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王川所想,經過一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早上,百家爭鳴和典籍裏的英傑這兩個節目全都出名了。


    作為甲級電視台大力推廣播出的百家爭鳴雖然一上線就得到了巨大的關注,並且第一期的節目效果也還算合格,但相比於另辟蹊徑的典籍裏的英傑,百家爭鳴顯然就不夠看了。


    不同於以往的或搞怪或古板的風格,祿存工作室這次推出的典籍裏的英傑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莊重和感動。


    用一間小書屋,用一種科幻的方式讓現代人與古人溝通,甚至還有現代人帶著古人一起看現代的情節。


    這種新奇的玩法顯然要比百家爭鳴那種找一個人登上講台說單口相聲要有趣的多。


    尤其是在許多演員明星意識到可以用自己的肖像去這部動漫裏扮演一個曆史人物的時候,祿存工作室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幾乎每天都有明星大咖打來電話,或者是幹脆親自來拜訪。


    郭亮等人一直秉承著陳光的要求,不要沒有演技的小鮮肉,隻接受演技派,並且還得讓他們試戲。


    起初有些演員明星覺得這個要求很離譜,畢竟典籍裏的英傑本質上隻是一部3d動漫,裏麵的角色大多隻需要提供一個臉部模板就可以,其他的全靠後期製作。


    這也是為何會有那麽多沒什麽演技的演員也想來分一杯羹的主要原因。


    但如今祿存工作室這副認真的態度,反倒在無形之中拔高了門檻,一些老演員更是非常讚同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表演不應該局限於現實,哪怕隻是做個臉模,他們也要表現出自己的專業性。


    等到消息一傳出,網友們頓時也都期待了起來,畢竟就憑祿存工作室這認真的態度就值得一個讚。


    相比之下,百家爭鳴這邊則鬧了個樂子。


    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了,第二期節目播出的時候,很多觀眾明顯察覺到講課的教授沒有第一堂課的時候那般輕鬆幽默了。


    相反,這名教授幾乎全程麵色凝重的講完了這一課,並且還在原本的課程基礎上添加了一些資料證據的由來與介紹,甚至還花大力氣專門介紹了一些這些資料是如何被發現的,工作人員為了修複這些資料有多麽多麽不容易。


    可或許是因為他的講述太過刻意的緣故,觀眾們不但沒覺得這些工作人員有多不容易,反倒覺得這像是在變相的邀功。


    你們快看啊,我們為了修複這些資料有多麽的辛苦,可問題是,這不是你的工作嗎?苦一點累一點很正常吧。


    有觀眾甚至直接拿伏生的故事跟這些人比較。


    人家伏生為了護書死了兒子和妻子,孤身在外漂泊二十多年,而你們這些人隻是加個班,淋個雨就了不起了?真是莫名其妙。


    祿存工作室內,當陳光得知這件事的時候也不由的麵露古怪之色。


    他總覺得這百家爭鳴背後的主辦人是不是腦子有坑?雖然你們的節目熱度不如我的,但至少第一期的時候你們還處在及格線呢,現在這麽一搞,怕是連及格線都維持不住了。


    正如陳光所想,百家爭鳴第二期的播出效果隻能用慘烈來形容,幾乎一大半的觀眾都打了差評。


    但有趣的是,這期節目在網絡上倒是熱度飆升。


    無數網友都在陰陽怪氣,表示百家爭鳴這是想要模仿典籍裏的英傑,結果沒找對路子,是標準的錯誤示範。


    更有些創作熱情高漲的天才網友直接拿這期節目做起了二創,甚至有人特地用第一期節目的風格重新剪輯配音了第二期節目,弄出來一個偽第二期,結果點讚率居然比真正的第二期節目高了數倍。


    王川雖然是個思想守舊的老人,但他不是傻子,他也是懂得什麽叫吸取教訓,拓寬思路的。


    在看過網上的那個偽第二期以後,他決定還是讓講課的那些教授們恢複原本的風格,但他也不甘心就這麽被對手給碾壓了,於是他再度突發奇想,提出讓講課的教授們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口音方言,沉浸式人物表演,講個小笑話什麽的來增強節目效果。


    不得不說,他這一次的思路是對的,隻可惜他的對手太過強大。


    很快,典籍裏的英傑第二期也播出了。


    【熟悉的開場白,熟悉的人物登場。


    魏子然又一次邁著優雅的步伐走進了那間熟悉的書屋。


    這一次,她翻開了一本名為《天工開物》的書。


    “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因為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如何讓百姓吃飽飯一直是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們最頭痛的事,因為糧食的種植太看天了,正常收成的時候還好,足夠一年的糧食供給,天氣不好的話就會減產減收,不知多少人要因此而餓肚子。


    也正因如此,如何提高農業發展一直都是各個朝代最重視的問題,哪怕到了現代也一樣。


    幸運的是,我們這一代人遇到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袁老。


    袁老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極大的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極大的解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糧食供應問題。


    有人曾詢問過袁老是如何想到雜交水稻這種獨特的糧食增產方式的,袁老說他的靈感其實來自於一本出版於1637年的古籍《天工開物》,裏麵便曾提到過養殖蠶的時候可以利用雜交優勢進行增產。


    而這本《天工開物》的作者,是一位明代的科學家,名叫宋應星。”】


    明,朱元璋一臉驚奇,他大明原來還出了這麽厲害的科學家?隻可惜按年份算,這個宋應星應當不是他這個時代的,有些可惜。


    【伴隨著魏子然的講述,她手中的《天工開物》裏便緩緩飄出了一道人影。


    這是一位留著胡須的,劍眉星目的中年書生,隻不過他身上穿的並不是標準的文人長袍,而是一身幹練的農民才有的粗布麻衣。


    畫麵一轉,明萬曆年間,年輕時代的宋應星是一名特立獨行的讀書人。


    別的讀書人都喜歡坐在書屋裏搖頭晃腦的背書,但宋應星卻經常往田地裏跑,跟其他農戶們一起學如何種地,如何養殖。


    宋應星的家人們一直很不解,要知道年輕時的宋應星是很聰明的,他不僅中了舉,甚至還一度被推舉要去朝廷裏做官。


    可宋應星好似一直不怎麽在意那些虛名,他認為聖賢不在朝廷,而是在田野之間。


    最有代表的便是傳說中的神農氏。


    除此之外,宋應星還有許多奇思妙想,都是些能夠提高五穀產量的小妙招。


    宋應星的家人逐漸理解了他的想法,於是紛紛鼓勵他將這些想法與經驗都記錄下來,好能夠更好的教給更多的人。


    宋應星覺得有道理,於是便開始著書,隻是他自己都沒想到,這本書他竟一寫就是一輩子。


    這本書便是華夏曆史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