藥大概率能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